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帝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内政水平如何?

道光帝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内政水平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954 更新时间:2024/3/1 0:56:13

说到道光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道光帝的书屋悬挂着他自己书写的箴言:“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此处便可看出,他一直在砥砺自我的性情修养。

在系统的宫廷教育培养下, “经史融通,奎藻日新”,因此深得嘉庆的喜爱。

虽然贵为皇子却能“日与诗书相砥砺”,在涵养上,他秉持“至敬、存诚、勤学、改过”也写成四个条幅,张贴左右,时刻惊醒自我的风度修为。

作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最大责任者,道光被后世调侃严重,把他描绘成吝啬如同乞丐,被内务府糊弄刷戏吃不起鸡蛋的一类糊涂皇帝。仿佛坐在帝国龙椅上穿着一身补丁的皇帝,是一位穷酸、愚蠢受任摆布的无能之辈。其实这完全是野史的一贯描述手法,在宫廷生活严肃的清朝,作为掌控大清的道光在内政和用人上相当强势且可圈可点的出色之处。本文从他召见臣下对话作为入手,以此将历史的实际面貌呈现一二。

林则徐、陶澍、曾国藩和张集馨的任用和召对谈话完全清晰看到道光的理政水平并非平庸,相反是非常透彻,对矛盾所在一语中的。

一、对林则徐的知遇之恩,在鸦片战争后不断加大对他的提拔和使用力度。

道光二年的时候,林则徐受到道光帝的首次召见,在谈话中,道光对他的考察结果对他做了一次通报:“汝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接着林则徐向道光帝请示此后政务方向道光回答说:“照从前那样做就好了”《林则徐日记》。

“知人难,得人尤难,汝当知朕之苦衷,一切勉力而行,毋负委任,朕有厚望焉。”林则徐在收到道光这样富有感情的批复后,感动得“再三跪诵,感极涕零”,在回复道光的奏折中表示:“殚竭血诚,一切认真办理,以期仰答鸿慈。”林则徐发自内心对道光帝存有深厚感激之情,虽然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被贬黜新疆,也是道光帝的无奈举措,这也解释了林则徐后来得以复职并出任重要的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可以解读为林则徐成就来源于道光的重用,一个人再有能力,却没遇到伯乐,最终一事无成的有的是,因此道光是改变林则徐一生的那个最大平台。

二、对陶澍的重用,快速推进治理海运问题,最终成为名臣。

陶澍,在道光登基的第一年终于迎来了自己政治上的春天,由正四品的道员升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此前他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督察员御史,再到川东兵备道。但是始终未能再进一步。正是在道光的提拔下,他才真正找到了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转年,道光又将他提升为二品的布政使,道光三年,再度升任安徽巡抚,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四年之间,道光改变了陶澍的人生走向,因此也开了陶澍施展能力,在地方大显身手的机会。

道光十一年,陶澍给皇帝上了一道《现在盐务、灾务、并拿获匪犯办理各情形折片》的折子后得到了道光的批复:“裕国而安民,通商而除害。汝为干国良臣,而朕亦获知人善任之美名,实有厚望焉。”为了对道光的知遇之恩的报答,他给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绕案风情,尘埃扫除吏牍;举头日近,光明洞照此心。”“要半文不值半文,莫到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此后在陶澍的主动作为下,海运漕粮等一系列重大事务出现明显效果,多次受到道光奖励。

因此在道光十八年,将陶澍任命为两江总督时,道光给出了自己为何持续重用他的原因:“谕两江总督陶澍知之:朕看汝爽直,任事勇敢,故以两江重任……若能大法小廉,奉行以实不以文,何患政事不理,百姓不安乎?无如世风日下,人心益浇,管不肯虚心察吏,吏不肯实意恤民,遇事则念及身家,行法不计及久远,朕所惧者在此,所恨者亦在此。”因此,道光认为陶澍受到重用主要是人才难得,尤其是“河工、盐务、均系兼辖,尤当实力讲求,破除一切积习,渐复旧规。”最后总结说:“如何而能若是?曰:在得人。毋忽,毋忽!”

