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临死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成功保全子孙

刘伯温临死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成功保全子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14 更新时间:2024/1/10 22:26:48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但刘伯温晚年过得并不得意,朱元璋没称帝前对刘伯温很尊敬,以“老先生”称呼他,但自从称帝后,就对刘伯温淡漠了,而且对刘伯温既利用,又打压。封个三线功臣诚意伯,又让他做御史的领头羊,监察百官,纠察违法乱纪的骄兵悍将,没几年,淮西勋贵们就把刘伯温恨得牙痒痒。

刘伯温深知朱元璋的用意,但身在其位,只好谋其职。刘伯温一心为民,为大明。他除了纠察百官,还敢在老虎身上拔毛,给朱元璋纠正错误,劝君行善。由于刘伯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还会求雨、预报天气,朱元璋起初很信任他。

刘伯温就利用这一点,劝朱元璋行善。比如朱元璋做吴王那年,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刘伯温就说预示有兵灾祸乱,以此为由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后来天气大旱,又请求朱元璋处理久积冤案求雨。

摸准了朱元璋对天象、神道的信任,刘伯温屡次用此伎俩劝朱元璋行善,天气预报还有不准的时候,何况刘伯温完全凭借人工经验的预测。有次求雨,朱元璋听刘伯温的劝说放了囚犯,但没有下雨,从那之后就开始怀疑刘伯温忽悠自己。

洪武四年之后,大明一统,朱元璋着手清理功臣,此时的刘伯温因为太聪明,聪明的让朱元璋害怕,刘伯温看透朱元璋的猜忌后,主动辞官回到青田老家,以求保身。

但胡惟庸咬着不放,利用朱元璋的猜忌,诬告刘伯温给自己选了一个有王气的墓地。一听刘伯温给自己选有王气的墓地,朱元璋猜忌心大起。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风寒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望,刘伯温看到胡惟庸的到来,心中明白朱元璋起了杀心,只好以死来保住子孙,便喝下药,返回青田不久,毒发身亡。

在去世之前,刘伯温心中明白自己无论说什么朱元璋都听不进去,只能等胡惟庸伏诛后,朱元璋才会想起自己。但为了刘氏的子孙的安全,为了大明朝,他嘱咐儿子,等自己死后,火速给朱元璋送去一本书和一筐鱼。

这本书就是《郁离子》。刘伯温生前写过一部《百战奇谋》,这部著作集结了刘伯温一生的心血,朱元璋怕此书落入他人之手,篡夺大明天下,就想找刘伯温要过来,但刘伯温一直没有给他。

临死之前,他写了一封信告诉朱元璋,《百战奇谋》是为了帮朱元璋打天下用的,如今天下已定,为了防止落入他人之手,对大明不利,他就烧了。但他还有一部著作《郁离子》,留给皇上,做个纪念。

朱元璋看了信后,仍有怀疑,曾让人去刘伯温的老家秘密搜寻,但无所获,从此《百战奇谋》就没了消息,朱元璋和后世帝王以为刘伯温真的烧了。而当时,朱元璋翻看了《郁离子》,看到都是寓言故事,就扔到了皇室的角落。

后来,朱元璋以为《百战奇谋》真的被刘伯温烧了,也就对刘氏子孙放下戒心,还让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继续干刘伯温的活,赐给他“除奸敌佞”铁简,“百官不法,持此纠正”。然而,200多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翻开《郁离子》时,由于书页多有残破,竟无意中发现页内有页,内藏另一本书,就是失传二百年的《百战奇谋》!

刘伯温用智慧不仅保存了《百战奇谋》,还保全了刘氏子孙。而当时,刘伯温送给朱元璋的一筐鱼,则是暗示朱元璋,诸多藩王就如筐里的鱼,他们为了生存,就会互相撕咬、碰撞,如此一来,大鱼就会弄死小鱼,兄弟反目,互相残杀,甚至威胁太子。历史教训已经很多,比如刘邦曾经也分封儿子为王,后期就造成了藩王势力过大,造反的局面。

但朱元璋明白的晚了,他将众多儿孙封为藩王,本以为自家人守着自家创建的大明朝,会齐心协力,但藩王都想做皇帝,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们暗斗,朱元璋死了,就直接“靖难”,干翻了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

