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10 更新时间:2024/1/20 10:34:34

张之洞一生的功绩绝对担得起一句国之栋梁,他一生为官清廉,为了满清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能人,教导出来的儿子,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做了一个被人唾弃的卖国贼。

老来得子却不能言传身教

张之洞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读的是私塾五经,受的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教育,所以小小年纪就饱读诗书,27岁时高中探花,任翰林院编修,之后又在四川、湖北等地担任学政。

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的人开始洋务运动后,张之洞还在翰林院任职,那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洋务的重要性。直到他在地方任职后,他这才逐渐意识到洋务的重要性。

他被任命山西任巡抚之后,用铁血手腕查办当了时山西的贪污案件,山西官吏中乌烟瘴气的风气被整顿,鸦片被肃清,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不仅整改吏治,还在山西设立洋务局,广招各类洋务人才,开办各种洋务事务。

中法战争爆发后,张之洞被任命两广总督,亲自指挥军队,还击法军。尽管他一心想要抵御外敌,可中法实力悬殊导致了战争失败,这场战争让他明白了先进武器的重要性。

在这之后张之洞大兴洋业,在1890年创办汉阳铁厂,之后又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正是因为他的支持,让中国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

当时的满清政权大厦将倾,正是因为有张之洞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官员才又短暂的焕发了生机。

张之洞为官是朝廷精明强干的中流砥柱,可对于子女的教育,他着实说不上成功,甚至还有一些失败。

63岁时,张之洞喜获麟儿,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就是上天对他的奖赏,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给他起名叫张仁蠡,将他养在身边,亲自给他蒙。

张仁蠡也不负父亲的厚望,天资聪慧,伶俐好学,张之洞对他是越看越满意,甚至有心让他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成为大清新一代的栋梁之材。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张仁蠡九岁时,张之洞离世,他还没来得及对小儿子言传身教,还没有为他铺好人生的道路,却就此撒手人寰,年仅九岁的张仁蠡被哥哥们养大。

投靠哥哥成为汉奸

张之洞的长子张仁权、九子张仁侃在他去世时虽然已经在朝廷中任职了,但官职并不大,显赫一时的张家一时间后继无力,家道中落,张仁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父亲是满清重臣,可他却没有享受到太多父亲的红利,没有父亲为他在官场铺路,也没有父亲送他出国深造。

虽然哥哥们在物质上不遗余力的供养他,可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他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张仁蠡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之后又调去永清县担任县长。

可恰逢时局动荡,张仁蠡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县长,可他更不清楚自己的安身之处在哪里。

就在这时,张仁乐找了过来。在张仁乐小的时候,张之洞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早早的接触西方的先进文化,将他送去了日本留学,本意上是为了让他学成后为国家做贡献,可张仁乐却被日本发达的经济所吸引,成为了一个对日本盲目崇拜的“汉奸”。

当张仁乐了解到张仁蠡的想法后,直接将他推荐给了日本人,让他负责当时自己被日本人控制的武汉。张仁蠡直觉自己受到了重用,将武汉当成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不得不说张仁蠡在担任武汉市长时确实做出了一些功绩,为武汉的市政建设做了一定的贡献,但这并不能抵消掉他的“亲日”行为。

为了让日本人看到他的诚心,他将武汉市的时间改成日本时间,还在武汉开办亲日学校,试图培养一批专门为日本服务的中国人,还严厉打压一切抗日势力。

他这样的行为引来了诸多人的谩骂,可他并不当一回事,因为日本人对他这样的行为是给予了高度赞扬的。

日本战败后判处死刑

就这样,在日本人的庇护下,张仁蠡过的顺风顺水,可善恶到头终有报,1945年日军投降后,张仁蠡张仁乐两兄弟被民国政府抓捕。

张仁乐为自己买通了逃往日本的路,而张仁蠡被捕判处了死刑,不过他在狱中也不安生,用非法手段买通了戴笠,最终被改判无期,两年后申请“保外就医”离开了监狱。

原以为这件事会尘埃落定,可善恶到头终有报,法网恢恢,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罪犯。

1951年,镇反运动掀起严惩大汉奸卖国贼的浪潮,很多人见势不妙,隐姓埋名逃离了北平,张仁蠡却觉得自己之前已经受到过惩罚,不应该再被关押,所以依然留在了北京。

可他低估了人民政府的决心和效率,几天后他再次落网,当他站在法庭上的时候还试图用自己曾经的功绩来掩盖自己罪恶。可当一件件证据摆在他面前时,他也只能低头认罪。

同年,张仁蠡被押往刑场,接受了属于自己的审判,也为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虽然说子不教父之过,但张仁蠡最终走向自我灭亡的道路却与其父早逝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因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与他处在同时代的很多人,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维护国家的完整与尊严。

