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为何无法复制刘邦的成功?先天劣势和战略失误的共同作用

刘备为何无法复制刘邦的成功?先天劣势和战略失误的共同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88 更新时间:2024/1/23 14:05:05

局势完全不同,刘邦VS项羽乃是两强相争,刘备VS曹操则是弱强相抗

刘备和刘邦战略不可能相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两人面对的局势完全不同。

1、刘邦VS项羽,两强相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大封天下,共分封十八个诸侯国,当时局势极为复杂。虽然西楚霸王项羽、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英布岳父)、临江王共敖都是原楚国阵营,但由于项羽诛杀义帝熊心的举动,原楚国阵营已经是离心离德。而由原六国贵族和灭秦功臣武将组成的其他诸侯,又很快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了内斗,例如燕王臧荼诛杀胶东王韩广田荣一统三齐、陈馀借兵赶走赵王张耳,而齐地和赵地更是公开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而就在项羽出兵平定齐地叛乱之际,刘邦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一统三秦之地,又或击败或逼降了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可以说楚汉争霸之前,刘邦在实力上已经完全不输于西楚霸王项羽,即使在彭城战败之后,刘邦短暂处于劣势,但他却能够通过剑走偏锋重新夺回优势,甚至最终将项羽逼入“四面楚歌”的地步(除西楚地区和临江王共敖之外,其余全部归附于刘邦)。

2、刘备VS曹操,弱强相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虽然同样有十八路诸侯,但这些人中却没有刘备的一席之地。天下虽大,早期的刘备却并无立锥之地,就在刘备辗转各地,寻求落脚之地的同时,曹操已经在逐步统一北方,而东吴也在巩固江东之地。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据了荆州四郡(共七郡),这才有了根基。三国之中,相较于曹魏和孙吴,蜀汉无疑是起家最晚,且是实力最弱的一个。虽然在占据荆州、益州之后一度拥有了对抗曹魏和东吴的资本,但很快便因为荆州的丢失重新变为了最弱的一个。

刘邦和项羽相争,是刘邦通过不断蚕食从而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而刘备建立蜀汉,则是在曹魏和东吴夹缝之中,不断抗争获取斗争资本的过程。从局势上讲,刘备和刘邦根本无法相比,当然这其中也有刘备自己决策失误的原因。

刘备和刘邦战略不尽相同,原因就在于局势完全不同

虽说由于局势不同,刘备和刘邦的战略不可能相同,不过有一点倒是比较接近,那就是两人的战略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1、刘邦的战略,以彭城之战为界限。彭城之战前,刘邦的战略就是趁着项羽陷于齐地之际,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不断获得夺取天下的优势。事实上刘邦也的确趁机建立了巨大优势,在项羽初步平定齐地,还未完全从齐地抽身的时候,刘邦就已经裹挟了五位诸侯王,率领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入楚地,甚至攻破了楚都彭城。彭城之战,刘邦战败,双方实力发生反转,刘邦短期内处在了劣势。彭城之战后,在正面战场不敌项羽的情况下,刘邦选择了剑走偏锋,在荥阳对峙并以彭越袭扰梁地,牵制项羽主力,同时以韩信为主,先后攻占西魏、赵、代、齐等地,又劝降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从而在战略全局上对项羽形成了全面优势。

2、刘备的战略,以丢失荆州为界限。丢失荆州之前,刘备前期的战略几乎完全是按“隆中对”来执行的,战略目的就是占据荆州、益州之地,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等待北伐的时机。在巩固了荆州、益州之地后,刘备又趁机夺取了汉中,关羽在荆襄地区获得优势,刘备在短期内的确获取了夺取天下的资本。然而就在刘备攻占汉中不久后,吕蒙“白衣过江”,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地区就此丢失,而刘备为了重新夺取荆州,不顾孙刘联盟,大举兴兵东进,却又在夷陵遭遇惨败,这一连串的失利,使得蜀汉重新陷入了绝对劣势。可以说丢失荆州之后,蜀汉政权已经是岌岌可危,困守益州地区,长久发展下去与其他两国差距必然越来越大,此后蜀汉的战略就是通过北伐意图占据陇西,进而笼络西凉,从而重新获取争夺天下的资本,奈何屡次北伐均已失败告终,只能苦苦挣扎,最终被曹魏所灭。

由此可见,由于局势的不同,刘备和刘邦的战略是截然不同的,刘邦是在已经具备争夺天下的资本下,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大优势,从而最终击败项羽;而刘备则由于先天劣势,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直在为获取争夺天下的资本而奋斗。

刘备之所以失败,先天的劣势和战略的失误都占据了重要因素

1、先天的劣势,“弱”。从蜀汉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是三国之中最弱的那一个,而刘备在东汉末年以来,局势最优的时期,也不过是占据荆州、益州两地,又攻取了汉中,可即使是在这短暂的鼎盛时期,刘备也不过堪堪具备争夺天下的资本而已,与东吴和曹魏比起来,仍然处在劣势。更不用说丢失荆州,又遭遇夷陵惨败之后了,那时的蜀汉可以说已经是气数已尽,历次的北伐也不过是在做最后挣扎罢了。

