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七年,赵盾派魏寿馀假意叛晋投秦,从秦康公的手中迎回了士会。赵盾一方面欣赏士会的办事能力,想让他为自己所用,至少也不能为秦国所用;而士会也感激赵盾让自己可以重回晋国,于是在朝堂上甘心当起了赵盾的帮手,为赵盾解决晋国的各种事务出谋划策。
晋灵公成年之后,由于缺少父亲的管教,再加上赵盾等六卿的纵容,年轻的晋灵公开始变得嚣张跋扈、性格顽劣。
一次,因为厨子没有把熊掌炖烂,晋灵公一怒之下便把那个厨子杀了,随后命宫女将尸体放进筐里,盖着布扔出去。当宫女抬着经过朝堂时,赵盾和士会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一问才知道是晋灵公闯了大祸。
[var1]
赵盾很是担忧,便想向晋灵公进谏。士会劝住他说,“您是晋国的正卿,如果您进谏了国君都不接受,那么还有谁可以去劝他呢?还是让我先去吧!”
等士会见到晋灵公,朝着晋灵公伏地行礼了三次,一直行礼到了晋灵公的脚下,晋灵公才抬起头看他。晋灵公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知道错了,会改的。”
士会叩头答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经说过,开头容易坚持下来很难,您能有始有终,那晋国就稳固了。”于是士会便退下了。
士会的进谏很讲究办事的艺术,既劝阻了晋灵公,又给了晋灵公面子。与之相反的则是赵盾,后来晋灵公屡教不改,赵盾便亲自进谏,可能进谏时言辞激烈了些,晋灵公开始厌恶赵盾,并对赵盾有了杀心。这也导致了后来“赵盾弑君”故事的发生。
[var1]
晋景公二年,晋楚爆发邲之战。此时晋国的主帅郤缺刚刚去世不久,担任中军将的是为人中规中矩的荀林父,在军中威望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而性格傲慢的中军佐先毂就对其不服,擅自率领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这也最终导致了晋国惨败。
而士会此时担任的是上军将,郤缺之子郤克担任上军佐。士会因听闻郑国早已与楚国讲和,主张见好就收,避免与楚国开战。但架不住先毂等主战派的贸然渡河,只能一起渡过黄河。
可士会留了个后路,他派一些伏兵埋伏在敖山,以防楚国军队的突然袭击。最后晋军大败时,中军和上军乱作一团,只有士会的上军没有崩溃,因此士会得到晋景公对其能力的肯定。
邲之战晋军大败后,中军佐先毂因担心自己会被晋景公追责,竟召来赤狄来进攻晋国。先毂因此被晋景公杀死,士会升任中军佐,并奉命征讨赤狄部落。
[var1]
晋景公七年,士会率军攻灭了赤狄的甲氏、留吁和铎辰三个部落,晋国的国土向北大大地扩展了。
同年荀林父去世,晋景公任命士会为中军将并加太傅之号,还将范地封给他,成为范氏始祖。早年逃亡秦国落魄的士会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第二年,年轻有为的郤克出使齐国,但是因为驼背而被齐顷公嘲笑,郤克因此大怒要攻打齐国。为了避免郤克因愤怒而做出出格的事情,士会便选择了激流勇退,将中军将一职让给了后辈郤克,可谓是高风亮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