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曾威胁使用毒炮弹和达姆弹

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曾威胁使用毒炮弹和达姆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13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6:01

广州的局势在继续恶化,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全国巨大的压力下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因此,舆论界一片轰动。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数百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

同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大街通衢,遍布岗哨。6月12日,孙中山邀请广州报界出席茶会,决心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孙中山不仅将他与陈炯明的矛盾公之于众,而且还语气颇为严厉地说:“现在我得向你们全体提出请求:请你们在10天内,以同一口径对他们发出警告。告诫其撤到距离广州30里以外地区。若他们置之不理,时间一到,别说我孙大炮扯大炮,我将用3寸直径的大炮发射有毒炮弹轰击他们。我会提前9小时发出通知让市民躲避,接着的3小时内,达姆弹将落到他们头上。那样的话,他们60余营的兵力会全部完蛋。”

6月13日陈炯明从报纸上看到孙中山的警告,急忙给叶举写了一封亲笔信,并派秘书陈猛荪亲自送往广州。自孙中山的警告发出之后,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在广州郑仙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用武力驱逐孙中山下台。就在这危急关头,陈炯明在惠州派出的秘书陈猛荪把亲笔信送到叶举手上。陈炯明在信中劝止叶举别意气用事,要将粤军在限期内撤出广州,并说孙中山出兵北伐如果能胜固好,如其失败,我以陆军部长身份暂将部队调返东江训练,做充分准备,到时仍可收拾残局,守住南方根据地,继续支持先生革命。叶举阅后,无名火起,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他说:“陈炯明真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根本不懂军事。人家都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了,他还想着接应孙中山北伐。”他气愤地质问陈猛荪:“回东江我们去哪里找吃的?你回去告诉陈总司令,我们已准备通电南方政府,本以护法而起,黎元洪6月11日由津入京复任大总统,故要求孙中山下野,如孙不下野事情已不容不发……”陈猛荪立报陈炯明,陈炯明听后怒不可遏,抓起桌上的茶盅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砰”的一声,茶盅的碎片散了一地。陈炯明看到落地开花的茶盅,颓然地瘫坐在太师椅上,双手按住大阳穴不住地揉搓。

6月15日晚上,白云山下的叶举司令部外警备森严,粤军旅以上的军官急匆匆地赶到这里集中,叶举正在此召集一个秘密的军事会议,商量用武力驱逐孙中山下野的计划。会上洪兆麟、杨坤如极力主张立即冲进总统府活捉孙中山,熊略等则主张先炮击总统府,将孙中山赶出广州。叶举本来赞同第一种意见,想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活捉孙中山,但想到陈炯明那信中的劝止又不觉犹豫起来。最后决定采用炮击方案,并确定熊略为行动指挥官。熊略受命后,还是感觉把孙中山赶出广东为最最上策,遂派亲信到总统府向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暗中通报,让他赶快逃跑,以免炮火误伤。

其实早在当晚10点,总统府已接到一军官电话:“今夜粤军或有不轨行动,将不利于总统,务请总统离府。”但孙中山认为是谣言,不肯信。当林直勉12点又得到类似消息时,孙中山仍不肯相信。他说,当年陈炳焜、莫荣新在广州如此作恶多端,尚不敢公开叛乱,何况陈炯明、叶举等人跟随自己多年,粤军第一军是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不会敢于公然发难。林直勉看孙中山如此固执和自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非常清楚,观音山总统府只有50多名卫士,所有的武器,就是34支手提机关枪、一万多发子弹。队长姚观顺直接负责保卫孙中山与宋庆龄所住的越秀楼,万一孙中山有何闪失,他将如何向国人交代。

16日凌晨1点钟,已经能听见总统府外的部队的集结声和嘈杂声音了,林直勉等三人再来劝孙中山离开,可是孙中山仍说:“陈炯明胆敢作乱,我便要负平乱之责,如力不如,唯有一死,以谢我四万万同胞。”已是凌晨三点,林直勉仍无法劝说孙中山离开总统府,见情势越来越危急,林直勉只好强挽着孙中山离开了总统府。林直勉在离开总统府之前叮嘱马湘,要调集总统卫队及武装力量,保卫总统府和宋庆龄的安全,尽可能把一些机要文件转移出来。马湘自知情况紧急,催促林直勉赶快掩护孙中山离开,他即把电话打给了马亮。马亮和刘阳一班人十万火急地赶到了观音山,与马湘的卫士们一起作好战斗的准备。

孙中山从总统府右侧的粤秀街走出,他身穿白夏布长衫,戴墨晶眼镜,很像个医生。在街上碰到叛军,林直勉说:“我的父亲患了重病,所以不得不深夜请医生到家里诊治。”泰然自若的孙中山并没有引起叛军怀疑。一路上,他们又数次与叛军遭遇,但是孙中山的态度一直很从容。他们沿着长堤一直走到海珠公园附近,公园是江中心一个不满1000平方米的小岛,当时海军的总司令部就设立在这里。

