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左,右都御史是什么职位?哪个权力大?

清朝的左,右都御史是什么职位?哪个权力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4/1/21 21:47:31

还不知道:清朝左右都御史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都御史”最初设立是在明朝,作为当时都察院的长官,其拥有很大权力,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司。清朝立国后,在确立监察体系时沿袭了明代制度。

实际上,清朝在尚未入关时就设立了都察院专门负责监察百官,顺治以后设置了左、右都御史,选满汉官员各一人充任。清代的左、右都御史具体职责分工不同,因此权力也有不同。

清代的都察院较明代更加完备,监察力度也更大,更能适应专制皇权的政治需要。作为皇帝的耳目,清代都察院的监察范围十分广泛,除皇帝以外,上至亲,下至小吏,百司事务可谓是无所不察。

例如官员升黜、赋税征发、科举吏治、刑事审理等民生军政事务,均在都察院的监察范围之内。按《清史稿》的相关记载,都察院的监察任务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一为官纲纪,二为官员风纪。

监督官常纲纪主要体现在检奸纠失、参与刑审、弹劾不仪等方面。例如,都察院有职责检查注销各关系衙门的件案卷;参与议奏皇帝交办的大事;监察科举考试,监察弹劾文武百官;会同刑部、大理寺审理死刑其他重大案件;举报在祭祀、经筵、朝会、临雍等朝廷重要政治场合行为不合礼仪者,等等。

纠察官员风纪则主要体现在监督考察朝廷文武百官的吏治情况方面,这不代表仅仅只是纠察官员腐败贪污那么简单,其职责具体到文官的政绩考核、武将的官级评定,甚至于官员的工作效率、出勤情况等细节也在都察院的监督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都察院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其监察人员也需受监督,而作为都察院长官的都御史便有职责监督各僚属工作之功过。

另外,除了监察范围广以外,都察院的监察权利也是很大的。除了普通的常规监察之外,都察院还会通过档案文书等方面对官员工作实行突击抽查。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都察院可以直接对违规官员实施逮捕并进行处罚,通常只要是非涉及重大刑事的案件,都察院均有权直接审理卷宗或参与审判。由此可见都察院权力之大。

并且,清代都察院长官的设置也是有定数的。其中设有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他们是都察院的主官,全面负责都察院各项事务;另外还有左副都御史,同样为满汉各一人,是左都御史的助手。

除此之外,清代的都察院还设有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但是其职责范围通常在地方上,因此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兼任。

由此可见,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虽然级别相同,都为正二品官,但是职责、权利却大大不同。首先就工作所在地而言,左都御史作为都察院的实际理事长官,主要负责中央方面的监察事务,因此左都御史是京官。

然而,右都御史则主管地方上的监察事务,因此通常由地方督抚长官兼任,属于地方官。

从职能上看二者也有区别。左都御史自设立便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其职责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拥有很大的实际权力,除了负责都察院的各项监察工作以外,左都御史还是“九卿”之一,这代表着其拥有参与朝政以及军国大事的商议与决策的资格。

可见,左都御史这一职位并非虚职,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但却也不只限于监察。另外,这也反映出清代的左都御史不仅拥有很大的权力,而且在当时庞大的官员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右都御史最初与左都御史同级,都是正二品,只是在权力方面比左都御史稍弱而已,但是由于之后左副都御史与左都御史之间的协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左副都御史的职责渐渐扩大,以至于右都御史最终成了地方上督抚的头衔。

并且两者的官职品级也渐渐有了区别,虽然最初两者同级,但到清末,左都御史已经为从一品,而右都御史的品级却仍是正二品。

总之,清代左、右都御史之间实际差别很大,不是简单的左右之别。简单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左都御史从设立伊始便一直都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都察院的实际长官,并且权力很大。

而右都御史却渐渐演变成了地方大员的荣誉兼衔。由此可见,虽然清代左右都御史长时间内是同级官,但都察院内的拍板权却始终在左都御史手中。

标签: 御史清朝权力

更多文章

  • 史上最“败家”的皇帝乾隆介绍,花钱如流水,做事讲排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讲排场,史上

    很多人都不了解败家皇帝乾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康熙帝,奠定了大清朝盛世的基础,倘若没有他,就不会有“末代皇帝”溥仪和慈禧太太败不完的家产;而雍正用“劳心劳力,事必躬亲”的努力将家产一点点扩大,一生活得太压抑,以至于累死;乾隆帝好大喜功,凡事讲排场,尤其鉴赏能力极高,但有什么用呢?

