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刻有3种文字,专家:这才是郑和下西洋目的

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刻有3种文字,专家:这才是郑和下西洋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18 更新时间:2024/3/20 1:34:01

在父亲的榜样下,朱棣采取的也是此类态度,登基指出便表现了积极与域外国家沟通的想法。不过若仅仅是为个沟通联系,显然没必要派遣如此庞大的一支船队,因此历来郑和下西洋的起因都众说纷纭。目前有三四种说法,一种为寻建帝说,当年朱棣攻下南京夺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朱允炆不知是绝望还是为了制造混乱,在皇宫放了一把大火,随后便不知所踪。

正史表明建文帝已死,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明廷说他死了不过是为了朱棣的登基更加名正言顺。可明史有自相矛盾之处,朱棣似乎也并未停下寻找之举,那么下西洋是否有可能为寻找朱允炆呢?这个并不好说,一来建文帝下位,以他的性格难以对朱棣再造成威胁。二来郑和下西洋跨越了整个永乐朝,后期朱棣的皇位已稳,也就不可能每次都为了找建文帝。

其三是这种说法本身是一种猜想,缺乏原始史料作为支撑,只能说可能是最初的一个动因。第二种观点认为出于军事目的,也就是针对帖木儿帝国采取的行动,这种说法比之寻建文帝说更经不起推敲。郑和首次下西洋时,帖木儿本人已死,继承者跟明朝的关系很好。所以虽然下西洋一事解决了海员的生计问题,避免他们勾结日寇,却也只能算是积极效果不能算动因。

第三种是宣扬威德,这点比之前两者,更有可靠依据。其一是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中便包含这一种,其二是永乐本人性格的好大喜功,他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三是有石碑为证,郑和在下西洋的路上偶尔会留下些碑,根据记载在文莱、印度、马六甲等地都有。可惜的是郑和在海外树立的碑,大多在历史的长河中丢了,一直到清末英国从印度洋中捞出了一块明朝石碑。

研究发现,这块碑原先应该是立在锡兰,不知如去了打捞的地方。而石碑上刻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再结合碑文大意,就可知明朝下西洋确有进行贸易和彰显国威的动机。不单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这么简单的目的,也绝不是侵略和殖民,其实这点在国内的郑和碑上也有显现。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曾在福建长乐停泊等待最佳时间,这段时间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全文1177字,保存完好,目前还可完整辨识。记述了七次下西洋的经历,开头有这么一段:乘巨舶百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意思是说郑和去的时候还带了财宝礼物,以此宣扬朝廷的恩德教化,并安抚远方的人民。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确实有宣扬德化的目的,这应该也是主要目的。

参考资料:《瀛涯胜览序》、《皇明大政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建立明朝,却承认元朝的正统性,其中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正如当年隋朝灭南陈之后,大臣们和隋文帝脑海里冒出的新问题:我们国家的道统从何而来?要知道,隋朝是一个汉族和游牧民族交融很深的朝代,脱胎于占领中原一百多年的外族,在传统士大夫眼里,他们就是蛮夷!现在蛮夷统一了全国,那这正统之说,从何安出?要知道中国儒家的天命信仰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同,没有正统性,国家就别

  • 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贪官最多?明朝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贪官污吏祸之始。”国家之本就是官员和朝廷的风气,国家君主位居高位,但不能细微的体察民心,官员的作用就在于此,他们是皇帝的耳目,帮助皇帝体察百姓的生活,但是人心叵测,在光明之处就会有黑暗的存在。▲明太祖朱元璋一、各朝代贪污官吏中国文化在地下行走了五千年,穿越古今,行驶于黑暗之中,终于在人们的挖掘中重

  • 李自成:答应3个条件,我就俯首称臣还打后金,崇祯:朕选择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三个议和条件,如果崇祯答应了李自成的三个条件,李自成让崇祯满足他两个条件

    曹化淳却说出了一句任何人都不敢说的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他口中忠贤,就是大太监魏忠贤,就连天启帝朱由校在临终前也是嘱托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魏忠贤是朱由校乳母客氏一手扶持起来的,两人在朝中权倾朝野,朱由检登基后,魏忠贤想要控制他,私底下送给他美人,又让美人携带“迷魂香”惑乱其心,朱

  • 郑和下西洋唯一一场硬仗:2千人血战5万敌军,打出大明赫赫声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中的代表,郑和绝对要算一个。郑和的身份不光停留在宦官层面上,他还是个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他当年肩负起了为明成祖朱棣查探建文帝下落(存疑)、扬大明国威(这个可信度要大一点)从而多次下西洋的重任,从此以后,郑和的身世、七下西洋目的与过程细节等问题就成了后世热衷研究的点。我认为,如果给郑和一片更广阔

  • 雍正上位之后 雍正为何对废太子胤礽礼遇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礼遇,太子

    对雍正和太子胤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后期的“九龙夺嫡”是古代最激烈的皇子政治斗争之一,这场斗争持续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直到乾隆初年才算基本画上句号,还间接促成了伟大名著《红楼梦》的问世,而这场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是雍正帝一系。作为失败者,“九龙夺嫡”中那

  • 有关于雍正继位说法众说纷纭 雍正继位是合法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说法,合法

    对雍正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康乾盛世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对于他的即位,野史上有很多传说和猜疑,历来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不少学者认为雍正是篡位,说他在康熙病逝前精心策划了夺位的阴

  • 清朝近三百年就一个太子 太子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地位

    还不知道:清朝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清朝的影视剧很多,比如《孝庄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其中我们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在清朝,除了康熙朝有一位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之

  • 福康安真实身份是什么 他真的是乾隆的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身份,真实,儿子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福康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一天,富察皇后召弟媳进宫喝茶,席间,弟媳出去方便,乾隆见她婀娜身姿,一时精虫上脑,悄悄尾随,趁四下无人,一把搂住她,喘着粗气说道:“夫人何其美也”!富察皇后的弟媳叫尔晴,《延禧攻略》中,她出生喜塔腊氏,由于出身不

  • 赵光义真的对赵匡胤下手了吗 如果是大臣为何没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臣,反对,赵光义

    还不知道:赵匡胤之死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然没有正史记载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上位,但从种种蛛丝马迹来说,这件事与赵光义脱不了关系,这里就要从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两件事说起。记载烛影斧声的宋代笔记很多,这里我们以著名历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留下的《涑水记闻》

  • 李世民为何会废了李承乾,而选李治当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子,李世民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有名的皇帝,然而文治武功的李世民在晚年却也干了不少昏庸之事,特别是关于立嫡的问题上。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贞观十七年四月,忽然传出太子李承乾阴谋发动改变的消息,太子被逮捕后,唐太宗命令丞相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勣、马周、褚遂良、岑文本、孙伏迦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