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力上说,郭嘉的确算的上是一流谋士,但绝对称不上是什么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人物。
郭嘉在曹魏阵营中的特点就是——权力不大,策略很多,实干者少。
所谓权力不大,是指相比于曹操众谋士来说,郭嘉并没有自己负责的一摊事务。相比于荀彧的总管后方和贾诩、程昱的临阵督军,郭嘉似乎并没有独当一面指挥过什么事情,他露脸主要是靠给曹操提建议。
但郭嘉提的建议,其实仔细分析之下,没有多大的含金量。
比如他在官渡之战前提出的最著名的所谓“十胜十败”论: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我没有贴出全文,大家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这篇文章说的大概意思就是:袁绍智谋不行,您行!袁绍胸怀不行,您行!袁绍管理能力不行,您行!袁绍气度不行,您行!等等等等。
后世有人居然拿这篇文章跟《隆中对》做对比,真是对诸葛亮的巨大侮辱。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不仅分析了天下局势,而且确认了刘备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告诉他是不能打的,谁是可以争取的,谁是可以打的。事后证明诸葛亮的战略是完全可行的,几年之后刘备就占据了荆州益州,如果关羽不出问题,隆中对的策略几乎就要成功了。
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讲了什么呢?什么都没讲嘛!
如果说将两个谋士必做两个老师的话,诸葛亮就是在考试之前告诉学生:这次考试,我认为你应该重点学习某某书,注重学习某某题。后面大题太难你可以放弃,只要前面小题都得分,我算了一下,最后也能考大学。
而郭嘉老师讲了什么呢?
这次考试你放心!你肯定能考上!因为你学习努力,你同学不行。你天资聪慧,你同学不行!你跟其他人关系处的好,你同学不行!你放心去考吧,肯定能考上!
这不就是个无脑彩虹屁吗?
郭嘉这篇文章的逻辑是,曹操跟袁绍打,肯定能打赢。为什么能打赢呢?因为曹操比袁绍好。为什么好呢?因为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
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曹操听完很爽而已。如果当时田丰许攸有时间的话,大可以为袁绍写一个袁绍版的十胜十败论,别说十条,二十条都写的出来。
相比之下,荀彧对袁绍阵营的分析才堪称恐怖。荀彧精准的分析了袁绍阵营内部的矛盾与诸位谋士的性格,甚至还预测到了许攸的投降,对于未来的预测,荀彧才是真正的大师。
而且很讽刺的是,虽然郭嘉的这番神论让曹操坚定了出兵的决心,但是真正的官渡之战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荀彧,看到了贾诩,看到了程昱,郭嘉反倒全程默默无闻,像一个透明人。
就这货,你拿他跟诸葛亮比?
但郭嘉本事也的确是有的,他虽然不是顶尖水平,但确实是优秀的谋士。比如劝曹操急攻吕布,劝曹操软禁刘备等等。不过也不能忘记他的失败,郭嘉与其他谋士不同的是,他是比较能劝动曹操的,他曾经劝曹操千里追击乌丸,结果被人打了埋伏,差一点一波送了。
对于郭嘉的历史定位,《三国志》里写的很明白了。
《三国志》魏书里,郭嘉前面足足有二十二个谋士,他排第二十三,跟蒋济、董昭在一个传里,而且字数还最少。不过他这个传地位也不算低,因为程昱、刘晔也在这个传里。
要知道,三国志里面的传记顺序可不是按照姓氏笔画排的,他代表着陈寿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态度和重要性评估。
《三国志.魏书》里,排在最前面的谋士只要三个人,单列出了一个传,地位仅次于曹氏夏侯氏的皇族——荀彧、荀攸、贾诩。
在三位谋士之后,中间隔了很远才到郭嘉,甚至连王朗、华歆都排在了郭嘉前面。如果郭嘉真的能影响三国局势,陈寿至于把他排在这么靠后?
说起来,三国历史上真正能影响历史进程的谋士(或下属)有且只有三个——诸葛亮、周瑜、贾诩。
至于郭嘉,陈寿对他的评价并不能算很高,他曾经还拐弯抹角的骂过他,说他“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荀攸是有名的正人君子,陈寿说郭嘉的德行跟荀攸很不同,那陈寿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