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5岁的努尔哈赤为何仅靠十三副甲胄就起兵?他的仇人又是谁?

25岁的努尔哈赤为何仅靠十三副甲胄就起兵?他的仇人又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18 更新时间:2024/1/24 22:57:28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夺天下的故事并非杜撰,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历史。那么,这十三副甲胄出自哪里?努尔哈赤又为什么敢以十三副甲胄起兵夺天下?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不是毫无根由的,努尔哈赤最初的目的也不是反明夺天下,而是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报仇。

努尔哈赤的祖上自六世祖开始就接受了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掌建州左卫,在辽东地区活动。虽然后来建州三卫虽然遭到了明朝的征剿,努尔哈赤祖上这一支势力薄弱,但到底还是在辽东地区有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他们获准可以与汉人和蒙古人等进行贸易活动。

那个时候的建州各部以及女真各部在辽东地区活动,虽然有不少的冲突和战争,但大体还是比较平静的,大明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镇守辽东,利用当地部落矛盾进行平衡,倒是平衡了当地的各部势力,但这种平衡后来被打破了,因为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一夕之间被杀了。

说起来,努尔哈赤祖上这一支自被明朝招降之后就一直表现的很顺从,态度也很谦卑,他们不仅经常入京朝贡,在辽东一带还依附于建州右卫王杲。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互有通婚,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王杲结成儿女亲家,觉昌安的儿子塔克世娶王杲之女为妻生子努尔哈赤,而王杲之子阿台的妻子正是觉昌安的孙女,等等。

但这样的姻亲关系并非牢固不破,有时候捅刀子的通常就是自己人。王杲在辽东势力强大,后来叛明侵边,觉昌安父子就暗地里同明军联系,将王杲的谋划和动向告知明军,后来李成梁兴兵征讨王杲,攻下了古勒城,王杲虽然逃离了古勒城,但后来还是被明军抓住,被送往京城处死。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也叛明,李成梁再次出兵围攻古勒城,觉昌安和儿子塔克世前往说服阿台降明,本来阿台已经答应投降,战争很快就能过去,但就在这个时候,早已经暗地里通明的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突然大喊:“李太师有令,谁能杀死阿台,谁就是未来古勒城的城主。”

尼堪外兰的这一声无疑是阿台的催命符,他很快被杀,而觉昌安和塔克世也在乱军中被误杀。努尔哈赤一下子失去了父亲和祖父,这无疑是致命的,努尔哈赤想要为他们复仇,但明军太过强大,而努尔哈赤祖上的势力本就很弱,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所以他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祖父和父亲的遗体找回。

为此他去找尼堪外兰交涉,希望尼堪外兰能够出面让明军将他们的遗体送回来,但是尼堪外兰不仅不答应反而和明军联合要将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左卫收入囊中,建州几乎都在尼堪外兰手中,而努尔哈赤兄弟则被软禁了起来。

李成梁自然不愿意看到尼堪外兰一家独大,因此努尔哈赤兄弟很快就被放了出来,在回去的路上,努尔哈赤倒是遇到了一些人的拥护,他开始思索依靠别人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强大才是最要紧的,因此他将祖父和父亲所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为祖父和父亲报仇。

很多人觉得这十三副甲胄是不是太少了点?其实不然,甲胄比兵器要珍贵很多,而且就私人来说,可以拥有刀制兵器,但甲胄却万万不能私藏的,更不可能拥有很多,要知道甲胄的用处只有一个,即打仗,所以政府对甲胄管控很严,况且甲胄制作繁琐,不是所有上战场的士兵都能有甲胄的,也因此,甲胄对于打仗来说,是比刀、箭等珍贵很多的。

也因此,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已然弱势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十三副甲胄也不算少了,这笔遗产对于努尔哈赤是很重要的,至少士兵、武器、甲胄,他都有了,当然这点家当要真对上明军或者辽东的大部队是很不够看的。

因此努尔哈赤准备好了之后,先是派使者进京陈述自己的委屈,祖上一直臣服于明朝,年年朝贡,却得到这样的结果,祖父和父亲都被明军杀死,这怎么说都不是个事。朝廷一寻思也觉得不太地道,因此不仅归还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的遗体,还“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这些虽然看起来并不多,但对于努尔哈赤的下一步计划很有帮助,不管是在辽东收买人心还是继续和大明搞好关系,都是一个定心丸。努尔哈赤收集旧部,又与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订立盟约,于1583年五月攻打尼堪外兰。

不过这一仗虽然攻下了图伦城,但因为尼堪外兰提前逃走,因此大仇并未得报,而且诺米纳并未出兵不仅如此,当努尔哈赤继续攻打尼堪外兰所在的甲板城时,诺米纳居然暗地里通知了尼堪外兰,再次让尼堪外兰逃脱。

对于这样一个碍事的存在,努尔哈赤怒了,所以当诺米纳再次邀请努尔哈赤一起攻打巴尔达城时,努尔哈赤设计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死了诺米纳,吞了萨尔浒城,真正占有了诺米纳的势力。之后继续追着尼堪外兰不放,直到1586年,尼堪外兰走投无路被杀。

