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浅谈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39 更新时间:2024/1/21 16:00:32

曹操在文学史上四言诗的突出贡献,还体现在他对四言诗歌的改造方面。文学史上四言诗的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诗经》中。此后虽然不断有人写这类诗歌,但佳作却不多。尤其两汉四百年间,诗坛冷落,文人作四言诗者更为寥客。西汉初年韦孟,曾作四言诗,也较有名气。他做过楚元王傅,后又任元王子夷王、孙主戊的太傅。戊荒淫无度,韦孟作《讽谏诗》。其诗叙述历代之兴废,以窝讽:谏;之意。

诗中有云:“如何我王,不思保守。不推履冰,以继祖考。邦事是废,逸游是娱”一”。韦孟在诗中以“恐皇舆之败绩”(《离骚》)的情感,对刘戊提出批评。鲁迅认为韦孟所作的诗“皆有风雅遗韵”(《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是有道理的。但总的来说,韦孟的诗乃幕仿《诗经》之作,使人读后不免有平板单调之感。东汉时四言诗的作者,当以蔡琶为最著名,他写的四言诗虽不多,但在文坛上有影响。他的四言诗现存有《樊惠渠歌》,诗云:“我有长流,莫或阔之。我有沟桧,莫或达之。田畴斥卤,草修莫厘。饥谨困悴,莫恤我思“一”(《古诗源》卷三》。此乃一首颂歌,写的是光和五年(公元183),京兆尹樊口鉴于阳陵县多卤田,新修一水渠,用以灌溉田地。作者有感而赋此诗。蔡琶的《述行赋》,在汉代抒情小赋中堪称佳作,然而这首《樊惠渠歌》,却未免使人失望。因为它的笔法、思想内容基本上是一篇拟古之作。此后不久,诗坛上异军突起,出现了曹操。他的四言诗,一扫秦汉以来“质木无文”幕拟之风。曹操的四言诗现存有《短歌行》二一首、《善哉行》三首和《步出夏门行》五章。

尤其是《龟虽寿》反映出不信天命,年老志坚,积极奋发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四言诗中实为空前之作。《观沧海》一诗中写出“秋风萧瑟,洪波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魄之大,想象力之丰富,得情景交融之趣,也是难得的佳作。评论家认为他的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诗蔽》)、“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艺概》),均指曹操四言诗的雄伟气魄而言。曹操四言诗发扬了《诗经》的优良传统,横扫两汉以来四言诗的幕仿文风,使四言诗能在建安时代复兴,正是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对旧的诗体善于改造,并加进新内容、新艺术技巧的结果。

曹操为文的另一特点是冲破东汉多数文人的宗经,把自己内心感受基本上如实地写出来。方面的突出例子是《述志令》。此文是《曹操集》中篇幅最长者,已超过千字。他写该文的目的,是为了反击他的政敌说他有“不逊之志”,而且也是为了安定他的部下拥汉派的人心。在文中明确表示:“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即是说,无论为国或为家,兵权绝不能交出去。此乃曹操内心深处真实之言。东汉文章最大缺点是很少讲真话,多为“瞒和骗”。曹操却肯于吐露些政治方面的真心话,这对汉代文章是革新。如汉文中多宣扬儒家的忠孝之道,而曹操在给下属和朝廷大臣的令中,肯于讲他死后让孔雀台的歌伎“皆当出嫁”的话,这也是东汉文章中极少见到的。

标签: 史上浅谈贡献

更多文章

  •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他最喜欢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最喜欢,儿子,二十五个

    曹操的形象,在民间一直是饱受争议。受《三国演义》等小说、戏剧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冷酷无情的奸雄。为此,后世浪费的口舌很多。但是,再不好的父亲都不会对亲儿子怀有恶意。曹操对孩子也是十分喜爱的。在史料记载中,曹操的亲生儿子多达二十五位。此外,他有三个养子,还有无数像曹休一样被当作儿子关照

