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40 更新时间:2024/1/21 2:14:14

导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每当说起明朝,史学界总是争议不断。276年的国祚,既有铮铮铁骨的不屈不挠,也有昏暗不堪的昏君昏臣。相比较与其他朝代,它与众不同。没有像纣王那样的暴君,也缺乏秦桧那样的佞臣。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三无朝代",却延续了276年之久,直到在崇祯十七年出现压弯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临。

烽火连天,亡国于此

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望着烽烟四起的北京城,也许他会痛恨,为什么存活了276年的王朝到最后是一副烂摊子,殚心竭虑十七年却换来了亡国之君的称号,于地下将以何颜面来面对列祖列宗。他尽力了,在哥哥死后就被匆忙推上王座。面对着这伤痕累累的江山,他做到了一切。曾经的三呼万岁早就是昨日浮云,城门外的炮火声更像是改朝换代的悲歌,而崇祯,不禁陷入了反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像。

他是悲哀的,也是可怜的。但大厦将倾,岂是一人之罪。

十万贵族,伸手要钱

历朝历代,都有贵族,但明朝格外多。自开国以来,明朝的社会分为三大股势力,皇族、士族、平民。规定皇族不交税,同时明朝有各个朝代厚的皇族分封制度。根据史学界推断,明朝皇族繁衍到了崇祯年间人数多达十万人。什么概念?国家在边关的驻扎士兵不过如此。也就是说,这十万人需要国家来养,且不能产生任何效益。

如果养也就罢了,给足钱就行。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皇族占有了全国超过40%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是免税的,无可避免的导致了税收下降。明朝初期80%的土地都是有税收的,到了崇祯时期只有不到20%土地能够征税。换句话说,诺大个国家,需要用20%的土地养活100%的人,还不算各种军费开支。说皇族伸手要钱,一点不为过。

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在说天灾之前,先科普一个知识,明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小冰河时期,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土地长出的粮食会比其他时候的亩产量都少。这就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作为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粮食是根本。有了吃的,大家都能过的安生。军队、百姓都需要吃饭。然而明朝末年,几乎年年都在为救灾忙活。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寸草不生

崇祯三年,西北大饥荒

崇祯六年,陕西蝗灾

崇祯十三年,大疫,暴发传染病,十有八九死亡,南北大荒,尸体堆积得整条河都是

崇祯十四年,书中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崇祯十六年,京师发生腺鼠疫,京师人口死了4成。

几乎年年在闹灾荒。种的粮食都不够救灾的,更别说其他了。

东林党争,霍乱朝纲

东林党,历史上常常被提到的一个组织。说起这个组织,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所谓的饱学之士,成天高谈阔论,不做实事的人。从古至今,无论在企业还是其他地方,最怕耍"嘴炮"的人。不会做实事,只会侃侃而谈,拿不出实际解决办法。东林党就是这类人。

明朝的文官集体是一个可怕的群体,特别到末年更是以东林党为首。顶撞皇帝,藐视权威。这些人代表的是江南士大夫的利益。朝廷没钱了,自然需要去各种追缴税收。作为国家最富庶的地域江南自然首当其冲。东林党的人不乐意了,凭什么收我们的税?于是集体威胁皇帝,各种狂轰滥炸。皇帝怕了,只能从百姓身上加税。但是百姓本身就穷,还要继续加,岂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当李自成主动议和,要求皇帝封他为西北王,并拿出钱犒赏军队,就承诺立即北上消灭后金时,东林党强烈反对,抱着祖训怒斥皇帝,称李自成是反贼流寇,不可招纳,果断拒绝。但只会一味反对,却拿不出解决办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北京被李自成攻占。明朝正式灭亡。

更可笑的是,这群所谓的饱学之士在破城之日纷纷向李自成投降,这与他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一个国家的高官都是如此气节,这简直的可悲可笑。

流寇四起,大将战死

在明末,最有威胁的就是两股势力。东北的后金和西北的李自成。北京恰恰夹在二者之间,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既要预防后金的入侵,又要与李自成周旋。长城的失修导致后金常常到北京骚扰,一旦北京有问题,那么辽东的军队就要回来。长途奔袭,军队疲惫不堪。西边李自成又虎视眈眈。当初的第一大将袁崇焕因为反间计被斩首,洪承畴祖大寿投降后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缺少了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再厉害的军队都犹如乌合之众。

皇帝勤奋,但无挽救之力

备受争议的崇祯皇帝,虽说不是昏君,但能力确实不够。从教育方式来说,明朝皇帝几乎由太子产生,太子作为储君,接受的是如何做皇帝,管理国家的课程。但是崇祯作为藩王即位,他不懂。从小没有学过如何做皇帝,不懂其道。执政只能依靠个人判断。

