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家第四代的命运揭秘:均与军事和政治绝缘

蒋家第四代的命运揭秘:均与军事和政治绝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46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39

就蒋氏家族而言,蒋介石可谓第一代。第二代指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俩。蒋纬国的身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蒋纬国是蒋介石的养子,实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儿子。

第三代系指蒋氏两兄弟的子女。蒋经国和俄国妻子蒋方良膝下共有三子一女,即长子蒋孝、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此外,蒋经国20世纪40年代还与红颜知己章亚若非婚生下一对孪生兄弟章孝严和章孝慈。蒋经国病逝后,兄弟二人已将身份公开,但宋美龄始终没有承认这对孪生兄弟。蒋纬国前后有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死于难产。之后,蒋纬国再婚,年过五旬才得一子,即蒋孝刚。

到了第四代,蒋家已是拥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了。第四代基本都在国外成长受教育,远离政治,投身商界、艺术和教育界。蒋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到了这一辈几乎烟消云散。

蒋孝文的独女蒋友梅出生于1961年,是蒋经国的第一个孙辈。蒋经国曾专程驱车前往士林官邸,蒋介石求名。蒋介石最后以“松柏常青,梅兰竹菊”给第四代取名,取馨香久远,生命常青的寓意。根据蒋家族谱,这一代是“友”字辈,所以取名蒋友梅。

在台湾女子高中毕业后,蒋友梅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国际商贸。她没有选择赴美留学,是因为美国和蒋家关系密切。毕业后,蒋友梅进入渣打银行总部当一个职员。在英国,很长时间都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正当她享受着凭借自己努力得来的宁静生活时,祖父蒋经国和父亲蒋孝文相继过世,蒋友梅心灵受到重创,无法继续工作,甚至一度轻生。最后她依靠宗教力量走出困境,投身西洋油画的学习中。蒋友梅对绘画的热爱源于宋美龄。宋美龄晚年在台湾常以作画消遣,蒋友梅少年时期曾在士林官邸住过6年,天天看宋美龄作画,久而久之产生了兴趣。宋美龄见孙女爱画画,也悉心指导。

1992年蒋友梅重新踏入剑桥大学,这次她选择了自己钟爱的艺术专业。其间,她不仅成绩名列前茅,并且她的毕业作《雾城之晨》被剑桥大学作为保留作品。毕业后的蒋友梅开始了画家生涯,日益引起画界关注,她的真实身份也逐渐被外界披露,各种媒体争相报道“蒋氏家族第四代出了一位画家”。

蒋经国的长女蒋孝章在美求学期间,与官场资历辉煌的俞大维之子俞扬和邂逅,并于1960年结婚。婚后不久诞下一子,即俞祖声。俞祖声出生在美国,虽在华人学校读书,但从小受到西方教育,是一个会讲中文的地道美国人。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父母建议下,他考入加州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专业。入学第一年,母亲蒋孝章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的圣诞礼物,那是一个日记本,首页上写了一首诗:“若求生活无忧无虑,劝你切实把握今朝……”4年后,俞祖声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供职于美国一家天文机构。

蒋孝武和第一任妻子汪长诗育有一女一子,即蒋友兰和蒋友松。因为蒋孝武“外放”新加坡,因此姐弟俩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新加坡度过的。毕业后,姐弟俩双双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经济系学习。

其间,为了不暴露身份,蒋友兰和蒋友松分别以“汪琳”“汪铭”的身份登记学生名册,以至于蒋友松的女友、也就是后来的太太徐子菱,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们姐弟俩的背景。就读期间,姐弟俩要挣出自己的部分学费,外出旅行的费用更要自己想办法。1994年暑假,蒋友兰、蒋友松和徐子菱三人相约不回家,留在旧金山打工挣学费。之后,他们又拿着打工挣来的钱,结伴去洛杉矶旅行。对于普通家庭的子弟来说,勤工俭学司空见惯,但对于当年“第一家庭”的后代,实属不易。

蒋友兰毕业后在旧金山有名的“西部华尔街”蒙哥马利大街的一家银行工作,不久到香港经商。蒋友松毕业后在旧金山湾区租了个简陋的房子,每天挤公交车去离湾区几十公里的电报山下一家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他学会了如何做期货生意。两年后,他在旧金山开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冬,蒋友松的公司在美国上市。

蒋孝勇的长子蒋友柏在蒋家第四代中名气最旺。他生得英俊帅气,早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后又移民美国,入纽约大学读咨询管理专业。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父亲蒋孝勇每月只给蒋友柏800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学毕业后,蒋友柏继承了父亲在旧金山的电脑产业,致力于台湾笔记本电脑在美国的销售。