伴君如伴虎,给帝王打工需要大智慧,刘伯温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百战奇谋》,保全了刘氏子孙,还提醒朱元璋潜在的危险,但朱元璋醒悟的太晚了,他的布局被朱棣打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称为明朝第一奸臣的他,也曾有过一颗赤子之心(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接上篇。当严嵩掌握在官场上的秘诀之后,他的事业由此进入黄金期。嘉靖七年(1528),他被升为右侍郎,嘉靖十年(1531),又被升为南京吏部尚书。这样的晋升程度,使得严嵩更加相信曾经的赤子之心事多么愚蠢,他彻底成为了左右逢缘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对于嘉靖来说,需要的只是听话的人,作为手里的剑,指哪就刺向哪

  • 宋朝女子首饰对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宋朝时,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呈现出繁盛的景象,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陶瓷首饰,其艺术表现也十分突出。现代陶瓷首饰与宋朝女子首饰一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 明末自然灾害,敲响明朝灭亡的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辛酉(元年),延安、庆阳、平凉旱岁大饥。东事孔棘,有司惟顾军兴,征督如故,民不能供,道獾相望。或群取富者粟,惧捕诛,始聚为“盗”。“盗”起,饥益甚,连年赤地,斗米千钱不能得,人相食,从乱如归。饥民为“贼”由此而始。——《怀陵流寇始终录》(熹宗天启二年)五月,滑南大风拔木,冰雹伤禾……(四年)八月

  • 二年级孩子适合看《资治通鉴》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内容有点可怕她看到这套书插图很少、字很多,一开始兴趣乏乏,翻了几下,看了几个与插图相关的故事就不想看了。于是我给她讲了几个故事,《资治通鉴》一开篇就是兵戎相见、硝烟四起。她听完说:“这些故事好可怕,你自己看吧。”后来就不再翻了。图片与内容无关2.同侪的影响力有一次跟她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顺带提了

  • 元朝古墓打开后,女尸的舌头自己吐出来,墓中找到一张古老广告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民间古墓现状图片,1000千年前的古墓女尸,大山里发现元朝古墓

    辛追夫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不管是中国的媒体还是国外的专家,都对她充满了兴趣。人们很想知道多年前的秘密,为什么这具尸体会保存得如此完好,时间的流逝对她来说似乎只是个数字,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又有专家根据女尸的形象,利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恢复了辛追夫人的画像,从少年时期的明

  • 道光皇帝不是以节约出名吗 道光为何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出名,节约,皇帝

    还不知道:道光修陵墓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清朝的道光帝,人们想到的除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外,大概就是他的已经接近吝啬的节俭了。自己每顿只吃四道菜,皇后生日的时候,只请百官吃一碗打卤面,道光帝似乎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在践行着自己节俭的作风。然而,在修建陵寝这

  • 胡昭:汉末三国时期又一位"孔明",曾救过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孔明

    说到“孔明”,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但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孔明,他就是隐士胡昭。胡昭,字孔明,与诸葛亮相比,行事更为低调,虽然曾受邀出山,但拒绝入仕,始终过着隐居乡野、潜心书法的日子。史书上关羽胡昭的记载很少,但从零星的记载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谋略不输诸葛亮。胡昭是颍川人,颍川郡在

  • 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为何要辅佐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辅佐,曹操

    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为何要辅佐曹操呢?王佐之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选择改变人生。其实,用这句形容三国时期的荀彧,再恰当不过了。早在荀彧少年时期,三国名士何颙就曾惊叹道:“王佐才也!”何颙为何这么肯定?没人能知道。但历史却印证了何颙的这句话,是何

  • 眭固是什么人?他有哪些经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经历

    眭固是什么人?他有哪些经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眭,读音为suī,是一个总人口约2万的罕见姓氏,姓氏源流不明。眭固这个人,说起来确实有点衰,他在史书中的一切行为,不论本意如何,达成的结果都只有一个——成就曹操。他本是黑山贼,于公元191年和于毒、白绕等人一起率众十余万攻略魏

  • "虎豹骑"是不是曹魏阵营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阵营,虎豹,特种部队

    “虎豹骑”是不是曹魏阵营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正史里说曹操的这支特种部队分虎骑营和豹骑营,两营的最高长官以及大小头目均按武艺、智谋、战略战术等实力定夺。当然“一把手”都是由曹操最信任也是最忠心的曹氏将领担任,从曹真、曹休到曹纯,曹操从不让特种部队的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