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世凯家族有多大?细数袁世凯后代

袁世凯家族有多大?细数袁世凯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83 更新时间:2024/1/27 6:52:33

袁世凯头上那顶“窃国大盗”的帽子,戴了一百年。曾几何时,物理学家袁家骝身上“袁世凯孙子”的身份都令官方觉得“敏感”,直到最近几年,“重新认识袁世凯”的话题才慢慢展开真实袁世凯生活的图景。

袁世凯以多妻多子著称,一共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相当 数量的袁世凯儿孙选择在海外生活,有袁家骝这样的科学家,也有袁文重这样拿下艾美奖的动画师,留在国内的后人,则免不了受“文革”的戕害。

1、比韦小宝多三个妻子

袁世凯一妻九妾,比韦小宝还多三个,他活了57岁,过了50岁还在纳妾,完全是古人开枝散叶的作风。袁世凯17岁在河南老家成婚,娶了元配于氏。公认这位元配夫人无甚过人之处,并不讨袁世凯欢心。于氏的祖父是淮阳首富,家里教女儿的原则都是封建礼仪那一套,于氏在跟随袁世凯离开河南老家之后就适应不了大世界,外交礼节中不敢跟公使握手,袁世凯冷落她可想而知。

袁世凯的“大夫人”,即大姨太沈氏,是传说中的“名妓”,资助袁世凯求功名,颇有几分传奇色彩。袁世凯年轻时两次乡试都未中,一度在上海混迹,寂寞 时就去妓院,因此得以结识沈氏,两人相处不错,沈氏劝他离开上海谋出路,并且愿意资助他盘缠。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中如此记录这一段:“沈氏备酒 送行。席间对他说明,在他去以后,她立刻就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希望他努力功名,不要相负。我父亲听了以后,也就指天誓日,洒泪而别。后来,他随吴长 庆到了朝鲜,果然把她接了去,做他的姨太太。”但在袁克文的文章中,沈氏的故事却变成了被拐卖到妓院誓死不从,袁世凯出面为其赎身,沈氏以身相许。袁世凯 对沈氏重视有加,把她带在朝鲜以太太身份社交。沈氏流产后不能生育也并未影响她在家中的地位。袁世凯的儿女们称元配夫人于氏为“娘”,称沈氏则为“亲 妈”,足见其地位。

沈氏之后的第二、三、四姨太都是朝鲜人。1881年5月,袁世凯到山东登州投靠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次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闵妃(明成皇后)请求朝廷支援,袁世凯因此随吴长庆赴朝。袁世凯很快平息兵变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朝鲜,娶了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金氏本以为自己是做正室 夫人,没想到袁世凯一并娶了自己的陪嫁丫头白氏和季氏,三人一样是妾室,排序还是按照年龄来,身为贵族的金氏不过是三姨太。金氏生了“民国四公子”之一的 袁克文,过继给大姨太沈氏。著有《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的袁家三女儿袁静雪(原名叔祯)也是金氏的女儿。

五姨太杨氏也深得袁世凯宠爱。杨氏自小父亲做生意,见识通达,也能管家,照顾袁世凯的日常起居,被称为袁府的王熙凤。杨氏的孙女、袁克桓的五个女儿 在《百年袁家》一书中对祖母杨氏评价颇高:“她精明、干练、公正、美丽,深得我们祖父的信任,在中南海生活时被委以主持管理大家庭的重任……她要求儿孙好 学读书,兴办实业,为国效力。她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是纨绔子弟。”这评价当然有点主观,袁克文在《诸庶母传》里说到杨氏是:“颖敏得先公欢。”袁静雪则直 接说:“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我父亲对她却特别宠爱。”

六姨太叶氏最早是袁克文认识的。袁克文在南京办事时认识了这位妓女,一见钟情就要定终生,叶氏送了自己的照片给袁克文。袁克文回家给父亲磕头复命, 叶氏的照片滑落掉地,被袁世凯发现。袁克文不敢告诉父亲自己在外面跟妓女往来私定终身,居然说这是给父亲物色的漂亮姑娘。袁世凯大喜派人去南京马上将叶氏 接来。叶氏以为自己要嫁情郎,结果却嫁了情郎的爹。这段孽缘由袁静雪记载,袁克文自己在《辛丙秘苑》倒还大方称赞叶氏:“婉娈明靓,柔质丰仪。十七来归, 先公极爱宠之。”

