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不过三代|为何战国时期魏齐楚都逃不过三代霸业而终的魔咒?

富不过三代|为何战国时期魏齐楚都逃不过三代霸业而终的魔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72 更新时间:2024/1/23 8:26:36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改革,这几个国家也因变法而跻身不同时期的一流强国。但除了秦国最终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其他三国霸业基本都是三代而终,难道真是富不过三代?其实主要还是当时的时局以及各自国情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var1]

找到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点,也许就能找到变法兴亡的密码。首先就是三国对于外交和内部人才的一个态度变化。

三国变法之初基本都是尊重人才、团结邻国,而到最后衰亡的一代变成了贤臣多被排挤,周边四处树敌

以魏国为例,在战国初期率先实行变法,一方面是魏文候有超前的眼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三家分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封爵建国的压力促使魏文候正式动变法,“

穷则思变,变则通”正是对他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

为此,魏文候向外团结韩魏,《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候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候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候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var1]

对于韩赵二国一视同仁,并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来满足自己,仁君气度,使得二国君主折服,成为魏国的附庸,这样对外功伐,扩张领土才使魏国没有后顾之忧。

对内重用贤臣,魏文候不光开创了西河学派,而且对于任何人,只要有真材实料,唯才是举,品德只是其次。比如吴起在鲁国曾经杀妻求将,也不拘一格任用,使吴起在文候时期,创下了“

与诸侯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皆平”的辉煌战绩。阴晋一战,更是率领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军五十万,秦国闻起而不敢东向。

而在魏文候晚年,贵族政治开始复苏,舍翟璜而任用公室魏成为相就是例证。此后魏国更是把这种贵族政治贯穿始终,

吴起、商鞅、孙膑、张仪、范雎等等皆对魏国影响至深。他们出走敌国后,或削弱魏国实力、或直接灭亡魏国。

事实上,到了他孙子魏恵王时期,也是因为

吴起奔楚,为楚国宣威盛世打下基础;孙膑赴齐,两战而使魏国霸业终结;商鞅去秦,河西之地落于敌手。

在这些强大起来国家的联合打击下,魏恵王曾对彼时大贤-孟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里,南辱于楚。

证明了魏国霸业的终结。此后只能倚靠纵横维持大半个世纪。同时其地处天下之中,几乎得罪四方邻国,也是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var1]

而齐楚也同样犯了这两个错误。齐国因为齐威王不拘一格任用

田忌、孙膑、邹忌等等贤臣而崛起,《资治通鉴国有宝乎》也诠释了齐威王对于人才的重视: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更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在齐威王看来,天下至宝并非黄白之物。他把守边境的将领和治理内政的贤臣作为齐国至宝,有此思想也难怪齐国在他时期一度兴盛,其创立的稷下学宫在彼时也成为堪比西河流派的学府存在,广纳天下人才。

同时他在位时期,“围魏救赵”,“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些证明当时的齐国外交关系也比较平稳。

后来衰落只是因为他孙子齐闵王攻灭宋国,引起当时各国恐慌,加上和燕国是世仇,于是在燕国主导下,五国伐齐。将齐国大败的济西之战也成为战国历史的转折点。更何况,齐闵王不光猜忌下层士人,连公室也猜忌甚多,当时齐闵王堂兄田文就因为齐闵王猜忌而奔魏。

[var1]

除以上两国之外,战国楚国也和它们如出一辙,可以说贵族政治在战国之楚表现尤其明显。终楚国八百年,除吴起之外,少有公室贵族之外的人担任令尹。一方面是因为楚国传统,另一方面是贵族权势之甚,不以王权意志转移。

任用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其父

楚声王就曾为盗所杀,而这里的“盗”解释很宽泛,因为能进入王宫弑王,不管是楚国贵族本身,还是他们默许,都表明了楚国的贵族权势过甚。

楚悼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破重重阻碍,任用吴起变法,加强王权,改善民风。其变法中最有效的两项就是”

