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甫崇在面对董卓作乱为什么毫无作为 他们之间有没有旧交

皇甫崇在面对董卓作乱为什么毫无作为 他们之间有没有旧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1/23 16:34:07

还不知道:皇甫嵩董卓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聊汉末历史时,我们总会将精力放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却很少有人愿意讲黄巾之祸。其实,在这一时期汉朝亦涌现出了不少有胆识有谋略的人才,皇甫嵩就是其中之一。皇甫嵩,堪称汉末剿匪第一人。张角部的主力被他击败,张梁张宝都成了他的阶下囚。

然而,这位将叛乱一举平定的猛将,为何会在面对国贼董卓时毫无作为?以至于国家陷入危难之中,连他自己也无法明哲保身。难不成,皇甫嵩与董卓之间有旧交?

显然并非如此,他们非但关系不和谐,还有仇怨。中平五年,凉州王国围困陈仓,董卓与皇甫嵩分别率领两万人前去平乱。董卓自持久居凉州,对这里的局势了若指掌,所以,根本没把同僚皇甫嵩看在眼里。之后,董卓直接提出采取强攻的策略,在陈仓外一举击败敌军,以绝后患。

不过,皇甫嵩却不这么认为。皇甫嵩觉得,即便能以一定人数代价取得胜利,也要尽可能减少损失。陈仓虽然地盘不大,但防御工事很坚固,汉军只有四万人,如果强攻胜算并不高。如果,等王国人困马乏时,再做进攻的打算,与陈仓里的守军里应外合,自然能取胜。

当时董卓对皇甫嵩的兵权有所忌惮,所以,并未提出反对意见。两支军队驻扎在陈仓之外,静观其变。王国用了八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将陈仓打下,连粮草都耗光了,无奈之下只能撤军。看到王国撑不下去了,皇甫嵩立即命令全军出击。谁知,这时董卓又站出来,以“穷寇莫追”的理由反对追击。

皇甫嵩指出,兵法是人写出来的,必须要活学活用。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王国的人马疲于奔命没有战斗力,此时若不进攻,将会失去战胜他们的最佳时机。这次董卓铁了心要和皇甫嵩做对,所以,董卓命令他的人马按兵不动。皇甫嵩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人马进行追击,果不其然,他的分析十分精准,此时王国的军队已疲惫至极,不堪一击。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皇甫嵩是真正的经世之才,其能力比董卓高了不止一个台阶。对于这种人,董卓自然是羡慕嫉妒恨。所以,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往来,就算有交集也是宿怨。

中平六年,董卓被调任为并州牧。这时,朝廷要求董卓将兵权转交给皇甫嵩,谁知董卓竟违抗上命,坚决不肯放权。皇甫嵩之子皇甫郦向父亲劝说道:现在普天之下的精锐之师都集结于父亲和董卓手中,而且,父亲和董卓早已有了仇怨。如今董卓不听从朝廷的安排,这就是欺君之罪。所以,父亲何不趁这个机会解决掉宿敌呢?

然而,皇甫嵩并没有讨伐董卓的想法。他觉得,董卓虽然罪恶滔天,但朝廷根本没有给他下达诛灭董卓的命令,倘若自作主张发兵讨伐,那么,他也会成为欺君之人。所以,皇甫嵩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实情转告给朝廷,等待着朝廷的处理意见。汉灵帝见董卓不肯交出军权,勃然大怒。然而,明知董卓意图不轨,汉灵帝却不能奈何董卓。

毕竟,董卓手里有重兵,若非他孤身一人回京,谁能杀了他?没办法,汉灵帝只能放任董卓的行为,选择了缄默。

汉灵帝病故以后,董卓气势汹汹地回到京师,杀掉了少帝,扶持了傀儡皇帝汉献帝。取得了大权的董卓当即打着皇帝的幌子,骗皇甫嵩返回京城担任城门校尉。皇甫嵩忠心耿耿,自然会听从调遣。不过,明眼人早已看出其中的猫腻,长史萧衍劝皇甫嵩:如今汉室衰微,现在董卓召您入京就是要为了将您杀之后快。不妨您用手下的三万兵力,向天下人发动号召,讨伐董卓这个奸贼,肯定能得到袁绍等人的群起响应。

然而,皇甫嵩再次选择听从调令,回到京城。或许,皇甫嵩有强运在身,所以,这次的陷阱没能要了他的命。之后,皇甫嵩的兵权被董卓尽数剥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董卓继续残害忠良。等到董卓之患结束后,郭汜等人接踵而起。这一时期的皇甫嵩,早已悔之晚矣,在遗恨中度过了余生。

皇甫嵩是人才吗?

