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的起因?安史之乱是如何导致的?

安史之乱的起因?安史之乱是如何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84 更新时间:2024/1/16 15:43:00

导读:安史之乱的起因?安史之乱是如何导致的?唐朝的安史之乱,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过去我们学政治的时候经常要聊到的一句话,政治老师不断的向我们强调,历史上看到的那些热血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都只不过是经济结构的外延。真正要了解人类文明,了解人类历史,还是得回到经济基础。带着这样的思维,我们再去了解过去的历史,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例如曾经的安史之乱。

平心而论,笔者以前也看过很多关于安史之乱的书籍,还有《百家讲坛》。例如当年的蒙曼老师就讲过安史之乱,还有《中国通史》的各位教授也进行过陈述。

从那些教授的语句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出当年安史之乱的可怕的政治因素与军事冲突。但是这些教授讲来讲去,似乎都在陈述政治层面的东西,例如杨国忠的混乱,安禄山的造反,还有大美女杨玉环的无心之过。很明显,过去我们的焦点都集中于政治层面,这也是节目的需要。

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查阅《唐书》会发现有更多的巧妙,因为安禄山事件的爆发不仅仅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还有背后的经济结构的崩塌。因为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人都具有趋利性,只要大家都有钱可赚,就不会有真正的野心家造反,只有整个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才会导致大的规模的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的安史之乱背后到底有何经济讲究呢?

一、一切的缘起

想要了解安禄山事件的经济原因,首先得要追溯到当年的北魏时期。

众所周知,北魏时期在孝文帝期间执行“均田令”过,这一法定的出现,极大的扭转了整个北方混乱的经济结构。

因为在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包税制度,这种包税制度与埃及的制度有点类似,讲究的是君主分配权力给军人,军人可以抢劫来养活自己,整个国家已经不成为了国家。

但是当均田令出现以后,政府掌控了大量的无主的土地,然后把土地转让给那些积极有为的劳动力,劳动力们提供生产,提供补给,而国家给予他们土地和保证,这样促进了大家的进步。

可以说,这种制度在当时极大的缓和了北方的冲突与混乱,也成为了隋唐时代重要的经济基础。

那么,为什么这个制度会成为一切罪恶的缘起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唐代的演变。

二、唐代的演变

等到唐帝国建立制度以后,对于曾经的均田令,唐王朝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王朝实行的制度是“租庸调制”,这个制度在均田令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张。过去政府会分配土地给人们,人们就可以提供足够的粮食,但是现在政府却强调一切都以租调为基础。

也就是说,所有的土地归政府所有,而每一个农民都只能租用政府的土地。这种租用的过程持续到一个农民的一生,当他去世以后,他只能传承20亩土地给自己的后代,而那些剩余的土地则收归中央。

老实说,这种做法比均田令要过分一些,但这也有其合理性,因为均田令时期人口少,所以可以足够分配,而到了唐代时期人口大规模增加,必须要用这种租调制度才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但可惜的是,唐王朝做梦都没有想到这种作用,调至很快就引起了崩溃,因为它提供了一代人的积极性,却斩断了中国人的传承意识。

三、经济结构的变异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有着很传统的观念,祖宗打拼留下了什么,然后要传给后人,后人再传给后人,子子孙孙无穷也。正是在这样的传承观念之中,中国人民才会有着如此强的坚韧性,才能够度过众多的大灾难。

而唐王朝利用这样的“租庸调至”,最开始在经济凋敝的时候,极大的刺激了大家的生产欲望,但是,后来这样的生产方式与广大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冲突。老百姓劳累了一辈子,结果又被政府剥削的一干二净从头开始,于是这些人开始想办法躲避缴纳赋税。

后来,这种躲避具体的表现就是逃脱“府兵制度”,紧接着逃脱赋税,甚至有的人直接隐蔽自己的户口,个个都套现。这一做法使得唐王朝的税收制度一下子降到了最低,政府无法得到足够的土地数量,而且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税收。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还逃避府兵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政府得不到足够的税收,土地也无法收归国有,而且军队人数越来越少。

