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究竟击毙多少日军?

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究竟击毙多少日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59 更新时间:2024/2/29 3:37:59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性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开始抗战,历时八年,最后以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在这八年的艰难抗战中,中国的英雄战士们死伤无数,百姓们受尽蹂躏,整个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带领总计约70万余师的兵力,奋勇迎战。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上高会战:史上最精彩的战役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集团军主力。参战各军在薛岳、罗卓英严令督导下,奋勇赴战。在我国军队只有40000余人的情况下,成功对抗有70000余人的日本兵。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

3、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的罪证

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困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4、、徐州会战:阻止日军进犯的关键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准备继续侵略中国华东、华北地区,而徐州此时成为战役的重要关口。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其中的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守军在当地老百姓的大力配合下,以伤亡2万将士的代价,击溃了日军两个最精锐师团的进攻,歼灭濑谷混成旅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计1万余人,缴获各型火炮70余门,坦克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枪械1万余支及其他战利品。

5、武汉保卫战:挫败日军企图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后,这里成了中心。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

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

6、长沙会战:痛击日军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进攻。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反击而歼灭敌军。此外,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7、昆仑关会战:成功收复失地

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鉴于南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调集重兵,并以部分空军战车部队支援,决心以反攻作战收复南宁。

1940年1月上旬,日军由粤北抽调兵力到桂南进行反扑。1月27日,日军由南岸突破邕江,进占永淳。我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克复永淳。到2月8日,日军相继攻陷昆仑关,进占宾阳,上林武鸣等地。此时,日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遂于2月9日起开始南撤。我军乘势不断给日军以打击。至11月30日,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镇南关(今友谊关)。

8、百团大战:决定性胜利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对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同时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

9、滇缅之战: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10、湘西会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945年上半年,日军在中国广阔的战场上已陷入全面被动和被包围歼灭的狼狈境地。这时,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已拟定出中国战区总反攻计划,调整了战斗序列。

1945年4月8日,敌第6方面军的第20军主力一部,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湘西进犯,企图占领芷江空军基地。我军除第3,4两个方面军担任防御外,并将在缅北作战的新6军空运到芷江参加任总作战。我军对日军从逐次阻击到截击,夹击,将日军分割包围。在中国战区的中美空军,也集中力量于芷江方面。由于制空权完全被我牚握,日军陷入了手足无措状态,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新任总司令冈村宁次被迫于5月8日下令停止攻击,狼狈逃窜,我军乘胜反攻。至六月七日,日军所占地区全部收复,并毙,伤日军24000余人,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其实,在日本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日本兵,与实际上的死亡数十分不符。曾经有记者统计的日军在中国阵亡总数,超过七十万人,其中不包括苏联红军、抗日联军在东北和中国远征军在印缅的战果。但是比起来中国在那长达八年所遭受的蹂躏与折磨,还有比这个数字多更多倍死伤的百姓和军人,我们真的应该铭记那段历史,记住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国父孙中山的后代都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历史

    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的诞辰149周年纪念日,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话题也随之而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孙中山的后人都过得怎么样。 孙中山的后代:孙中山(18661925)一生有两次婚姻,主要有三位女性伴侣(卢慕贞、陈粹芬、宋庆龄),留下了一个儿子孙科和两个女儿孙娫和孙婉,均为他与原配夫人卢慕贞

  • 揭民国时期四大家族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历史

    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是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同时也成为指控国民党失去民心重要的缘由;然而学术界对四大家族是否存在,他们的“聚敛”成果一直存在争议。四大家族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1920

  • 袁世凯家族有多大?细数袁世凯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历史

    袁世凯头上那顶“窃国大盗”的帽子,戴了一百年。曾几何时,物理学家袁家骝身上“袁世凯孙子”的身份都令官方觉得“敏感”,直到最近几年,“重新认识袁世凯”的话题才慢慢展开真实袁世凯生活的图景。 袁世凯

  • 蔡元培为何十年七辞北大校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均无争议人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推他为“万流景仰,高年硕学”;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起蔡元培

  • 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的尊严奠定国际大国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历史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 “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

  • 发动七七事变的军国主义分子全部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历史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1、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 田代皖一郎是日本佐贺县人,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

  • 中国抗战大后方:蒋介石为何选四川而不是陕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历史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始于1937年7月7日那个午夜。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既是一场空前浩劫,也是一个转折,它改变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备受欺侮的历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民族终于再一次以强者姿态站立在世界面前。 战争爆发的那一刻,人们对这样的结果还没有预知。在距北京1500公里远的

  • 二战“三巨头”眼中的中国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二战中的风云人物,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罗斯福】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

  • 备受优待的黄维为何至死不认罪一心想去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历史

    在长达27年的改造过程中,黄维还是未能受中共感化。当时。所有国民党战犯在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都会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罪行当众作思想报告。杜聿明就曾写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并作了2个多小时的报告。而黄维不但不写笔记,别人作报告时他也一言不发。一次,黄维的妻子来探监并给黄维做了很丰盛的饭菜,用

  • 中国人最应该记住的十个日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1、伊藤博文:《马关条约》的始作俑者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长州五杰,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1895年4月17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