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历史中王绾是秦朝的第一任丞相,而当时的李斯只是庭尉。李斯的官职是差王绾很多等级的。
在当时宰相必起于州郡,将军必发于卒伍,为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年代。王绾也必定不是泛泛之辈。从出土的岳麓书简和铜戈铭文上的五大夫绾,上郡守绾和五大夫绾等记载可见王绾也是从地方因为功劳而升起的实力派。
在秦王统一六国后,王绾作为丞相和庭尉李斯一起商量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的称号,建议秦王嬴政作泰皇,可是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五帝,功过三皇,就给自己定称号为皇帝。
他还率领大家一起解决了,服装,礼仪,文化等方面的统一。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但是在如何治理国家的时候,王绾和李斯出现意见上的不合。王绾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李斯则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从中可以看出王绾其实也是认同郡县制的。只是认为秦国刚统一天下,楚国,齐国,燕国,地方比较偏僻。设立郡县不如设立封国可以机动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在秦国危难之际,又可以形成护卫的职能。
后来秦始皇还是听从李斯的建议,害怕诸侯坐大为王,威胁到他的统治,而在天下设立郡县。
事实上最后陈胜吴广起义,那些没落贵族正是从燕,赵,楚等地开始起兵,和农民军形成合流,而秦军没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压制而被推翻。
其实郡县制确实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当时秦刚统一天下,人心不稳的时候,天下人心不归。实行郡县和封国混合管理体制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当时听从王绾的办法,也许秦朝基业还可以延续下去。
后来刘邦就借鉴秦亡的教训,在汉初就实行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