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帝为何会选择让咸丰来继承皇位,而非恭亲王?

道光帝为何会选择让咸丰来继承皇位,而非恭亲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32 更新时间:2024/2/6 3:07:40

如果针对皇帝的节俭来评出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道光帝得奖是当之无愧!然而,甭管是国,还是家,只知节俭,不知开源,肯定得不到好的发展。道光帝就是典型的只知节俭,即使他连龙袍都打上了补丁,依然止不住清朝的颓势,连国门都“被迫”打开了。都说一代要比一代强,国势维艰到如此地步,道光帝为何不选择能力更强的恭王来继承皇位呢?

道光帝画像

道光帝的儿子们

有人说道光帝像他的曾祖父雍正帝,细想之下,还真有些像。虽说他们两人在能力上是天差地别,但是两人继位时的形势都不是很好,并且两人都很注重节俭,也都是勤政之君。一般情况下,勤政的皇帝不会有太多的子嗣,毕竟时间和精力不允许。雍正帝活了57岁,生下了10个儿子,道光帝活了69岁,生下了9个儿子。

古代卫生和医疗条件较差,人们的平均寿命远不及现在。据相关资料显示,清朝时期,男性的平均寿命仅为48岁。道光帝的寿命比平均数整整多了21岁,考虑到古代男性成婚早,我们不难看出,道光帝诸子中肯定会有些人活不到道光帝去世的时候,事实亦是如此。

咸丰帝画像

老大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年仅24岁。老二奕纲死于道光六年,年仅2岁。老三奕继死于道光九年,年不足半岁。道光帝除开这3名皇子外,另外的6名皇子分别是老四奕詝(咸丰帝)、老五奕誴(过继出去了)、老六奕訢(恭亲王)、老七奕譞(醇亲王、光绪帝的生父)、老八奕詥和老九奕譓。

相当于在道光帝去世时,咸丰帝以20岁的年龄成为了事实上的老大,恭王以18岁的年龄成了老二,毕竟中间的奕誴从法理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道光帝的儿子了。另外,奕譞、奕詥和奕譓在当时分别只有10岁、6岁和5岁。在宗法制度中,长子是很占优势的,别看咸丰帝比恭王只大了2岁,就算只大一天,那也是大。

道光帝的世系传承

咸丰帝的母亲

道光帝在后宫规模上,整体来说还是控制得比较好的。道光帝在位30年,有记载的妃嫔共有23位,不到康熙老爷子的1/3。这里面共有4位皇后、1位皇贵妃、3位贵妃、3位妃子、5位嫔、4位贵人、1位常在、1位答应和1位官女子。从后宫等级来说,皇后肯定是最尊贵的,是皇帝的正妻。

古时候讲究一个子凭母贵,妃嫔的位次越高,其子女的地位也就越高,尤其是皇后所生的子女,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子、嫡女。我们先来看看道光帝的4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钮祜禄氏是他的结发之妻,可惜她在道光帝继位之前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

清朝后宫嫔妃等级表

第二位皇后佟佳氏也是命薄之人,她的皇后之名也是道光帝继位之后追封的,她倒是诞下了1女。第三位皇后的姓氏和第一位一样,也是钮祜禄氏。虽然同为钮祜禄氏,但是她可就有福气得多,她自道光二年入宫后,备受道光帝宠爱,仅2年的时候就晋升为贵妃,待到道光十三年时,她就开始母仪天下。她给道光帝生下了1子2女,儿子正是后来的咸丰帝。

第四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并非正儿八经的皇后,她在道光朝的最高身份只是皇贵妃,后来在咸丰朝被加封为皇太后,去世后被咸丰帝追谥为皇后,她正是恭王的生母。在宗法制度下,讲究一个“立嫡以长不以贤”,意思就是说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应该选择嫡子中最大的一个,而不是以才能来决断。由此,咸丰帝的嫡出身份比恭王的庶出身份就高了一截。

咸丰帝生母-孝成全皇后画像

咸丰帝的包装

无论是什么人,身上都会有各种“标签”,比如“平庸”、“聪慧”、“孝顺”等等。这些标签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差的“标签会减少自己的印象分,好的“标签”会增加自己的印象分。既然“标签”这么重要,自然也就会出现各种“善意的谎言”,即使你并不具备某种“标签”的特质,但是你却可以刻意地去做一些和其相关的事情。