四、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军事变异

当经济结构不断失衡的时候,那么接下来在军事领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波及。我们都知道之前凭租庸调制,一个人的一生基本上和政府被绑在一起,无论是耕种土地还是帮助政府打仗,都是在政府的规划之中。

但可惜的是,由于人们得不到自己的土地需求,所以在经济上得不到满足,对于军事也自然不会支持。因此有的人宁可把自己弄的伤残躲避府兵制,而且就算无法躲避,他们在战场上也是当兵游子尽可能的逃避。

当然了,可能很多人会提出疑问,明明他们已经到了黑户口,为什么还不愿意为国家打仗呢?

其实答案也非常简单,有户口的人,如果发现自己立的功,那么政府会根据户籍制度来对它进行审核,到时候土地还要上交,功劳还抵不上自己现有的收益。而那些没有土地的人打仗立功,也得不到土地的奖赏,甚至都得不到足够的赏赐,所以他们也不想上战场送死。

所以,这就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急剧弱化。当军队的战斗力弱化的时候,那么必然会进一步延伸到政治领域。

五、政治领域的可怕变异

在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其实就好像是病毒一般,刚开始侵蚀了经济结构的军事领域,然后开始蔓延在政治领域中。

按照史书记载这样的现象,其实在唐太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太宗皇帝与军神李靖等人进行了总管制度的调整,又是裁撤军队,又是凭借自己的政治威望避免战争,所以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国内的矛盾。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政府没有足够的土地掌控能力,而且没有税收,更重要的是军队战斗力这么弱,政治领域就必须要做出调整。那么该如何调整呢?

这时,唐玄宗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对这个已经逐渐蔓延的病毒,开始进行补丁处理,这个补丁就是大名鼎鼎的藩镇割据。

没错,唐玄宗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手握重兵的藩镇割据,去掌控地方捞取资金。

其实这转了半天,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包税制度,从北魏孝文帝时期艰难走出来的秩序,居然又回到了混乱之中。这些军人开始大规模的领取财物,上交一半给中央,然后自己扩张。虽然唐玄宗获得了足够的利益,但是他没有想到却在地方上养肥了一大批恶棍。

那么,这么做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答案非常简单,藩镇割据,安禄山的叛乱就开始了。

小结

所以,总结整个安史之乱的事件,我们会发现,政治上的原因其实只是一个具体的冲突表现,而经济方面的原因才是重点。这一切的一切开始于当年的均田令,然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混乱。如果要说这件事情谁有错的话,个人觉得应该大家都没有错,只是说大家在探索的路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套土地制度。当年均田令之所以适用于北魏,就是因为战乱之后人口少,而后来的唐朝实行租庸调制,那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人口增多了。等到唐玄宗时期,土地和人口矛盾越来越严重,而中央政府没钱,所以要做出调整。

因此,要说安史之乱到底是怎么乱的,个人觉得其实就是因为天下形势在变,而制度也在变,但是在变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平衡,所以就导致了崩塌。因此还是那句话,稳住了经济就稳住了天下,经济制度不稳,而且无法作出适当的调整,必然导致天下大乱,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标签: 安史之乱起因导致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选男宠的标准是什么?年轻貌美是挑选男宠的首要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男宠,首要,武则天

    导读:武则天选男宠的标准是什么?年轻貌美是挑选男宠的首要条件武则天好男宠,她宠爱的几个男宠都有很大权势,在宫内专横跋扈为所欲为,那么他们受到武则天喜爱的原因是什么呢?武则天的男宠都是美男。薛怀义“伟形神,有膂力”(《旧唐书》),“伟岸”(《新唐书》),

  • 唐朝崔湜靠女人肆意卖官一直爬到宰相的位子,崔湜最后下场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宰相,唐朝,肆意

