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红岩》原型人物是谁

揭秘《红岩》原型人物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3/12/21 22:42:16

谁是囚室里五星红旗的真正制作者?“江姐”的原型究竟是谁?叛徒“甫志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中进行了详细披露。

1、揭秘囚室里五星红旗的真正制作者

小说《红岩》中,江姐带着姐妹们绣红旗的情节生动细致,感人至深。但《忠诚与背叛》中却提出,小说中江姐绣红旗的情节是虚构的,是把男囚“绣红旗”的情节移接到了江姐的身上。书中叙述,当中华人民共国在北京成立的消息传到白公馆时,第一个得到消息的罗广斌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那晚,大家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围坐在一起讨论国旗的样子、形状。

罗广斌提出做一面五星红旗。于是,他扯下他的红花被面,陈然同志拿出一件旧白布衬衫。当时大家并不知道五星的颜色以及排列方式,认为星光是白色的,五星也应该是白色,并一致认为应当把五星放在国旗中央,形成圆圈。

由于牢房条件极差,狱友们只能靠用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当剪刀,剩饭当浆糊,经过通宵奋战,完成了这面珍贵的五星红旗。红旗制作好后,狱友们把牢房的楼板撬开一块,将红旗藏在里面。罗广斌还一气呵成创作了一首题为《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的诗。

重庆解放的第三天,众人在罗广斌的带领下,重新回到白公馆,在木板里取出了那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后来交给了组织,至今还保存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2、“江姐”是许多革命者的一个综合体

小说《红岩》塑造了“江姐”这个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使江竹筠成为众多红岩英烈的代表。建明表示,事实上,“江姐”是许多革命者的一个综合体,随着时光的流转,“江姐”早已被世人提炼成一种“江姐精神”。

《忠诚与背叛》中提到另一位“江姐”式的人物青林,她是整个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最重的一个女党员,同时还是狱中职务最高的女党员,被捕前她是万县中心县书记。李青林自幼性格刚毅倔强,嫉恶如仇,特务们用尽了办法也不能从她嘴里得到半点消息。

《红岩》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敌人给江姐用刑,用尖利的竹签插进江姐的十指。《忠诚与背叛》对此提出了更正:江竹筠并没有受过此刑,真正受此刑的人应该是李青林。而特务用竹筷子给江竹筠受刑是确有其事,江竹筠在酷刑面前所说: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3、“甫志高”的原型是多个叛徒的缩影

在小说《红岩》里,有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角色,那就是出卖“许云峰”、“江姐”等人的叛徒―――“甫志高”。那么,在红岩历史中真有这样一个人吗?其实“甫志高”的原型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当时叛徒的一个缩影,其主要原型是任达哉、蒲华辅、冉益智、刘国定等人。《忠诚与背叛》里主要写到,蒲华辅是一个非复杂的人,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是属于党内知识分子那类的人,投身于革命工作的他一直充满了激情和理想。

在生活中蒲华辅也有很浓的知识分子色彩,是一个清高、自命不凡、遇事易冲动的人。说他复杂是因为一方面他在敌我斗争中容易激发革命热情,另一方面当他真的碰上敌人的严刑拷打时却又经不住皮肉之苦。然而,在蒲华辅与家人一起被关进白公馆10个多月里,他受到其他地下共产党员的影响教育后,没有再进一步叛变,也没有参加特务工作。

1949年10月28日,蒲华辅与陈然、朴等一起被押到大坪刑场公开枪杀。被枪杀的有10人,目击群众回忆,10人都高唱国际歌,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4、罗广斌是《红岩》中的重要角色但却未提起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本应该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但他却未在书中提及自己。《忠诚与背叛》中写到,依靠关系,出身自一个有钱有权家庭的罗广斌原本很早就可以获释,但是罗广斌却决定绝不依赖哥哥的关系出去,哪怕被处决也不背叛党。在1127大屠杀的当晚,罗广斌成功策反了看守钦典,和白公馆其他革命志士一起脱险。

在狱中,罗广斌不断地给杨钦典做思想工作,劝他把白公馆里面的人救出去立功赎罪,并提醒他不要跟着国民党的部队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杨钦典终于在生死关头当了国民党的“叛徒”,打开了牢门。1949年11月27日,大溃败中的国民党丧心病狂,实施了震惊中外的歌乐山集中营“1127大屠杀”。在等待杨钦典指令的时候,罗广斌将牢房里的人按身体强弱搭配,分编小组,号召大家要团结一致,冲出死牢。

魔窟的大门一打开,大家在夜色的掩护下往外逃命。不料刚跑到监狱离公路一半的距离时,碰到了从渣滓洞方驶来的汽车。特务发现后喝道:“什么人?”有个人机智地答道:“二处的。”“口令。”敌人接着问。这下大家懵了,只听见特务拉枪栓的声音,大家扭头拼命向草丛里、山里跑去。由于特务的干扰,一起出来的19人全部被冲散了。28日天亮前后,多数越狱难友逃出了警戒范围,各寻安身之处。记者兰世秋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到底有多少日军战死中国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

  • 盘点战死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历史

    1、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日本天皇宗室,曾赴普鲁士留学,曾任中将近卫师团长,日本人一般称之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或能久亲王。参与甲午战争,担任攻台司令官,率领近卫师团进攻台湾,并死于此役。据日方的说法,能久在台湾感染了疟疾,返回东京后不治身亡。但据台湾文史研究者黄荣洛考证:北白川宫能久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弹

  • 解析抗战时中国出现大量汉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历史

    抗日战争,我们是战胜国。然而,我们的胜利却只能说是一场惨胜——据战后统计: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年,还不包括1931年9·18事变后到1937年7月7日之间长达6年的侵华战争)中国有近1000多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

  • 抗战中国民党阵亡的高级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历史

    一、历次战役中阵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天津战役:1937年7月28日,阵亡国民党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45岁),132师师长赵登禹(39岁),佟麟阁副军长是抗战开始以后第一位阵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两人殉国后均被追赠为陆军上将。2、南口战役:阵亡国民党第72师416团少将团长张树桢。3、山西淳县城防战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四个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藉此对中国东北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史称“九一八”事变。策动、组织这次事变,领导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关键人物,是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和本庄繁这四个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 民国青天白日旗的由来和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民国历史

    青天白日旗1、由来 武昌起义后,酝酿成立中华民国,选用什么旗帜作为国旗展开激烈争论。有人主张用五色旗。五色旗最早于1906年冬同盟会本部讨论《革命方略》和国旗草案时被提出来,为程德全、宋教仁所支持。认为五色在中国传统中的五行学说中有所反映,且与五德等中国文化使用五数的习惯相符合。代表五个民族的五色

  • 外蒙古独立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历史

    大概60多年前,外蒙古还在中国的版图之内。但是,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它实在是一个很让人操心的孩子。外蒙古的分离事实始于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渐成气候,是由于身后有一个乘人之危的苏俄。外蒙与中国几度离合,与中国的强弱有关,而它最终离中国而去,许多人都认为,是蒋中正的错。1946年1月,当国民政府被迫

  • 日本百万关东军的最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历史

    迫于压力,山田乙三向苏军代表交出了象征指挥权的军刀,宣布自己和部属成为苏军俘虏。此次战役中,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1、侵略中国的急先锋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

  • 还原抗日期间地雷战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抗战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当时民兵们经常使用的教学片。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脍炙人口。但是,历史上地雷战的真容,却一直不甚为人们所了解。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称《地雷战》是“科幻影片”,真实的历史上地雷战对日军

  • 中华民国历史的8位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国历史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1、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