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的出身贫寒,他是如何当上泗水亭长的呢?

刘邦的出身贫寒,他是如何当上泗水亭长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31 更新时间:2024/1/24 12:57:22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全面推行“三公九卿制”,从制度层面打破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等级枷锁。不过,由于当时的官僚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地方基层仍然有较强的等级划分,那么出身贫寒的刘邦,是如何当上泗水亭长的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秦朝官僚体系中,亭长到底是多大的“官”?这就需要我们搞明白,秦朝的官僚体系。

我们知道,秦朝推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但正如前文所说,秦朝时期的官僚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由于缺乏配套的官员选拔系统支持,即使秦始皇派遣了大量熟悉律法的人员前往各地,但仍然无法满足统治需要。

因此,秦朝时期,抛开中央朝廷不说,地方上也仅有郡守、郡尉、郡丞、郡监,县令、县丞、县尉等高级官员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要知道,秦朝的县比我们现在的县可要大很多,仅凭少数的官员,显然是无法管理这么大一片区域的,但当时由于官员数量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县级以下官员的任命,那又该如何呢?

秦朝采取的方式是,由县令在当地选拔素有声望的长者,用来分管地方。例如各乡设有乡有秩(掌管大乡)/乡啬夫(掌管小乡)、乡佐、乡游徼、乡三老、乡卒等;各亭则设有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等;各里则设有里正、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其中,亭长便是一亭的最高长官,对下负责掌管下属各里,对上则隶属于乡有秩/乡啬夫管辖。

按照秦制,当时百姓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十什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郡。刘邦作为亭长,其实也就管理着十里,约一千户人家。放到现在,其实也就是个中等的村庄,当然考虑到当时人口稀少的问题,刘邦顶多也就管理着一个镇。

再说亭长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能,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等史料记载,亭长的主要职责便是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从职责来看,基本相当于一个乡镇派c所所长,兼部分乡镇长的职责。

与现代不同的是,现在即使个乡镇派所所长,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那是必须通过考试进入体制,而且还必须熬资历。然而秦朝时期却相对简单的多,对于任职的要求,仅有一点,那便是“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只要你服兵役期满,那便达到了担任亭长的要求。

当然,“服兵役期满”只是最低要求,能否管住住辖区的人,才是能否坐上这个位置的关键。而以刘邦在当地的影响力来说,显然是符合这一要求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刘邦见过世面。《史记·魏公子列传》有载,“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也就是说,刘邦曾经极为仰慕信陵君魏无忌,可惜当他想去拜访时,信陵君已经去世,但却遇到了曾为信陵君门客的张耳正在招纳门客,于是便去拜访了张耳。《史记·张耳列传》有载,“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在那个普通百姓一生也难离故土的时期,刘邦显然属于少数见过世面之人,这便使其拥有了“高人一等”的资本。

二是刘邦出身问题。根据《汉书》的记载,刘邦家族起于陶唐氏后裔御龙氏,也就是晋国大夫士会后代的一支。战国时期,宋国灭亡之后,魏国取得了宋国丰地一带,在此设立大宋郡,并从大量迁徙百姓至此建立城邑,而刘邦的祖父便曾担任魏国的丰公。虽说彼时魏国已经被灭,但刘邦家族在该地的影响力,短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消除的。

三是刘邦自身魅力。《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也就是说刘邦是读过书的,在那个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年代,识字无疑让他具有了极大的优势,毕竟你要管理地方,总不能连上级的命令都不认识、看不懂吧。此外,刘邦交友也很广泛,不仅有卢绾、樊哙等“狐朋狗友”,同样也有萧何曹参这样的衙门小吏,这同样加大了他在当地的影响力。

如上,秦朝时期的“亭长”职位本就不高,并非直接由朝廷任命的“命官”,而是在当地选拔出来的小吏,而刘邦由于自身的优势,担任一个亭长显然是极为合适的。

标签: 泗水贫寒亭长

更多文章

  • 除秦始皇外,秦国历代国君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代,国君,陵墓

    众所周知,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临潼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那么,在秦始皇之前,秦国三十五代国君的墓又在哪里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现代考古,除了秦始皇陵以外,秦国历代君王的陵墓主要分布在五个陵区,即西垂陵园、平阳墓区、雍城