蒋孝勇的次子蒋友常也考入了纽约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公认的高材生。毕业后先到哥哥蒋友柏的电脑公司工作,此后自主创业。

2001年,蒋友柏回到台湾开创自己的事业。随着民进党的崛起和台湾政局“去蒋化”声浪的高涨,“蒋家”这个词在台湾不仅不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也许还背负着历史的骂名。此时的蒋友柏必须“学习当个平凡人”。

蒋孝勇的幼子蒋友青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3岁随父母移居美国,6岁丧父。“第一家庭”,对于总共没有回过几次台湾的蒋友青来说,基本上停留在概念上。

章孝严、章孝慈的子女们,因为父亲始终没有得到承认,所以很少受到祖上的恩惠。他们或从事艺术,或从事法律,个个自食其力。

章孝严之子章劲松曾和父亲有过一番谈话,这个蒋介石从未承认过的曾孙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父亲说:“孩子,你要记住,认祖归宗并不重要,改不改姓氏也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你们要有志气。要靠自己的努力成材,绝非依仗祖上的余荫。”

时至今日,蒋氏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但生活场景不再是军事和政治。子孙后代经过痛苦地沉思与挣扎,已经走出祖上带给他们的荣耀与屈辱。每个蒋氏家族成员,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觅属于自己的道路。毕竟时代不同了。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白先勇忆“四一二事变”:蒋介石下命令父亲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历史

    白先勇从小对世界就有一种无常感,觉得世上一切东西,有一天都会凋零。我想,白先勇在夜半时分翻阅父亲千张旧照的时候,他的愁,他的痛,他的苦,当也是不堪其听吧?在台湾的图书馆,白先勇的书属于“核心收藏”,因为从他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华文化的时空流转和社会延迁。故而,在海那边,人

  • 戴笠手稿揭密:二战末期美日原拟定决战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历史

    据中评社报道,1945年4月1日,美军从琉球登陆,发起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反攻日本本土大作战,美军这项作战计划是从1944年10月开始拟定。在此之前,美军曾有登陆台湾之议,但因为选择琉球的重大战略决定,让台湾免除战火直接的摧残。当时国民党政府军统情报头子戴笠最新解密文件显示,美国与日本原本已对台湾战场

  • 蒋介石一生两休三娶“换妻”理由:为了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爱情就像两个人的战场,你来我往也需要投机策略的运用。蒋介石就是一个深谙于此道的高手。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领袖’,他的感情生活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和几个女子的情感过招,也显得有声有色,招招精彩,其中不乏情场投机技巧。宗字诀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孝是一个上顶天,下顶地的东西。因此必须

  •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宋子文不供经费被扇耳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历史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有言道,两人一好,必有一恼。宋子文与蒋介石亲如一家的基础是“财神”,二人的分歧亦是因为“财神”。“吃不愁花不愁,计划不周要发愁。”这是宋子文复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后对人常说的一句话。实际这句话也是有所

  • 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曾威胁使用毒炮弹和达姆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民国历史

    广州的局势在继续恶化,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全国巨大的压力下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因此,舆论界一片轰动。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数百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同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

  • 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①[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已彪炳史册。历史地估价其民主共和国思想,是批判地继承“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②的一个重要内容[同上。]。

  • 征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巴伦斯班格 誓死保卫重庆 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回国后,前德国国防军上校霍斯特?巴伦斯班格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蒋介石的德国军事总顾问。和法尔肯豪森一样,巴伦斯班格也是一个老派的普鲁士军人,1 888年7月29日生于柏林,1907年加入德国军队。一战中,他曾作为上尉连长转

  • 中国战场上到底阵亡了多少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

  • 胡匪“座山雕”--东北抗日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1999年冬,暴风雪弥漫。天昏地黑,积雪没膝。凭感觉,与好友李启文互相携扶,向距离8里地的任宝富老人家的方向摸去。狂风挟裹冰雪,扑击面颊,双眼流泪,泪水与雪水交融又凝了冰。3个小时后,我们推开了老人的家门。老人与启文相熟,我自然也得到了热气腾腾的红茶。据说,老人的性情十分暴躁,在他70多岁那年,他站

  • 解密张学良至死不回大陆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历史

    张学良事实上,如果张是真的归心如箭,要回去吻一吻自己的黑土地,要回去与关东父老们洒泪相抱,大陆既不能拒绝,国民党也无法阻挠。张学良没有选择回到他的祖国,他自然有难言之隐这难言之隐用当年天津办教案的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内疚神明,外惭清议”: 当年区区万把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一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