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黎元洪为什么能三次当大总统

黎元洪为什么能三次当大总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1/8 20:37:32

黎元洪这个人是民国时期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他在政治权力的巅峰上待的时间挺长,先后三次任中华民国的副总统,两次当上了正式的大总统,可是他这一生在政治上几乎是碌碌无为,处处受人挟制,要政权没政权,要兵权没有兵权。很多人都说这黎元洪是个老实懦弱、恪守中庸之道的“老好人”,所以一辈子被人利用,一辈子也没能成就什么政治上的大作为,甚至他一开始进入革命党都是被逼无奈,根本不是他自己主动加入。这是怎么回事呢?

黎元洪,1864年生,1928年去世,字宋卿,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早年曾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黎元洪有个外号叫“床下都督”。怎么来的?要说清这事呢,得把时间往前推。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用了不长的时间就把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给拿下来了,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那么谁来当这个头儿?有人说那还用说,孙中山。

可是孙中山来不了,为什么?历史课本上写了,孙中山在国外回不来。其实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他是当时清朝通缉的头号政治犯,抓住就得毙了。而且这个时候仅仅是湖北这儿闹革命,将来什么情况还不好说呢,他不可能回来直接领导这革命。那么接下来谁上来呢?说黄兴他们?那不行,他们毕竟是外来的,在湖北军政府要想立得住的话,光靠外来户,当地有人不服,不稳定。所以,当时革命党内部意见很不一致。这时候大家公认的是得找一个在湖北当地能镇得住的人。想到谁了呢?想到黎元洪了。黎元洪身为两湖名将,在军界之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如果由他来担任大都督,各地必然纷纷效仿,响应革命。到那个时候全国都会形成轰轰烈烈之势态,推翻清王朝指日可待。

就这样,革命党人去请黎元洪去了。黎元洪那会儿根本就不想碰这个,他是看不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世界列强瓜分中国这种局面,可是让他造反他也没这个胆儿。所以,革命党请的时候,他百般推脱不出来。逼得没招了,革命党人浩浩荡荡带着枪上他家去了,说你出来也得出来,不出来也得出来。把黎元洪吓得躲到自己三姨太房间的床底下了,结果被革命党人从床底下拖出来。“床下都督”这称号就这么落下的。

黎元洪说你别害我呀,我可不想干这个,最后把这革命党人给惹急了,说你再不去我们把你给崩了。最后黎元洪没招了,被绑架着来到湖北军政府外面。一看这军旗招展,浩带飘扬,祭坛都立起来了,下边这些当兵的都跪拜,黎元洪没招了,稀里糊涂地当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成了当时革命军的领导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顺理成章兼湖北的军政府都督。后来的事我们知道,袁世凯通过自己的手段,逼着孙中山把总统位置让出来了。1913 年10 月6 日,袁世凯在上海当上了总统,而黎元洪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副总统。不过,他定居在湖北。而袁世凯想,这黎元洪不是自己人啊,这用起来能方便吗?觉得黎元洪是个心腹大患,他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人。所以,在1913年10月,派段祺瑞到武汉,以“磋商要政”为名,把黎元洪骗到北京,安置在瀛台,软禁起来了。然后开始笼络他,让自己儿子娶了黎元洪的女儿,两家结成儿女亲家。

从那时候开始,黎元洪其实是以副总统之名,在北京蹲监狱了。1916年端午节,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一命呜呼,这个时候又恢复了原来中华民国的旧制。在这种情况下谁来当总统呢?请孙中山回来不可能,因为控制着整个民国军政大权的是原来北洋军阀这些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愿意请孙中山。这个时候黎元洪趁乱从瀛台跑出来了,定居在北京东厂胡同,深居简出,避门谢客。当时手中掌握权力最大的是段祺瑞,段祺瑞有军权,也有行政权,掌管着国务院。有人说,为什么段祺瑞这会儿不当总统呢?这时候段祺瑞也知道,自己要站出来当总统,就成众矢之的了,不服他的人会拧成一股绳斗他,犯了众怒他也挡不住啊。所以段祺瑞想,我得找个傀儡当总统。找谁呢,没有比黎元洪更合适的了。

