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有何事迹?

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有何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985 更新时间:2024/3/10 9:17:23

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有何事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他很像汉武帝时的卫青,居功却不自傲,位高却不自负,虽备受乾隆恩宠,却从不恃宠而骄,知分寸、懂进退,这就是对傅恒最贴切的评价。

看完急报后,乾隆皇帝大惊失色,当即下诏,用严厉的口吻,命令傅恒火速班师回朝,并且还在上谕中强调,仗可以不打,但傅恒必须完完整整的回到京师。

仅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乾隆对傅恒的偏爱,为了他情愿放弃战机,而纵观傅恒的一生,类似的事情可谓是数不胜数。

毫不夸张地说,乾隆对傅恒,称得上是宠到了骨子里,甚至为了他大行双标也不在乎。

但傅恒却犹如汉代的卫青一般,虽贵为外戚,又屡立奇功,却依然行事低调谨慎,《清史稿》有云:“傅恒乃慎重将事”,是对他最真实的形容。

傅恒全名富察傅恒,他的亲姐姐,是乾隆皇帝心中唯一的白月光富察皇后。

乾隆皇帝一辈子有不少女人,但最爱的一个,莫过于是皇后富察氏,两人从年少时结为连理,一路相知相伴,感情极为深厚。

而得益于乾隆对于富察皇后的深厚感情,富察家族也由此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额外照顾,而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就是这份照顾的最大收益者。

不过,傅恒与其他喜欢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不同,他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厚爱。

早在乾隆登基之前,傅恒就被选入宫中,担任乾隆的伴读,到了乾隆登基之后,傅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乾隆的贴身侍卫。

而他的官职,也从当上侍卫不久之后,开始了火箭般的蹿升。

乾隆五年,傅恒被提拔为蓝领侍卫,仅仅一年后,他又升任头等侍卫,到了乾隆七年,乾隆皇帝更是大笔一挥,晋升傅恒为御前侍卫兼内务府大臣。

这还不算完,又过了一年,傅恒再次得到升迁,出任户部右侍郎,算是正式在朝堂上有了一席之位。

而在四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二年,傅恒已经升任户部尚书,同时身兼军机大臣以及议政大臣等多个重要职位。

从乾隆五年到乾隆十二年,短短七年的时间,傅恒从一个普通的六品侍卫,一路蹿升至一品大员,这种升迁速度,用火箭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那么,乾隆如此厚爱傅恒,并给他了常人所没有的殊荣,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很简单,乾隆如此升迁傅恒,大致有三点原因:

其一,傅恒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这一点在前文就已经讲过,乾隆皇帝出于爱屋及乌,给与了傅恒这个机会。

其二,傅恒这个人的能力确实不错,他很早的时候就是乾隆的伴读,史载他生性谨慎,勤奋好学,因此就深得乾隆的喜爱。

其三,傅恒的家世显赫,除了他的姐姐是皇后之外,傅恒的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朝时的重臣,父亲李荣保也是雍正朝时的重臣之一,另外,傅恒的伯父马齐,更是康熙、雍正两朝时的显赫人物。

当然,不管是家世还是背景,这些都是外在因素,乾隆提拔傅恒确实考虑到了这些不错,但与傅恒有着一样背景和家世的八旗子弟不在少数,为何就偏偏提拔他呢?

这要是说起来,就要说到乾隆登基之初,当时朝堂上的局势了。

乾隆登基时,朝中有张廷玉、鄂尔泰以及讷亲三个旧臣,他们均属于雍正临终时留下的顾命大臣,但对这三个人中的张廷玉和鄂尔泰,年轻的乾隆着实喜欢不起来。

为什么呢?一来这二人是雍正的嫡系,二来即便是乾隆想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心腹,难度也确实太大,毕竟当时这两人的年纪也着实不小了。

因此,初登大宝的乾隆皇帝,急需培养一个自己的嫡系之人,看来看去,他就看上了讷亲。

讷亲是满洲贵族出身,其人品和能力都十分出色,并且当时他还算年轻,把他培养出来的话,就足以顶替张廷玉和鄂尔泰在朝中的地位。

乾隆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讷亲从乾隆二年开始,就屡次升职,不仅进入军机处,还在之后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到了后来鄂尔泰病逝时,讷亲就名正言顺的顶替了鄂尔泰。

不过,在讷亲被提拔起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将来谁去制衡讷亲呢?