七姨太张氏是大姨太身边的侍女,后来被送给袁世凯当小妾。张氏没有子女,因病早亡。按袁家规矩只能被称为“姑娘”。八姨太郭氏自小和母亲一道在青楼 生活,后母亲去世,郭氏因为葬母亲和抚养弟弟欠债,放言要卖身。袁克文从相好的青楼女子处得知郭氏一事,和养母大姨太沈氏商量后将郭氏献给袁世凯。大姨太 先后给袁世凯献了两个小妾,五姨太杨氏不知是争宠还是跟风,也把自己的丫头刘氏送给了袁世凯。至此,袁世凯年过五旬,有了十个太太,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却 活不过六十。

2、风流袁克文

鼓吹袁世凯登基,自己想当太子的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电影《建党伟业》里却把这事安到袁克文头上,一度引起袁克文后人不满。袁克文和袁世凯数度政见 不合。袁世凯和日本签署 “二十一条”,袁克文以之为国耻,作诗曰:“五月九日感当年,曜灵下逼山为碎。泪化为血中心摧,哀黎啼断吁天时。天胡梦梦不相语,中宵拔剑为起舞。誓捣黄 龙一醉呼,会有谈笑吞骄奴。壮士奋起兮毋踌躇。” 1915年袁世凯称帝,袁克文拒绝试穿皇子服,另写一首诗《感遇》,末两句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这两句被定性成为“反诗”,袁克文因 此被软禁在北海。在袁世凯称帝前,袁克文已经过上了青帮头目的生活。

有人愿意用曹氏三父子作比,袁克定就是野心切善妒的曹丕,袁克文则是有才但心不在政途的曹植。1912年袁克文远赴上海,《袁克文传》里认定原因是 袁克定指袁克文“淫及父妾”。袁克文到上海之后,就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这个青帮“大”字辈的辈分,高过黄金荣和杜月笙。青帮康熙 年间创立,这些辈分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黄金荣、张啸林,是“通”字辈,杜月笙是“悟”字辈。袁克文这个 “大”字辈,简直高得吓人,通常认为有这个辈分是因为袁克文花了重金且有袁世凯儿子的身份。

袁克文辈分虽高,但也知道不要得罪人。他主动造访黄金荣,见面礼是10枚英国人铸造的黄金纪念币,这纪念币是袁世凯用来纪念他成为大总统的。传说黄金荣又送了杜月笙三个。袁克文和黄杜相处融洽,一同寻花问柳,同桌搓麻。

袁克文以文人身份在帮会玩票,也收些门徒,但是收徒范围很窄,大多数属于梨园、报界、文学界等文艺人士。1922年9月12日,袁在《晶报》上登了 一篇《门人题名》的文章, 列举了16位门徒姓名,著名京剧演员金碧艳、金珏屏、余叔岩都在其中。袁克文既没有打入工商界,又缺少与地方军阀的联系,也没有从事贩毒之类的黑色事业谋 取暴利,撰文卖字维持日常开支,完全不像青帮大佬做派。之后袁世凯消气让袁克文回京,他也就答应了,因为离家时携带的10万元已经挥霍光了。

袁世凯广娶妾室,袁克文则是到处留情,传说是袁克文11岁时便跟随长兄袁克定外出狎妓。袁静雪则这样说袁克文:“他的荒唐生活,从十五六岁就开始了,常常整夜不回来,大姨太沈氏对他百依百顺,帮他隐瞒。”

在婚配这件事上,慈禧太后一度要把自己的侄女指婚给袁克文,袁世凯不愿因此受制于慈禧就立刻谎称袁克文从小便和一户人家的女儿有了婚约,之后给袁克文找了第一个妻子刘梅真(刘姌),是富商的女儿。新婚尚有新鲜劲儿,不久后袁克文再度徘徊在风月场里。

