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草根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有多勤奋?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的真实生活

草根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有多勤奋?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的真实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24 更新时间:2024/2/16 16:59:29

草根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有多勤奋?盘点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的真实生活。就连清朝都夸朱元璋勤政爱民,在古代历史上皇帝中是屈指可数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除了从放牛娃到皇帝的传奇经历之外,最主要的是他对历史的贡献,对历史贡献越大,必然付出越多,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死,是因为积劳成疾才死的。

朱元璋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勤政皇帝之一,那么朱元璋究竟有多么勤政呢?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朱元璋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想起一件就写一张纸条别在腰间,等退朝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像个鸡毛掸子。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他,毫不为过。通过三方面可以得知朱元璋有多么勤奋。

朱元璋的遗诏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元璋临终遗诏最能说明他内心想法,朱元璋临终遗诏说,自己得到天下这31年间,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忧患和危险,每天勤奋理政不敢懈怠,务求对天下百姓有益。但是仍谦虚地说自己出身寒微,喜欢善良讨厌恶人,和古代的贤名君主相比,我还差很远。

朱元璋所说并非虚言,朱元璋确实是这样做的,朱元璋勤政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朱元璋每天要三次上朝,有早朝,有午朝,还有晚朝,除了在皇宫办公之外,他还要经常到民间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

因此经常夜里睡不好,每天有一件事没处理,就会忧虑,整天担心老百姓受苦遭殃。这些绝不是后人美化他,事实就是这样的。古代人都比较迷信,朱元璋有的时候夜里还起来看看天象,天象如果异常,那就说明自己做错了什么,可能老天爷要惩罚,所以就更加勤奋理政。

朱元璋每天真实的生活

“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物,唯恐毫发失当。戴星而朝,夜分而寝,一事未善,寝亦不安。”、

朱元璋说自从继位以来,每天勤勉不辍,天还没亮就去上朝办公,天黑了半夜才回到宫中,每天晚上回宫后还要处理国家大事,一件事情没处理好,就是睡不好觉。朱元璋作为从社会底层崛起的皇帝,因为他自己有亲身经历民间疾苦的过去,所以他知道只有把百姓的事情处理好,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定,所以他的勤政和他的精力都是超越常人的。

根据史书统计,朱元璋曾在8天中处理1160件奏章,如果保守的算一件奏章是1000字,那么1160件奏章就是116万字,平均每天阅览奏章的字数就是15万字。另外一件奏章不可能只写一件事,这8天当中奏章所涉及的事情是3391件事情,那么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423件事,用日理万机形容都有点谦虚。

《明史》记载:“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

明史是清朝才修编的,清朝虽然是满清统治,但是对朱元璋评价颇高,其中“汉、唐、宋诸君所未及”这句话绝不是对朱元璋的过度褒奖,而是真实的记载,就是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不能和朱元璋媲美,这不仅仅是满清王朝和史书的看法,就是满清的皇帝也这么说。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说,历代的贤明君主,没有一个比得上洪武朱元璋,顺治皇帝对朱元璋褒奖如此之高,实在令人诧异,因为大清是夺了大明的江山,按理说大清应该是贬低朱元璋才对,但是作为敌人,顺治不但不贬低朱元璋,反而对他产生敬意。

大量历史证明,朱元璋的勤政爱民,是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可以媲美的,朱元璋勤政爱民的动机,源自于自己出身底层的苦难经历,朱元璋的遗诏和《明史》也都证明了朱元璋的勤政绝非美化,而是事实。这一点,就是朱元璋的敌人顺治皇帝都钦佩不已。

标签: 皇帝奏章

更多文章

  •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最后一次上朝时什么情景?为何只有一个人去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末代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最后一次上朝时什么情景?为何只有一个人去上朝?我们每次说到末代皇帝,脑中都会浮现出一个词语,就是悲情。今天我们就来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最后一次上朝时的情景。当时崇祯皇帝穿好自己的皇帝制服,就去前朝上最后一次朝,但是他等了半个小时,最后却只等到了一个人。崇祯帝虽然是末代皇帝,但是他

  • 圣旨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出自哪个皇帝首创?考证:明代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帝,奉天

    古代圣旨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出自哪个皇帝首创?考证:明代朱元璋首创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

  • 张献忠是谁?真的留了宝藏吗?宝藏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宝藏,江口

    张献忠是谁?真的留了宝藏吗?宝藏在哪里呢?说到明末的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他可是非常有钱的。而且当时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很多关于张献忠埋藏宝藏的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一直都没有被印证过,也没有被人找到过,所以一直都是杳无音讯的。那么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张献忠的宝藏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明朝灭亡崇祯自缢殉国,那么崇祯的子女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生母,公主

    明朝灭亡崇祯自缢殉国,那么崇祯的子女都是什么结局?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自己的性命堪忧固不待言,家族往往也会受其牵连,鲜有能得以善终者。作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京师沦陷前,因不肯受辱自缢殉国,那么他的众多子女命运又会如何呢?那位困扰清朝半个世纪的“朱三太子”又是谁?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 《一团和气图》的作者是谁?想表达什么意思?出自成化帝朱见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气,弥勒

    《一团和气图》的作者是谁?想表达什么意思?出自成化帝朱见深《一团和气图》是成化帝朱见深的工笔人物画,为北京故宫馆藏瑰宝。此图作于1465年,明宪宗十八岁时。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坐而坐,体形丰腴,仔细观看则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人,右为一戴方巾的儒生,二人各执经书一端,团膝相连,相对微笑,第三人则

  • 《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石块,石灰

    《石灰吟》的作者是谁呢?这首诗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一起随小编看下。于谦自小就树立了一个坚定抱负。他十二岁那一年,有一次做完了功课,去外边玩。走在路上就到了一座石灰窑前边,他很好奇,从未见过这类场景。只见,很多工人老师傅把一块块石块放入窑洞里,随后在下面加木碳逐渐烧这些石块。这些人为何要烧石块呢?他去

  • 明朝朱祁镇的皇后是谁?朱祁镇与钱皇后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后,皇太子

    钱皇后的出身并不显赫,太皇太后之所以为英宗挑选那样一位伴侶,便是看好了她的为人和节操。结婚后她与英宗相处过程得十分和谐。英宗爱屋及乌,多次想为她的父兄加官晋爵,都被她婉拒了。虽然明英宗对钱皇后情感很深,可是身处帝王世家,明英宗免不了要纳妃。可是钱皇后并沒有因妒忌而心理失衡,这是因为她知道自已的岗位职

  • 明朝“北京保卫战”具体讲述的什么事件?于谦力挽狂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土城,保卫战

    明朝“北京保卫战”具体讲述的什么事件?于谦力挽狂澜,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事情的经过吧。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七日,“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北京,造成极大的震动。北京內外,人人自危,文武百官,张惶失措,乃至在朝堂前失声痛哭。应对危机,诸臣有些人认为用黄金珠宝赎出英宗,有些人认为关掉城门坚守待援,更

  • 明朝少保于谦介绍:于谦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于谦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御史,奏疏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最终什么结局?于谦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汉族人,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谦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

  • 明军三大营分别是哪三大营?什么编制?战斗力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骑兵,军营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强悍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亲自下旨建立,分別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谈起大明朝的明军三大营,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可是关于明朝三大营的战斗能力和编制,却沒有详细了解过。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三大营多次追随皇上出战,并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军营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朝各行省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