事情做多了,别人也会给你贴上你想要的“标签”。这世上很多事情能否如意,是取决于人与人的关系。当你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你想要的就很可能变成你拥有的,简单来说,你要学会投其所好、包装自己。隋炀帝杨广就很会这个,明明他是一个享乐主义,可他在与兄长杨勇争夺皇位继承权时,硬是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很简朴的人,只因他的父皇和母后喜欢简朴。

自己瘦不拉几,大臣们还是大腹便便

咸丰帝也是如此,他认为自己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六弟,要想赢取皇位继承权,只能另辟蹊径地包装自己。他在自己老师的建议下,坚定不移地围绕着“仁爱”和“仁孝”这两点来经营自己,以图让道光帝和群臣给他贴上这两个“标签”。

道光帝组织射猎活动,咸丰帝可以“毫无作为”,面对道光帝的质询,他说当时的季节正是鸟兽开始繁育的时候,他不忍心伤害它们。此话一出,道光帝和群臣就觉得咸丰帝是一个“仁爱”之人。道光帝晚年常常考校儿子们的功课,咸丰帝却都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痛哭流涕,别人问起来,他就说忧心父皇的身体。如此,他又拥有了“仁孝”之“标签”。

恭亲王像

道光帝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

道光帝在位30年,表现一般,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守成之君”。面对吏治腐败问题,他从没有想过像朱元璋那般大刀阔斧,而是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来让官吏们有样学样,殊不知重症需下猛药的道理。官吏们可以高价购买打了补丁的朝服,来博取道光帝的欢心,私底下还是该怎么贪就怎么贪,简直就是笑话!

面对禁烟问题,他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干系,却朝令夕改,一会儿严,一会儿松,这样的举措能有什么效果?他不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也不是不知道问题需要解决,他是不想冒风险去做“中兴之君”,只想按部就班地当个不好不坏的“守成之君”,只要清朝不是在他手上灭亡的就行。

节俭的皇帝=奢侈的陵寝?

道光帝自己是一个谨小慎微,什么风险也不敢冒的保守型皇帝,他还希望自己的继承人和他一样。认知决定行为,在他的认知里,所有的改革都会有很大的风险,一旦把控不好,就会造成更坏的结果,与其改革,不如循序渐进地慢慢改良,不管能否改良成功,只要没有更大的风险就好。

恭王文武双全、志向远大,让他继承皇位的话,他肯定不会像道光帝一般“守成”、“保守”,肯定是学习汉宣帝、唐武宗、宋神宗那般搞“中兴”。咸丰帝才能不佳、志向不佳、“仁爱”有佳,让他继承皇位的话,他肯定不会有太大的抱负和“野心”。两相比较之下,道光帝自然更愿意让咸丰帝继承自己的皇位,因为咸丰帝更符合他的“标准”。

不禁烟的时候就把林则徐流放到伊犁

结语

综上所述,咸丰帝的才能虽然远不及恭王,但是他却拥有制度的保障和道光帝的钟爱。历朝历代,才能卓著向来都不是皇子继位的决定性条件。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恐怕最后坐上皇位的不是他吧?唐高宗李治的才能难道比得上他的兄长李泰李恪等人?

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皇帝那乾坤独断的决策力才是皇子们需要重视的点,很多时候,皇帝的决策还会超过制度的约束,这就是为何很多大臣都喜欢“揣摩圣意”,以图“简在帝心”。恭王只知“扬长”,而不去探究道光帝的心思,咸丰帝能“避短”,跟着道光帝的心思走。最后,咸丰帝能够胜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清史稿》

《细说清朝》

《清朝全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下旨,挖平梁启超祖坟,李鸿章照做后,却被梁启超连声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怒气难消的慈禧命令李鸿章挖掘康有为与梁启超的祖坟以示报复,却没想到得知消息后的梁启超连连称赞,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改革失败 自咸丰皇帝后,整个大清陷入明显的下滑趋势,到了光绪皇帝手中,整个华夏被列强欺侮凌辱。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康有为等有志之士开始思考大清的出路。毕竟一个千年来匍匐在华夏脚下的蕞尔