尼堪外兰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惹上努尔哈赤这样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敌,努尔哈赤最终还是为祖父和父亲报了仇,但谁都知道,努尔哈赤真正的仇人从来都不是尼堪外兰,而是明王朝,只不过努尔哈赤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实力去和明王朝作对。

相反的,他一直在明人面前表现的很乖巧,即便是在辽东一场接一场的仗在打,但努尔哈赤一直不肯和明军起冲突,而只是逐步征服了建州各部落,又开始统一女真各部。

在这个过程中,努尔哈赤在明王朝眼中依旧是唯命是从的部落首领,他能统一辽东地区,在明王朝看来也是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只要辽东大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明王朝内部也并不平静,但朝廷并不知道,努尔哈赤从来都不想臣服于明王朝,而是一直存在仇恨和野心。

1616年,努尔哈赤最终建立了后金政权,并在两年后的1618年,努尔哈赤宣读讨明檄文:七大恨。虽然史料中记载的“七大恨”各个版本略有不同,但第一条都是杀祖父和父亲的大仇,这里引《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记载: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也、明无端越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

这说明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开始就知道自己真正的仇人是谁,但他的力量太过弱小,仅仅依靠祖父和父亲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招揽将士起兵,因此不得不徐徐图之,在明军眼皮子底下一步步强大起来,然后反过来对抗明王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为何频繁朝拜五台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四代皇帝曾先后十几次到五台山朝圣拜佛,这在佛教四大名山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清朝皇帝为什么频繁朝拜五台山呢?陈道明版康熙皇帝据民间传说,这些皇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顺治帝曾在五台山出家并葬于此。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他到五台山出家之说来自清初文人吴梅村的《清凉山

  • 李莲英面容阴险,一脸脓包,为何还独受慈禧宠爱?只因他有一项绝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封建王朝第一太监是谁?还是李莲英。李莲英明明面容丑陋,为何能受到慈禧宠爱,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这一切全仰仗李莲英有一个能耐,宫女都甘拜下风。李莲英有多丑?根据历史照片可以看出,脸长如马、小眼如斗、颧高如犬、嘴凸如猴,甚至还有一脸脓包。按照现在的审美标准来说,实在丑陋不堪;即便是当时的宫女,私下

  • 浅析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朝如何灭亡,商朝灭亡和五星连珠有关系吗,商朝灭亡的时候有多惨烈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约500年。商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其真实原因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论点:商朝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商朝后期政治腐败加剧 商朝时期,由于国家统治机构的贪污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加剧,社会矛

  • 花脚大仙分享:《“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系列之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系列之三花脚大仙分享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落幕。本次展览由山西省文物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承办。展览共展出西周时期文物170余件(组),玉器为主,

  • 古代名人智慧:汉高祖嫁女和亲笼单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初,匈奴国在首领冒顿的领导下,力量越来越强大,经常对中原边疆掳掠抢劫。他们能骑善射,出没无常,给汉朝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汉高祖亲率大军到西北平乱,却几乎丧身于边陲。边境警报频传,可急坏了汉高祖。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都愁眉相对,惟有一向不言笑的刘敬上奏道:“臣认为制服匈奴,不能单凭武力。如今

  • 项羽刚死,刘邦就杀了一位恩人,司马光盛赞:换来汉朝400年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杀刘邦大结局,项羽不杀刘邦怎么死的,项羽死后刘邦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

    他们既有并肩合力治理天下的和睦时光,也有共富贵日久,相互反目你死我活的惨烈交锋……韩信本人便是死于这种君臣政斗。政治总是波谲云诡的,皇帝和位高权重的臣子也常常反目,尤其是开国之君,对功臣总是尤为忌惮。韩信的恩主汉高祖就是其中翘楚,他上位之后疑心深重,大肆诛杀开国的功臣,不仅是韩信,英布、彭越、臧荼、

  • 一只来自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殷商青铜象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凤鸟纹铜尊简介,商代玉牛国家博物馆,全世界最贵的青铜雕塑

  • 汉景帝刘启,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为何要杀忠臣晁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由窦太后所生,公元前一百五十七年即位,在位十七年,于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一月因病而死,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发展农业,繁荣经济 刘启也跟他的父亲刘恒一样,强调以农为本,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公元前一百四十二年一月,中国在一天

  • 陈胜起义后图虚名、杀故交及元老并任用奸臣,被杀乃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陈胜之所以青史留名,关键就在他留下的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句口号鼓舞下的大泽乡起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数百年来,主要由贵族主宰历史进程的规律被打破了,来自民间的草莽们第一次成为了主角。陈胜的出身,也许仅仅比奴仆好一点。“若为庸耕,何富贵也?”他自身没有土地、为地主打工;“发闾左適戍渔

  • 一、周朝前传《少年文王,整合部落,初露领袖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周文王之前,周部落的领袖是他的父亲周太王和他的祖父周公旦。周公旦是一个有远见和才干的人,他曾经在周部落内推广礼仪和文化,促进了周部落的发展。他还在周部落内推行封建制度,将土地分封给不同的人作为封地,这为周部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公旦死后,周太王继承了周部落的领导权,但并没有继承周公旦的才干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