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康熙、鳌拜以及汉献帝、曹操的关系,看权臣和幼主之间的斗争

从康熙、鳌拜以及汉献帝、曹操的关系,看权臣和幼主之间的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4/2/10 15:27:25

最主要的不是鳌拜干的事太多,而是康熙想要亲政,大权在握的鳌拜是一个阻碍,宰了鳌拜既能得到权力,又能换一个少年勇者斗恶龙的美名,又有面子又有里子。其实呢,只是继承家产的小孙子弄死了爷爷家门口看了一辈子门,到处乱窜乱叫,挡了小孙子进出家门的护卫而已。

鳌拜可是自己脱光身上的衣服,说自己的伤,是怎么来的。然后被软禁在家,而后活活气死的。说真的,鳌拜对爱新觉罗家,真的算忠心耿耿了,真要换其他人,搞不好,早就政变了。说来也讽刺,真要搞死康熙的话,何必等到他亲政。

鳌拜怎么说都是忠臣,这是一,所以康熙后来也留了鳌拜一命,当然这个鳌拜的家族瓜尔佳氏(反正就是满洲大姓,手下佐领众多)这个也有原因,人口少,能不杀自己人就不杀。总之是有相应的考量。讲真因为满族人口原因,内讧这种事情还真没有发生。鳌拜还没有蠢到要自己做皇帝,但是妨碍了康熙祖孙也是事实,两宫当时也只要国家的大权而已。

还有质疑鳌拜能力的省省,崇祯读书是读得多,亡国了。皇太极读书水平如何,但是绝对没有崇祯多,但是做皇帝。这人呐,就是一把刀,没有磨刀石磨砺,马上生锈。清朝开国前几代,马上操家伙跟明朝众多将领对抗,跟朝鲜对抗,联合蒙古作斗争,对内还得发展经济,跟三教九流打交道,讲真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下没有死,那这个人也磨砺成才了。

其次,二帝所处的环境不同,一为汉末,一为清初。康熙的时代,满金正盛,康熙虽无权,但朝纲未乱,献帝时代,汉室衰微,属于供桌上的帝王,只剩下最后的一层纱没有被撤下。康熙能找到制鳌的忠臣,并且可以付诸于实际行动;献帝空有架子,却难寻忠于汉室的死侍,或者有也被当时的乱境挡于朝堂之外,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能说刘协无能,实则是无奈,再说曹操的智慧,也非鳌拜能比。综合,康熙占据天时,地利,也有人和,况且对手弱于献帝的对手;献帝,笼中鸟,失天时,无地利,有忠臣也被排挤在外,而且对手曹操乃奸雄,野心不比鳌拜小,权术计谋胜于鳌拜,献帝想要取胜,太难。就是把两千年后的康熙放到献帝的位置,不一定就能胜利;如果用献帝代替康熙,或许败的还是鳌拜。

鳌拜那时君主集权的程度和汉代并没有可比性,汉献帝面临的局势和康熙有本质区别,曹操花了很多年才慢慢消化掉汉献帝身边的各种势力没错,他不愿意去见汉献帝也没错,但就算他去了,汉献帝敢下手?

后世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摆在那,哪个皇帝被权臣拥立,政事多出自权臣,权臣也不住在首都,他不愿意像汉献帝一样慢慢变得君不君臣不臣,变得真正毫无还手之力,当时他也确实还有资本笼络其他人来驱虎吞狼,所以在对方坚信不会有这么蠢的人做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情的时候果断下手,结果是被勒死在佛寺,朝廷分裂,便宜了其他人,何苦来哉……关键在于,曹操统一北方,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手底下的兵将各个死忠,汉献帝杀了曹操,下一个死的就是他,曹丕的本事远弱于曹操,说废帝就废,谁能阻拦?

