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所以是三国鼎立,关健就在于一场战争曹操失败,这就是赤壁之战,正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才让孙权和刘备在长江以南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建国立业,才形成了三国鼎立。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被击败的话,那么历史上便没有三国,曹操铁定能统一天下,曹操只要在赤壁之战击败了孙权与刘备,再花费数年的时间吃掉江南,天下一统便成定局。
也就是说,有没有三国的关健原因就是曹操是否能在赤壁之战取胜!
换句话说,如果郭嘉不死,能不能协助曹操在赤壁之战取胜?如果能,那么历史上便没有三国鼎立。
郭嘉能吗?
郭嘉跟随曹操11年,与荀彧一样,郭嘉最先投靠的是袁绍,同样认为袁绍不足成大事,后来离开袁绍闲赋在家,在曹操早年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经荀彧推荐给曹操,与曹操相见交谈后,彼此相见恨晚。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郭嘉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主人啊!曹操说:让我成就天下大事的,就是他了!这叫什么?这叫知已相遇,志同道合,英雄所见略同。
之后,郭嘉开始为曹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郭嘉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抗击袁绍的信心,稳定了军心;下邳之战,郭嘉劝曹操不要放弃攻城,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时,便是败亡之际“,告诉曹操坚持就是胜利。
郭嘉成功预测孙策之死,是其算无遗策的最大证明,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郭嘉建议曹操暂缓进攻,让袁氏兄弟自相残杀,再坐收渔翁之利,也让曹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郭嘉临终前力排众议,建立曹操北征乌桓,不用担心刘表及刘备在背后偷袭,因为郭嘉算次了刘表是坐谈客,而刘备寄在刘表之下,难有所为,劝曹操放开手脚,北征乌桓,解决边患问题,最终结局果然如郭嘉所言。
郭嘉也许不是曹操最有能力的谋士,但一定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曹操之所以喜欢郭嘉,是因为郭嘉是真正懂曹操的人,也就是知已,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曹操对郭嘉有一句评价是: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
郭嘉为什么会知道曹操的心思?
这就是郭嘉的特长了,郭嘉善于人物性格分析,善于出人意料,喜欢冒险,不按常理出牌,并且算无遗策,郭嘉预测袁绍成不了大事,后来袁绍的结局证明了郭嘉预言;郭嘉认为吕布不过是有勇无谋之人,后来吕布果然败在曹操的下邳之战。
郭嘉还预测刘备得人心,又有关羽张飞相助,不会久居人下,后来刘备果然背叛曹操;郭嘉预测孙策会被刺客所杀,后来果然如此;郭嘉预测刘表是坐谈客,刘备即使有心偷袭,也无能为力,事实证明了郭嘉推测正确。
郭嘉算无遗策,又深知曹操心思,曹操想要做什么,郭嘉早已为曹操想好计策,这种谋士别说曹操会喜欢,任何人都会喜欢,领导喜欢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最懂领导的人,这就是郭嘉。
对于曹操来说,一个之下,万人之上,并没有几个敢跟曹操讲真话,也没有多少人能与曹操谈心事,唯有郭嘉可以,高处不胜寒的曹操,更加迫切的希望能有人真心相待,坦诚交谈,这个人就是郭嘉。
如果郭嘉不死,肯定会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只要郭嘉能够提出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孙刘联军的计谋,或者劝曹操更改发动赤壁之战的时间,曹操都不会输。
事实上,赤壁之战前,已有程昱和贾诩向曹操提出了正确意见,可是曹操当时头脑发热,听不进去,很多时候,谋士能让领导听取自已的意见也是一种能力,而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是当时唯一能让曹操听进意见的谋士。
只要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不过急于发动赤壁之战,等于曹操完全收复或同化了荆州,再来对付孙刘联军,曹操就不会有赤壁大败,天下统一就指日可待。这样的话,郭嘉就改变了历史,东汉之后将无三国,而是统一的大魏朝。
这就是郭嘉的能力,并不恐怖,只是与众不同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