俗话说有备无患,况且乾隆皇帝历来喜欢利用一方势力来制衡另一方势力,因此,为了将来考虑,乾隆皇帝就开始寻找另一个新的人选。

而乾隆的小舅子傅恒,就成了当时最合适的人选。

之所以合适,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傅恒的人品和能力确实不错,加上又是乾隆的伴读,这就让乾隆对他极为熟悉,因此就优先考虑;

第二呢,就是傅恒的家世,祖上都是有功之臣,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又是满洲贵族,这一点也是加分项之一。

第三嘛,那就比较直接了,毕竟他是乾隆最爱的那个女人的亲弟弟,不提拔他提拔谁呢?

于是,在乾隆五年开始,乾隆皇帝就开始有意识地提拔傅恒,而傅恒也从一个普通侍卫一路升迁至朝廷的一品大员,这一切,既是命运的结果,也是时运的使然。

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发生叛乱,乾隆皇帝先后多次派兵前去平叛,但屡遭失利,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委任讷亲为经略,主持征讨大小金川战事。

不过,讷亲虽说政务能力不错,但军事能力较差,在到达前线后,他从不亲临一线了解战事,只是坐在大帐中遥控指挥,并且,他与大将张广泗不合,造成了军中政令不一。

而这样一来,就让乾隆分外生气,要知道讷亲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却这么没用,这简直是在打乾隆的脸。

最终,乾隆下旨,痛斥讷亲劳师糜资,损兵折将,将其定为死罪,随即处斩。

十分讽刺的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乾隆处斩讷亲的那把刀,还是讷亲的爷爷遏必隆当年用过的刀,用爷爷的刀砍孙子的头,乾隆出的这个主意也是没谁了。

但讷亲被治罪后,大小金川还得打,关键时刻,乾隆小舅子傅恒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揽下这一摊子烂事。

最终,在大将岳钟琪的配合与帮助之下,傅恒只用了半年,就平定了大金川的叛乱。

乾隆十四年二月,傅恒得胜班师还朝,大喜过望的乾隆皇帝晋封傅恒为忠勇一等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并在不久后,特意在东安门附近为傅恒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府邸。

通过征伐大金川一战,傅恒奠定了他在朝中的地位,虽说他是乾隆的小舅子,但其能力也得到了朝堂上下的普遍认可。

在此之后,傅恒再接再厉,又多次为姐夫乾隆分忧解难,而最帮助乾隆分忧的一次,是清廷征讨准噶尔一战。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发生内乱,乾隆皇帝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有意出兵,想一举平定准噶尔。

但在乾隆一心主战的同时,朝中的大臣却大多并不赞同,不少人提出了主和的条陈。

关键时刻,又是傅恒站了出来,力挺乾隆皇帝,主动表示愿意负责此次战役。

傅恒主动请战的举动,在当时可谓是深得乾隆之心,最终,欣慰加高兴的乾隆批准了傅恒的申请,任命他为最高统帅。

之后,傅恒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战役的各项筹备工作中,针对前线战况,傅恒带着军机处官员,“日夜随侍,候报抄录”,并积极配合乾隆皇帝指定各种策略。

