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著名的四大卫

明代著名的四大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4/1/19 17:15:52

明代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明代四大卫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在保卫国家、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明代的军事编制,5600人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所下设总旗2名、小旗10名。

1、天津卫

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卫即为现在的天津市。

2、威海卫

中国北方军港,清朝北洋水师基地。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濒临黄海,西连烟(台)蓬(莱),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

明洪武二年(1369年)便在辛汪设寨(今寨子村)防倭,称“宁海州文登县辛汪巡检司”,首任巡检孙谅被授为“进义校尉”,领有弓兵100名。同时在赤山(今荣成境)、温泉(今温泉汤村)亦设军寨。自设寨驻军后,确实起了镇慑作用,“倭人虽不时徜徉波涛中,而不敢登陆者六年”。在孙谅离任赴京时(洪武八年1375年),即由弓首、弓兵、司吏、本境耆宿、天妃宫住持等人发起,请人撰写《创立营寨记》,并刻碑留存(碑现藏市博物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境内还设若干小寨,有双岛、长峰、海埠等土寨。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全国都司卫所,在山东设山东都司。此前在东部地区已设有登州卫、莱州卫、安东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正月,特命魏国公徐辉祖和都督朱某,垛集本处之民置立沿海卫所,于文登县辛汪都三里之地域设威海卫,卫辖地南至接官亭(今戚家庄南山),西至初村。

按明廷之原规定,数县间设一卫,而今胶东半岛却还设有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今海阳凤城)。卫下设所,威海卫辖有左所、右所;成化元年(1465年)又设百尺崖后所。 威海卫卫城修成不久(永乐四年),便同来犯的倭寇展开了一场保卫战,终将倭寇击败。威海卫即现在的威海市。

3、金山卫

金山卫的建城始为春秋时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周康王已在大金山岛之北麓筑有城堡,为金山城,亦称康城。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经常在此泊船贸易;五代吴越时,曾在古金山港口筑城堡戍守;南宋驻金山水军,拱卫京都临安。南宋时,金山沦海以后,海港移至小官镇旁青龙港,更显繁荣。由于海岸坍陷后退,约在南宋淳熙与绍熙间即12世纪80年代后期沦入海中,康城辉煌不在。

随着杭州湾的形成,金山海岸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千余年间海岸后退近20公里,大片平原沃野被吞噬入海,大小金山成为海中岛屿。杭州湾的形成,又使金山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海运港口和军事要冲。

沿海海氛不靖,鉴于金山沿海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与安庆侯仇成偕方鸣谦巡视浙江沿海, 找一个地方建城。几经筹备,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滨海的盐业集镇小官镇筑城设卫, 因与海中金山相望,故名金山卫,人们称小官镇为卫城。

明代的金山卫统领7个干户所,辖境东起宝山,西达乍浦,左右策应,绵亘几百里的沿海地带,堡墩林立,防务整肃,并有巡海船40艘驻卫,屹然为太湖流域东南之屏障。明成化年间,堵塞青龙港口,加固海塘,增强了对海潮灾害和外敌入侵的防御力量。尤其在明代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为太湖东南出海口从此完全封闭,水流北出黄浦,境内河道流速减低,钉螺革生,成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海思虽有减轻,而南旱北涝则加剧,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金山卫也因失去海港条件而日趋衰落,县城遂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移治朱泾镇。加之金山海岸继续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原先卫所也已沦海,至此一蹶不振,成为江浙边陲的一个海滨小镇。金山卫即现在的金山区金山卫镇及石化地区。

4、镇海卫

镇海卫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江夏侯周德兴筑以备倭,它比漳浦赵家堡还早180余年,其规模也比赵家堡大一倍多。据《海澄县志》载:其周长 87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有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

登高府视,城下陡绝,以海为壕。城墙历经战火,岁久倾圯。明正纺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明总兵张元勋等先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对沿海实行迁界政策,卫城在界外,遂废。康熙二直年(1681年)再修。

现在的卫城遗址,便是当时重修的故垒。四个城门岿然矗立。南门和水门较为完好,尚有石墙数丈。南门建有两重城门,人城门两侧筑一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内外城门错开,便于藏兵纳将,防御进犯之敌,足见古人建城用心之细。

据《镇海卫志》载:此卫原有官宾5300名,历任指挥使18名,辖陆鳌(今漳浦),铜山(今东山)、悬钟(今诏安)3千户所,清朝时仅留旗军1042名,相当于一个千户所兵力。迁界后废除卫的建制,改隶漳浦县二十三都八图,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划归海澄县管辖。城南门有教场,中有演武亭,坐山面海。亭之左有将台,每年春秋两操。建城后又建有望高楼,用以望海面,监视敌情。同时置有九座烟墩台。以上军事设施,今已无存。

镇海卫城,历尽六百年风云,故垒雄风,至今犹存。镇海卫城,即现在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是四大卫中保存最好的卫城。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解读清朝11个皇帝年号的意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1、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

  • 清末武术界著名的“广东十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清历史

    1、侠家拳王隐林 绝技:侠家拳,侠家拳械,拳套有四套: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器械有单刀,左把枪,九点十二枪响棍等。 广东南拳之大侠李胡子从四川云游到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王隐林到广州后还俗,在黄沙兼善街开设武馆授徒,把十二支桥,小罗汉,虎

  • 清朝的“九门提督”及其管辖的“九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清历史

    步军统领衙门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京师卫戎部队,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

  • 促进大清一统天下的6位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从事扩张政策。为了扩大武装力量,他除了把八旗变为24旗外,还采取种种措施招降纳叛,从明朝网罗将领。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加上后期投降的吴三桂,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六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和吴

  • 晚清八大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1、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

  • 为什么明朝会成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 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 势

  • 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 永乐帝认为,北平风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梦,而南京有鬼魂犯驾,风水对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2、北京是雄险之区,位置重要 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

  • 明朝时期设立的九边重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九边重镇是明朝时期在边境防线立了九个军事重镇,也是古代长城又一次伟大的防御工程。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代的严重边患。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

  •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经常可以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

  • 中俄《尼布楚条约》实际上是个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1689年9月7日,中俄签订了《尼布楚议界条约》,史书载,该条约承认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客观上,在一定时期内遏止了沙俄东扩。条约里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这是&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