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匪夷所思:侵华日军为何参拜孔子?

匪夷所思:侵华日军为何参拜孔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71 更新时间:2024/2/29 3:37:01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其理论对中国影响深远。甚至有一些理论还传到了国外,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同。在日本侵华时期,日军就因为尊重孔子而对其进行了参拜。

1937年,日军打到山东曲阜孔子家乡时,研究孔子儒家学说的日本东京大学高田真治教授上书日本军部:“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迹的责任。”军部于是急令前线部队避开曲阜一带的战斗。日军进驻曲阜后,派兵把守孔庙,将领参拜。而在其他地区,日军侵略掠夺,犯下滔天罪行。在曲阜没有破坏孔子庙宇,这并非日军良心发现,而是在于传统上儒学对日本有很大影响,所以日军面对孔子灵位才心怀敬畏之心。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两千余年,也对日本等周边国家影响巨大。

公元285年,百济博士仁把《论语》等儒学书籍传入日本,日本开始有了自觉的文化教育。604年,日本圣德太子依据中国的《论语》、《孟子》等儒学经典,颁布《宪法十七条》,为大化改新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以隋唐为模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举儒学为圣教,人们在吟诗品茶的消遣中,习惯尊孔读经,中国文化逐渐普及。从皇室成员、藩主武士,到而今政府官员、企业家乃至平民,都把中国历史、哲学作为必修内容,以寻找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智慧。

17世纪,学者山崎闇斋问学生:“我们天天读孔孟之书,学孔孟之道,如果孔子、孟子领军打到日本,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不知所措。山崎闇斋说:“万一不幸遇到这种场面,我们要拿起武器,做殊死之战,把孔孟抓起来,以报国恩,此即孔孟之道也!”

当时,日本人认为,“春秋大义”在中国不复存在,“中国”不应是地理上的中国,而应该是文化上的“中国”,而这个“中国”就在日本。针对“华夷之辨”的观念,佐藤一斋提出,谁得到孔子之道,谁就是中心。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续使用了约2500年,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代至今,全无间断。

1920年,孔子后裔孔德成出生于他们的世居府邸──孔府,出生时亦有军队把守,将军坐镇。在其刚满百日后,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颁令袭封为“衍圣公”。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自此孔氏族人,无论长幼辈分,得以“公爷”称之,并得大礼参拜。

1937年,孔德成先生诗兴大发,鼓吹中日“同文同种”,诗曰:“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人。抗战全面爆发后,在曲阜将要陷入日军敌手之际,蒋介石命人护送孔德成夫妇离开孔府,前往武汉。当然在战时,衢州被日军战领,孔庙内大批祭器及南宋以来所藏文物被动掠一空。孔子夫妇的楷木塑像,因事先已被转移到深山里,得以保存。

17世纪,伊藤仁斋推崇东方的圣经《论语》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明治以后,日本以近代西方学术方法研究《论语》,提出”和魂汉才“、”神儒一致“和”东洋盟主“等理念。1945~1984年,日本的《论语》译着和研究着作50多种,有的再版10多次,中国有学者为此发出”中国现在已经没有儒家“的慨叹。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手拿算盘,一手执《论语》。他认为,《论语》是”工商之本“、”商业圣经“,忠、孝、仁、义的儒家学说与言商求利的算盘并不矛盾,关键是”见利思义“,他提出”士魂商才“,并打破官尊商卑的陋习,创立了500多家企业。

有”财界总理“美称的东芝总裁石阪泰三,发扬《论语》的亲赴现场、”每事必问“的敬业精神,”与时推移,与事对证,又笃行之“。在笔者王锦思《日本行,中国更行》中,充分介绍了儒家学说等中国古代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一现象。

日本因为与中国临近,所以学习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然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爱。所以在侵华期间,才会做出参拜孔子的举动。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只有梅花是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民国历史

    自古,梅花就代表着清高,不惧严寒,多数文人都喜欢以梅花自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我们来看下,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究竟有多深?鲁迅读书时有抄写的习惯。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库房里,存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二树山人写梅歌》。这是鲁迅于清朝光绪丁酉(1897年)即三味书屋读书时期完成的手抄,字迹工整、秀气,

  • 揭开唐僧舍利被日本人盗走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历史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去世后,弟子将他的遗体火化,留下一些粒状的小骨头,称为“舍利子”。

  • 张学良被软禁后,老蒋如何瓦解20万东北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复返,于是轰轰烈烈的壮举之后便揭开了千古遗恨的悲剧序幕。近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竟发展到内部残杀。1937年2月2日,不顾大局的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杀死东北军元老派6

  • 国民党军“王牌鼻祖”十八军在淮海被全歼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在数百万国民党军中,第十八军当数“王牌鼻祖”。国民党十八军诞生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建军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支老牌劲旅。它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战烽火,兵败于淮海

  • “东京审判”内幕:日本天皇为何能逃过制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历史

    日本天皇逃脱“东京审判”内幕: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1、证据:日本投降条件是“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

  • 国学大师吴宓为何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历史

    吴宓,一个拥有文学家、国学大师和诗人三种称号的中国现代学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吴宓简历。吴宓,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1894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简介:吴宓1911年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这所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所以吴宓也常被世人说是毕业于清

  • 揭秘: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用半辈子辱骂鲁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历史

    就在鲁迅去世还不到一个月,民国的文坛出来一位女作家,对鲁迅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这一骂开始之后,连续就是几十年,对鲁迅之斥骂,尚无可出其右者。她就是民国著名的美女作家苏雪林。苏雪林,名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安徽太平人,1899年生于浙江瑞安。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

  • 民国时期的毒品问题为何比清朝更加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历史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毁了英美烟贩交出的鸦片237万斤。后来联合国将虎门硝烟结束的第二天定为了国际禁毒日。鸦片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民国时代鸦片问题的严重性,比林则徐在世时犹有过之。在林则徐逝世以后,鸦片问题十分严重,不仅红土、清膏(均是鸦片)源源输入,而且国产

  • 皖系军阀的发展 皖系军阀是如何盛极一时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历史

    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但好景不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尽管后来段祺瑞又曾出山担任“执政”,不过是有职无权。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早衰败。作为段祺瑞的心腹谋士,皖系的核心人物,徐树铮的所作所为与皖系的兴衰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关联。从某

  • 皖系军阀的衰亡 徐树铮多次失策引发最终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民国历史

    树敌过多身败名裂造成皖系迅速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北洋派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生和激化,都与徐树铮有关。直皖交恶的真正导火线是陆建章命案。陆是直系元老之一,曾任陕西督军,也是现任将军。1918年6月,督军团聚会天津,讨论战和问题。为了扭转不利于主和派的局面,冯国璋暗中指示陆建章前来说服直系曹锟与长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