  • 为何德妃不喜欢自己的皇帝儿子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自己的,不喜欢

    俗话说母凭子贵,在后宫的争宠中最重要的就是为皇帝生下儿子才可以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和今后的平安。可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却是十分讨厌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于儿子的登基她认为是对先皇的大不敬,拒绝做太后,这个女人就是雍正的生母德妃。在后宫的女人拼的不只是美貌还有家势,但是康熙却对一个镶黄旗的包衣女子一见钟情。

  • 隆科多为何要拥护皇四子胤禛?其实是遵循了康熙皇帝的告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拥护,告诫,康熙

    清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爱新觉罗·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了其太子之位,康熙帝诸位皇子对皇位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明朗化。太子之位出现空缺,除了最先跳出向皇储位置发起冲击的皇长子胤褆,就属皇八子胤禩周围的

  • 令康熙为其割发的孝惠章皇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其,皇后,康熙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孝惠章皇后的故事。在清朝历史上,帝后关系不睦一共出现过四次,第一次是顺治帝与废后,第二次是顺治帝与孝惠章皇后,第三次是乾隆帝与继后,第四次是光绪帝与孝定景皇后。今天笔者要讲的是第二次,即顺治帝与孝惠章

  • 富察·马齐是谁?清朝历任三朝的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重臣,历任,清朝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嫡位的空虚使得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朝中大臣更是纷纷结党串连,以拥护自己属意的皇子来夺得嫡位。于是朝中就涌现出了“大爷党”(以大阿哥胤褆为主)

  • 《如懿传》历史真相:乾隆为什么这么恨第二任皇后如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皇后,真相

    如懿死在了冷宫,死前未见乾隆,乾隆更是抹去了如懿一切的痕迹,令人唏嘘。《如懿传》中的乾隆,爱过如懿,最后也留着如懿的断发,心里始终有着如懿。那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历史上的如懿,最后为何被乾隆皇帝厌恶呢?历史上的如懿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即辉发那拉氏。辉发那拉氏和乾隆皇帝是年少时期的恋人,16岁嫁给

  • 受尽荣宠26年,成乾隆后宫大赢家的庆恭皇贵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后宫,受尽

    清朝皇帝纳汉女入宫为妃开始于顺治年间,第一位正式册封的汉妃是恪妃石氏,在随后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后宫中,都有大量的汉妃出现,不过抚养过皇帝的几乎没有,本文要讲的便是唯一抚养过皇帝的汉妃—庆恭皇贵妃。庆恭皇贵妃陆氏,生于雍正二年,官方史料记载她的父亲名叫陆士隆,具体的家世信息却一概不提,因此可

  • 一对姐妹花一起嫁给康熙?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贵妃,嫁给

    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是什么关系。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纵观我们清朝的历史,有很多姐妹,两个同时嫁给一个男人,这样的例子其实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康熙时期是最多的。根据一些资料的统计,康熙皇帝还曾经娶过四对姐妹,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四对姐妹当中的其中一对,这对姐妹就是康熙皇帝的

  • 婉贵妃一生无宠,无儿无女,为何最后却成后宫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贵妃,后宫,赢家

    宫里的女人表面上非常风光,出行仪仗加上锦衣玉食。不过这都是影视剧给我们带来的印象,最形象的就是前不久非常流行的清朝宫廷剧《延禧攻略》。一时间可以说是大家都在看都在评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主角一样,活得潇洒,不委曲求全,并且能够一步一步向上走去,就像主人公一样从一个卑微的小宫女,一路“开挂”,

  • 谁是大清王朝的世界首富?独担百万战争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朝,赔款,谁是

    说到大清最有钱的人,我们不免想到和珅这个巨贪,但是说到资产和财富,下面这位正儿八经的生意人可比和珅要强多了,他是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甚至让银子变成资本,到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一度让自己的产业成为巨大的跨国财团。《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