按照当时《中华民国约法》来讲,总统要死了,应该由副总统接任,名正言顺也该是黎元洪。所以段祺瑞就来到东厂胡同请黎元洪。他请的过程太有意思了,进得门来一言不发,往这一坐,行礼,连着三鞠躬。黎元洪一看赶紧回礼。两人坐着喝茶,半天谁也不说一句话。黎元洪揣摩段祺瑞来意必是请自己回去当总统,但段祺瑞不说,就这么相对无言坐在这儿,要按现在说都有半小时。

段祺瑞站起来告辞,黎元洪送到府门口,段祺瑞一回身,“副总统的事您找我”。这什么意思?意思是我来请你当总统了,副总统的事您找我。黎元洪马上问一句“为什么?”这不光是总统府的事,大权在国务院,那国务院的事呢?段祺瑞一扬眉,“有我呢”,转身走了。黎元洪也明白,这是请我出来当傀儡啊,可是这种情况由不得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这样黎元洪稀里糊涂地被段祺瑞请出来,当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任职典礼特别简单,就在东厂胡同的家里,段祺瑞带了几个手下,开了几台车把黎元洪接走了。

前面黎元洪当了个湖北军政府都督,自己也觉得窝囊,人家也笑话他是“床下都督”,那么他真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了,他也想有所作为。他想干吗呢?按照民主法制政体建设中华民国。第一件事,他当总统之后,南方护国军说,袁世凯为什么复辟呢?手下有“十三太保”支持他复辟,得严惩这“十三太保”。黎元洪刚要下手惩戒这“十三太保”,没想到国务院来求情了:这段芝贵您给免了吧;李鸿章他侄子也来求情:您把严复跟刘师培给免了吧;国民党那边也来求情:免我们这边的两人吧,他俩不是真的支持复辟,那都是安排的卧底……各方政治派系都来求情,最后不能惩罚包括杨度在内的这些人,等于这事就不了了之了。黎元洪这才认识到,想跟当时各种复杂的政治派系打交道太难了,他手里没兵权,所以没有实权。实权在谁手里呢?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里。段祺瑞把黎元洪请出来就是让他当傀儡的,黎元洪不甘心当傀儡,你想想两人能不闹矛盾吗?所以闹出很多有趣的事来。

比方说段祺瑞规定,总统府的各种信件,包括总统私人信件,得先送到我国务院来,然后再拿给他,等于他先检查一下。黎元洪知道了很恼火,但无可奈何。黎元洪也想网罗人才、精兵猛将,比如他想请梁超当总统府秘书长,梁启超这名气大呀。一个月给开2000 块现大洋,这可是一大笔款项。结果呢,梁启超看出来了,黎元洪是个傀儡,我跟你也没出息,一拖再拖。等段祺瑞出面请梁启超到国务院,梁启超欣然同意,把黎元洪气得不行。没办法,自己没有实权。

两个人这种形式的对抗早晚得出事,什么时候这个矛盾激发了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要不要对德宣战呢?黎元洪主张不宣战,以我们这个国力、兵力,拿什么跟人家打?段祺瑞主张宣战,为什么?他攥着兵权,他一宣战以后部队的地位肯定提高啊。当时黎元洪不同意,也很强硬,我总统不同意。段祺瑞要以国会的名义压他,黎元洪也不同意。这个时候段祺瑞想了个办法,他把各省的督军都招来了,就是各省的军事领导人,组成个督军团进北京。这些督军团开始也含糊,为什么?一宣战要他们去打仗,他们怕死,不敢去。段祺瑞说不用,我们宣战后只需要派一些民工到欧洲支援就行了,你们都听我的。这些人看段祺瑞大权在握,全说行,都同意了,集体宣布要向黎元洪施压,我们同意宣战。可黎元洪这个时候保持了少有的强硬,我就不同意。在他要支持不住的时候,有一件事出现了。