三世之孙而收爵禄“和“

军事改革”,对楚国

贵族权势过甚、世代盘根错节和

民风散漫的痛点一针见血,也是彼时之楚短时间能重新焕发生机的根本原因,史载其”

平白越、却三晋、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而悼王之后,楚国真正开始有所发展的是楚宣王时期。这一时期内任用昭奚恤,外不断蚕食泗上诸侯,至楚宣王去世的前340年,楚国已经将势力西延伸至黔、巴(今重庆、贵州)一带,东完全取得泗上,商洛之地。

到怀王前期的前323年楚魏襄陵之战,更是夺昔日的霸主魏国八城。但是在张仪的政治欺诈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疏远贤臣屈原,宠信南后和奸佞靳尚,以至于最终和齐国断交。可以说彼时的楚国对内朝政昏暗、对外外交孤立,以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先是在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的丹阳蓝田之战中丧失

汉中之地和

举国精锐,接着又在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被齐韩魏联军击败。此战楚军阵亡两万,主将唐昧战死。也正因为如此,彼时的楚国将领出现了断层,彻底退出一流强国之列,国际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var1]

除此之外,魏恵王、齐闵王、楚怀王自身性格和对于时局的误判,也是三国霸业终结的一个重要因素。

魏恵王、齐闵王、楚怀王自身性格和对于时局误判,导致三国霸业到他们手上三代而终

人才和外交虽然占了很重要的因素,但还不足以使他们霸业终结,任何事物内因才是主因,人才是内因的一个体现,其实并不是全部,主要是他们的性格和对于时局的误判。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三人身上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志大才疏、优柔寡断,尽管私德也并没有特别遭人诟病的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对于一国君主来说,足以致命。

在魏恵王看来:

四处征战,魏国家大业大,一战就能夺回所有失去的东西,但最终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是一战几乎失去所有东西。

齐闵王灭宋过早暴露了其鲸吞天下的野心,对于风险懵然不知。即使苏秦这个在他身边卧底多年的所谓人才,完全不能发觉,以至于最终落得个国破身死的下场。

而楚怀王是春秋礼乐文明培养出来的最后一位君主,政治完全不能称之为成熟。把自己的利益与生命放置于敌人的仁慈,却幻想带领楚国称霸。有此性格和对彼时时局的模糊认知,也难怪最终客死于秦和造成楚国衰落。

这些都是他们的性格弱点和对时局认知不清晰的表现。

[var1]

以上就是战国三强国三代霸业而终的大致原因。在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反思,做好基本操作的同时,更应该居安思危。大争之世,任何一点天真和单纯都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只有铁一般冷酷坚硬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这个高冷的季节怒放。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国家命运向我们证实了这点。

可以说任何时候的世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重点在于人的判断和认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是三国战略家和外交家,文武双全,却成了小说中的糊涂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演义有独家绝活的两个人,严重低估的三国谋略家,三国隐藏最深的一个人

    (周)瑜即问张昭曰:“愿闻先生所以主降之意。”昭曰:“曹操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近又得荆州,威势越大。吾江东可以拒操者,长江耳。今操艨艟战舰,何止千百?水陆并进,何可当之?不如且降,更图后计。”瑜曰:“此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权曰:“若此,计将安出?”瑜曰:“

  • 孔子的寺庙有多神奇?鸟不栖息蛇不敢靠近,研究后找出了背后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种现象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当时没有人知道原因,但很多人说这与孔子是圣人有关。关于这也有一个历史故事。据史书记载,在孔子游历各国传道时,宋国君主对孔子非常尊敬,所以他想招揽他到宋国,孔子当然接受了,不过却遭到了宋国大臣恒魋的嫉妒。[var1]恒魋担心孔子来宋国后,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他不

  • 三国隐藏最深的谋士,诸葛亮跪请,但他至死都不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十大谋士之诸葛亮,蜀国谋士诸葛亮怎么样,诸葛亮之后出名谋士

