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怎么死的?是被李隆基杀死的吗?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怎么死的?是被李隆基杀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15 更新时间:2024/1/21 4:48:17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怎么死的?是被李隆基杀死的吗?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2013年9月,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与史料记载大致相符。

很多朋友都认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当政期间权力很大,实则不然。

虽然,她深受武周皇帝的信任,能够为武媚娘起草政令,但是,婉儿终究只是“代笔”,其实,她不过是武则天手中的工具罢了。至于婉儿在武媚娘心里的地位也不高,武周皇帝对婉儿的信任是建立在婉儿出色的工作能力上的,这是婉儿唯一的价值。

我们且引用当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来看看武媚娘与婉儿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张氏兄弟是武媚娘的“禁脔”,兄弟二人中又以张宗昌最受武媚娘喜爱。当时的婉儿年方十四,对男女感情已经有了懵懂的认识,再加上,她久居深宫心中寂寞,难免会被容貌俊朗的张氏兄弟吸引。

在某个早上,婉儿和张氏兄弟陪着武媚娘用膳,期间婉儿对张宗昌抛起了媚眼,两人说了些玩笑话。武媚娘目睹一切后,当即从侍卫手中夺过金刀,一刀劈向婉儿的前额。婉儿头部中刀,血流不止,跪在地上请求武媚娘的宽恕。

武媚娘怒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幸亏张宗昌替婉儿说尽了好话,婉儿又再三发誓远离张氏兄弟,武媚娘这才宽恕了她。从这就能看出,婉儿在武媚娘心中的地位低得可怜。否则,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男宠,武周皇帝何必对她的得力助手挥动屠刀?

从这以后,婉儿认清了自己的地位,不再做出僭越之举。

不过,正因为婉儿态度的转变,她终于能走上政坛,在武则天的默许下开始处理朝中的小事。但是,婉儿此时的权力仍然有限。众所周知,武媚娘对力所能及的政务事必躬亲,军国大政必亲力亲为,婉儿能够接触到的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务罢了。

当然,婉儿有权翻看奏章,加上她可以亲自处理一些政务,她的政治水平亦在这段时间突飞猛进,为她将来的政治之路做好铺垫。

武则天死后,附庙于李唐,婉儿终于不再束手束脚,亦迎来了属于她的“人生巅峰”。

在武媚娘当政时期,婉儿曾与中宗有过一段“地下恋情”。后来,中宗李显被废黜,囚居于房州。在此期间,皇后韦氏陪着丈夫吃尽了苦头。在中宗复位后,韦氏苦尽甘来,婉儿亦被中宗临幸,被册封为昭容。中宗认为婉儿能力不凡,便让她“重操旧业”,负责起草政令。

虽说,婉儿此时的工作仍是“代笔”,但是,境况已与武后当政时大为不同,李显受韦氏和太平公主的辖制,手中的权力有限,再加上,他已在多年的颠沛流离中养成了怯懦的性格,所以,他大量放权给婉儿。不过,婉儿虽然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她的权力依旧无法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

她的确非常聪明,能够在朝廷的各方势力中周旋,在政治漩涡中闲庭信步,手中还有一部分实权。不过,她终究无法在内廷与外廷站稳脚跟,在内廷她只是一个地位一般的昭容,在外廷她的“党羽”不过是些文人雅士,特殊的处境和地位让她无法组建自己的势力。所以说,朝堂上的小风浪婉儿尚有能力应对,一旦遭遇政治风暴时,婉儿亦无法保全自己。

公元710年,中宗死在妻女手中,让婉儿感到了空前的危机。

韦皇后打算效仿女帝独揽大权,便让婉儿伪造一封诏书,该诏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将李重茂册立为皇太子;

二是由韦氏监国理政;

三是让相王李旦参议政事。

这封诏书的内容是婉儿起草的,不过,韦氏却并不满意。韦皇后并未用这封密诏,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族人和党羽担任要职,准备效仿武媚娘坐上龙椅。韦氏的野心昭然若揭,没过多久,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便对她展开了攻势。

同年七月,李隆基的人马杀入禁宫,以“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的名义发动宫变。在这场变动中,韦皇后完全处于被动,她的党羽被尽数剿灭。因为,婉儿与韦皇后走得太近,所以,她也在李隆基的诛杀名单中。