在姐夫和小舅子的密切配合下,清军于次年攻克准噶尔,并且还俘虏了准噶尔大汗达瓦齐,至此,令清廷头疼了七十多年的准噶尔终于彻底平定。

准噶尔一战,是乾隆皇帝一生中最值得引以为傲的战役之一,而这场战役的成功,离不开当初傅恒力排众议支持姐夫乾隆,因此,在战后,乾隆皇帝论功行赏时,对傅恒尤为大方。

原本,在大金川一战后,傅恒因为战功已经被封为一等忠勇公,而这次准噶尔一战,乾隆再次加封傅恒为一等公,这种再次封公的待遇,实属旷世恩典。

不过,傅恒却十分有自知之明,他坚持向乾隆辞去封赏,称自己在大金川一战中受封一等公就“已为过分”,因此,坚决不肯接受这次封赏。

最终,乾隆皇帝同意了傅恒的请求,转而安排人将傅恒的画像,列于紫光阁,并居功臣首位。

至此,傅恒成为了朝堂上下炙手可热的人物,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数不胜数,既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又是屡立战功的能臣干吏,这就让无数人对主动示好,溜须拍马者也不在少数。

而傅恒在这种最容易出错的时候,保持了难得的清醒,这种定力和能力,才是傅恒一生能深得乾隆看重的最大本事。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高气傲,说白了就是自负。

在他眼里,没有人能比他优秀,也不允许有人比他优秀,因此,在傅恒逐渐炙手可热的时候,来自姐夫乾隆的敲打,就无时无刻的存在于傅恒的工作和生活中。

如果这两个官员是普通低级官员倒也没什么,问题是这二人可是大学士。

而这一幕,刚好让乾隆看见,对此,乾隆认为十分不合规矩,不由自主地就把这种情绪发泄了出来,在整场宴会上,乾隆对傅恒态度十分冷淡。

还有一次,是傅恒的大哥去世,在举办葬礼时,满朝文武几乎都前去吊唁,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导致傅恒家附近出现了交通堵塞的盛大场景。

当然,这件事同样被乾隆皇帝得知,之后在某次议政时,乾隆特意提了出来,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批评傅恒。

更有意思的是另外一次,当时的傅恒已经人到中年,身材上略有些肥胖,有天上朝时,因为担心迟到就紧跑了两步,在他跑的气喘吁吁时,刚好被乾清门的侍卫看到,侍卫们就调侃傅恒“身肥了”。

其实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传到乾隆皇帝的耳朵里后,乾隆皇帝悠悠地来了一句,说傅恒不是身肥,而是心肥了。

类似于这样的小敲小打,可谓是无处不在,乾隆在大力提拔傅恒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不忘记用各种方式来警醒傅恒,而傅恒对此也十分清楚,每一次敲打,他都会铭记在心,在之后做起事来,更加的低调和谨慎。

这也就是为何在平定准噶尔后,傅恒坚决不接受乾隆再次加封他为一等公的赏赐,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姐夫乾隆对自己放心。

汉朝时,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其平定匈奴的功绩有目共睹,也因此获得的汉武帝的诸多封赏,但卫青也是行事低调,虽然是功勋卓著的外戚,但从不恃宠而骄,时时刻刻保持谨慎。

傅恒的功绩也许比不上卫青,但他这份谨慎,与卫青一般无二。

由于战事多次失利,导致前后有三名云贵总督自尽,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但不久后,受到恶劣的气候环境影响,傅恒与军中多位将领不出意外地也染上了瘴疠,甚至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

得知傅恒病倒的消息后,乾隆可谓是心急如焚,连续下了好几道上谕,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意思,赶紧麻溜回京。

