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之十足帅哥兰陵王——高长恭(五)

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之十足帅哥兰陵王——高长恭(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1/19 1:41:02

续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之兰陵王——高长恭,提到兰陵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兰陵王入阵曲》,单说兰陵王这个人真是个十足的大帅哥,但是人无完人,他的缺点是什么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兰陵王——高长恭(?~573)

全怪一部胡言乱语的电影,把兰陵王说成是云南的野人。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死后,长子高澄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变成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不久叔父高洋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美男子眼光高,19个都成恐龙,就一个勉强算美眉。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罩得很严实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木兰从军最好是投到兰陵王帐下,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不语。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自己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呵呵,什么理由?此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说:“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那时候的人都是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从不死撑什么男子汉的面子。偶好欣赏!),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于是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但失利,追悔莫及。”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一杯毒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录,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

标签: 十大美男帅哥

更多文章

  • 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之瘦腰美男——沈约(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美男,十大,魏晋南北朝

    他曾帮助梁武帝(高祖)萧衍谋划和夺取齐朝,建立梁朝。沈约给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于是沈约被梁武帝萧衍任命做了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官职,同时分封为‘建昌县侯’,把他的母亲谢氏封为‘建昌国太夫人’。朝廷大员都来祝贺他。今天我们来介绍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的最后一位

  • 交通不发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菜品种类有哪些,看看他们是如何做菜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做菜,不发达,菜品

    目前我们能吃到种类繁多的瓜果蔬菜,还有各种口味不同的调味品,是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已经非常频繁了。但古代人并没有这样的福利,中国直到明朝开发了航海技术,才引入了各种欧洲和美洲的食品以及调料。在更早的时期,普通百姓家里能吃到的菜和调料是非常有限的,不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被开发出来了很多新式菜品

  • 肃明皇后刘皇后: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后,女人,更难

    据《北朝胡姓考》记载,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个鲜卑姓氏纥豆陵氏。这个姓氏在鲜卑贵族汉化过程中改姓窦氏,自称是扶风窦氏后嗣。窦氏宗族的人,跟北周、大隋、大唐的皇室联婚,三个朝代的接连十几个皇帝,都和窦氏宗族是亲戚关系。隋文帝的亲姐姐安成公主,嫁给了窦荣定,生下了儿子窦抗。窦抗在亲舅舅杨坚的扶持下,仕途可谓

  • 沈约:南朝文坛领袖,为何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朝,文坛,而终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生于公元441年,卒于公元513年,是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年少家里清贫但好学,后成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博学多才,并且通晓音律,著作有《晋书》《宋书》《齐纪》等等。在梁朝身居丞相一职却对此不敢兴趣,梁武帝也不启用他,于是辞职归乡,梁武帝又不批准,最后郁闷而死

  • 孝文帝:汉化及对鲜卑族民族的影响,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鲜卑,告终,汉化

    孝文帝,名为拓跋宏,汉名元洪,是献文帝的长子,生于公元467年,卒于499年,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五岁即登基,在祖母文明太后的临朝听政下积极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后孝文帝亲身执政,继续推进改革,加强吏治,实行三长治与均田制,随后为了推行汉化,迁都洛阳,替换汉服,使用汉

  • 陈武帝陈霸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是选择自己的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自己的,侄子,不传

    陈武帝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据说他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陈霸先一开始在乡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城做了油库吏。然后从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开始,受器重。一步步的,和王僧辩一起平定侯景之乱,随后又除去王僧辩,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

  • 外人当国命不长:西燕慕容氏政权中唯一的外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外姓,不长,政权

    与汉人一样,北方游牧民族宗室权贵对无上皇权的追逐,对宗族利益的捍卫,同样表现得非常激烈。对他们来说,宗族兄弟、叔侄之间再怎么狗撕猫咬,血腥杀戮,权力交替,那都是自家事儿,属于内部矛盾;一旦有宗族圈子外的外姓人物染指皇权,把持神器,则属于谋朝篡位,大逆不道,宗室权贵必同仇敌忾,全力排外,除之而后快。东

  • 报应不爽:他出卖皇帝当上了皇帝,却被太监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出卖,报应不爽,皇帝

    伴随着政治斗争,中国的告密史也源远流长。翻阅史籍可知,从殷商时期的崇侯虎,到秦汉时期的曹无伤,从唐代的宋之问,到清代的袁世凯,历朝历代的告密者屡见不鲜。但凡政治告密,不外乎靠出卖他人而获取个人利益,不少皇权旁落的傀儡皇帝也深受其害,东汉刘协、曹魏曹芳、东吴孙亮就是例子。从政治角度看,告密是一种见利忘

  • 一句话坏事:历史上因言而无信而遭废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言而无信,句话,坏事

    俗语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究说话算数。大丈夫立世,当以诚信为本,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正所谓一诺千金。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能一辈子说到做到?谁又能一辈子言出必行?人无完人,对于自己作出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只要诚心诚意地向对方道歉或解释,还是可以被谅解的;如果既不履行诺言,又对对方无

  • 他提前当上了皇帝,结果还是被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了,被逼,皇帝

    在古代,中原及其周边区域就像个大染缸,不管哪一个彪悍的少数民族冲杀进来安身立业,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汉化,或改用汉名,或改穿汉服,或改说汉话,或改娶汉女,等等不一。除了这些表象方面的变革,有些观念性的东西也深入胡心,比如汉人立嫡以长的皇位承袭传统。按嫡庶制度,嫡为正,庶为副,两者尊卑有别,地位悬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