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梃击案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梃击案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4/1/4 2:21:37

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了三件匪夷所思的案件,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史称明末三大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梃击案

梃击案是明末三大案之一。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最终以张差之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张差梃击案背后主使是不是郑贵妃并无定论,也有人怀疑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借此陷害郑贵妃。而梃击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无人知晓了。梃击案遂成为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过程

闯入皇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欲刺杀太子,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该男子。

手持木棍闯皇宫击伤多人,马上有人把此事报告给万历帝,万历帝当即命令法司提审问罪,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男子名叫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颠三倒四,像一个疯子。

御史再三讯问,可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讨封,问了数小时,也没将实情供出。审判官不耐烦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

供出实情

这时张差似乎清醒了些,回答:“我被邻居李自强、李万仓等人欺负了,他们烧掉我的柴草,我非常气愤,就打算到京城告状,击鼓伸冤。于是我就在4月中旬来到京城。我是从东门走进来的,但我不认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两个男子,给了我一根枣木棍,告诉我拿着这根枣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宫宫门了,还打伤了许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胡士相仍然难下结论,他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于是把情况上奏了万历帝。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看出了蹊跷。有一天,王之寀为牢中犯人分发饭菜,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于是他决定再次审讯张差。为了让他说出实情,王之寀对张差说:“你说实话,就给你饭吃,要不然就饿你。”张差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道:“不敢说。”王之寀当即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在威逼之下,张差说出了实情,牵出惊天阴谋。

据张差讲,他本名叫张五儿,现年三十五岁,在蓟州井儿峪居住,父亲已经去世,比较近的亲戚有马三舅、李外父等人,靠砍柴与打猎为生,在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卖完货后,赌钱输了,结果遇上一位太监,太监说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后就能给他30亩土地。于是张差随这位太监入京,来到一个大宅子又来了一个老太监,老太监供与酒肉。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紫禁城。老太监交木棒给张差,又给酒张差饮。带他经过厚载门,带到慈庆宫,并嘱咐他说:“你先冲进去,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杀人也无妨,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这是奸人,打死他,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我们自会救你。” [18] 后来他就被逮住了,再问那个太监是谁,张差就不说话了。

幕后真凶

万历帝一听,似乎还有隐情,命令员外郎陆梦龙再次提审张差,并引诱他:如画出入宫的路径,说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仅可以免除他的罪过,而且可以偿还他被烧掉的柴草。张差信以为真,于是说:“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叫守才,都住蓟州井儿峪。前面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实际上是修铁瓦殿的庞保。三舅和外父常到庞保住的地方送灰,庞保、刘成两个人在玉皇殿前商量,还有我三舅、外父,他们逼我拿着棍子打进宫中。如果能打到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一同密谋的还有姐夫孔道。” 随后又画出入宫路径。

张差的供言,结果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陆梦龙马上派人调查取证,逮捕了马三道等人,经核实,张差说的基本无误。但是庞保、刘成二人,仅是两名太监,地位低下,单凭他们不可能有如此胆量。可他们均是郑贵妃的内侍,朝臣有人怀疑是郑贵妃背后指使,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王志、何士晋、张问达奏疏谴责外戚郑国泰“专擅”。一时间朝野哗然,纷纷猜测,消息传开后,郑贵妃则惶惶不可终日,赶来见万历帝,向皇上哭诉。

结果

万历帝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迹,对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

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万历帝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还是太子说得对。”万历帝见牵扯到郑贵妃,不想再追查下去。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 马三道等人被发配边疆;庞保、刘成两人暂时没有追究,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后五次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六月一日,万历帝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一场梃击案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争议

梃击案到底是不是郑贵妃指示,还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借此陷害郑贵恐怕无人知晓了。而此案成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贞观九年,唐朝政坛传出重磅消息:太上皇驾崩了!古稀之年的李渊,一位过气的政治老人,总算一了百了,所有烦恼皆可抛之脑后,最忙的反而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大唐开国皇帝的陵寝,如何建造?以什么样的标准建造?李世民心中并没有答案。谁让父皇是第一任皇

  • 攻灭北齐并统一北方,北周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周,历史解密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在577年,灭了北齐后,统一北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我们谈起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分裂局面的最大功臣时,自然少不了会提到隋文帝杨坚,他以外戚的身份夺取了北周的政权,最后消灭了南方的陈朝,实现了自西晋以后的又一次大一统。但事实上,杨坚其实

  • 没有谥号的王莽能算是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谥号的王莽能算是皇帝吗?王莽没有谥号也没有庙号,他被称为建兴帝是因为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

  • 清朝的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有八大“铁帽子王”(后来又追加了四个),他们是清朝皇家宗室的顶流,这“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清朝是因为明朝衰亡而建立的。因此从入关之后,清朝的统治者开始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经过一番总结后,清朝统治者认为:明朝过多过滥的宗室封爵导致明朝财政

  • 岳飞在第四次北伐中取得了哪些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南宋存续的152年时间里,曾有过多次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军事行动,可从来没有哪位将领的成就能与岳飞相提并论,哪怕是后来参与联蒙灭金的名将孟珙也不例外。因此说岳飞是南宋第一名将,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不过,熟悉南宋历史的读者想必会了解,岳飞北伐最远也只打到了开封附近,之所以没能更进一步,主要还是由于那

  • 清朝宫女出宫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无人敢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宫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灭亡后,大量宫女出宫,为什么没有人娶回家?古时候,男子的地位要比女子的地位高得多,女子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依附于男子,所依附男子的实力越强,自己的地位就越高,生活也就越好。而在古代,皇帝是实力最强的男子,因此,很多女子会选择进宫,

  • 尧舜禹三帝的儿子们,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尧舜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尧号称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舜则为“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禹乃是“平活水土,功齐天地”。这三位大圣人除了对华夏大地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外,还把禅让制推

  • 盘点历史上七位神探,除了狄仁杰外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神探,西汉,历史解密

    在影视剧《神探狄仁杰》中,这位大唐的宰相不仅刚正不阿,还是一位破案高手。但其实在古代,神探可不止狄仁杰一位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霸黄霸是西汉名臣,他是以待诏身份捐官而走上了仕途之路,起初走得并不顺,甚至还被罢官过,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直做到了宰相,还成为了三朝元老

  • 关羽死前真的让刘备起兵为自己报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只要提起来三国,很多人第一个就想到了刘关张三兄弟。三人经过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人共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时期,刘备被打的到处流窜,经历了徐州的短暂安逸,后来在新野被曹操追赶,直到在荆州稳定下来,又得到了益州。关羽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后,算得上

  • 清朝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地位最高的官员职位在正一品,这个位置可是相当难得的。全国大大小小的官吏数量非常庞大,而当时的正一品大员满打满算也才7个,更何况这7个有的还是虚职。从这个对比中,就可以知道,清朝的正一品官员是多么的稀少了。一般来说,负责教导皇帝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