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初剃发,汉人拼死抵抗,到了民国,为何又不愿意剪辫子?

清初剃发,汉人拼死抵抗,到了民国,为何又不愿意剪辫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2/2 13:54:20

为了顺应潮流,这些变动会成为条例,但在改动的过程中,也会遭到一些阻拦。以清朝的剃发蓄辫、剪辫易服来说,前后让民众的心理落差极大。

清军入关,朝更迭之下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一纸“剃发令”。

当时的努尔哈赤下令,凡是被他攻占的地方,男子必须以“剃发”示诚。

清军将此作为了胜利的象征,一度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满人的发式并不容易被汉人接受,因此摄政王多尔衮就曾下令凡是未在规定时间内剃发的人皆以谋反罪行斩首。

清军的汉化政策也并未奏效,很多汉人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皈依满人的发式于汉人而言,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

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此不愿剃发的毙命者不计其数。

而汉人不愿剃发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不愿做屈服的顺民

清初,汉民的反抗意识还在,比如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这些人不愿意忘却当初的屈辱史。政权更替的过程中,被掩盖在笔墨间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仍旧历历在目。

按当时的史料记载,清代之所以起覆,是为了消灭流贼,而明代亡于流贼。这个“定论”在清初贰臣们纂修史料昭然若揭,后来大兴文字狱,真的是为了寻找逆贼吗?

其实不然,更多的是在“杀鸡儆猴”,让剩余的那些汉民乖乖的做一个“顺民”。文字狱之下,是为了消灭清初的历史,剃发也是消灭历史的另外一个措施。

从身体、观念上碾压掉汉民的骨气,成王败寇,清初剃发更多的是“同化”汉民,是在血腥暴力下的另外一种威逼利诱。

因此,翻阅现如今记载的明清易代的史实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对于“发”之一字的使用,一直处于一种克制和谨慎的状态。清人在编撰的史书中,也似乎在极力回避这一类字的使用。

日积月累,一代又一代的汉人逐渐忘却自己祖先原本的模样与习俗。在清代统治者们看来,剃发无疑也是成本最小的汉化政策

清初剃发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的一种举措,同理,民国时期的剪辫子是不是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关于假洋鬼子的记载。当时的东洋回到家乡,他的老母和妻子因为看见他脑后的辫子没了,哭天喊地的寻死好几回。

从这里不难看出,对于清末的百姓而言,蓄辫的重要性。

垂辫之所以在清末的百姓眼里如此之重,还要追溯到满人的信仰。以《三朝北盟会编》中来说,生活在东北一带的少数民族,无论男女皆是辫发。

其中男子以编发垂后示人,当时的满人普遍信奉萨满教。

他们认为,发辫是灵魂和真神的栖息之所。若一旦战死沙场,无法安葬,就必须将发辫带回故里安葬,俗称“捎小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清人将发辫当成生命之所。

另外一个原因是生活习惯所致,当时满族人的先祖生活在丛山峻岭之中,以打猎捕鱼为生。

为了便利打猎,便将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这样在穿山越岭中才不会让头发与树枝缠绕在一起。等到清军入关,这一习俗更是被保留下来,成为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

辛亥革命爆发后,长达两百年的闭关锁国结束,新世界的潮流一股劲的涌入。剃发垂辫的发式被归为是“糟粕”,它与新世界格格不入。

为了更好的“现代化”,当时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国政府开始易服,从发型到着装上不断地改进。

当时的民国政府下令让全国男子统一剪辫,这种发式随着老去的封建王朝逐渐被摒弃。

在民国政府的强制命令中,大街上的理发店一时间门庭若市。清末的剪辫子不同于清初的剃发,更多意味上是代表着观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民国虽然才短短几十载,但却是新旧复杂交错的时期。就剪辫一事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部分的“清朝遗老”、知识分子看来,剪发一事是“有违人伦”。

那些蓄着短发的人无疑是“离经叛道”的,一些地方的士绅为了保住脑后的一条辫子,甚至不惜以武力保之。绝大多数都担心到时候清朝又重新复辟,会有麻烦。

除此之外,当时的一些文学大家很多也不愿剪辫子,如:辜鸿铭、王国维等人,一直以垂辫的面目示人。

1912年7月,当时的山东都督周自齐就曾派遣宣传员到昌邑县宣传剪发一事。但次日,因为当日被剪去辫子的乡绅聚集民众,不顾律法,打杀数十人。

胡适与家乡的通信中,也对剪发辫一事有所探讨。他在来信中写道:“其僻处山陬,剪发者只有半数。”

可见,剪发辫的推广并不顺畅,越是贫瘠落后的地方,越是难以推行。在1914年发表的《申报》中,更是直言不讳的嘲讽上海民众留辫的现象。

上海的“三样”中,有一样就是辫子。为了劝告民众剪发,无奈这下只能发布“剪发六条”,民众为了生计,这才不得不剪发。

剪发辫更多的是观念更替,在这种改革中,有着抹去“遗老”“糟粕”之意。逝去的王朝留下的东西太多了,为了快速前行,剪发便成为了“减重”的手段之一。

在当时,凡是进步青年,无一不是剪去发辫,穿上一身中山装。

清初不愿剃发、清末不愿剪辫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当局的一种手段。只是清末的剪辫子,更多的是为了革除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繁琐礼仪和规矩,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新世界的到来。

民众之间的落差之大只能归根结底于,当顺民当得太久了,挺起腰杆便显得十分不易。当一件事情成为常态,想要从里面打破它十分困难。但这是自救,也是改革,不得不做!

