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常听到的故事是韩信封齐王的故事。当时楚汉争霸,韩信平定齐地,仗着自己有功,让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气的一脚踢翻桌子,要知道当时刘邦才是汉中王,韩信封了齐王,基本就和刘邦平起平坐了,这样狂妄的韩信,哪还把自己这个主公放在眼里。
这时候张良帮助刘邦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劝刘邦答应韩信,不然韩信可能会自成一家或者倒向项羽。刘邦思考后,强压心中怒火,果断给了韩信一个齐王的头衔。
今天我们要看的是另一位武将,刘邦一直对他非常的反感痛恨,本想称帝之后就杀掉他,没想到当了皇帝更无法杀他了,反而必须封他为诸侯。
这个人就是雍齿。雍齿和刘邦是老乡,不过他出身当地豪门,而刘邦当时是小小亭长,所以雍齿并不怎么看得起他。后来天下大乱,刘邦攻下沛县,而且被推举为沛公。雍齿只好投靠了刘邦,刘邦当时处于创业时期,对于老乡雍齿的加入非常欢迎,也很信任他,把老巢丰邑交给他负责。结果雍齿趁着刘邦外出打仗,直接把丰邑献给了魏王,让刘邦无家可归!
后来雍齿逃到赵国,继续和刘邦作对,韩信灭赵后,雍齿又托老乡求情投靠了刘邦。当时楚汉争霸,刘邦势弱正是用人之际,雍齿出身豪门有一些军事能力,于是刘邦便没有杀他。后来刘邦提起雍齿就非常不爽,等到刘邦终于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后,按常理说应该能找个理由干掉雍齿。但是刘邦发现自己不但不能杀他,还必须要封他为侯。
当时刘邦称帝,封赏功臣,先是对萧何、张良、韩信等大功臣进行了封赏,然后因为二等功臣们互相争功,难以平衡,迟迟没有封赏。刘邦就发现这些二等功臣们天天在宫门外大发牢骚,于是询问张良,张良告诉刘邦,这些人得不到封赏,又担心刘邦会因为他们以前的过失而诛杀他们,他们快要谋反了。
刘邦大惊,又问张良如之奈何,张良献计说,大家都知道刘邦生平最恨雍齿,如果此时先封雍齿为侯,其他人便放心了(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刘邦听了之后只能咬牙封了雍齿为侯。
这就是“刘邦咬牙封雍齿”的故事。历史中和生活中都有许多稍有功绩就开始膨胀任性的人,相比之下,刘邦这份能忍真的是很了不起。试想,做了皇帝,天下在手,还能够不肆意妄为,不因自己喜恶而破坏朝局,这,真的让很多人难以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