    三国历史上,除了那些在朝野为各自君主效忠的才子们,还有很多隐居在山里,远离世俗的隐士高人,他们大多才能过人,也十分放浪形骸。他们并不想受他人的束缚,也不想参与这尘世间的打打杀杀,因此才远离城市居住在山中。他们之中不乏有大智慧者,其中有一位最为厉害的山中隐者庞德公很早的时候,这位庞德公就是隐居到山林之

  • 居功至伟的秦穆公,点名让3个人陪葬,导致秦国260年无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孝公后期各国战力,秦穆公为什么要去秦国,秦孝公秦国最牛逼人物

    在五年时间里大军攻陷并消灭了两个小国,还得到了一个牛人,一个有名的“五毒大夫”。百里奚原本是虞国医生,当秦穆公从晋国娶到妻子时,他被晋国俘虏。百里奚作为他的仆人来到秦国。起初,百里奚逃离秦国,落入楚国手中。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足智多谋,就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70多岁的百里奚被重用,他向秦穆公,推荐了另

  • 她是三国最勇猛的女将,也是赵云的妻子,武艺高强还颇有智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反三国演义》中,她是悍将马超的妹妹。当初马腾被杀,马超起兵复仇的时候,她随军出征,后来又随马超一起投靠刘备,成为了一员蜀将。不过除了与马超是兄妹关系之外,她还与另一五虎将关系匪浅,她与马超助刘备拿下益州之后,还由刘备做媒嫁给了赵云为妻。马云騄的武艺也非常高强,马云騄和刘璝奋战了几十回合,还占据了

  • 他本可一统六国,比秦始皇早几十年,却因一个失误,错失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是谁?他是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襄王嬴稷[var1]嬴稷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在位56年间,他指挥秦军与六国作战,有效地消灭了六国的有生力量,为秦始皇未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秦国拥有了一大批士兵,而六国却疲惫不堪。唯一能与秦国竞争的是胡服骑枪击事件后的赵国。这样在秦王

  • 三国中郭奉孝出场率并不高,为何却能圈粉这么多?主要还是这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疑问,郭嘉在三国里面戏份不多,可是为何却能“圈粉无数”?简直可以说在三国的谋士里面,除了诸葛亮,也就郭嘉被谈论最多了。可是论长相郭嘉肯定没有荀彧长得帅,可是为啥偏偏他粉丝就这么多,知名度就这么广?笔者总结这么几点,是他圈粉的最重要的几点原因:一是天生鬼才,策算无疑;二是形骸放浪,不

  • 战国四大名将的主要战绩:白起杀人百万,李牧可惜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伊阙之战,击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鄢郢之战,水淹楚国都城郢,10万楚军,数十万百姓被活活淹死,迫使楚王迁都黔中之战,攻取巫、黔中(司马错曾攻取二地,后被楚国夺回)华阳之战,大破赵魏联军,斩首13万,溺毙赵军2万陉城之战,击破韩军,斩首5万长平之战:斩首坑杀赵军45万[var1]王翦前236年,与桓齮

  •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员大将,但凡留下一人,蜀国都有机会称霸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是一个识人的天才。不幸的是,他的寿命不长。尽管诸葛亮是丞相,但他拥有一切权力。刘备甚至默认他代替刘禅。后来,他在蜀国关键时期杀死了这两个人才。不识人才的短板就飞快的暴露出来,成了蜀国屡战屡败的祸根。第一个人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刘封和刘备一起去战场。从小就与军事和政治事务有着广泛的联系。但是,他毕竟

  • 杀人无数的东条英机,绞刑开始前颤抖不已,用尽力气说出孔子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东条英机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作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对于日军侵华战争具有绝对的影响作用。他的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是关东军中的剃刀将军。他残忍嗜血,没有人性,每个中国人提到东条英机,总是恨得忍不住牙痒痒。可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毫无战斗力的老百姓都能举起屠刀的日本人,却在死亡面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