    导读:唐朝崔湜靠女人肆意卖官一直爬到宰相的位子,崔湜最后下场怎么样?唐朝的崔湜是软饭达人,他是进士出身,且“美姿仪、有才名”,高分高能,加上模样正点,很招人待见。为了仕途,崔湜专走名媛和贵妇路线,最后被上官婉儿包养。虽然名声不好,但他得到的政治回报超乎想象的丰厚,不仅官职一再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而且个

  • 梁建方是谁?他为什么能跟秦琼平起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平起平坐,他为,梁建方

    导读:梁建方是谁?他为什么能跟秦琼平起平坐?李世民率领大唐军队攻打洛阳,取得了千金堡等战斗取得胜利。王世充在洛阳外围的部队被李世民清理干净了,只能龟缩在洛阳城里等待救援。王世充没办法,只好派侄儿王琬和长孙安世前往河北,求窦建德派兵救援洛阳。王琬和长孙安世费尽唇舌,终于搬来了窦建德30万大军救援洛阳。

  • 裴旻是何人?李白曾经拜他为师,剑圣裴旻剑术有多高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剑术,有多,何人

    导读:裴旻是何人?李白曾经拜他为师,剑圣裴旻剑术有多高超?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实李白不光是一位诗人,相反他的剑术十分高超。剑术被认为是唐朝第二,也是一个绝世高手。在其诗《侠客行》中留下了经典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千古绝句。那么第一是谁呢?据说,李

  •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是怎样的?如果李建成做皇帝能做出李世民的成就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是怎样,皇帝,做出

    导读: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是怎样的?如果李建成做皇帝能做出李世民的成就吗?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在大唐帝国的帝都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流血政变,秦王李世民因为在夺嫡之争中被逼入险境,所以孤注一掷的发动兵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而逼宫唐高祖李渊,不久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是

  • 杨玉环深爱寿王到最后为什么会嫁给唐玄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深爱,嫁给,真相

    导读:杨玉环深爱寿王到最后为什么会嫁给唐玄宗?真相是什么历史上对她美貌的赞歌一直滔滔不绝,的确,杨玉环美的惊心动魄,且有胆有才,几乎每个见过她的男人都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她与原配夫君李瑁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李瑁的胞姐咸宜公主的婚礼上,当时的杨玉环不过十六岁,却美丽的不可方物,一下子便吸引李瑁的注意,李

  • 李隆基为什么会重用李林甫的原因是什么?看中了李林甫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重用,看中,原因

    导读:李隆基为什么会重用李林甫的原因是什么?看中了李林甫的什么?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使得很多人又开始关注唐玄宗这位皇帝,算起来唐玄宗的前半生英明睿智,果敢练达,创造了大唐一个辉煌的盛世,但是他执政后期昏庸暗弱,使得朝政日非,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大唐的国运也就此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要说到转折点的话,那

  • 李林甫是何人?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口蜜腹剑的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的人,口蜜腹剑,奸臣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林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天宝十一年十一月(7

  • 王皇后是怎么除掉萧淑妃的?和武则天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是怎么,除掉,皇后

    王皇后是怎么除掉萧淑妃的?和武则天有关系吗?决定大唐历史的女人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异类,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个异类,但是这个异类的概念,也是在武则天成为武则天之后,才被发现的。在最初的时候,武则天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没人知道她日后会有如此惊天动地的行为。但是在她入宫之后,这个原本普通的小女孩,却表

  • 徐惠跟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徐惠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是怎样,武则天,关系

    徐惠跟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徐惠的一生是怎样的?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传奇,她本是李世民妃嫔,李世民死后又被其子李治纳入后宫,从一个低位嫔妃一直做到皇后,最终甚至临朝称制自立为皇帝。而武则天一生也有许多竞争对手,她再嫁李治后,先后击败了萧淑妃、王皇后等李治宠妃,最后才登上皇后之位。而有一个女人,武则天一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