  • 赤壁之战后,为什么再无徐庶的消息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壁之战,消息

    赤壁之战后,为什么再无徐庶的消息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以上是小说内容,真实历史中,徐庶原名徐福,颍川郡长社县人,家境贫寒,为人慷慨,孝心仁义,乡里文明。徐庶年轻时因替朋友报仇而被官府抓捕,相识的狱吏帮他越狱才得以保全性命。徐福改名为徐庶,逃往荆州避难,并结实了诸葛亮,成为志

  • 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烽火,历史,真相

    周幽王是周宣王姬静之子,西周第十二任君主。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烽火戏诸侯”是中华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说的是西周时期周幽王为了讨好爱妾褒姒而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的故事,最后直接导致西周灭亡。那该事件是真的吗一,周幽王即位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姬宫涅生于西周都

  • 春秋战国时代的议事厅是用来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舆论有好有坏,但如引导得当往往成为流行,为一朝之时尚,若是引导不当,则如洪浪滔天。当年周厉王堵塞悠悠众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终至落得国人暴动的悲剧。[var1]孔子曾经说,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如果朝廷重视民生,百姓就不会非议朝政,要懂得采纳百姓的意见。对百姓舆论的重视,最早可追溯

  • 战国时秦国得蜀中而成就霸业,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此之后,天府之国的称呼,逐渐指的是成都平原了。在战国时期,秦国吞并蜀国以后,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也即正是因为蜀中富庶,秦国获得了充分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成就霸业,并最终消灭山东六国。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而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这是为什么呢?[var1]一首先,就蜀中

  • 为什么说拉美无强国?巴西:我的实力拉美第一,却连韩国都惹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巴西拉高拉美现状,巴西对韩国比分预测最新,拉美风巴西

    [var1]和大多数美洲国家一样,巴西原本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土地,常年与世隔绝。直到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带着远征船队到达了这里,并建立起了殖民统治。他们用“红木”(Brasil)一词作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因为巴西这地方盛产红木,这玩意儿在当时乃是制造红色染料的关键原材料,对于纺织业有着极

  • 秦国消灭五国时,齐国为什么不出兵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内忧外患是齐国不出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秦国消灭五国的时期,齐国正面临着内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由于内部的不稳定性,齐国无法集中精力处理多个问题,而是需要把自己的资源集中在内部问题上。此外,齐国与楚国之间也有领土争端,这使得齐国难以同时与秦国和楚国交涉。这些问题使得齐国难以出兵,因为它需要优先解决

  • 那些存在感较低的诸侯列国——春秋战国之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鲁国(前1043年—前255年),周朝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var1]周公概述图那么鲁国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我们简单来看下西周初年周公先是辅佐周武王,后又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于是让自己的长子

  • 李信攻打楚国惨败,20万大军几乎尽损,嬴政战后是如何惩罚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李信简介,李信和秦国的关系,李信为何反秦国

    [var1]然而,西周政权由盛转衰,弱小的诸侯国由弱转盛。第二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拉开了东周即春秋战国的序幕。楚国的富强梦是从楚成王开始的,楚成王在洪之战中打败宋襄公,从而一统中原;楚庄王时期,在贤臣的帮助下,晋国在碧之战中大败;丧王时期有吴起变法,春秋五杰战国七杰都有楚国之名。[var1]秦国是后

  • 为何说春秋无义战?以赢为目的,终结于吴越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国得到消息以后有跟吴国联合的想法,但是内部六卿纷争已经是处于解体的边缘了,所以并没有实质上的对吴国的支援。其实本质上就是吴国为了扩张发动对楚的战争,然后楚国反应过来以后扶持越国报复吴国。楚国自己作死的面大,前面送了一个巫臣去吴国,后面送了一个伍子胥去吴国。这俩都是有家仇的主,最后鞭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