正是在道光主要的勉励和鼓舞下,陶澍最终成了一代名臣,因此道光也是他最大的发展自我的平台。

三、亲自考察张集馨,多次了解地方实际,成了感动张一生的人。

道光十五年,在中进士不久的张集馨出任翰林院,有机会走近了道光。在第一次见面时,道光简要了解了一下他的简历后,勉励他读有用之书,“无徒为词章所困也。”怕他不理解,又进一步解释说:“汝试思之,词章何补国家,但官翰林者,不得不为此儿。”

又问到张集罄的老家情况时,道光突然大声问:“你那南方年年闹水灾,将如之何?”紧接着张集罄一一为道光皇帝解释。看得出这次面试,道光对张集罄很满意。末了,道光嘱咐说:“汝在家总宜读经世之书,文酒之会,为翰林积习,亦当检点。”

因此可以看到,道光用人比较务实,由于对张集馨印象很好,在第二年的五月,将他外放地方官锻炼,在谈话中,道光对他说:“汝乃朕特放,并无人保举。”并讲了很长一段任用官吏的理论,大意是你的品学我很了解,然而吏治如何必须要有地方政事的历练,京官和外官不同,你虽然不至于胡作非为,但是你只管做好自己却不能察办吏治,还达不到我的目的。州官过于闲杂,你当明察暗访,报告督抚,如果督抚隐瞒,责任和你没有关系。接着道光帝说出了一句非常有见地的话:“捐班我总不放心,彼等将本求利,其心可知。”因此道光用人上颇为英明。

此后又对他不断提升,在张集馨即将上任的四川按察使时,道光嘱咐他“诸事整顿”。担心对方不能理解,耐心解释:“譬如人家有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塌,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任听破坏,必至要动大工。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即曲突徒薪之论也,汝当思之。”《清宣宗实录》

又问他说近年来四川总督谁最优秀?张集馨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道光就说琦善办事老练,又问裕成如何?张敷衍回奏说“中正和平”,道光则说“嫌他太软”,不过无人可用,还是派他去做川督,预料他“大约整顿未能,亦未必敢坏地方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张集馨被调整到陕西督粮道,在谈话中,道光表示:“如丁忧又耽阁三年矣,粮道自然管粮,不知管地方否?”张集馨回答说:“管西、乾、漉三个地方”,道光问,“哪个乾字?”对答说:“乾坤之乾”。接着道光说:“汝外官已久,首府、道员已做过,朕不必与尔多言。汝操守甚好,汝今此去更要坚持,老而弥笃,人臣所以励晚节也。”

五年后,当得知道光去世的消息后,张集馨悲痛万分,“惊悉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五中催裂,去年在园殿召见,仰瞻圣容,颇觉丰满,声音亦极洪亮。其时闻圣躬稍有不适,未了其遽舍臣民而归天上也。”并且张集馨认为自己“一介书生,自通籍后,仰蒙特简,恩施稠叠,追念二十余年豢养深恩,不觉涕泗横流 ,不能自己。”最后悲伤到“形神几丧”的地步。此外,更为重要的曾国藩也是因为道光在十年之内七次对其培养提拔,最终为清朝储备了一位难得人才。以此可见,道光的内政水平。

标签: 的人是个内政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何没有杀掉已经起了谋逆之心的鳌拜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心,杀掉,康熙

    擒拿鳌拜可不是很随便的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可以说,15岁的康熙那时候擒拿鳌拜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的。甚至一直都为后人所称颂,可以说是康熙人生当中的一个辉煌。当时的鳌拜,已经目空一切,甚至都起了谋逆之心,但在康熙擒拿住他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杀死,而只是判了一个终身监禁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

