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思邈简介,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简介,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72 更新时间:2024/1/2 18:41:55

1.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2.生平

据《新唐书》载,他出生于西魏,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北周元老独孤信称他为圣童。他精通百家学说,善于谈老子、庄周之道,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兼好《释典》。

孙思邈从小多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的百姓都很贫苦,很多人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因此他18岁时立志学医,终身勤奋不辍。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十八岁之后就“志于学医”,最后终有所成。

相传,周宣帝,周静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与之,都被他婉拒,孙思邈曾经作过唐太宗的御医,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他称病退隐山中,唐高宗以良马赐之。卢照邻奉他为师。之后一直隐居王屋山直至辞世。

3.思想成就

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收集药方五千三百首。《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共有三十卷。

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他特别强调医家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系统的论述了医德规范。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技术要精湛,第二是品德要高尚。《千金要方》卷首以显著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把医德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为人治病,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还强调以德养性、以德养身。较之汉晋医家,孙思邈对医德的论述,可以说是最全面的了。而这些基本医疗道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他将《伤寒论》的内容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翼方》之中。在他一生行医的过程中,他十分重视妇人与儿童疾病的诊治,他认为这是关系人类繁衍的大事,故曰:“先妇人小儿……则是崇本之意也。”在针灸学方面,他不仅强调针药并用,还创设了新的穴位,创制彩色经络图,还常配合按摩、灸治。同时,他还是食疗治法的积极倡导者。他反对魏晋时期盛行的服石求长生的风气,倡导积极养生,强身长寿。

孙思邈将道家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孙思邈还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孙思邈同时还是著名的房中术理论家,对房中术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著作中有提到:“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孙思邈还说:“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孙思邈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者。他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后用火点燃后能猛烈燃烧。他发明火药是在公元682年,同年他仙逝于王屋山。

4.信仰

临终时,孙思邈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并遗有大量的医书,人尊其为“孙药王”。在陕西耀县药王山(原称五台山),有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庙,并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有“二月二药王庙会”。此外在耀县还建有“真人祠”、圣母殿与祖茔碑。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妙应真人。

在保生大帝信仰中,有所谓的“保生三真人”,认为孙思邈与吴夲(tāo)、许逊在成神之后成了结拜兄弟。在厦门一带认为三神排行依序是大哥“金面”孙真人、老二“红面”吴真人、老三“黑面”许真人,但在台湾其排行则因地而异,闾山派的庙宇则是依照“妙济”许真人、“善济”孙真人、“慈济”吴真人的顺序排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洛阳是几朝古都(洛阳被人称之为13朝古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洛阳被人称之为“13朝”古都,这13个朝代依次分别是:夏、商、东周、东汉、三国的魏国、西晋、北魏、隋、唐(武则天和唐末)、后梁、后唐、后晋、中华民国(短暂),共计13朝。而这些朝代之所以将洛阳当成首都,主要得益于当时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便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洛阳地处三川河谷,

  • 古代守宫砂有科学依据吗,守宫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由于古代实际的守宫砂,现在已经失传,不知道古代的守宫砂和记载中是否有出入,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书中记载的守宫砂的使用方法根本不科学。现代科学证实,守宫砂是雌性变色龙制作的,雌性变色龙在繁殖期,全身充满雌激素,当它和雄激素相遇时,雌激素和雄激素便会中和消失。守宫砂是中国古代人用来标记未婚女子&ldqu

  • 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得陇望蜀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

  • 古代偷香是什么意思,偷香一词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偷香一词出自哪里首先,关于这个“偷香”是出自《晋书·贾充列传·(孙)贾谧》,贾充就是这个词语典故的主人公。虽然贾充并不是偷情之人,但是贾充却因为香,发现了自己的女儿和别人男子偷情的事情。2、偷香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典故的记载,贾充有一个小女儿,名

  • 贴加官是一种什么刑罚,贴加官是谁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呢都知道,古代各种变态的酷刑真的是让犯人生不如死,而且每个朝代几乎都有一些比较残忍的酷刑。比如说“水刑”,“笑刑”。这些都是对与一个人精神上的折磨,这种的酷刑真的是很容易让人崩溃至死。但是这个“贴加官”又是什么酷刑呢?

  • 李世民一共有多少儿子,李世民的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李世民一共有几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即使在古代帝王中也算儿子比较多的。虽然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之一的父亲,他们的整体命运却实在算不上好,有涉及太子之争丧命的,有被武则天所杀的,大多没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长孙皇后育三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隋炀帝之女)育二子:吴王

  • 川岛芳子的下场是什么,川岛芳子到底死没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川岛芳子的下场川岛芳子是一个中国人,他的父亲是清朝第十代肃亲王善耆,清朝灭亡后,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辟,将年仅6岁的她送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川岛芳子从小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在皇姑屯事件中,成功炸死张作霖,在上海煽动“一二八事变,”协助伪满洲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的是哪个关口(四川的剑门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的是哪个关口很明显描写的是这个“四川的剑门关”,并不是这个山西的雁门关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搞错了。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是出自于李白的这个诗歌里面的,这首诗歌就是《蜀道难》,原文是“剑阁

  • 跑龙套一词最初和哪个职业有关,跑龙套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跑龙套一词最早和这个戏曲是相关的,并不是和这个捕鱼相关,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搞错了。跑龙套最开始是指这个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兵卒就是指的最底层的士兵的统称。在广东粤剧之中,跑龙套的人又叫马前卒,广东人说的马前卒就是指走就先走,死就先死,站就站两边。这地位可见非常的低了。跑龙套又叫文堂、流行或特约

  •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柳下惠为什么能坐怀不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历史上柳下惠坐怀不乱是真的吗柳下惠坐怀不乱,最早出现在《荀子·大略》中,至于是否确有其事,实在难以考量,但这个传说流传很广,那倒是真的。柳下惠是鲁国人,非常有才干,是个栋梁之材,其人非常正直。有一天,柳下惠在一个庙里避雨,此时进来一个妙龄女郎,只是浑身湿透,身材曲线玲珑,端的是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