是!

但是,他却是一个愚忠的人才。

皇甫嵩与岳飞一样,永远遵循皇室的号令,只要事关皇家的威信,即便前方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人也会万死不辞地跳下去。

即便这样,皇甫嵩后世地位依旧很高。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槐里侯皇甫嵩”。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皇甫嵩。

并且,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及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 中,皇甫嵩亦位列其中。

参考资料:

【《东观汉记·卷十七·传十二》、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汉纪五十》、《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汉纪五十一》、《资治通鉴·卷第六十·汉纪五十二》】

标签: 旧交作乱他们之间

更多文章

  • 太史慈如果投奔刘备集团的话 太史慈能和五虎齐名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史,齐名,投奔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史慈和刘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太史慈是笔者最喜欢的三国英豪之一,其忠义无双、英雄盖世,堪称当世人杰。加入东吴后被孙策视为兄弟,其地位甚至在十二虎臣之上。如果他在北海解围期间加入刘备集团,应该会与五虎齐名。01北海解围期间,刘备处于创业最艰辛的时期,极度

  • 曹丕为什么要刁难冯熙?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刁难,曹丕,原因

    曹丕为什么要刁难冯熙,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皓首应全苏武节,故人谁得李陵书。依然要提醒大家出不出门都要注意防护呀。提及三国时期的使节你会想起谁?想来应该很少会有人提及这个人物,冯熙,字子柔。案《吴书》,冯熙是东汉名将冯异之后,冯异是颍川阜城人,古人安土重迁,冯熙应

  • 曹魏宗室为什么没有出现立嫡之争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宗室,之争,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魏宗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曾经有过犹豫,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选边站队,甚至可以说,在此问题上,曹魏集团内部明显地分成了两大派。不过,曹魏宗室的人似乎没有参与其中,至少我们没有从史书中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主要有两人,即曹丕

  • 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纯是什么人

    导读: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三国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每当提起四世三公人们都会想到袁绍,因为在东汉末年,他是大军阀。其实在西汉末年天下最为乱的时候,也有一个人被称之为四世三公,这个人叫做张纯,他自伯仁,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个流传千年的一句话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当然了,这两个

  • 三国大明鼎鼎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很善妒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鼎鼎,的人,真的很

    导读:三国大明鼎鼎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很善妒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篇课文,叫《草船借箭》。课文写道: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就下令他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自信地表示,三天就可以了。鲁肃对此表示怀疑后,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

  • 刘备为什么不喜欢马稷,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不喜欢,挥泪,刘备

    导读:刘备为什么不喜欢马稷,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稷?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都十分熟悉,而且这其中有一个人物更是家喻户晓,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两朝开济老臣心。无论是诸葛亮的忠心还是诸葛亮的计谋,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诸葛亮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在历史上如果他听从刘备的话,早早除掉这个人

  •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接班,人是谁,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不管文官还是武将,蜀汉阵营中占的人数虽然不是最多人。但绝对是最优秀的,刘备手下的五虎将关、张、赵等人都是鲜有败成绩的高手,而在文臣方面,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几乎可以顶得上其他阵营里的所有谋臣,不过诸葛亮再历史他还是个人,也是会死了,那么诸葛亮死了谁人接他的班呢?今天小编就跟大伙聊一

  • 历史上是如何记载关羽和刘备的重逢的?真如小说中的那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关羽,重逢

    导读:历史上是如何记载关羽和刘备的重逢的?真如小说中的那样吗?关羽在白马之战中斩杀了袁绍手下的名将颜良,为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揭幕战的胜利。曹操欣喜若狂,立即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不过,没过多久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令曹操叹息不已,这便是关羽离开曹营,重返刘备身边。关羽是如何离开曹操的呢?按照《三国演义》的

  • 东汉末年著名的颍川“四大名士”为什么都去了曹操阵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去了,名士,东汉

    导读:东汉末年著名的颍川“四大名士”为什么都去了曹操阵营?东汉末年,当时的颍川士族集团赫赫有名,从颍川诞生了许多的名士都成为了曹操手下著名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而这中间有四人在当时被称为颍川“四大名士”。而这四人在曹魏建立后,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朝廷上的重臣。我们来看看是哪四人。一、陈群(?-2

  • 人称周郎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身世处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的人,是个,身世

    导读:人称周郎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身世处境介绍历史上有一位英雄人物,少年便成名于天下,年少有所作为,是当时东吴最令人佩服的大臣,他曾经本来想设计妙计来使得天下安宁,却落下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荒谬,这变成了世人的笑柄,那么这个英雄人物便是周瑜。周瑜不仅有颜值而且才华也非常高,因此在后世中人们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