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最有争议也最有才华的他把持朝政24年不称帝,被人骂为奸贼

三国时最有争议也最有才华的他把持朝政24年不称帝,被人骂为奸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4/2/19 4:51:09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着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

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从“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但是,曹操还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李傕等人祸乱长安,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漠然无视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魏吴合作击杀关羽后孙权上表劝进称臣,曹操也不听:“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伏寿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亲属一律不得违反朝廷律令,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诸胡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虽说曹操是一代枭雄,但他也是有很多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的,比如他很有才情,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有他的求贤若渴等。在我看来曹操不失为一个英雄。

?关注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照亮人生!让文学滋润生活幸福一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一样东西,比黄金还贵重,政府用来发工资,现在遍地都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时期的十大国宝,明朝小学生,王更新讲明朝那些事儿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在古代非常珍贵的东西,到了今日,却显得非常普通,比如胡椒苏木便是其中之中。很少人会知道,这种如此非常普遍的东西,在明朝的时候,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而政府甚至还会拿它来发工资。胡椒苏木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目,并且闹出了能够发工资的说法,与张居正有着莫大的联系。故事发生在隆庆帝去世之后,

  • 三国六位被箭射中头部的名将,谁最惨?谁最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中被箭射谁最惨,三国四大中箭名将,三国被乱箭射死的将领

    以演义中中箭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一位,夏侯惇。吕布打刘备,夏侯惇救援刘备,与高顺军交战,高顺打不过夏侯惇,夏侯惇追赶高顺,被曹性射了一箭,正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拔出箭,吃了眼珠子,然后杀死了曹性。《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离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

  •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你如果看三国,必须深刻理解这小段文字,才能理解刘备这个人。这段文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当时刘备有夺取西川的机会,庞统力劝刘备进兵。刘备却非常犹豫,“独坐沉吟”。然后,他单独对庞统说了这样一段话:“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

  • 张居正为啥至死不用海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比如在财政上,丈量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其他税目统一起来,按亩征收,减少了中间环节作弊的可能。在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殷正茂等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张居正呢,在位数十年,一没有贪赃,二没有枉法,三没有欺负老百姓,如此说来他算是一个好官了。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明

  • 明朝第一猛将,曾挽救明朝于危难,被满门抄斩,大家却都说抄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石亨这个人,在明朝的时候能力还是很强大的,借着他伯父的官位入职,然后靠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太子太师,封号忠国公。要说石亨带兵打仗是真的厉害,在中国古代,不管哪个朝代,汉人和其他外族的矛盾都一直存在,而石亨在这些战役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石亨曾经拯救明朝于危难之中。1449年,瓦剌一

  •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真豪杰还是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演义刘备的真实实力,刘备是小人还是君子,新版三国刘璋迎刘备入川

    少年时孤苦穷困,与母亲贩鞋织席为生。十五岁时,师从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二十八岁,恰逢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招聚义兵。朝廷以刘备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县尉。曾四处奔走,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曾绝粮求食,猎户刘安杀妻供食曾高居庙堂,汉献帝排史普,刘备为帝

  • 明朝崇祯皇帝到底是傻还是有骨气?宁可吊死在煤山也不选择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崇祯吊死煤山唱段,崇祯煤山自缢壁纸,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有多绝望

    其实崇祯皇帝是不用死的,他完全有机会离开紫禁城。带着剩余的兵力,逃到南方休养生息。重新创立一个朝代,就像当时刘秀一样,可惜他就坚守北京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朱元璋能屈能伸的本事,怎么到崇祯这一代会变得如此死板呢?其实这事不怪朱元璋,要从他的儿子朱棣说起。当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施行削藩政策,把自

  • 三国时代最有幸福感的城市在哪里:赤壁大战之前的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名不聊生。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就有提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过,曹操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后汉书》有记载:曹操击(陶)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 三国第一智者:司马徽说的八个字,已暗示其无奈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是一个备受人们推崇和敬仰的人物。他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带来了希望,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然而,在他出山之前,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水镜先生,给了他八个字的提示,似乎在暗示着他的最终结局。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太过在意,甚至没有想到这个提示背后的深意。 但是,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不

  •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中势力最大的曹操,有众多子女,最为年长的,就是曹丕和曹植,而这兄弟俩都喜欢上了同一个女人!甄夫人,名不详,有叫甄姬的,也有叫甄宓mi的,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生于183年,死于221年。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rui的生母。死后葬于邺城,后改葬于朝阳陵。甄姬从小就天资聪颖,且喜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