英国的报纸把一个秘闻给揭出来了,说段祺瑞跟日本的军政府签了一个协议,有一亿元军事借款。这个事根本没通过国会,国务院总理就敢私自跟日本签这个协议,这不等于私自勾结日本吗?这个事揭露出来,段祺瑞威名扫地,这个时候黎元洪逮着机会了,一拍桌子,你有这事?我以大总统名义罢免你国务院总理的职务。段祺瑞也不含糊,带着自己的兵上天津,驻扎在天津,就跟黎元洪分裂了。中华民国的总统法规定,你大总统是没有权力罢免国务院总理的,我就跟你对着干,我要打到北京去。这时候黎元洪吓坏了,为什么?他手里没军队啊,要一打仗他非玩儿完不可。没办法,他得向外面借军队。借谁的呢?这不督军团刚回去吗?赶紧再召回来。召谁来呢?督军张勋。张勋我们知道,手下都是“辫子军”,后来进京把宣统皇帝弄回来复辟那位。把张勋叫回来,你得帮我跟段祺瑞打仗。没想到张勋有自己的算盘,刚才不是说“辫子军”复辟吗?张勋进了北京,把黎元洪撵下来,把宣统帝捧上台,复辟帝制。

这一幕像什么呢?就像三国一开始,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要迎西凉太守董卓进来灭掉十常侍,平息叛乱,可没想到董卓有虎狼之心,进了帝都之后,横赋暴敛,把原来的老臣杀了个够。张勋其实等于复制了当年董卓进京的那一幕,把北京城闹得乌烟瘴气。段祺瑞的兵正好借这个机会打回北京,把张勋的兵马都缴械了。段祺瑞本来已威名扫地,借打“辫子军”平定张勋复辟的事情,又重新抬头了。黎元洪反而不行了,他从大总统位置上灰溜溜下台。国会不少人说就是他把张勋弄进来的,甚至说复辟帝制都是黎元洪指使的。黎元洪威名扫地。没办法,只好回天津去了。

黎元洪到了天津,你看他政治上能耐不大,可他是个经商奇才。到了天津,他心灰意懒之际,用手里的钱,开始办实业、开矿、办银行。五年的工夫,这黎元洪发了大财。黎元洪这个人确实有些抱负,除了经商以外他办小学、办大学,他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还拿出大量的钱准备办江汉大学,就是后来的武汉大学。黎元洪当时在天津置下很多产业,他办了中国远洋货轮公司,从香港出发经上海到美国旧金山,等于开创了中国最早的一条远洋航线,填补了我国近代运输史的一个空白。因此黎元洪在经商这段时间,干得风生水起。可是我们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他的这个位置特殊,早晚还得有人惦记。

果不其然,黎元洪被撵走,谁来接替民国大总统?按规定是副总统。副总统是谁?冯国璋,冯国璋上来当这个大总统。可这时候他跟段祺瑞的矛盾更加尖锐。为什么呢?北洋新军是袁世凯创办的,北洋新军分裂之后,各派军阀混战。段祺瑞领导的这拨叫皖系军阀;冯国璋、曹锟的叫直系军阀,管着北京周边,河北这块;张作霖的是奉系军阀,管理沈阳那边;阎锡山是晋系军阀,管着山西。黎元洪没兵,跟段祺瑞没法抗衡,冯国璋当总统可不一样了,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头子,人家有权力,也有军队,跟段祺瑞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段祺瑞把冯国璋撵下台了。

撵下台后谁来当总统呢?段祺瑞自己不顶这个雷,他把自己皖系里头的一个老前辈徐世昌请出来,让徐世昌当大总统。可冯国璋下台了,徐世昌当总统,曹锟不干了,认为徐世昌当总统不行,曹锟带着军队又把徐世昌撵下台。撵下台之后谁又来当总统呢?曹锟自认当时资格不够,他也效仿段祺瑞,不敢顶这个雷,到天津请黎元洪。把黎元洪从天津请到北京,恭恭敬敬地把他奉为大总统。一个人要当了一回官,他总想着当官,经商再成功,觉得还是总统当得过瘾。在商人和总统中选一个时,黎元洪选了这个总统。黎元洪又回来当总统。可是黎元洪没有因为前一次跟段祺瑞的斗争,就学乖了。一上台,我得大展拳脚,干吗?首先要裁军。你想,一个军阀,给你捧上来的,你要裁军,直接针对他,他能干吗? 1923年年初曹锟贿选,再次逼黎元洪下野。