标签: 权臣康熙斗争

更多文章

  • 为何易中天讲曹操时说,但凡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都没,时说,出息

    在易中天透过三国透析的本质里,有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那就是易中天在节目中透过曹操小时候提出的论点:小时候越老实,长大都没出息。当时,易中天这个说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了众多质疑,但针对这些质疑易中天却并未有只言片语的回复。易中天的沉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他多少认为这个问题是不需要反复推敲的,而之所以不需要反

  • 荀彧不是忠汉吗,为何一心一意支持曹操,难道他不知道曹操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荀彧

    曹操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被三国演义和影视作品所污名化,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在正史上,曹操阵营的人根本没有说过这话,曹操阵营的毛玠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就是:侍奉天子以讨伐不忠心的臣子,这明摆着就是

  • 曹操英明一生,然而却有4件事让他后悔不已,最后一件差点毁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让他,英明,却有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的时候,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绝对是乱世之枭雄。在三国时期,曹操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于袁绍好几倍兵力将其大败。我们也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建安风骨令我们对其又有了新的认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

  • 官渡之战前,袁绍若是采用田丰的建议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拖垮,养精蓄锐,战前

    三国后期,曹操是最强大的军阀,刘备和孙权必须结盟才能勉强抵御曹军的进攻。但东汉末年刚乱起来的时候,曹操的实力并不算最强,袁绍、袁术兄弟才是顶级军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一流门第,底子很厚。白手起家的刘备、阉宦之后的曹操、小有家底的孙权,都无法与之相比。孙权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还曾依附于袁术门下。

  • 曹操的虎豹骑是最早特种部队?统帅为何都姓曹?不放心给其他人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虎豹,特种部队,统帅

    三国时期的君主,其实手里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特种部队,比如说刘备的白眊兵、无当飞军,孙权的锦帆营、解烦兵,当然还有曹操的虎豹骑。身处乱世,如果手底下没有一支完全嫡系的部队,那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为此这些君主都会把手里的精兵强将选拔到这支部队当中,使得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远高于其他军队,也就是所谓的特种部队了

  • 孙策之死,是东吴最大的遗憾,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孙权最差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吴,孙权,差劲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又向汉廷贡献礼物。汉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孙策因此在舆论上得到了汉政府的承认。之后,仅用了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孙策就迅速削平了大量的割据势力,占有了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扬州的广大地区,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基础。他不仅是当时几大政治军事集团中

  • 曹操一世英名却犯下三个大错,断送了魏国江山,其中一错世人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国,江山,英名

    在刘备的事业还没有起色的时候,曹操已经掌控一方了。曹操和刘备联手把吕布除掉,曹操还为刘备提拔了官职,对于刘备的被提拔做官,董承表示很不服气,他想找机会除掉曹操。后来,刘备自己发现曹操对于自己是有威胁的,就开始疏远曹操直到加入反抗曹操的队伍。曹操曾经也发现刘备不会甘愿做自己的手下,脑海中曾经也出现过除

  • 三国演义黑惨了曹操,那么在正史上,曹操的黑历史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上,演义,惨了

    三国演义的总基调是“褒刘贬曹”,所以罗贯中给曹操增添了很多黑点,如曹操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罗贯中给曹操添加的,这将曹操奸诈、自私的一面体现了出来,也让曹操背负了千年骂名。历史上很多人对曹操的评价很高,但民间对曹操的评价很低,就是因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曹操添加了很多黑历史

  • 假如关羽华容道没有释放曹操,会有怎样的结局?曹操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容道,会有,关羽

    无论是关羽、曹操还是诸葛亮,他们都是三国时期顶级的人物,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中都是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关羽重义气,曹操为一统天下而努力,其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人的眼中,关羽已经成为了“关公”,后人的祭祀。从这一点来说,关羽的义气受到了人们的认同。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让

  • 曹操20岁被举孝廉,66岁病逝,这一生究竟做过哪些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廉,这一,做过

    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是汉臣,也是权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终究没取而代之;曹操,姓曹,名操,也有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乃曹参之后。生于公元155年,富三代,和那啥三代。出道年纪——20岁!在20岁的时候,曹操被推举为孝廉,随后入京都洛阳,担任郎官。这是曹操人生中担任的第一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