2、战略的失误,夷陵惨败。刘备一生当中最错误的决定,恐怕就是不顾孙刘联盟,悍然进攻东吴了。虽说由于荆州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极为重要,可以说是必争之地,可是刘备在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却是不可饶恕的,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孙刘联盟变得岌岌可危,而战术上的失误则葬送了蜀汉争夺天下的一大资本,为诸侯蜀汉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第一猛将,真能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中国门神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能经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超级军神。相比这一战绩,李存孝虽然强悍,但至少从史书记载来说,的确有所不如。这就是大唐秦琼秦叔宝,中国门神之一!在隋唐演义中,和李元霸等相比,秦叔宝身手一般,但在真实历史上,秦叔宝却可谓唐朝第一猛将。关于秦琼的勇武,不妨看一看这两件事!(1)大将张须

  • 北洋系的军师,袁世凯的金兰,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双面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徐世昌一眼看透袁世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家谱,徐世昌段琪瑞袁世凯

    不过,编修仅为七品京官,俸银很少,而且徐世昌在编修任上一待就是十年,人称“黑翰林”。眼瞧着此路不通,徐世昌心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四处托关系走门路,终于在1897年谋得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处任参谋营务处赞襄。中国自古社会风气是重文轻武,徐世昌以堂堂翰林身份到军队营务处任职,在当时可谓是凤毛麟角。徐世昌

  • 老公、老婆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原来与唐朝一个中年大妈的故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有一位书生叫麦爱新,他家中贫苦,所以从小就勤学苦读,望长大后有一天能考取功名,改变家里的条件状况。其间,他娶了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为妻,两个人感情深厚,琴瑟调和。拼命努力读书换来了一个好的结果,麦爱新成功金榜题名,而且官位也一步一步地上升。我们也都知道,当一个人的地位转变后,心态也很容易随之

  • 哪些价值百万的大清铜币具有那些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大清铜币的价值来说,我们市场上目前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收藏价值极高,一派认为没有什么价值,在这里我们觉得他们说的都没错,只不过观点有些片面,我们的钱币收藏来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钱币收藏和也是与其他收藏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就是珍稀。还有就是品相非常的重要。为何说它值钱呢,因为我们大清铜币里面有一

  • 唐朝有一个考试科目非常先进,开创世界先河,可惜后来却被废止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影响后世深远。(图/翻摄自百科词条)科举制度影响后世深远,比西方的选官制度要领先了很长的时间。然而,在科举制度中,还有一个科目的考试非常先进,那就是“明算”科,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并非只有四书五经,而是多达五十多种科目。明算科考试就只有算术一科,只要考试得中,就能直接当官,这在当时的科举

  • 令妃为何能得到乾隆的宠爱?这还要从她第一次侍寝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令妃这个宠妃,不同的电视剧给出了不同版本的令妃。在《延禧攻略》里从小宫女一路成长起来,成为大女主的魏璎珞。荣宠一生的令妃,一生中不能被忽略的事但是作为令妃魏佳氏,有那么几件事是她无论被如何塑造都无法改变的史实。这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令妃魏佳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继承人嘉庆皇帝的生母的事实;令妃魏佳氏一生

  • 掌控唐朝太史监一百多年的印度瞿昙家族-唐朝天文历法与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瞿昙撰,唐代世居中国的印度裔天文学家,瞿昙悉达之第四子。青年时代曾任职于太史监。733年,与历官陈玄景联名上书,指责一行的大衍历采用了九执历中的部分方法,未果,被调离京城。758年,太史监改为司天台,撰被召回,就任司天台秋官正,兼管天象占卜。762年,被授以朝散大夫,任司天少监。765年升任司天监,

  • 八旗的实力各个时期均有不同,顺治朝后上三旗占据绝对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八旗军队之所以会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一方面是在于努尔哈赤创立的将军事和社会组织相结合“八旗制度”,极大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并且还对八旗将士的战斗欲望形成了巨大的刺激;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努尔哈赤时期开始,便对八旗军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标准,以及“水练”、“火练”等诸多训练项目,从而使得八旗将士们

  • 探究唐朝前期民间群体性反叛的原因与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朝代,但在其前期,也出现了许多民间群体性反叛事件。这些反叛事件的原因很多,如社会矛盾、政治腐败、经济困难等,同时唐朝政府也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式。本文将从原因和处置两个方面探讨唐朝前期民间群体性反叛的情况。一、反叛的原因1. 社会矛盾唐朝前期,社会矛盾激化,尤其是贵族

  • 唐朝李世民和明朝朱棣,都有洗不白的污点,为何民间骂朱棣的更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生是有一个大污点,如何洗都洗不干净。但是,这个污点比起朱棣篡位的污点,那是小污见大污!1、李世民的污点:杀兄、杀弟、杀侄子(1)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真的是个非常有为的皇帝,人生当中除了那一件“玄武门之变”,再无大污点。就是那次事变前后,哥哥李建成被他杀了,弟弟李元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