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高考”考官是如何阅卷的?分工明确防范措施很严密

明朝“高考”考官是如何阅卷的?分工明确防范措施很严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39 更新时间:2024/2/12 21:52:11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

明代的科举考试(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可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若是打官司输了,百姓可以打屁股,但对秀才只能打手心。明代秀才着装也与众不同,戴“头巾”,着“蓝衫”,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身份的标志,不是任人都能随便穿的。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其次称“增生”,三等为“附生”,其中“禀生”公家还按月发给廪米六斗。

现在的本科大学虽然没有考秀才难,但至少是全国或全省组织的统考,所以从形式上来说,“高考”还是高级别的考试,但最多相当于明代的“乡试”。

乡试是一省范围内考试,参加者为秀才,考中者就是“举人”。中举之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称做“老爷”。举人有做官的资格,可以在吏部候缺,如果国家有缺的话直接可以当官,担任教职,去做学官,还有机会参加大选,谋个候补知县之类的小官。当然可以既可以继续上进,参加会试,谋求更大的政治前途。但考中进士就更难了,明代一科少的全国不足百人,多的也只有两三百人。

明代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举人原则上即有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这就是顶级冲刺了。

明代“高考”如何阅卷

乡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每个考生一个考试场,是单间,这种单间即“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考生进去之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考生答卷完毕将试卷交受卷官,试卷送弥封所。剩下来就是考官评卷,考生等消息了。

明代的试卷的评阅,是十分严格也是非常公正的,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作弊的可能,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直到杀头。

首先,明代评阅乡试试卷的人员要求很高。

评阅人员,一是考试官,二是同考试官。考试官与同考试官,任职务条件一般为科举资历必须是贡士以上资格,并且必须是外省人,必须是在职的府、州、县学教官。这些人很内行,也是在职人员,是不敢徇私舞弊的。

其二,防范措施严密

即使有胆敢徇私舞弊的,作弊成功的概率也太小。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大致有五道程序:一是应试者答卷完毕后,将试卷交受卷官,经过吏员的弥封、糊名,再由受卷官收回,盖上戮印后,送至弥封所。二是弥封官将试卷折登、弥封、糊名、编号,交誊录所。考生试卷经过统一誊录,很难留下作弊暗号。三是誊录官将考卷用朱笔誊录后,交对读所校对。对读后,交收掌所收藏。四是改卷开始,试卷先交同考试官评阅。同考试官看中的试卷,主考试官推荐。五是主考试官再将这些被推荐的试卷进行评阅。整个过程,均由内外监试官监督。

其三,问卷中的分工负责与相互监督

明代科举考试试卷评阅的具体办法,一是在试卷评阅后,必须由改卷人员签名并写下评语。二是一份试卷不由一人评阅,而由三至四人评阅。考生的实际水平,并非一个说了算,保证了评卷的公正性。

其四,试卷水平有横向比较。明代乡试卷少有客观答案,所以试卷评阅过程中必须相互比较,评出优劣。方法有:对比评阅法、词句评阅法、证据考察评阅法、经义衡量评阅法等。

揭秘明代“高考”如何阅卷

明代的试卷(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对比批改法,即用一卷与同科其他试卷答题之比较,来评阅考生的试卷。此法的特点是通过比较来权衡试卷的优劣,具有鲜明的对比性。采用对比法,一是同场其他考生的答卷相互比较,实行“货比货”,这种方法使用较多。二是对照当时流行的所谓“时作”,比对模本,相比之下见出高下。

词句评阅法,即考试官对考生答卷中的词句作出评价的一种评阅方法。判断的方式主要是词句是否简明扼要,字是否简练明了。

证据考察评阅法,即考试官对应试者答卷中论据是否充分、取舍是否适当的一种改卷方法。

经义衡量评阅法,即考试官运用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意旨和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家、理学大师的思想来衡量答卷质量好坏,判断试卷水平高低的一种改卷方法。后两种方法,等于使用“标准答案”。

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并不评定“得分”,而是评出“等级”,依据“等级”排出“名次”,最后确定中试或淘汰试卷。

试卷的等级也不是简单地划定几个等次,而是由考试官对试卷给出“批语”。考试官对试卷的批语,字数不等,少则两个字,如“典雅”、“精结”、“明确”、“得体”等。多则数十字,如嘉靖十年顺天府乡试中考生苏志皋的答卷,同考试官教授张某批语长达54字,文云:“我朝建南北二京,实行天下形势之大,而列圣世德相承以培万年之基,实在于此。是策能言之而未又以得人心,正君心为保守之道,尤为有见意。得士如此,可以闻于矣。”这等评价,明显是考官看中考生了!

