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江大闹清风寨造反,作为好兄弟的武松为何不知情?

宋江大闹清风寨造反,作为好兄弟的武松为何不知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2/18 6:32:44

标题:宋江大闹清风寨造反,作为好兄弟的武松为何不知情?

熟读水浒原著的都知道,宋江和武松结交的初期,两人的兄弟情谊是纯真的,武松是真的把宋江当做指引人生方向的大哥,宋江是真心器重这个小兄弟的。一直到武松上了梁山后,两人在招安的思想产生了分歧,武松渐渐看透了宋江的虚伪,两人的兄弟情谊才渐行渐远,徒有虚名。在六和寺里,武松只想在此养老,不想进京接受封赏,把想法对宋江讲了后,宋江仅仅说了四个字,“任从你心。”至此,兄弟的情分已经寡淡了。

武松真心感动

柴进庄里分别时,宋江带着宋清一直送了武松很远,还在路边小酒馆里摆酒为武松饯行,并送了十两银子做盘缠。如此情真意切的情分,武松是真心感动,拜宋江为义兄,原著里写道:“武松坠泪,拜辞了而去。”武松是一条硬汉,从不轻易掉泪,如今掉下眼泪,显然动了真情。

武松的人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后,打扮成行者,在张青的推荐下,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在孔家庄里巧遇宋江,二人结伴而行,宋江去清风寨探望花荣,武行者去投二龙山。到了瑞龙镇的三岔路口,武松要送宋江一程,被宋江拦住,好一番叮嘱,全是一名兄长的肺腑之言,句句在理,听了令人感动。两人在小酒馆饮酒道别,原著里写道:“宋江洒泪,不忍分别。”可见,宋江也是真感情。

清风山与二龙山相隔多远

青州的地面上有三座恶山,分别是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都在闹匪,青州都监黄信的外号就叫镇三山,意即要捉尽三座恶山上的强盗。当然,他这海口夸得有点大,不但没有剿灭三山,还投靠了清风山,一起上了梁山,最后和三山的头领们一起在梁山上称兄道弟。不过,黄信这人命好,大结局的时候,三山的头领没有一个人回来,连他的师父秦明也没能够回来,只有他一人,仍然回到青州当军官。

宋江和武松在三岔路口分别,既然是三岔路口,两人的方向应该呈三十度的角度以上。宋江又自行了几日,才到清风山。按照三角形的原理,角度越大,第三边越长。那么据此判断,清风山到二龙山的距离,至少也有两三日的距离,可能更远。

清风山到清风寨多远?原著里有记载,“却离这清风山只有一站多路。”这里的一站,不是现代的公交车站,而是驿站,就是两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宋代的驿站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十五里辄立一铺,招兵五十人,起屋六十间,官破钱一百五十六贯,益以民力,仅乃得成”。也就是说,清风山离清风寨大约二十里左右。

清风寨离青州一百多里远,位于三岔路口上,三个不同的方向,分别通向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清风寨设立的目的,就是防御三山土匪的。呼延灼攻打桃花山的时候,李忠写信向二龙山求救,小喽啰行了两日,才到二龙山。三山分立清风山的不同方向,由此可见,清风山离二龙山的距离,当在两三日以上的路程,应属合理推断。

宋江大闹清风寨

刚开始,花荣和刘知寨为了宋江,相互翻脸,属于内部矛盾,消息不会大传特传,也不会传得很远。但是从清风山拦截黄信,抢了宋江,杀了刘高,事情就闹大了,消息就会开始疯传。第一天清风山抢了宋江,黄信连夜送信,秦明连夜起兵,第二天秦明就率军攻打清风山,当晚被捉。第三天,秦明回到青州被拒,只得又回到清风山,当天说反了黄信。第四天,秦明和花荣的妹子成亲。吃了三五日宴席,又过了五七日,才投奔梁山。这期间一共十五六天的时间,二龙山的武松,不可能没有探听到消息。

宋江被刘高抓住后,报的名是“郓城客人张三。”而花荣给刘高的书信中,称宋江为亲戚刘丈。刘高上报青州时,称宋江是“郓城虎张三”。黄信来到清风寨后,把宋江关进囚车里,头上插着的纸旗上写着“清风山贼首郓城虎张三”。用的都不是宋江的真名。这也是宋江闹出这么大一摊子事情,后来还敢回家的原因,因为官府里没人知道宋江参与了这事。

综上所述,宋江大闹清风寨的时候,二龙山肯定打探到消息,贼首郓城虎张三这人,他们不认识。如果知道是宋江干的,凭着武松的义气和鲁智深的豪侠,肯定会带人下山相助,到清风山与宋江汇合,然后一起上梁山。武松知道宋江在清风寨花荣处,清风寨出事后,他肯定派人四处打探过宋江的消息,未果而终。