我们来看看他在位17年里的政绩:更换了19位首辅,处死17位尚书和11位总督。这就是典型的不懂为君之道做法。

作为一个领导,频繁更换管理层,这对于国家是致命伤害。往小了说,执行者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说,还影响办事效率。大了说就是领导心浮气躁,过于激进。如果一家企业,老板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遇到事后过于急躁,以为频繁更换手下的人就能解决办法,那这样的企业就会出现一种极端。执行者今天下达的命令,也许明天就下台。然后下一任换一种命令,下面的又要再执行。国家运转机制就会混乱不堪,无规可守。

明朝276年的国运在1644年走向了终点,它的灭亡是偶然也是必然。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原因。气候、人力、皇帝都应该负责。但时光不可追溯,历史总能铭记。我们分析的同时,或许在其中能找到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标签: 明朝社稷君王

更多文章

  • 赵徽柔原型介绍,历史上真的有赵徽柔这号人物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原型,这号,人物

    赵徽柔原型介绍,历史上真的有赵徽柔这号人物吗?历史上真正的赵徽柔又是怎么样的呢?历史上并没有记录赵徽柔的名字,只是把她成为福康公主,宋仁宗长女。在真实的历史上,宋仁宗盼了很多年才盼来这个女儿。公主出生的时候,宋仁宗都快30岁了,虽然30岁得女在我们现代不算什么,但在古代,人们普遍婚嫁比较早,几乎上二

  • 海瑞是谁?明朝贪官多,海瑞为什么坚持做清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清官,贪官

    导读:海瑞是谁?明朝贪官多,海瑞为什么坚持做清官呢?海瑞是谁?当然是历史上的一个大清官啊。如果提到清官,你只知道包青天,那可真要好好了解一下历史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海瑞就是明朝人,相比于其他朝代,很多人对明朝的了解并不多,不过这几年一些有关明朝的电视剧开始多了起来,人们通过看电视剧能了解一些明朝的历

  • 明朝疆域图介绍,明朝初年地图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疆域,初年

    导读:明朝疆域图介绍,明朝初年地图有多大?明朝(1368-1644年)疆域囊括汉地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 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并曾在今青藏高原、东北(包括外东北)、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卫所。明成祖曾收复

  • 明朝高清地图编辑重大事件记载,明朝1410年到1449年地图有多大,发生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地图,有多大

    明朝高清地图编辑重大事件记载,明朝1410年到1449年地图有多大,发生了哪些事?明朝1410年到1449年地图有多大,发生了哪些事?小编为大家提供高清编年大事件介绍地图。1410年明成祖第一次北伐漠北,时隔五年明成祖二次北伐瓦剌,开通互市。明军势如破竹逼迫兀良哈入天山,通过地图的变化看出明军当年征

  • 明朝地图编年图文介绍1457-1499的明朝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事儿,图文

    导读:明朝地图编年图文介绍1457-1499的明朝那些事儿分享,时光倒流,跟着的小编一起来回到大明王朝,看看大名王朝当年发生的那些事儿,明朝编年地图大事记介绍,1457年明朝发生了哪些事呢?明英宗夺门之变复尊位,提到明朝的战史,就离不开明朝与瓦剌的故事,看地图其实就是看大明铁蹄的征战。1457年明朝

  • 明朝中期地图编年大事记介绍,明朝中期发生了哪些事?明朝中期地图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地图,有多大

    导读:明朝中期地图编年大事记介绍,明朝中期发生了哪些事?明朝中期地图有多大?公元1500年的明朝,乌兹别克入河中,巴布尔汗窘进退,时隔七年后,也就是1507年,哈萨克地扩中亚,葡萄牙殖民南印度。1511年的明朝,正值正德年间,中原民军蜂拥起。1514年的时候,明朝赛义夫攻占客什,察合台终复一族,一起

  • 万历三役是指的哪三次征战?万里三大征发生在哪一年?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是指,三大,万里

    导读:万历三役是指的哪三次征战?万里三大征发生在哪一年?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间,先后在帝国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役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

  • 明朝中后期最早侵入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谁?出现的民族抗倭英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殖民者,侵入

    导读:明朝中后期最早侵入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谁?出现的民族抗倭英雄是谁?明朝中后期发展的怎么样?疆域图有什么变化?明朝中后期大事记介绍明朝中后期战火不断,俺答骚扰,连年入长城,沙皇轰平客山国,1561年,江浙倭寇之乱,时势造英雄,出现了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漠北各部互相争,明朝中后期最早已经侵入中

  • 明朝万历三大征又称万历三役,是指哪三次大征战?对明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是指,三大

    导读:万历三大征又称万历三役,是哪三次大征战?对明朝造成了什么影响?名词解释: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间,先后在帝国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役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

  • 明朝末年地图分享,明朝末年战火不断明军惨败,明末疆域丢失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疆域,明末

    导读:明朝末年地图分享,明朝末年战火不断明军惨败,明末疆域丢失了多少?明朝末年战火纷纷,天灾人祸,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王朝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明朝末年都有哪些内忧外患?明朝末年土地丢失严重,最后还剩下多少领土呢?一起跟随小编来研究下明末地图吧。1610年明末地图1616年明末地图1619年明末地图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