  • 曹操最信任的人是谁?不是郭嘉和荀彧,而是这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人,两人,信任

    提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相信奸诈狡猾是其无法抹去的代名词之一。不管是在被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各地传统戏剧中,曹操都是以奸雄、逆贼的白脸形象示人,而狡诈的人大多都自负而多疑。正因曹操奸诈过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多疑的故事来给予印证,举例来说,他害怕有人趁夜行刺,便自称喜欢"梦中杀人"。

  • 曹操最经典的诗,大气磅礴,全篇为名句,惊艳千古,不愧是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气磅礴,全篇,名句

    说到曹操,我们常常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把他视为"奸雄",虽有雄才伟略,却阴险狡诈,尤其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坐实了他的"奸"。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不是这样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对内铲除各方割据势力,对外平定少数民族侵略,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堪称一位

  • 曹操为何能雄霸北方?这几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霸,几步,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时期,曹操是最先脱颖而出的一方诸侯。曹魏集团鼎盛之时,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等地,有着天下半壁江山。对此,相信不少读者也非常感兴趣,前期落魄的曹操,他是如何击败一个个对手,最终走上北方霸主的位置的?袁氏一族的出现,似乎给

  • 走进三国故城——许昌:曹丞相府!揭秘曹操成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许昌,国故,丞相

    在河南中部有一个地方,曾是华夏第一古都,夏朝就在这里建都。是花卉之都,钧瓷发源地,是著名的三国名城,还是全国卷叶基地。这座古城,就是许昌。在中心城区,有魏武帝广场,东邻有一座曹丞相府。当年曹公在这里开府,在这中枢之地,处理军国大事。曹公,勤奋工作,敬业理政。当年,就是在这里,颁布屯田令、求贤令,奠定

  • 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的夏侯惇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厚待,升官,打仗

    三国时代曹营的将领中,虽然多不及关张、赵云那样的知名度,但也有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为保护曹操战死的典韦,此外,还有拔矢啖睛的夏侯惇。夏侯惇虽然有着曹营名将之称,但是,夏侯惇一生的战绩却很尴尬:因为客观上对手太强大,最终导致夏侯惇一生战绩乏善可陈。不过,虽然夏侯惇战绩不佳,

  • 真实的曹操到底怎么样,我们很难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很难,想象,真实

    曹操,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向来以白脸示人的人物,近些年随着《三国》等作品的上映,其形象也逐渐改变。国外的研究学者非常喜欢曹操,尤其日本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功勋卓绝,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与中国说三国必说诸葛亮不同,曹操在日本是网红,曹操墓的发掘,引来日本NHK电视台第一时间报道, 为什么曹操这么受欢

  • 曹、孙、刘,到底谁才是最佳团队建设者?三国的结局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才是,告诉你,建设者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与刘备上演的大戏“青梅煮酒论英雄”,也让后世的人对于曹操、孙权、刘备谁才是最厉害的英雄产生了无数的争议。就实力而言,当然是曹操更胜一筹;就逆袭程度而言,刘备当仁不让的是第一英雄;就稳固程度来说,孙权是三人当中最厉害的。不过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刘备是个好大哥,但不是一个好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一个,是个,君主

    人们常说的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其实并不是说势均力敌,其中曹操统一了北方大片的土地,占据了中原腹地,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而刘备仅有的不过是四川及周边的少数地区,刘备在政治上是远远比不上曹操的,俗话说“成王败寇”那为什么后人更喜欢刘备而不是曹操呢?甚至后人唾骂曹操为窃国贼,奸雄。从历史上看,曹操是个了不

  • 八十万曹军惨败赤壁之战,真的只是因为周瑜的火攻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火攻,惨败,赤壁之战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当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征蜀国,孙刘联军仅以三万人打败曹军,当年的孙刘总指挥正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成了一时佳话,可曹操却为此写信给孙权,告诉孙权赤壁之败并非是周瑜的火攻,而是曹军有疾在身。曹操这封信使得赤壁之战的内幕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