  • 爱新觉罗·恒绍:靠卖宫廷秘方身价上亿,如今到处自称是乾隆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生活在相较和平的年代,很多“皇室后裔”终于勇敢冒头,纷纷认祖,表示自己曾是某个皇子的第几代子孙,或曾是皇室贵族成员。而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灭亡的朝代,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神秘后代”似乎不少。比如就曾有一老人现身,表示自己是溥仪和婉容的私生子,当年溥仪为避免他遭受日本人的挟制,才委屈了婉容,对外宣称他无法生

  • 多尔衮为何不自封皇帝?没有儿子成遗憾,最后死因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多尔衮不自封皇帝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廷统治逐渐衰落,但是在这个时期,皇位的地位依旧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封皇帝呢?答案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他不想被人们认为是窃取皇位。尽管清朝的皇帝权力早已不如以往,但同时,这个时代对于一个真正的皇帝的权威还是有一

  • 被慈禧宠爱有加的太监,确是历史上最令人厌恶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莲英告老还乡,他的每一位兄弟各过继给他一个孩子。民间传说李莲英入葬时,家人还为他安装了一个木质的生殖器,此说广为流传,但是真是假,也随着李莲英身体的不见踪影而永远得不到答案了。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李家人始终坚持这种说辞。作为清朝末期最有权力的太监,在人们的

  • 和珅的心技到底有多厉害?通过雷霆手段,轻松扳倒浙江巡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和珅当时手眼通天到什么地步,可以说只要是没有加入其党派,并且表示敌对态度的官员,都会被其轻松除掉,并且不管其官职有多大。浙江巡抚是清朝二品官,浙江一都由其掌控。可和珅却能够轻轻松松拉下马,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和珅的眼中钉——福崧乾隆为了能够颐养天年,过舒适的养老生活,禅位给了儿子嘉庆,和珅认为这是

  • 嘉庆帝亲政后,立马赐和珅白绫,那刘墉和纪晓岚又落了个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八旗打起来也是威风八面。充满了政治。乾隆帝前期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完成了“康干盛世”。和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乾隆帝虽然没有傻到看不透和珅的地步,但他确实需要和珅做事。乾隆帝逐渐成为乾隆帝最信任的心腹。乾隆帝还是太上皇的时候把大权牢牢握在自己手

  • 和珅设计陷害刘墉,于是刘墉对乾隆帝高呼:皇上有罪,当判流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是乾隆时期的名臣,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此人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而且他幽默诙谐,很有政治头脑,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当时,刘墉与和珅同朝为官,两人一正一邪,时常针锋相对。和珅特别喜欢给刘墉使绊子,希望把他搞掉。在工作中,刘墉特别擅长治理贪官污吏,可谓是和珅的天敌。有一天,和珅皮笑肉不笑地找到刘

  • 和珅被抄家时,有一件镇宅之宝让嘉庆都不敢动,至今仍在恭王府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每个时代都有着拥有财物最多的人若要说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那肯定要非和珅莫属。说到这位乾隆时期的大贪官,人们可能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便是荧幕上王刚老师饰演的那副憨态可掬、圆圆胖胖的影视形象。而实际上的他其实并不是这样。历史上不止一人评价和珅的相貌白皙英俊、举止谈笑风生。尽管风评不好,但难掩其才华。乾隆

  • 和珅被赐白绫后,他的老婆们结局如何?封建时代的妇女真的很可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把自己吹到了天上,他的继任者嘉庆皇帝只能和雍正皇帝一样,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嘉庆和雍正二人是清朝历史上最费力不讨好的帝王,“康乾盛世”的美名都被他们彼此的父亲占去了,收拾烂摊子的他们却只能得到一个不高的评价。而面临清朝落日嘉庆皇帝,比他的爷爷雍正还要惨。人们在提及“康乾盛世”的时候还会附上“康

  • 李自成兵败后突然消失,81年湖南出土古墓,古墓主人疑似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里,他的名字被记载为一位短暂而激烈的起义领袖,但也注定了他最终的结局:兵败身亡,化为乌有。数百年后的今天,在湖南宜章的一片平静土地下,发现了一个震撼的古墓。这个古墓的主人是谁?历史学家们的调查表明,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当年李自成。他可能逃离了大西国的覆灭,隐姓埋名,直到死后葬在这个安静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