有国才有家,我们作为国家中的一份子,是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国家的形象与利益,“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背叛国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荣禄:慈禧“第一红人”,其一生是走狗还是满族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与荣禄有绯闻吗,荣禄最后一位满族大佬,荣禄是满族精英吗

    荣禄是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由荫生以主事用。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疏荐袁世凯练新军,即“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维新,慈禧太后特命光绪帝授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一时。后来又助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镇压维新派,捕杀谭嗣同等。因功入为军机大臣。1

  • 唐朝强盛无比,为何首都长安却6次被攻陷?原来它有一设计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唐朝,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唐朝繁荣昌盛的样子了,作为唐朝国都的长安也是很多朝代文人墨客非常神往的地方。然而,强盛无比的唐朝,却发生了国都长安6次被攻陷的情况。既然唐朝国力如此强盛,为何会出现首都被攻陷的情况呢?而且还是多次被攻陷?‍‍长安被攻陷其实唐长安城屡次沦陷,与它本身的设计缺陷有关。

  • 滕久寿和关跃洲,抗日战争前期牺牲的两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十九路军吴淞要塞的司令临阵辞职,形势十分危急。担任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的滕久寿临危受命,率领全体炮兵奋力还击日军的进攻。吴淞抗战第7天,也就是2月4日,上午10点左右,日军出动了10艘军舰,24架飞机,向吴淞要塞展开猛烈轰击,想要一举拿下吴淞炮台。一时间,整个炮台烟尘弥漫,几乎成了火海。亲临一

  • 浅析唐朝弹劾制度,武则天推动弹劾达到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监察制度是其中极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它能够对官吏起到有效的监督,并且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繁荣发展的大一统王朝,其监察制度十分完善,而唐代监察制度中弹劾制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历代王朝的顶峰。尤其在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其在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推动着唐朝监察弹劾制度的快

  • 在正仓院中,发现唐朝使用过的屏风,上面写着唐太宗的座右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日本正仓院,全名为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是用于保管寺内财宝的仓库,也是奈良县境内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正仓院始建于公元8世纪中叶左右,位于奈良县东大寺大佛殿西北侧,关于正仓院的建立,还存在着一段古老

  • 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官方首推名气最大的唐朝名将是李靖、郭子仪二人,二人也名副其实。民间流行的是秦叔宝、尉迟敬德、徐茂公、程咬金、薛仁贵、李元霸、李存孝等人。民间流行虽然喜闻乐见,但大多很不严谨。从军事能力、战功和历史影响力等方面评价,他们大多数排不上唐朝名将的前十,其中,处于唐朝首尾的李元霸和李存孝更是被小说

  • 清朝初期的八旗军队,是否算得上是当时世界最强军队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最精锐的军队,混血八旗,满洲八旗美女

    首先,八旗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高的,这是一支以富有经验的骑兵为主的军队。八旗军队的骑兵因其快速性和机动性而出名,他们的装备和技能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些优势成为了他们打赢战争的重要基石,曾经多次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其次,八旗军队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最强军队之一。在中国的大部分历史时期,当时的欧洲、中东地区和

  •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金属制品年代越久远,就越容易被腐蚀,汉朝早在两千年前,按理说刀剑保存到现在应该会更差才对。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汉代制造了规模庞大的精品刀剑,在品质上的精益求精,自然比后世更强,保存到现在的数量也会更多。汉朝刀剑往往来自于墓葬的挖掘,除了王侯陵墓外,在一些民间墓葬中

  • 唐朝时期逃户问题严重,朝廷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唐代是中国前所未有之强盛时期,这一时期万国来朝,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商业交流十分频繁,大唐也是许多外国人心中的天堂,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理应是国泰民安兵强马壮。但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唐代的统治者,那就是唐朝有十分严重的逃户问题。唐朝所谓“逃户”就是今天所说的,没有户籍的黑户,这些黑户不用再向国家交税,

  • 各朝婚服演变,民国最奇葩,唐朝新娘穿绿色,而汉朝新娘要穿黑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为何比不过汉朝,古代有几种颜色婚服,汉朝衣服和唐朝衣服

    民国受西式婚礼的影响,民国时期西方的婚纱开始在中国流行。但是一些守旧的中国人仍然接受不了纯白的西式婚纱认为不吉利。这就有了中国特有的中西合璧婚纱。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娘穿着中式礼服,头上却带着一条纯白的西式头纱,显得非常的不伦不类。唐朝一说古代结婚,很多人都会想到凤冠霞帔。像唐朝的婚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