孙中山一行雇了小船渡河前往海珠军部。行至河中时,有哨兵喝止,喊口令,而他们又答不上来。紧急之下,林直勉大声喊:“我是总司令的朋友,来自总统府,有要事报告。”海军总司令温树德亲自出来,林直勉说:“大总统在此。”这才得以登岸。

在孙中山顺利撤出之后,总统府外,叶举命令熊略指挥第二师4000多粤军围攻总统府。熊略组织了多次冲锋均被总统府卫队击退。伍仁带着一营兵力,冲在最前面。马亮、刘阳的手提机枪不停地扫射,最终无法抵挡伍仁的猛烈冲锋。下午4时,总统府终被占领,财物被抢劫一空,大批文件被烧毁。马亮和刘阳看着总统府燃起的熊熊火光,心中一阵紧缩。边打边往越秀楼靠拢,以接应马湘他们。

伍仁知道越秀楼是孙中山的居所,指挥士兵拼命冲锋,却被马亮、刘阳的机枪挡了回来。情急之中,伍仁分出两路人马,一路由前门佯攻,另一路从后门冲进去。马亮和刘阳见状,大吃一惊,赶忙抄起手提机枪,从前门打开一条血路,掩护马湘和黄惠龙护着宋庆龄从前门逃出来,就当埋伏在附近的粤军冲过来的时候,马湘急中生智,把自己手中的50多枚银元撒在地上,趁叛军抢钱之时,匆忙躲进了对面小巷的一家开着门的民宅中。伍仁见到那些蜂拥而上的抢钱士兵,开枪搁倒了几个。大声骂道:“见钱眼开的,我毙了他,快冲进去,抓孙大炮,重重有赏。”

其实此时的孙中山已转移到“永丰”舰上,外交总长伍廷芳慌忙前来谒见。孙中山嘱伍廷芳尽快把广州叛乱的情形设法转告北伐诸军,想法通知胡汉民、许崇智速回师广州,平息叛乱,同时将陈炯明等叛乱内情转告外国驻穗使节,以争取国际上的声援。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①[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已彪炳史册。历史地估价其民主共和国思想,是批判地继承“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②的一个重要内容[同上。]。

  • 征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历史

    巴伦斯班格 誓死保卫重庆 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回国后,前德国国防军上校霍斯特?巴伦斯班格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蒋介石的德国军事总顾问。和法尔肯豪森一样,巴伦斯班格也是一个老派的普鲁士军人,1 888年7月29日生于柏林,1907年加入德国军队。一战中,他曾作为上尉连长转

  • 中国战场上到底阵亡了多少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

  • 胡匪“座山雕”--东北抗日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1999年冬,暴风雪弥漫。天昏地黑,积雪没膝。凭感觉,与好友李启文互相携扶,向距离8里地的任宝富老人家的方向摸去。狂风挟裹冰雪,扑击面颊,双眼流泪,泪水与雪水交融又凝了冰。3个小时后,我们推开了老人的家门。老人与启文相熟,我自然也得到了热气腾腾的红茶。据说,老人的性情十分暴躁,在他70多岁那年,他站

  • 解密张学良至死不回大陆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历史

    张学良事实上,如果张是真的归心如箭,要回去吻一吻自己的黑土地,要回去与关东父老们洒泪相抱,大陆既不能拒绝,国民党也无法阻挠。张学良没有选择回到他的祖国,他自然有难言之隐这难言之隐用当年天津办教案的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内疚神明,外惭清议”: 当年区区万把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一样攻

  •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民国历史

    第一名将:张自忠张自忠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同时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但最主要的,是因

  • 揭秘《红岩》原型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历史

    谁是囚室里五星红旗的真正制作者?“江姐”的原型究竟是谁?叛徒“甫志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中进行了详细披露。1、揭秘囚室里五星红旗的真正制作者小说《红岩》中,江姐带着姐妹们绣红旗的情节生动细致,感人至深。但《忠诚与

  • 到底有多少日军战死中国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

  • 盘点战死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历史

    1、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日本天皇宗室,曾赴普鲁士留学,曾任中将近卫师团长,日本人一般称之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或能久亲王。参与甲午战争,担任攻台司令官,率领近卫师团进攻台湾,并死于此役。据日方的说法,能久在台湾感染了疟疾,返回东京后不治身亡。但据台湾文史研究者黄荣洛考证:北白川宫能久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弹

  • 解析抗战时中国出现大量汉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历史

    抗日战争,我们是战胜国。然而,我们的胜利却只能说是一场惨胜——据战后统计: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年,还不包括1931年9·18事变后到1937年7月7日之间长达6年的侵华战争)中国有近1000多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