至于宋江,完全不想连累武松,才没有派人给他送信。毕竟大闹清风寨,是造反的事情,比上山落草更为恶劣。宋江和武松在三岔路口离别时,就叮嘱过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既然是好兄弟,当然希望他能好好的,怎么能把他往火坑里带?所以宋江在清风山的时候,就没有联系武松。这个时候的宋江,心里还是以义气为重的好大哥。

标签: 造反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是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为什么宋徽宗在俘虏期间还能生十四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靖康

    导读:靖康之耻是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为什么宋徽宗在俘虏期间还能生十四个孩子?《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载:宋徽宗“入国后,又生六子八女”,就是说宋徽宗被金人俘虏至北方后,在被囚禁的九年时间里又生了六子八女,共十四个孩子。试想,在被囚禁的时光里,还能生出十四个孩子,你说宋徽宗的待遇坏吗?显然不会太会。若不是

  • 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是谁?历史上皇帝赵祯皇后及儿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

    导读: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是谁?历史上皇帝赵祯皇后及儿子介绍历史上的宋仁宗不仅在政治上善于纳谏一片清明,他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一生之中三个儿子全部早夭,而他的皇后前前后后也有三个。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当时的皇太后刘娥认为郭氏比较合适,宋仁宗只好听从刘娥的意见让郭氏进宫成为

  • 宋仁宗赵祯一生有几位皇后?分别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是谁

    导读:宋仁宗赵祯一生有几位皇后?分别都是谁?宋仁宗有三位皇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温成皇后。宋仁宗的妃子不少,其中受宠并且受宠时间比较长的是三个——周贵妃、董淑妃、德妃。1、郭皇后:宋仁宗赵祯第一任皇后郭清悟,代北应州金城人,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北宋明

  • 真实的宋仁宗赵祯一共有三位皇后?哪位皇后才是她的最爱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

    导读:真实的宋仁宗赵祯一共有三位皇后?哪位皇后才是她的最爱呢?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是郭皇后,名为郭清悟 ,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族中势力颇为庞大。当年曾与张贵妃一同进宫选秀,宋仁宗一眼便看上了张贵妃,而非郭清污悟,但是主政太后刘娥看中了郭氏的势力,要立郭氏为后,宋仁宗迫于压力只好立郭清悟为后,而这也

  • 宋仁宗赵祯是不是好皇帝吗?赵祯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

    宋仁宗赵祯是不是好皇帝吗?赵祯是个怎样的皇帝?宋仁宗赵祯是宋朝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他在历史上或许没有那么强烈的存在感,但是他在位期间实现了仁宗盛治。那赵祯是个好皇帝吗?宋仁宗在位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勤政爱民的事情?关于宋仁宗是不是明君历史又是如何评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短命的皇

  • 解密大宋公主茂德帝姬之死,宋徽宗最漂亮的女儿竟然是刚烈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刚烈

    解密大宋公主茂德帝姬之死,宋徽宗最漂亮的女儿竟然是刚烈而亡?说到大宋公主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也还是有说法的,其实在网上有很多的传言,毕竟当时这件事情闹得非常大,但是我们也是听说,又不是古代人,也穿越不到那个时间点去,所以这个大宋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话说是肛裂而死的啊?小编觉得也还是有疑问的,那么到底

  • 宋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为什么能被后世士大夫高度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事

    导读:宋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为什么能被后世士大夫高度评价?仁宗朝有很多能反映制度运行的事件。仁宗未必是这些事件的主角,但这些事件构成了作为君主的宋仁宗必须面对的制度环境。仁宗往往被当成这一制度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至少对宋朝的士大夫来说,他们显然更希望君主成为制度的符号

  • 寇准是什么人?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是什么人

    寇准是什么人?如何评价他?寇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的名臣,他们有的高风亮节,有的忠肝义胆,他们的事迹常常被后人讴歌,今天要说的也是一位名臣。在宋朝有这么一位臣子去世之后,当他的棺椁路过一些地方,当地的百姓自发地在路边插上了竹枝用来祭拜他,后来这些竹枝

  • 寇准为什么被称为天官?寇准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的人

    导读:寇准为什么被称为天官?寇准是哪个朝代的人?历史上经常讲到天官寇准,那么关于天官到底是什么呢?曾经有记载说天官是某两个部的尚书,但是又有人传说天官只是皇帝赐予寇准的一个封号。甚至后面还有人称寇准为双天官,那这个双天官又到底又有哪些具体含义呢?寇准是宋朝有名的奇才,他为官清廉,生性耿直,深受百姓爱

  • 名臣寇准做了什么事情欧阳修作诗说他作风不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说他

    导读:名臣寇准做了什么事情欧阳修作诗说他作风不良?出土的唐墓壁画来看,长管形的蜡烛至迟在唐朝就出现了。陕西乾陵博物馆的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就绘有手执蜡烛的侍女。但是,蜡烛此时还是贵族高官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平民可消费不起。因此,燃烛也是唐朝人炫富的一种方式,如贵戚“杨国忠每家宴,使每婢执一烛,四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