黎元洪下野后,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等。据统计,他一共投资企业45家,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家、煤矿6家,总投资额达数百万元。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我们回头看黎元洪,虽然他在政治上没什么大作为,可是在那个特殊历史阶段,利用他的声望,把革命军政府立起来了,对历史来说他是做出了功绩的。而且后来他办教育、办企业,确实有不少的功劳。从道德方面来讲,黎元洪确实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好人。他的悲剧在于手里没有实权。严复曾评价黎元洪说: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国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

这可算是中肯的评价了。

那么,既然知道黎元洪“不足以保其国”,为什么还把他推到那个位置呢?因为只有他上来,才能保证下面各个派系利益的均衡。如果一位有能耐的上来了,那几个派系认为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所以就是得选一个老实人、窝囊废,选一个没实力的上来,不会伤害现在既有的利益集团。有时候,历史需要无能、窝囊的领导人,这一点从黎元洪身上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说,黎元洪应该是在当时风云际会的条件下,能够被各派所接受、达成平衡的唯一一个关键人物。尽管他没什么实力,尽管他的手段不够狠辣,甚至有些窝囊,但是历史还是把他推上了潮头。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孙中山革命经费的六个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历史

    中国的革命,绝非孙先生一人能够完成,若无这千千万万弄潮儿,绝不会有百年前的大巨变。虽然比不过康有为的骗钱能力,但孙中山还是很能筹款的。1、李鸿章那借来五万两义和拳乱,孙中山谋求与李鸿章合作,便运动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没想到李鸿章表示可以接触,但孙中山当时早已定好起义方针,虽然“颇不信

  •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民国历史

    袁世凯死后,最让人垢病的是卖国一事,说他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的辱国条约。其实没多少根据,真实的历史不是那样的。要知道袁世凯是最痛恨日本人了,虽然他任清内阁总理、民国总统时聘用了不少日本人,但并不信任。他驻卫朝鲜时奋勇有力地挫败了日本企图吞并朝鲜的阴谋,最让日本人头痛,常欲除之而后快。日本在与袁世

  • 马毓宝:一战中唯一在法国战死的中国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历史

    11月11日,除了是光棍节和购物狂欢节之外,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签署《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向协约国投降,同盟国至此彻底战败。在最后胜利到来的两个月又九天之前,1918年9月2日,一名拥有中国军籍的华人马毓宝,在在索姆河上亚眠城东面的哈姆省东南的哈姆

  • 青天白日勋章:国民党含金量最高的勋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政府军中最高级别的奖章,也是比军阶更让将领们眼红和羡慕的无上荣耀。因为这种勋章从诞生那天起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但历经近百年的时间只发出过209枚,而国民政府中的将军人数就有近两千人。相比之下,能获得一枚青天白日勋章比混成一个将军还要艰难得多,故尔极其珍贵,含金量极高。因此它在国军的

  • 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历史

    1、黄埔军校是军事天才的摇篮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

  •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十大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民国历史

    “汉奸”在《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后来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出现了“蒙奸”、“回奸”、“藏奸”等,总的含义没有改变,

  • 民国时期的24所教会大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民国历史

    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教会大学是创办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教会大学已具相当规模,分布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各地。 1919年10月,有十四所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上海组建中国教会大学

  • 北洋政府曾经武力收复外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历史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亚。我们来看下北洋政府是怎样用武力收复外蒙的?“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徐树铮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俄一片混乱,十月革命后,红军节节胜利,俄罗斯远东领土落入无政府状态,原来

  • 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历史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接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在这权力顶峰的位置,孙中山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他竟然让权给了袁世凯,这背后有怎样的隐情呢?当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昭然于世时,人们就开始反思:孙中山为什么当时会把民国的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呢?历史学家曾对此作过解释,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刘和珍之死与段祺瑞终生食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历史

    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在官邸前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迅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中国学生都是学过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份子和媒体表现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