袁家骝的生母薛丽清,又名雪丽清或情韵楼,袁克文称她为“温雪”或“雪姬”。本是南部小班名伶,据说皮肤细腻白皙、气质高雅,袁克文一见倾心,纳为 姨太太。据说薛丽清跟随袁克文是“一时高兴”,入门当小妾是为了见识一下“宫中”高贵。谁知袁克文生性恬淡,不爱政治和功名,让薛丽清觉得“毫无生趣,几 令人闷死”。此外,袁府规矩甚多,家中有大事,府中上下天未明就要起床梳洗。袁家骝3岁时,薛丽清干脆出门寻自由,“宁可再做胡同先生,不愿再做皇帝家中 人也”。

袁世凯57岁时,儿孙们都来拜跪,袁世凯注意到3岁的袁家骝,问是谁家孩子,母亲是谁,老码字只能答是二少爷克文家的,母亲现居在府外。袁世凯立即 下令,请袁家骝的母亲来见。其时薛丽清早已远走高飞,袁克文只能找当时的相好,青楼女子小桃红来充数。不巧的是这位小桃红和薛丽清一个性格,受不了拘束 的,在袁府居住了三年多,又离家出走。

袁世凯57岁去世,袁家骝一直由别房照料。他13岁进天津南开中学念书,在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司徒雷登帮助下获得赴美深造的奖学金,之后一生顺 利地当着科学家。25岁赴美留学前,袁家骝找到父亲的老友方地山,才知自己的母亲是谁。苦苦寻到上海,才知母亲已在两年前过世。父亲和祖父风流成性,袁家 骝和吴健雄却携手终老成全一段佳话。袁家骝的名片上只有自己名字的三个字,是父亲袁克文手迹。

3、实业家袁克桓

都说袁世凯的儿子里,最有才的是袁克文,最有钱的是袁克桓。这和袁克桓的生母,那位会管家的五姨太杨氏脱不开关系。在袁静雪的笔下,五姨太有过让袁 克桓做太子的尝试:“五姨太太想到自己既是我父亲身边最宠的人,自然也就希冀着那样的尊位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她就时时在我父亲身旁嘀嘀咕咕,要求立她 的长子老六(克桓)为‘太子。这个情况,不但伺候我父亲的丫头流露过一言半语,就是我也听到五姨太太在我父亲面前称赞老六的种种好处。我父亲处在这内 外夹攻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不使他越加恼火呢!”

《百年袁家》一书却认为五姨太并无争太子之心,而她留给后代的遗嘱是:“不要从政。”比起大姨太溺爱袁克桓的做法,五姨太把持家之道同样用在教子 上。袁静雪曾经描述过袁世凯死后其子孙的状态:“我二哥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我们家里,大姨太太三姨太太、二哥三哥等,后来都抽上了瘾。” 反而是五姨太这一支最没有“纨绔相”。

袁世凯死后,全家人都离开中南海,并遵照袁世凯遗嘱分家。每个儿子15万元(包括银元、黄金、股票),每个女儿1万银元,每位如夫人(即姨太太)分 得一幢楼。儿子越多的姨太太分得的家产越多,所以有四个儿子的五姨太杨氏和有四个儿子的二姨太白氏分得了最多的家产。五姨太经商的头脑这时体现出来,她带 着孩子到天津一幢洋楼居住,把部分家产用于兴办实业,鼓励儿子投资民族工业。

杨氏有四男二女,两个女儿早亡,儿子依次是袁克桓、袁克轸、袁克久和袁克安。这几个儿子成年前都赶上袁世凯的事业上升期,在优渥的环境里长大。袁世 凯用旧式家馆(类似私塾)的方式教育子女,给他们打好了四书五经传统教育的基础,而后又颇有远见地将儿子们送到英美留学,接触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在杨氏的 经营之下,几个儿子全部娶了名门之后,包括清廷旧官的女儿、黎元洪的女儿和天津大盐商的女儿。

