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高考“创立者是谁?为什么说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古代”高考“创立者是谁?为什么说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7 更新时间:2024/2/8 9:33:36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法”盛行天下,把天下士子分为九等并赐予官职,也是“九品中正制”。所有士子由中正和大中正进行品评,这原本是为国家评贤取士的官方选择,竟然成了门阀贵族垄断官场的合法途径,选人的标准根本不考虑能力、学识,只看中出身、家世。所谓“阀阅”就是比老子、比出身,“龙生龙、凤生凤”,门阀贵族牢牢把持着官场,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这种趋势在东晋以后愈演愈烈,让皇权逐渐旁落。

北方少数民族消灭西晋以后,汉族“衣冠南迁”,来到江南地区居住,原来西晋的贵族阶层来到南方,并发展壮大,各个门阀称为“侨姓”,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和兰陵萧氏为代表。

琅琊王氏的祖上是王翦王贲,经过几代积累成为晋朝第一门阀,有“王与(司)马,共天下”的说法,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是“琅琊王氏出品”;淝水之战的“谢安”就是陈郡谢氏代表人物之一;汉代袁盎是袁氏的早期代表,到了袁术袁绍时“四世三公”达到顶峰;南朝梁朝的皇帝就是兰陵萧氏,他们家历史上曾经出过42个宰相。

这四大侨姓是西晋顶级门阀在江南的代表,而江南地区经过三国吴时期的快速发展,也有多个门阀产生,称为“吴姓”,以顾、陆、朱、张为代表;在全国各地还有“郡姓”门阀,如山东郡姓:王、崔、卢、李、郑,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北朝的少数民族门阀“虏姓”:元、长孙、于、陆、源、窦。

这些门阀的长期存在,让“九品官人法”的选官制度被贵族势力牢牢操控,他们的弟子参与评选,最差也被中正评为三品人才,待到出任官员,也低也能混个四、五品;而寒门子弟没有阀阅背景,被点评四品已经是极致人才,能做到六品官职的凤毛菱角。

因为门阀政治的影响,朝中几乎所有官员都出自这些门阀家族,而且随着时间延续,顶级门阀不断发展壮大、新兴门阀(外戚势力)也会越来越多,皇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皇帝身边都是各大门阀势力的代言人,他们的为官之道不是为国家考虑,而是为自己的门阀争取更多的利益,门阀政治对皇权的干扰,在隋文帝时达到巅峰。

北朝魏时,因为军镇制度,诞生了新的贵族集团,史学家称之为“关陇集团”,以“八柱国”和“十二将军”为代表。八柱国里有西魏的皇族元欣,有北周的创建者宇文泰,有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有瓦岗寨领袖李密的曾祖李弼,有三代皇后之家的独孤信,史书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这个“关陇集团”不但操纵着国家的命脉,而且直接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和唐四个朝代的更迭,影响力极为巨大。

隋文帝杨坚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之一,他的父亲是十二将军之一杨忠,他的妻子是独孤信的女儿,他自己还是北周皇帝的岳父,凭借集团实力他干掉了傀儡“外孙”皇帝,自己创立隋朝并统一天下。

出身门阀,杨坚对门阀的危害性认识更为清晰,因此他急需改变国家的选材选官制度,让权力从门阀那里重回皇帝手中。在很多西方人眼里,杨坚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其中就包括他推行“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诞生,改变了延续千年的门阀统治制度根基,让更多寒门子弟看到了奋斗的希望,逐渐降低了贵族对皇权和政权的操控力。

千年来形成的体系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打破,科举制度刚推行时,通过科举获得晋升的也大多是门阀子弟,因为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和对教育的重视,这让很多根本没读过几年书的普通百姓子弟无法比肩,不过通过科举制度第一批被朝廷选拔的寒门子弟,大多集中在富商和普通地主家庭,这也是一种进步。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科举制,并吸收更多的贫苦大众优秀子弟到朝廷做官,在隋炀帝时代,杨广又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升华,增设进士科,让读书报国成为社会的主流。

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科举制度,严重影响了门阀的生存和权力空间,因此隋朝末年他们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企图把失去的权力夺回来。有史可查的二十余次隋末起义中,大部分都是由门阀贵族发起的。虽然隋朝短短数十年就被唐朝代替,但同样出身贵族的李氏家族,也非常认可通过科举制度进一步削弱门阀对朝廷的影响,因此虽然唐代仍有门阀存在,但影响越来越小,门阀也终于随着唐朝的灭亡而烟消云散。

科举考试、八股文章,它桎梏了人们的思想,但同样也让寒门子弟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创举,是划时代的变革!