考试官的批评实际上是有“结构”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下笔。文字较长的批语,其结构一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考试官谈自己对考题主要论点的看法,第二部分则是考宫对答卷的具体评论。

——从试卷的保密,到试卷的客观批阅,加上试卷相互间的优劣比较,明代“高考”阅卷工作是严密而公正的。应考者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很难因考试官一人的好恶而失去公允。

标签: 明朝高考阅卷

更多文章

  • 明朝著名“高考“舞弊案,“南北榜案”重考后竟全是北方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高考,上榜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场上发生一起舞弊大案,史称“南北榜案”,即著名的刘三吾科举案,又称 “春夏榜案”。《明史》载,刘三吾,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他曾在广西躲避战乱,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刘三吾被召到京城。此时,他已73岁。当时天下刚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

  • 明朝的”高考“为什么会有南北分歧要分南北卷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高考,分歧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这里解释一下当时的考试流程,首先是在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参加考试,被录

  • 明朝最憋屈的一次”高考“,十年寒窗苦读,上榜的竟然全是北方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高考,憋屈

    对于现在多数家庭来说,学生是生活的重点,高考更是头等大事。由于现在可选择的高校比较多,又具有公平性,考生之间比的就是实力。但是,明朝参加科举的考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如果出生地不对,就会遭到连连厄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制定了一项奇怪的科举制度,让人感到这种制度就是专门针对南方考生的。因为朱元璋

  • 朱元璋一共娶了几个老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几个,有谁,娶了

    说到朱元璋还真的是有超级多的故事的,毕竟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传奇的历史人物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朱元璋最为厉害的地方是从一位农民开始做起,最后成为了皇帝,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太少见了,所以朱元璋是真的厉害,今天我们也不在多说朱元璋了,我们来说说这个朱元璋的老婆吧,那么这个朱元璋取了几个老婆呢?这

  •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怎么样?只有马皇后敢叫朱重八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后,朱元璋,感情

    说到“重八”想必大家还是非常了解的,就是指的朱元璋了,但是在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敢叫这个朱元璋为“重八”了,那这个人就是马皇后了,那么有的人要问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哦?其实还真的是这样的,其实这也提现了这个朱元璋是非常非常爱这个马皇后的,那么到底有多么的爱呢

  • 顾横波有哪些作品?盘点秦淮八艳之顾横波的坎坷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淮,横波,坎坷

    眼波横流,眉峰攒聚,这是美人的专属,没有十成的容颜与之匹配,以此取名恐怕要徒惹人笑话。但明朝的这个传奇女子对这个名字绝对是当之无愧,顾横波。既有色,又满腹诗书气自华。秦淮八艳,李香君,柳如是,董青莲,陈圆圆等,每一个都是这世间顶出众之人,但顾横波名列其中,不仅没有被掩盖华彩,反而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 秦淮八艳之顾横波一生是怎么样的?敢爱敢恨巾帼不上须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淮,须眉,不上

    秦淮八艳的这几个女子,虽然都沦落风尘,但是她们却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来这人世间一遭,或悲或喜,这几个女子,都活成了那个时代里的传奇。有敢爱敢恨的柳如是,也有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陈圆圆,只是这几人中能得一个善终结果的却不多。如若真要评价,这八人之中,谁能过得肆意潇洒,又有一个好的结局,那么这个女子一定是顾

  • 秦淮八艳指的那八个人?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淮,明末清初,盘点

    秦淮八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末文士余怀所写的《板桥杂记》中,他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香兰、柳如是、陈圆圆这八个人称为江淮地区最有名的名伎,虽然后来有所改变,但是余怀是和她们八人同时代同地区的文人,又经常出入这些地方,他所写的更具说服力。那她们八人中,除了陈圆圆和柳如是有名气之外

  • 秦淮八艳都有谁,个个才色双全,为何大都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双全,秦淮,有谁

    十里秦淮作为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曾经于明末清初诞生了美貌与才情兼绝的女子,她们姓甚名谁?在余怀的《板桥杂记》里曾有记述:“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以及柳如是、陈圆圆两人。”她们不但才艺了得,而且性格迥异,气节甚高,被世人称作“秦淮八艳”。虽然身为青楼女子,但是个个清白于一身

  • 明末战火四起,明朝的藩王都在做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救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也不,都在

    明朝,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的封建王朝,淮右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称帝建国。朱元璋出生到成年都是个苦哈哈,父母接连去世,为吃个饱饭活下去,只能剃度出家当起和尚勉强度日。在之后经过重重挫折与艰难险阻,朱元璋由一个破碗在手走遍天下的行乞和尚,转变为裂土称王的吴王殿下,最后晋升当了皇帝开辟大明王朝,成为这片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