在这些上谕中,乾隆十分明确的表达,仗打不打都无所谓,但傅恒的命金贵得很,不能有丝毫意外。

最终,傅恒拖着病体回到了京城,但可惜的是,在回京两个多月后,还是没能抵挡住愈发厉害的病情,在乾隆三十五年七月病逝,年仅48岁。

傅恒死后,乾隆极为伤心,为了送自己小舅子最后一程,亲自来到其府邸在灵前祭酒,并且,赐给傅恒了一个规格极高的谥号“文忠”。

不要小看这个谥号,在清朝,文忠是满族大臣能获得的最高一个谥号,在傅恒之前,也就汤斌和索尼死后才有,由此可见,傅恒在乾隆心中的位置是何等重要。

所以,傅恒是清朝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名将,他的人品以及处事方式,是清朝其他战功显赫的武将所不具备的,居功不自傲,懂进退知方寸,就是傅恒最真实的写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一生忌惮的三人,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一生忌惮的三人,结局分别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第一位:薛婕妤薛婕妤是唐高祖李渊的妃子,她是隋朝襄州总管临河公薛道衡的女儿,这个薛道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所以她的女儿薛婕妤也是一个才女,做过唐高宗李治的老师,很受李治尊敬。当初武则天在后宫争权夺势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薛婕妤,因为

  • 揭秘:萨都剌为什么被称为雁门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萨都剌,元朝,历史解密

    萨都剌是谁?从名字来看,萨都剌是少数民族人。了解萨都剌简介之后,便可得知萨都剌是谁了。在记载元代诗人的书籍资料中,都有提及萨都剌的诗歌作品以及萨都剌是谁。萨都剌生于公元1272年,卒于公元1355年,享年83岁。萨都剌的祖先是西域人,西域落败后,萨都剌的父母迁至山西代县定居生活。萨都剌早年家境贫困,

  • 如果华容道杀了曹操,三国的格局会有哪些变化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三国最经典的一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一役,更是奠定了曹孙刘三分天下基础的一役。那一战,可以说几乎毁灭了曹操一统天下的信心。那一战,本来孙刘联军是可以诛杀曹操的,但是关羽却在华容道把曹操给放走了,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关羽的这种行为相当于放虎归山,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分析孙刘联军的

  • 淮南三叛是怎么回事?三次叛乱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后期的曹魏,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了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或“寿春三叛”。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

  • 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何没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简直不可能!围绕在上面的不是司马懿,而是配合司马懿演双簧的诸葛亮。杀了司马懿对蜀汉没有好处,会加快曹魏内部政权的统一,反而能团结一致一直对付蜀汉,诸葛亮这样的政治老鸟不可能不知道。一直以来,曹睿都想要杀司马懿,因为司马家族在魏国国内的影响力很大,所以撸了司马懿二次官职的曹睿就是怕司马懿干大。如后来

  • 二战期间日本最窝囊的一战——新几内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本,澳大利亚,历史解密

    二战期间,日军制造的暴行罄竹难书,但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犯下的罪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称为“澳大利亚复仇之战”的战役就是日军的一场噩梦。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继续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发起进攻。第二年,英军投降,13万英、印、澳联军成为日军的俘虏,这些俘虏中有1.5万名澳大利亚士兵然而最终活下来的还

  •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后,都是如何处置叛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从龙入关人员以及入关后的归附者外,考察八旗汉军还必须要关注这支军队中的一股特殊势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顺王及续顺公”所部人员的编制变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所谓“三顺王”及“续顺公”,是指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崇德年间先后降附清朝后金的明朝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沈志祥。孔、耿

  • 一度十分强大的宋国,为什么被称为“桀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牌诸侯国,但它在战国时期被称为“桀宋”,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乱世。由于激烈的诸侯兼并,战国时期的很多诸侯国都被对立面起了贬义绰号,比如秦国被称为“暴秦”。不过战国时期最难听的诸侯国外号并不是“暴秦”,而

  • 古代城里的居民,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城里的居民,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时候,没有自来水厂,也没有引水管道。那个时候,乡下的人家都有水井,而且一口就足够喝几代人的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然而,尽管乡下有许多水井,那个时候住在城市里的人是怎么得到这些水的呢?实际上,古时候也有过这种想法。众所周知,城市

  • 西汉刘骜执政期间为何会出现“外戚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刘骜执政期间为何会出现“外戚专政”?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华夏民族自汉朝之后逐渐被称之为汉族。一直到今天,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还是以汉族自居。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和当时的罗马帝国并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无论是经济,军事,文化,还是国土面积等都是当时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