参考资料:

[1] 陈文亮. 论清初剃发令的内涵及实质[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4):7.

[2] 边家珍, 李自然. 试论清初满洲贵族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的主旨[J].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04):63-65.

[3] 刘斌, 刘利民. 清末民初剪辫运动与近代观念的变迁[J]. 许昌学院学报, 2008, 27(3):3.

更多文章

  • 她是三国最美女子,被预言可母仪天下,结果却命途多舛,最后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的美人,我们第一想到的必然是貂蝉,貂蝉的确很美,美到让人惊艳,在三国当中可以说排名第一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美人,虽美貌比不上貂蝉,但也足以达到第二的位置,在三国也是出了名的好看。此女叫甄宓,她的父亲是做官的,因此她的出身还算可以,从小过着小姐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忧愁。只可惜她的父亲在她很

  • 民国风云人物关系图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看到一张历史导图上的 民国时期风云人物的关系图,觉得非常有意思。图上都是在民国时期的知名人士,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同时这也是家族血脉基因和文化基因的传承图。 延伸阅读:优质宣纸、文房用品特惠!!!( 点击购买 )多少书画家,死在了这两个字上! 用作品说话,头衔、官职、证书等全都扯淡!

  •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算出东风和雾,却算不出上方谷的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都说了是《三国演义》了,自然会更戏剧化一些,主旨肯定是不会改变的,意思就是大体史实肯定是不变的,所以诸葛亮必然算不出上方谷的雨。从演义来看,诸葛亮在上方谷设局引诱司马懿,聪明一世的司马懿居然还真的中计了,他带领着大量的人马被困在谷中,于是乎三国演义的老套路又上演了,诸葛亮施以火攻把司马懿逼上了绝路

  • 你知道大清侍卫的权利和待遇有多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代,侍卫佩戴花翎,这是清宫里的特别待遇。目的在于“壮军容、别近侍”。而文武百官都不能佩戴花翎。侍卫穿黄马褂,黄色象征着威严与皇权。在整个清代的历史里,文臣被赏赐黄马褂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作为一种政治待遇,被皇帝赏赐黄马褂是一种殊荣。从经济待遇上看,一等侍卫的俸禄为130两,还可以享受加俸。御前侍

  • 辛弃疾的一生:少年梦收复旧山河,虞姬泪稼轩赠诗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寻找机遇,实现宋朝大一统的少年梦在北宋灭亡之际,国民南渡,由于辛弃疾家里人太多,没有来得及撤走,辛家就留在了金国。辛弃疾出生后便跟随着祖父,在金朝的土地上长大。但他祖父并没有忘记亡国之痛,经常和辛弃疾讲恢复宋朝大一统的事情,常常带着他到很高的地方环顾山河,告诉他军事上这一带的地形如何,作战时应该

  • 为什么武则天敢当皇帝,而慈禧却不敢呢?675年04月13日武则天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武则天敢当皇帝,而慈禧却不敢呢?675年4月13日:唐高宗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原因有很多,不可否认武则天当皇帝是昏招。从古至今,皇后尤其是太后掌握国家实权的,不在少数。皇帝年龄幼小的话,如果母亲或者祖母有政治能力,出来辅佐也很正常。毕

  • 为什么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福州人。他13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6岁便成了进士。21岁,在这个现代人还在上大学的年纪,林则徐就已经跨进了官场。他先在厦门当官,之后又在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当过官。每到一地,他都竭力为百姓着想,也为百姓干了不少实事,因而他的口碑很好,还被百姓夸为“青天”。到

  • 康熙和皇后大婚,在一起3天后,孝庄急忙提醒:第4天不能同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就好比康熙,在他和皇后大婚之后,俩人一起共度了3天的良辰美景,可是在婚后的第4天,孝庄太后却急忙赶来,提醒康熙道:第4天不能同居了。孝庄太后,为何要这么做呢? 康熙和皇后的“政治联姻”。 顺治帝驾崩之后,年仅8岁的康熙被推上了皇位,但因为年幼无知,更无力治理国家,所以顺治帝为他安排了4位辅政大臣,这

  • 经典永存《名门五经刻书》—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饮冰室藏书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载道小编遇到的第一个用户问题是:梁启超是一个藏书家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顾一下中国私家藏书2000多年的历史吧。中国的私家藏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两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所发展。到了宋代,因为雕版印刷的普及而变得蔚为壮观。到了明清,私家藏书远远超过公藏,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很多市级图书馆的

  • 三国关羽是武圣,被视作财神,原因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经过《三国演义》的刻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关羽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结拜为生死兄弟。关羽义薄云天,对刘备和张飞生死不负。关羽的武艺同样高强,位居蜀汉五虎将之首,看谁都像在插标卖首。关羽的重情重义、忠贞不二,被人赞为真正的大英雄。关羽死后,被民间尊为关公,清代又奉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