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

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4/2/13 10:05:49

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贞观九年,唐朝政坛传出重磅消息:太上皇驾崩了!

古稀之年的李渊,一位过气的政治老人,总算一了百了,所有烦恼皆可抛之脑后,最忙的反而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大唐开国皇帝的陵寝,如何建造?以什么样的标准建造?李世民心中并没有答案。谁让父皇是第一任皇帝呢?如果是第三任、第四任,他还有前人的“作业”可以抄。现在他必须创立制度,给后世子孙做一个模板。李渊生前没有给自己营建陵寝,他连“死”都非常忌讳。有一次,李世民邀请他去九成宫避暑,李渊坚决不从,说那是隋文帝驾崩的地方,不吉利。

现在高祖去世了,临终前,他不得不考虑后事,发布了《遗诰》,里面说:“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既然父皇有过提醒,李世民决定“抄”前朝的作业,李渊是大唐的第一任皇帝,但不是中国的第一任皇帝呀,最近的大一统王朝是汉,那就效仿汉高祖长陵的标准,但规模上、质量上,必须把陵寝修得又高大又奢华,为什么不按照先帝“俭约”的要求办呢?因为李世民想要展现自己的孝心,陵寝工程的投入越大,人们越会说李世民是个孝顺的好儿子。诏书一下,很快,问题便出现了,高祖已经驾崩,需要尽快安葬,可工期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李世民又想把陵寝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无形之中提高了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工匠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陵寝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对此,虞世南岑文本、房玄龄等大臣纷纷上书,请唐太宗降低李渊献陵的规模,随葬物品也不能过于奢侈,最好就按照遗嘱执行。他们是在总结古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申请。虞世南举了个例子,说汉武帝茂陵,总共修了五十多年,远远望去就像大山一般,等到下葬时,霍光为报答武帝知遇之恩,陪葬了大量金银珠宝,由于东西太多,地宫都放不下了。可是在西汉灭亡后,茂陵就被赤眉军大肆盗掘,惨不忍睹;民间的盗墓贼也虎视眈眈,有事没事就要偷些宝贝。反观汉文帝,他接受了张释之的建议,履行薄葬理念,陵寝最终幸免于难,因为人们知道,里面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既然节俭有利于防盗,那么封土高度也必须降下来,若干年后,盗墓贼望见山一般的封土,要让他们相信里面没有财宝,恐怕比登天还难吧。

听完大臣们的汇报,李世民决定采纳,但又不想做得太过,像曹魏、西晋的帝王陵,不封不树,干脆连坟头都没了,他担心这样做不够孝顺,落人口实。之前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拿着兵器去“保护”父皇,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现在连个封土都没有,对当局不满的人更要口诛笔伐了。了解皇帝的烦恼后,房玄龄等人提议,采取折中方案:“窃以长陵制度,过为宏侈;二丈立规,又伤矫俗。光武中兴明主,多依典故,遵为成式,实谓攸宜。伏愿仰遵顾命,俯顺礼经。”既不采用刘邦长陵的封土高度,也不模仿曹魏皇陵的不封不树,将献陵封土定为六丈,与汉光武帝原陵一致。人家刘秀也是开国皇帝,模仿他不会丢面子,而且封土高度也确确实实降了下来,既节约成本,也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

从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讨论看,当时的陵寝制度很不成熟,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工程项目都开展一段时间了,封土高度如此重要的内容,还要改来改去。再把李渊献陵和李世民的昭陵、李治的乾陵、李显的定陵做对比,会发现献陵就是个试验品。因为从太宗开始,唐朝皇帝都是以山为陵,巍峨的山峰就是他们的封土,献陵平地起坟的设计理念虽然沿袭了秦汉绝大多数帝陵,但并没有被李唐王朝的子孙们继续采用。

李渊棺椁安葬于陵台之下,这也是整个陵寝最核心的部分。根据史书记载,献陵早在五代十国期间就被温韬洗劫,经过宋元明清的战乱,民间盗墓贼的发掘,随葬品应所剩无几。陵寝原本还有墙垣、下宫等地面建筑,如今毁坏殆尽,不复当年之盛,只有石虎、石犀牛、石柱等笨重文物仍然长伴主人,略显凄凉、无奈。在陵寝北侧180米的地方,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建筑群遗址,其中最大的殿宇东西长37米,南北长23米,推测为寝宫。《唐会要》记载,贞观十三年正月一日,李世民率七庙子孙、诸侯百寮、蕃夷君长拜谒献陵,大家都提前站好,在司马门内举哀。众目睽睽下,李世民跪倒在地,痛哭流涕,久久不能起。流程结束后,他又移驾寝宫,亲手把食物端到高祖灵位之前,并瞻仰了先考李渊与先妣窦氏生前穿过的衣服。想到父亲创业艰难,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李世民的情绪再度失控,他在床前匍匐痛哭,侍卫、大臣们都唏嘘不已。

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唐会要》说李世民谒陵前夜,天降大雪,寒风阵阵,一片肃杀景象;谒陵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仿佛世界末日;等到谒陵结束后,却是风静雪止,天朗气清。这种灵异现象说明了什么?“咸以为孝感之所致焉”,都认为是皇帝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实际上,这不过是巧合,借题发挥罢了。李世民谒陵正好赶上天气变化,想要吹捧皇帝的人,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素材,把二者强行联系在一起,是为了凸显皇帝、歌颂皇帝。

