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投降保留佩剑是惯例:日本投降时为何被解除佩剑?

投降保留佩剑是惯例:日本投降时为何被解除佩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3/14 9:02:16

69年前,日本的裕仁天皇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持续了15年,念完诏书不过5分钟,日本欠世界的道歉,69年了,却越发遥遥无期。

在600字的《终战诏书》中,并没有“投降”二字。正是战败时留下的这个“心眼”,使得今天的日本政府仍有理由称呼这一天为“终战日”。然而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愤怒的亚洲人民,心里其实很清楚,有一个槛一直没有过去。

1、日本人的记忆是空白吗?

新加坡前总理光耀曾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战后德国的工业家和金融家的履历表中,总会对战争时期的经历毫无隐瞒,不管是曾参加战役还是做过俘虏,都一一列出。但是在日本人的履历中,从1937年到1945年之间永远都是留白,“好像这段日子不曾存在”。

李光耀的观察很敏锐,当然,日本人的那段日子也真实的存在过。比如今天,3个日本内阁成员,日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担当相稻田朋美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向这个供奉了14名甲级战犯的地方,捐赠了“玉串料”——这个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词,跟“香火钱”差不多一个意思。

每年的这一天,因为那段“不曾存在”的日子,日本都会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并被亚洲其他国家所抨击。死不悔改。

至于他们为如此,在名著《菊与刀》中,鲁思·本尼迪克特早已探讨过——在这个以“耻感化”为主要强制力的地方,日本人即使当众认错甚至忏悔也不会解脱,反而是只要所作所为没被暴露,就不必懊丧。

你很容易联想到德国。直到今日,德国政府依然有专人在全世界收集纳粹罪证,无论多迟,道歉或是补偿终究会到达。前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获得了无数犹太人的原谅,而南京的30万亡魂,被强掳去做慰安妇的同胞,依然什么都没得到。

用尽一切办法遮住自己的“耻”,而非忏悔或是道歉,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过去60多年的这一天,日本的所作所为。

没穿新装的皇帝更为理直气壮,而希望制造空白记忆的日本,往历史的画布上泼了更多的墨汁。

2、日本军官不能佩剑投降

日本人一手持菊,一手握刀的形象,经过美国学者的分析,早已深入人心。

二战时,人称“蛮牛哈尔西”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在其传记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记忆。日本投降时,麦克阿瑟决定让日本军官保留佩剑,因为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格兰特将军对战败的罗伯特李就曾以此相待。

结果,一向直来直去的哈尔西抗议说:“那是因为格兰特的对手是一群绅士”。据他回忆,麦克阿瑟听完后焦躁地走来走去,只好承认“你说得对你说得对”,于是把日军军官的佩剑都没收了。

让心里永远有刀的人,佩一把真正的剑,的确是危险的。事实是,即使不给他们佩剑,那股欲望也随时在找武器。今年7月1日,日本自卫队成立60周年后,日本内阁会议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通过了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相关决议。

而正是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在每年远洋航海前,都会身穿制服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自卫”之心,昭然若揭。无论如何用“菊”掩饰,刀尖都难以遮掩。

今年7月,在亚洲几乎找不到朋友的安倍晋三,选择去澳洲找朋友。时隔29年,日本的首相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他手中的鲜花献到了这里的日军阵亡者碑前,并称正是因为有这些“一心愿为祖国牺牲的宝贵生命,才有了现在的日本”。

安倍讲的也没错,正是这些冲在前线的军国士兵,才使得今天的日本必须面对战败国的历史。他们没有佩剑的资格,很可惜,今天到靖国神社的日本人,也没有,他们的首相和右翼政客,依然在费尽心思歌颂战争。

明年就是日本投降70周年,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即将到达“古稀之年”,早已过了而立、不惑、知天命和耳顺的阶段,若是再不诚心悔过,那当真是古来稀了。

希望等待不会又是旷日经年。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谁最先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国历史

    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会上,蒋发表演说,尊孙中山为“国父”。他

  • 蒋介石的军统别动队:集合军政宪警特的万用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历史

    后来声震民国的别动队,兼有军、政、警、宪、特五大职能,被康泽称为是一贴“万应如意膏”。它首先是一个军事组织,在其鼎盛时期,它下属5个纵队,管辖着2万4千名队员和3个师的正规军。它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曾有过以一个中队(连)击退方志敏部队一个师的战例。但它又是大半个江西、鄂东不折不扣的“军政府”。在这

  • 中华民国国玺之谜:国民政府的国玺现在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民国历史

    国玺是封建王朝的帝王在国家大典、重大政事及交换国书时使用的印章,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华民国是结束两千多年帝制后诞生的国家,有没有国玺?如果有国玺,那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1927年4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在南京召开。参加者有蒋介石、柏文蔚、吴敬恒、张人杰、甘乃光、陈果夫、胡汉民、李

  • 中华民国国旗之谜: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旗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历史

    清朝没有国旗,只有象征皇权统治的黄龙旗,而且是三角形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外交住日益增多,1889年5月,有个叫张荫桓的大臣,要出使国外,请朝延定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这样龙旗成为清朝的国旗。中华民国成立时,临时参议院决议用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到后来为什么又换成青天白日旗呢?这里有一些鲜为

  • 揭秘国民党五大草包将领:不顾大局、胡乱指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国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处于正面战场。在八年抗战尤其是抗战之初,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气节,抒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诗篇。 数据显示,从1937年到1941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歼灭日

  • 民国历史解密:蒋介石为何总是时常以光头示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历史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我们在这里回首,依稀记得毛主席的挥斥方遒,记得蒋介石的嚣张,他那光头的样子是大家最有印象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他光头的秘密。 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中国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中华民国陆军特级上将,生于浙

  • 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排名, 黄埔名将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历史

    1924年5月, 孙中山在广东省黄埔岛兴学讲武,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特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代表,总教官为何应钦,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都知道黄埔军校除贤才,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很多军官都是有所作为的。因此世间便流传了黄埔十大名将的说法。不过关于黄埔十大名将在不懂地方还有不同的版本。

  • 平民沈万三为什么给朱元璋筑城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民财神”,从明代中叶起就上了年画。财神爷的故事数不胜数,而且故事里多半有朱元璋当对立面。老百姓的口头传统,寄托着发家致富的梦想,编排起皇帝来也一点不含糊。■白衣天子沈万三金陵城原有十三城门,南门叫作聚宝门,据说是江南首富沈万三筑的。朱元璋

  • 袁世凯对张之洞藏心结:宴请席间对方竟大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欲明白袁世凯与张之洞的关系,须对晚清时期的清流、浊流两股政治势力有所认识。同治、光绪年间,政坛以品性不同被划分为“清流”、“浊流”两派。清流是一群翰林和御史,标榜气节,喜参劾贪劣官员,对外多主战,缺点是不谙形势,放言高论,不切实际,张之洞是其中一员健将

  • 光绪宠妃珍妃死亡之谜:是否是投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清历史

    溥仪出狱后,第一个出门探访的人就是末代进士商衍瀛(右),商此时已卧病在床,他说:“皇帝,我跟着您走。”溥仪忙说:我们都跟着毛主席走。不久,商衍瀛辞世。(注:本图是媒体第一次公布商衍瀛的照片。)珍妃被贬或与变法无关庚子年间八国联军逼近京城,慈禧研究西逃路线,到了乐寿堂后边。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