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战争中的“六忠烈”

甲午战争中的“六忠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1/25 4:13:51

1、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著名爱国将领。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中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第一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总统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并登城指挥与敌激战,身受重伤仍坚持督战、燃放大炮,后中炮牺牲。左宝贵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其血衣一领、朝靴一只,护送回淮安。

2、刘步蟾

刘步蟾(18521895.2.10),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与同学十八人上建威号驱逐舰实习,南至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北上渤海湾、辽东等地,途中测量日度、星度,操练驾驶,见识大为增进。次年,刘步蟾以第一名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光绪元年(1875年),刘步蟾任“建威”号管带。1880年清政府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铁甲舰,即后来的定远号、镇远号战列舰。1882年刘步蟾等被派前往德国,验收、协驾铁甲舰。1885年刘步蟾督带“定远”等舰顺利回国,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授参将,旋升副将,赏强勇巴图鲁勇号。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英勇作战,"不稍退避",始终在战场坚持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

海战结束后,刘步蟾因功升记名提督。丁汝昌因海战中受伤暂时离舰养伤,由刘步蟾代理。威海卫保卫战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

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3、丁汝昌

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毒自尽以谢国人。

4、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海军将领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嘉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当年牡丹社事件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

1880年调北洋水师。同年到英国接“扬威”巡洋舰,回国后任“扬威”管带。1887年再到英国接“致远”巡洋舰,任“致远”管带,职中军中副将。是北洋海军管带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或实习的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语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便意图撞沉日舰主力舰“吉野”,但“致远”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太阳”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还赐给其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邓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抗日战争日军侵占广州期间,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不敢破坏邓氏宗祠。

5、林永生

林永升(18531894.9.17),又名翼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甲午海战中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敌众我寡的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督率全舰官兵勇猛抗敌,直至经远舰沉没于黑岛南海域老人石附近,林永升与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6、聂士成

聂士成(1836 1900),清军著名爱国将领。字功亭,生于合肥北乡岗集三十铺村聂祠堂郢一农家。武童出身,其母有烈女之风,七十岁时仍能练武。后随淮军袁甲三攻打捻军。改隶淮军,任把总,平定太平军、捻军有功,授予“力勇巴图鲁”勇名,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

光绪十年(1884年)爆发中法战争,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授山西太原镇总兵。1894年甲午战争,聂士成随提督叶志超援朝,驻军牙山。于辽东大高岭一带,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取得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以功授直隶提督。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改革陆军军制训练新军,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为马步军三十营。甲午战争中,于朝鲜率军英勇抵抗日军,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率部镇守天津,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流出体外数寸,后又为子弹洞穿头、胸部,血流遍体,壮烈殉国。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时的十大世界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明朝也是是继汉唐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小编与你一起了解下明朝在当时世界的众多第一.1、人口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争议。在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大部份人留离失所,但有户可

  • 历史上的真实甄嬛---大清孝圣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目前热播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中甄嬛的历史原型清朝孝圣宪皇后,名字是钮祜禄?甄嬛,即孝圣宪皇后,雍正帝妃,乾隆帝生母,她的家族在清朝较为显赫,钮祜禄氏的人生跨越康雍乾三朝,做太后的四十二年更是国家全盛时期,不但享尽荣华富贵,更幸运地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玄孙,被认为是最有福的皇后。 1691年生,

  • 晚晴历史上的四大“中兴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这句话是几乎是史学界对大清的一致公论,虽然“同治中兴”最终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光绪的“戊戌变法”也没能成功,我们也不能抹杀了晚清几位皇帝和几位名臣的努力。归根结底还是专制制度走向了没落,其实如果没有曾国藩、李鸿

  • 明代著名的四大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清历史

    明代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明代四大卫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在保卫国家、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明代的军事编制,5600人为卫,11

  • 解读清朝11个皇帝年号的意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1、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

  • 清末武术界著名的“广东十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清历史

    1、侠家拳王隐林 绝技:侠家拳,侠家拳械,拳套有四套: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器械有单刀,左把枪,九点十二枪响棍等。 广东南拳之大侠李胡子从四川云游到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王隐林到广州后还俗,在黄沙兼善街开设武馆授徒,把十二支桥,小罗汉,虎

  • 清朝的“九门提督”及其管辖的“九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清历史

    步军统领衙门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京师卫戎部队,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

  • 促进大清一统天下的6位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从事扩张政策。为了扩大武装力量,他除了把八旗变为24旗外,还采取种种措施招降纳叛,从明朝网罗将领。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加上后期投降的吴三桂,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六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和吴

  • 晚清八大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1、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

  • 为什么明朝会成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 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