献陵周边还分布有广大的陪葬墓,在唐朝,能够与先帝埋在一块,那是相当荣耀的事情,祖坟冒青烟了!勘探结果显示,陪葬墓主要分布在献陵东部、北部、东北部,已发现的289座墓葬中,可以确定是献陵陪葬墓的共有93座,其中28座还有封土,其他的封土已经推平。如果没有考古勘探,正常人不会想到地下会有高级墓葬。史料记载有25位皇子、公主、重臣陪葬献陵,这与考古结果相差较大,说明史书记载的并不全面,仅为冰山一角。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诏:“诸侯列葬,周文创陈其礼;大臣陪陵,魏武重申其制。去病佐汉,还奉茂乡之茔;夷吾相齐,终托牛山之墓。斯盖往圣垂范,前贤遗则,存曩昔之宿心,笃始终之大义也。皇运之初,时逢交泰,谋臣武将等,先朝特蒙顾遇者。自今以后,身薨之日,所司宜即以闻,并于献陵左侧,赐以墓地,并给东园秘器。”大臣陪葬皇陵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管仲霍去病,唐太宗决定效仿,规定从今以后,李渊提拔看重过的大臣死后,有关部门要向他报告,并在献陵东侧赏赐墓地,此外,官府还会发口优质的大棺材作为福利。所以在初唐时期,献陵东部、北部、东北部规划了一座座墓园,彼此以围沟为界,比如这一块是河间王李孝恭的,另一块是韩王李元嘉的,以此类推。

永徽六年,李治下诏:“其祖父先陪献陵,子孙欲随葬,亦宜听许,”如果爷爷、爸爸有陪葬在献陵的,子孙想要和他们葬在一起,政府也同意。从实际情况看,响应的人貌似不多,因为考古发现同一个围沟内,同时存在两座墓葬的只有三例,同时存在三座墓葬的只有两例,其他围沟内都只有一座墓葬。能够陪葬皇陵,要么有背景有关系,比如皇子公主,要么有身份有地位,比如高官显宦。按照正常标准,他们的子孙仅凭血源关系,是没有资格陪葬皇陵的,虽然有唐高宗的诏书,但也不好意思申请,毕竟对江山社稷没有太大功劳,厚着脸皮与先帝、祖宗同葬一处茔园,非常的尴尬。

截至目前,献陵至少有6座陪葬墓已经被考古发掘,4位墓主人的身份可以确定,在这些人的墓志中,明确提及墓主人“陪葬于献陵”,这能够证明它们真的是献陵的陪葬墓,西南方向那座最大的墓冢,也的确是李渊的万年吉地。在《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介绍这几位墓主的篇幅并不是很多,但墓志铭的出土,说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史书在这一方面的记载没有纰漏。下周,就让我们走近这四位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贵族,品读他们别样的人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攻灭北齐并统一北方,北周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周,历史解密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在577年,灭了北齐后,统一北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我们谈起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分裂局面的最大功臣时,自然少不了会提到隋文帝杨坚,他以外戚的身份夺取了北周的政权,最后消灭了南方的陈朝,实现了自西晋以后的又一次大一统。但事实上,杨坚其实

  • 没有谥号的王莽能算是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谥号的王莽能算是皇帝吗?王莽没有谥号也没有庙号,他被称为建兴帝是因为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

  • 清朝的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有八大“铁帽子王”(后来又追加了四个),他们是清朝皇家宗室的顶流,这“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清朝是因为明朝衰亡而建立的。因此从入关之后,清朝的统治者开始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经过一番总结后,清朝统治者认为:明朝过多过滥的宗室封爵导致明朝财政

  • 岳飞在第四次北伐中取得了哪些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南宋存续的152年时间里,曾有过多次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军事行动,可从来没有哪位将领的成就能与岳飞相提并论,哪怕是后来参与联蒙灭金的名将孟珙也不例外。因此说岳飞是南宋第一名将,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不过,熟悉南宋历史的读者想必会了解,岳飞北伐最远也只打到了开封附近,之所以没能更进一步,主要还是由于那

  • 清朝宫女出宫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无人敢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宫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灭亡后,大量宫女出宫,为什么没有人娶回家?古时候,男子的地位要比女子的地位高得多,女子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依附于男子,所依附男子的实力越强,自己的地位就越高,生活也就越好。而在古代,皇帝是实力最强的男子,因此,很多女子会选择进宫,

  • 尧舜禹三帝的儿子们,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尧舜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尧号称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舜则为“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禹乃是“平活水土,功齐天地”。这三位大圣人除了对华夏大地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外,还把禅让制推

  • 盘点历史上七位神探,除了狄仁杰外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神探,西汉,历史解密

    在影视剧《神探狄仁杰》中,这位大唐的宰相不仅刚正不阿,还是一位破案高手。但其实在古代,神探可不止狄仁杰一位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霸黄霸是西汉名臣,他是以待诏身份捐官而走上了仕途之路,起初走得并不顺,甚至还被罢官过,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直做到了宰相,还成为了三朝元老

  • 关羽死前真的让刘备起兵为自己报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只要提起来三国,很多人第一个就想到了刘关张三兄弟。三人经过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人共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时期,刘备被打的到处流窜,经历了徐州的短暂安逸,后来在新野被曹操追赶,直到在荆州稳定下来,又得到了益州。关羽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后,算得上

  • 清朝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地位最高的官员职位在正一品,这个位置可是相当难得的。全国大大小小的官吏数量非常庞大,而当时的正一品大员满打满算也才7个,更何况这7个有的还是虚职。从这个对比中,就可以知道,清朝的正一品官员是多么的稀少了。一般来说,负责教导皇帝的官员

  • 正史和演义相比 两者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三国历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与三国演义中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了解三国时期出过很多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三国时期的乱世也算是五千年历史上结局比较好的一个。但是我们了解到的三国历史大部分是通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