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民国二十五位总理档案

中华民国二十五位总理档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0:24

1、唐绍仪(1862-1938)

字少川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

2、陆征(徵)祥(18711949)

字子欣,上海人,原籍江苏太仓。袁世凯称帝其间,曾短暂出任国务卿职务。一战结束后,曾代表中华民国率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和会。1949年1月15日病逝,享年78岁,葬于圣安德隐修院。

3、赵秉钧(1859-1914)

出生于河南汝州。他出身孤儿,家境贫寒,靠个人奋斗,成为清末民初政坛上的一代枭雄;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的第三位国务总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的内阁总理。1914年,2月26日在天津督署被凶手下毒暗杀。

4、段祺瑞(18651936)

原名瑞,字芝泉,北洋三杰”之一。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理总理”,1936年11月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72岁。

5、熊希龄(1870-1937)

字秉三。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1937年12月2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6、孙宝琦(18671931)

字幕韩,晚年署名孟晋老人。浙江杭州人。山东巡抚、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幼好学。以父荫任户部主事,后改任候补直隶道员,军机处官报局局长,曾经创设育才学堂及开平武备学堂。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7、徐世昌(1855-1939)

字卜五。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

8、伍廷芳(1842-1922)

本名叙。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1916年,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次年代总理,旋因拒绝副署解散国会令解职出京。

9、李经羲(1859-1925)

字虑生,号仲仙。李鸿章弟李鹤章之子,先后历任四川永宁道、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职。1917年5月起曾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三个月,但由于政治原因不敢前往北京任职,张勋复辟失败后被免职。退职后,移居上海。

10、汪大燮(1860-1929)

原名俞,字伯唐。1917年11月22日,汪大燮代理国务总理。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晚年热心教育,创办北京平民大学,任董事长兼校长,并致力于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1929年,终年71岁。

11、王士珍(18611930)

字聘卿,号冠儒,北洋三杰之首,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总理。

12、钱能训(1869-1924)

中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内务总长。字傒丞、干臣。浙江嘉善魏塘镇人。幼承家教,博览群书,贯通经艺。1921年夏与熊希龄等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任主席,主张山东应无条件归还中国等。1924年6月5日病卒于北京寓所。

13、龚心湛(1871-1943)

原名心瀛,号仙舟。安徽合肥人。历任清政府驻外公使馆随员、广州知府、署广东按察使、云南提法使等。民国成立后,历任安徽省财政厅厅长、安徽省省长、内阁财政部次长、代理内阁总理、内务总长兼交通总长等职。1943年12月在天津病逝。

14、靳云鹏(1877-1951)

字翼青,山东省邹城人历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中华民国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处处长、国务总理等。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其余三人为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他也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是民国年间政界、商界的一名风云人物。

15、萨镇冰(1859-1952)

字鼎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16、梁士诒(1869-1933)

字翼夫,号燕孙,汉族,广东三水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是清末和民国初年非常活跃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17、王宠惠(1881-1958)

字亮畴,广东东莞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18、王正廷(1882-1961)

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民国时期外交高级官员。出生在一个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家庭,在同龄学子中较早接受西式教育。1922年12月11日被黎元洪任命为代理国务总理兼外长,至月底结束。

19、张绍曾(1879-1928)

字敬舆,(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1916年任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1922年任陆军次长,次年任国务总理,主张迎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为总统曹锟所忌,不久去职,退居天津。1928年遇刺身亡。

19、顾维钧(1888-1985)

字少川,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等职;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

20、黄郛(1880-1936)

浙江绍兴上百官镇人。1921年出任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入张绍曾内阁,署理外交总长,随后又历任高凌尉、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代理内阁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属被迫辞职。

21、许世英(1873-1964)

字俊人安徽至德秋浦(今东至县)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我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1924年11月,段祺瑞任命他为筹委会秘书长。不久,被任命为内阁总理。

22、胡惟德(1863-1933)

字馨吾,浙江吴兴人。曾多次担任驻外使节,后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参与并见证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是书写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不可或缺的人物。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23、杜锡珪(1874-1933)

字慎丞、慎臣,号石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海军将领、政治家、军事家,直系军阀。1926年,曾代理国务总理并摄行大总统职,后又出任福州海军学校校长。1931年,授海军上将衔。1933年11月,在上海病逝。

24、潘复(1883-1936)

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东门大街人,清末举人。到关外供职于张作霖幕府中,得与奉系发生渊源。1921年,潘复利用靳任总理之机,妄图操纵山东议会选举,攫取省长之职,因舞弊丑行被戳穿而罢手。同年底靳云鹏内阁倒台,潘随之去职,移居天津。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抗战时期国军打的22次大型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民国历史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 顾祝同 陈诚 张治中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

  •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历任军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历史

    抗战时期,有这样一支国军部队,因为作战勇敢,作风顽强,被日军咬牙恨齿地称为“中国第一恐怖军”。这支部队,全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 第七十四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成军,到1948年底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消灭,历时11年,共有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邱维

  • 民国时代著名的“北洋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历史

    说起“北洋三杰”,相信大家不是很陌生。他们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光绪年间,光绪二十五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的时候,他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见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因此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1

  • 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十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历史

    这些惨烈的战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还有中国人不惧外侮、奋勇抗争的爱国精神。中国抗日军队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含义,向世界昭示了一个不去的中国。抗战已过,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抗战,不能忘记这些惨烈的战役!那么抗战时大惨烈战役有哪些呢?1、淞沪会战时间:1937年8月13日---19

  • 中华民国建立后没能令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民国历史

    在回顾中国现代史时,有人说,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打断了华夏文明的现代进程。如果日本30年代不侵华,中国在20世纪中叶就能成为世界强国。我认为此言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所有缘由。从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到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从日本开始挑战中国本土,到实施全面侵华,时间跨度是

  • 中国在八年抗战期间伤亡人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历史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中国在抗战期间的资料文献,这其中有关中国八年抗战期间人口损失的数量问题,一直处于一种粗疏的笼统估计之中,出现过多种数据,互相之间歧异巨大。那么,抗战期间中国人口总体规模究竟怎样,我们能否通过利用战时、战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调统计资料,构建起中国抗战人口损失总体估计的数据呢?能否

  • “中华民国”国号的由来及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民国历史

    “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用了“中华民国”一词的英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1、国号的由来 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纪

  • 民国著名的“黄埔四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国历史

    1、邓演达---反帝反蒋先锋却惨死叛徒之手邓演达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国民党左派。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曾被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

  • 黎元洪为什么能三次当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历史

    黎元洪这个人是民国时期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他在政治权力的巅峰上待的时间挺长,先后三次任中华民国的副总统,两次当上了正式的大总统,可是他这一生在政治上几乎是碌碌无为,处处受人挟制,要政权没政权,要兵权没有兵权。很多人都说这黎元洪是个老实懦弱、恪守中庸之道的“老好人”,所以一辈子被

  • 孙中山革命经费的六个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历史

    中国的革命,绝非孙先生一人能够完成,若无这千千万万弄潮儿,绝不会有百年前的大巨变。虽然比不过康有为的骗钱能力,但孙中山还是很能筹款的。1、李鸿章那借来五万两义和拳乱,孙中山谋求与李鸿章合作,便运动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没想到李鸿章表示可以接触,但孙中山当时早已定好起义方针,虽然“颇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