  • 乾隆作为面试官时,他的选官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面试官,标准

    你知道乾隆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紫禁城的宫墙之内,乾隆帝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来陛见的官员,有时他面有喜色,有时又陷入深思,然后稍作停留便执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而简简单单的这一动作主掌了大量官员的宦海浮沉 ,因此这历史上的一幕便是乾隆的“引见制度”。完美主义者的心病,让乾隆做

  • 溥仪的大婚之礼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礼,溥仪,有哪些

    清廷于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公历1912 年 2 月 12 日)接受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提出的《清室优待条件》,宣布退位。皇宫外朝各部衙门皆被裁汰,只保留皇族、内务府与宗人府处理内廷。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皇帝逐渐长大,对于在紫禁城的前清贵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溥仪筹办婚礼。这场婚礼究竟有什么不

  •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是否能看出他患有抑郁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抑郁症

    大家好,说起曾国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同治四年的九月开始,曾国藩的失眠老毛病开始逐渐加重,身心疲倦至极,在当时的日记里,他这样写道:“倦甚,不愿治事。三点睡,五更醒。”严重睡眠不足已经损害了曾国藩的精神,与此同时,一种巨大的忧郁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失眠直接导

  • 乾隆的感情生活是怎样的?富察氏是他的一生挚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是怎样,感情生活

    说到乾隆想必一定是电视中的哪个形象,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你知道他真实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吗?(一)、早年痴情,对结发妻子情投意合,富察氏的完美让乾隆谱成了一曲长恨之歌。乾隆共有41位嫔妃。从1727年和第一位妻子富察氏成婚后,到1777年他又纳了最后两位嫔妃。作为完美主义的乾隆,在情感世界里

  • 雍正作为面试官时,他的选人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选人,面试官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雍正的故事。雍正三年,(1725)在他的书架上开始呈送一叠叠各级官员简历,这就是为清朝非常重视的官员“引见制度”。对这些选人工作,雍正给予了空前的重视程度。他曾在给臣下的批示中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

  • 康熙的宜妃介绍:康熙死后留下众多妃子,为何雍正就针对羞辱宜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康熙,妃子

    康熙去世后留下很多宠妃,之所以只羞辱宜妃,是因为他儿子对自己继位的阻碍。康熙一共有三任妻子,而这三位去世之后,后宫基本掌握在四大后妃中,她们分别是惠妃,德妃,宜妃,和荣妃。其中最掌权的就是宜妃。康熙去世后,惠妃的地位也大不如以前,但是由于生下了大阿哥胤褆,单单应提胤褆夺嫡而被幽禁就足够她失宠。所以惠

  • 皇贵妃是什么等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皇贵妃也可以母仪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是一种,皇贵妃,等级

    导读:皇贵妃是什么等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皇贵妃也可以母仪天下吗?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孙氏自小被接入宫中抚养,宣宗即位后册封为贵妃,依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宣宗宠爱孙氏,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

  • 清朝皇贵妃和嫔妃的区别有多大?答案是:鸿沟般的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嫔妃,鸿沟,有多大

    导读:清朝皇贵妃和嫔妃的区别有多大?答案是:鸿沟般的差距!在历史上皇贵妃相当于是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的话,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而贵妃就和普通的嫔妃没有多大的差距,贵妃只是一个封号,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所以等级比普通妃子尊贵一些,但贵妃和皇贵妃之间可以说是鸿沟般的差距。在后宫最大的就是皇后,其次就是皇

  • 皇贵妃起源于哪个朝代?皇贵妃权力有多大,能搬倒皇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贵妃,朝代,有多大

    导读:皇贵妃起源于哪个朝代?皇贵妃权力有多大,能搬倒皇后吗?皇贵妃这个职位,最早起源于明朝。拥有这个位置的嫔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是刚刚设立的关系,皇贵妃职位为后宫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皇贵妃在嫔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爱,所以可以直接对皇后产生威胁。这也造成后宫的混乱争斗。当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后,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