大业盛世为何“突然死亡”?隋炀帝被“妖魔化”千年,到底得罪谁

关于科举和高考,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宝贵意见。

标签: 高考科举创立

更多文章

  • 他被万民呼为“慈母”,为隋朝鞠躬尽瘁却为何被隋炀帝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罢官,隋朝,万民

    在《史记》中,清明廉洁、为国为民的好官被称为循吏,下面这位可谓是循吏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却被免了官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消除地方陋习,他不怕传染,与病人同住在一起;为了医治贫困病人,他不惜钱财,把俸禄全部捐献出来;为了方便断狱审案,他不辞劳苦,把办公室设在了牢狱一旁;为了秉公处理政务,他不畏强

  • 五大艳后之萧皇后:被六位枭雄轮番抢的末代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后,末代,枭雄

    萧皇后是历史上一位奇女子,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总是让那些君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样的女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萧皇后一生共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次,这些正史上并没有记载。第一次婚姻:萧皇后当时嫁给隋炀帝的

  • 五大艳后之被六位君主疯抢了60年的萧皇后,难道对岁月免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大,君主,抢了

    历经多次改朝换代,还能让后宫三千的皇帝疯抢,这一奇女子她就是萧皇后。萧皇后天生丽质,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无法描述,但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魂,倾国倾城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她自13岁成为晋王妃后,开始不断被迫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

  • 隋文帝是个怎样的人?隋文帝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的人,的是,文帝

    导读:隋文帝是个怎样的人?隋文帝真的是暴君吗?中国的古代历史,正应了那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次的"合"都会诞生一个盖世英雄。因为分容易,合很难。历史上真正做到把整个华夏合到一起的朝代,有两个。一个秦朝,始皇帝嬴政一口气灭了六国,结束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还有一个就是隋朝的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西晋

  • 杨忠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打虎猛人徒手拔虎舌,杨忠还是千古帝王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才是,帝王,千古

    导读:杨忠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打虎猛人徒手拔虎舌,杨忠还是千古帝王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武松打虎的故事,相信已经家喻户晓,这是《水浒传》当中很精彩的一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凶猛老虎,从此名扬天下,也彰显了武松武艺高强、一身虎胆的性格特点。其实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宋朝的一个侠士,但武松打虎是否真实存在尚

  • 历史大揭秘!隋炀帝弑父篡位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弑父,篡位,大揭秘

    对隋炀帝弑父的事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两任皇帝交替之时,总会有腥风血雨的事情发生,这也让许多皇帝的死带有了神秘色彩,隋文帝杨坚也不例外。他的死无非是两种说法,一是自然死亡,二是非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隋书》中说杨坚刚到仁寿宫就发病了,此前术士章仇太翼劝阻

  • 隋炀帝弑父篡位竟源于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弑父,篡位,一个女人

    杨广在后世的描写中一直是一个昏庸荒淫的残暴君主,但其实他功过相抵,并不能一言概之,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大都较差,这是为什么呢?隋文帝之死一直扑朔迷离,加上野史中一直有传闻说隋文帝是被他儿子害死的,后世也就先入为主的认为隋文帝真的死于非命。按理说,当时杨广已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早晚会继承大统,况且当时隋

  • 隋炀帝杨广修筑运河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贪图享乐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目的,修筑,贪图

    导读:隋炀帝杨广修筑运河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贪图享乐吗?如果说起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大部分人估计首当其冲想到隋炀帝,在各种演义小说当中,杨广更是被黑的体无完肤,关于他的黑历史,是一批接着一批,好色无度,挥霍民脂民膏,仅仅是为了去江南看下琼花,就不惜动用百万民工,开通一条史无前例的大运河。。。我们如今都

  • 伍云召是何人?隋唐最有实力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猛将,隋唐,最有

    伍云召是何人?隋唐最有实力的猛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世道越混乱,战争发生得越频繁,这有可能会产生许多的大人物,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被历史记住。在和平年代,因为世道比较平静,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际遇,想把自己的潜力激发出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只是在一个太平的环境里安身立命而已。中国几

  • 隋炀帝当时修建大运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玩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目的,大运河,玩乐

    导读:隋炀帝当时修建大运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玩乐吗?我国有两个著名的结束了乱世的大一统王朝,开国帝王文韬武略堪称千古一帝,继承人却都扶不上墙导致二世而亡,那两个朝代就是秦朝跟隋朝。(虽然秦朝真正来算是三世而亡,但最后的子婴只有个"秦王"的称号,降级了,并且是被推出来"背锅"的,所以一般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