表现最突出的是袁克桓。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桓手中分得了开滦煤矿、新洋灰公司、江南水泥等知名民族工业的股票,从这些股票开始迈向实业,上世纪 30年代已是启新公司总经理、开滦煤矿中方董事长。袁克桓其时地位重要,以致他每次从唐山回天津都会引起股票波动。抗战期间,袁克桓支持丹麦人辛德贝格 (当时受雇于江南水泥厂),把江南水泥厂变成了南京最大的流动性难民营,在三年半里接纳过三万多名南京市民。袁克桓用拖延方式拒绝为日军提供工业资料,他 的大儿子袁家宸一度被关进日本宪兵队监狱。

抗战胜利后,袁克桓的经营重点放在南京江南水泥厂和上海耀华玻璃公司上,但是国共很快开战,他的实业发展举步维艰。内战结束前,袁克桓的朋友们几乎 都选择了离开,但是袁克桓的话是:“日本人在这儿的时候,我费了这么大的力量来保护住我的厂,这么天大危险的条件下我都没有走。”所以做出了全家留在国内 的决定。解放后,袁克桓对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均积极主动,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主动把自家花园低价出售给高干,1956年去世。

十年之后,“文革”浩劫来袭,袁克桓的五个女儿均被抄家批斗,批斗剃头无一幸免,三女袁家蕖家里被抄得一双鞋都不剩。另一个家字辈的袁家女儿、袁家 骝的胞妹袁家祉状况更糟糕。这位嫁给段芝贵公子段昭延的袁家小姐,被无休无止的批斗折磨出了毛病,一听口号声就会发抖。1973年袁家骝回国时,袁家祉正 靠做临时工、洗衣妇养家糊口。“上面”交代袁家祉和袁家骝会面时注意,不准议论时事政治,不准把袁家骝带进自己住的破房子,到车站接站时全家人都要穿新衣 服,见了面不准哭。托袁家骝的福,他在国内的兄弟姊妹们都有了“落实政策”,改善生活的机会。

“文革”结束后,家字辈的袁家人陆续选择在海外生活。更年轻的后人间或也会引起一些关注。在2009年电视艾美奖颁奖典礼上,一位华裔动画师获得最佳平面设计和艺术指导奖,他是袁世凯的玄孙袁文重。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蔡元培为何十年七辞北大校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均无争议人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推他为“万流景仰,高年硕学”;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起蔡元培

  • 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的尊严奠定国际大国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历史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 “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

  • 发动七七事变的军国主义分子全部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历史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1、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 田代皖一郎是日本佐贺县人,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

  • 中国抗战大后方:蒋介石为何选四川而不是陕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历史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始于1937年7月7日那个午夜。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既是一场空前浩劫,也是一个转折,它改变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备受欺侮的历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民族终于再一次以强者姿态站立在世界面前。 战争爆发的那一刻,人们对这样的结果还没有预知。在距北京1500公里远的

  • 二战“三巨头”眼中的中国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二战中的风云人物,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罗斯福】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

  • 备受优待的黄维为何至死不认罪一心想去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历史

    在长达27年的改造过程中,黄维还是未能受中共感化。当时。所有国民党战犯在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都会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罪行当众作思想报告。杜聿明就曾写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并作了2个多小时的报告。而黄维不但不写笔记,别人作报告时他也一言不发。一次,黄维的妻子来探监并给黄维做了很丰盛的饭菜,用

  • 中国人最应该记住的十个日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1、伊藤博文:《马关条约》的始作俑者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长州五杰,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1895年4月17日,日

  •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历史

    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史料中心,保存着100多年前曾在这里留过学的中国留学生的资料,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有的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到国外接受教育。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同样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与如今大多倾向于欧美留学不同的是,当时的年轻人大多选择留学日本。 了解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维新

  •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历史

    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从两千多年前西瓯国君译吁宋带领五万岭南土著士兵,令秦军伏尸数十万开始广西兵一直是广西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标志。广西土著士兵的勇悍令其所有中外对手感叹!一个地方出精兵的传统历经数千年而不变实为中国所仅有! 朱德元帅不是说过吗

  • 揭张学良7个弟弟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历史

    “东北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共娶了6位夫人,而这6位夫人共为他生下了8个儿子。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只熟悉因“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闻名的张学良,而对他的七个弟弟知之甚少。张学良的七个弟弟分别是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