为了保护自己,婉儿亲自将当初的密诏拿出来,证明自己没有帮助韦氏篡唐。不过,李隆基已下定决心斩草除根,亦不会留下任何隐患。李隆基担心,若饶过婉儿,她会依附于太平公主,带来更大的麻烦。就这样,婉儿惨死于李隆基刀下,香消玉殒。

到了开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但据张说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结合墓志内容推测,应该是太平公主上表请求编集文集。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标签: 上官杀死婉儿

更多文章

  • 李渊是怎么坐上皇位的?李渊有什么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渊,有什么,是怎么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唐朝的一位叫李渊的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有的人说这和他一分钱关系没有,这个说法就非常的欠考虑了,那么具体怎么说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李渊的上皇之路吧!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就觉李渊能当上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实际上,并非如此。可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李隆基成为了太上皇,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后唐,太上皇,安史之乱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也因为这场祸乱,促使李隆基提前成为了太上皇,让他在寂寞冷清和痛苦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么,李隆基之后的皇帝又是谁呢?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李隆基三子李亨。李亨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称帝后,再回到长安的皇帝,所以也可以说是安史之乱提前让他登上了帝位。738年,李亨被册封为太子,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荔枝,人知,红尘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千古传唱。在许多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都是那么的缠绵悱恻和动人心魄。图片来源于网络李隆基在武惠妃死后徒有佳丽三千,却没有一个能令他满意。听闻儿子李瑁的王妃杨玉环有绝世的美貌和令人惊艳的才情,于是就动了心。先是设法令杨玉环出家,再将杨玉环召

  • 唐中宗李显为什么被称为最牛皇帝?李显为什么有两次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两次,登基,被称为

    唐中宗李显为什么被称为最牛皇帝?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儿子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圣神皇帝武则天。于是历史给了他一个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那么,位炮制出“六味地黄丸”的创新型皇帝是如何走上创研新药、造福人民的科学之

  •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亲生的吗?为什么两次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继位,两次,武则天

    导读: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那么唐中宗死后谁即位,他之后的皇帝是谁呢?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中宗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

  • 唐中宗李显两次登基为帝?是软弱无能还是唐皇室妻妾女儿都是女强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都是,妻妾,两次

    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是唐王朝的第四个皇帝,他在历史上不太有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不过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能两次登基做皇帝的人之一(另一个是明朝的明英宗)。唐中宗李显这说明他还是有些手腕的,至少也是被忽视的有作为的皇帝,虽然唐中宗本人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他的家人却都非常有名,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

  • 唐朝唐高祖李渊太穆皇后介绍,其父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皇后,李渊

    隋唐英雄唐太祖李渊,是一个怕老婆的妻子。他的妻子是窦皇后窦惠,窦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什么会嫁给李渊?窦皇后有哪些孩子?窦皇后是怎么死的?窦皇后窦惠简介:窦皇后叫窦惠,是个女孩,晚李渊三年出生,出生的时候曾经引发过一阵骚乱。她长发鬼转世,留着个披肩发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有人说她是伥鬼。三岁的时候

  • 窦皇后家世显赫唐高祖李渊是怎么攀上高枝娶到窦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后,是怎么,家世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当皇帝之前。李渊本是北周时的一位大将军,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先后担任太守等职位。窦皇后是李渊的结发妻子,据说窦皇后家世显赫,那么李渊是怎么攀上高枝娶到窦皇后的呢?唐高李渊祖是依靠比武招亲娶到了好媳妇窦氏的。据说李渊的皇后窦氏家族显赫,父亲窦毅乃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母亲是

  • 李渊的正室太穆皇后窦氏为李渊生了几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正室,几个

    李渊的正室太穆皇后窦氏为李渊生了几个孩子?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号太穆皇后。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

  • 唐高宗李世民的生母是谁?李渊原配夫人窦皇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生母,原配,皇后

    导读:窦皇后,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约569年—约613年),京兆始平(今兴平县)人,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出身鲜卑贵族。唐高宗李世民的生母。窦氏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善书习文,知书达理,才智过人。她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