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志怪故事中的文物竟然考古出土,与殷商甲骨文和敦煌遗书齐名

唐代志怪故事中的文物竟然考古出土,与殷商甲骨文和敦煌遗书齐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91 更新时间:2024/1/19 0:40:08

近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集中展出。何为“古文献四大发现”?包括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四种。

其中,殷商甲骨文、敦煌遗书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居延汉简又有什么内容,为什么能和其它三大文献齐名呢?我们就来讲讲居延汉简的故事。

国家典籍博物馆

从怪异到现实:居延汉简的发现

唐代李德裕《玄怪录》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北周静帝时,居延部落的首领勃都骨低有一日接见了几十个伶人,伶人们向他表演互相吞食又吐出的把戏;一连半个月,勃都骨低有点不耐烦,他们又把勃都骨低的亲属吞了。勃都骨低磕头求饶,他们才吐出来。

勃都骨低很生气,派人暗中跟随他们想杀死。手下见到他们到一个宅院墙基就消失了,勃都骨低就派人挖地几尺,见到一些瓦砾,瓦砾下面有个大木笼。木笼里面有数十个皮袋,木笼旁边有一些谷物。木笼中还有一份竹简,勃都骨低捧出来看,见文字基本都磨灭了,只是隐约见到有几个“陵”字。

勃都骨低知道伶人就是皮袋成精,就说要烧了它们。这时候,皮袋们都大哭,说自己本是西汉骑都尉李陵的搬粮袋,屋子倒了被压在这里,靠着李陵留下的水银存活,又被居延山神收为伶人,希望勃都骨低能够饶恕。勃都骨低不听,把这些皮袋都烧了,烧的时候它们都发出哀痛冤屈的叫声。就在这一年,勃都骨低全家都相继病逝了。

这自然是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所以在古代长期未被受到重视,仅仅被视为一个志怪杂谈而已。但如果仔细品读的话,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今日居延海

时间快进到上世纪。1930年至1931年,由中国和瑞典考古学家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地区发掘出了1.1万余支汉代简牍。建国后,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又陆续在这里发掘了2.1万余支简牍。

“居延”一名起源于西汉,当是匈奴语的音译,一说即“祁连”。西汉在此置居延县,属张掖郡管辖,包括今天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段区域。而居延汉简的发现地点,实际上也超出了居延的范围,有学者也主张称为“张掖汉简”更为准确。

居延地区地处河西走廊、长城一线,属于汉帝国的边塞区域。汉朝初年,这一片地区本为匈奴控制。随着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两次征匈奴,占领此地的匈奴浑邪王率投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朝在这里设置张掖郡。元封年间(前110-前105),李陵率八百骑入匈奴,路过居延。

可见,《玄怪录》说居延地区北朝出土了李陵竹简,倒也并非完全无中生有。太初三年(前102),汉朝又在张掖郡的北边设置居延县,将此处正式划归入汉王朝的版图。

西汉河西四郡地图与居延位置

后来居延地区先后被王莽刘盆子窦融、隗嚣等政权等统治,直到东汉建立,居延地区又重新被汉帝国控制。东汉中后期,因为河西羌人长年叛乱,中央政府逐渐失去控制。所以居延汉简的年代也从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

而其中更多,集中在西汉宣帝至东汉光武帝这段时间内。因为居延地区处于边塞,所以居延汉简的主要出土地点,包括自上而下的都尉府、候官、部、燧及都尉府直辖的关等处。

这批简牍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形式除了最常见的简和牍,还有觚、检、缄、签、梼、符、削衣等;内容包括书、官府公文、簿、籍、课、案、条、券刺、科品令、录、算、劾状、记、计、奏、符、过所、致、式、信札、古书籍、律令等,其中又以官府公文和簿、籍类最多。

这批简牍文献,既是汉代统治经营河西的主要证据,又是了解汉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史料,还是研究汉代简牍形制、书法、古文字的关键资料。

居延汉简

从都尉到士兵:汉代边塞的生活

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在北方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古代没有电子技术,烽火就是最先进的报警设施。不过,烽火究竟是如何使用,古代文献中却一直语焉不详。而居延汉简中有一批烽火条令,填补了这一空缺。

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居延都尉府所属有4候官、约15部、127燧和1关,各候官由北至南分管一段要塞,最南是关,烽火线也由南向北连成一线。一般来说,白天举1-2烽,点燃1积薪;晚上1-2苣,点燃1积薪。

所谓的烽,是烽火台最常见的信物。根据唐人的说法,大致是在烽火台上树起高杆,杆头安装横木、滑轮,将装有可燃物的篮筐系在滑轮,使其方便升降,点燃表示警备。积薪则是堆起来的柴草垛子,苣是柴草或芦苇扎成的草靶子。

有的塞还使用表和烟,表即旗帜,烟即狼烟。其中积薪是最重要的信号,代表敌人的数量和态势。一般为1积薪,如果敌人为千骑以上全面进攻,则为2积薪,最多不超过4积薪。整个居延地区烽火相互呼应,不能停止。

汉代烽火台遗址

居延地区尽管是边塞军区,但也有不少民众居住,且处于河西走廊,所以居延汉简中也有不少市场交易、商品买卖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汉代商品及物价。

其中买卖的食物类有谷、粟、梁粟、黍粟、大麦、麴、黍米、豉、大油、大肉、葱、毋青、韭菜、薯种、芥种等,衣物类有裘(皮衣)、复袍(棉袍)、皂练复袍(高级棉袍)、皂复袍(中档棉袍)、练长袍、官袍(单袍)、绔、皂绔及丝、絮、帛、八稯、郭缕布、白素、缣、缥、练、皂练等。

除此之外,还有轺车(高级小车)、牛车(大牛车)、马、胡马(外种马)、服(运输)牛、(耕种)牛、狗(警犬)、田、宅、小奴、小婢、庸等。

在这些商品里,又以粮食和土地最为便宜,如1石谷35钱、1斤油17钱、1束葱4钱、1亩田100钱,而1领(件)复袍就要400钱、两(条)绔也要700钱,而1辆轺车要1万钱。这表示粮食和土地在这里最不缺,而其它产品多自外地输入,所以价钱较高。

当地官兵的工资如何呢?

最高的是军区长官——居延都尉,他是比二千石官员,月俸禄是12000钱;他的副手都尉丞是六百石官员,月薪6000钱;而居延县令同是六百石官员,同于都尉丞;塞尉,二百石,月薪2000钱;甲渠候长,比二百石,月薪1200钱;百石吏,月薪720钱;斗食吏,月薪100至600钱不等。(以上月薪为西汉中后期正常年份数据,但不一定能准时发放,二百石以下小吏常有欠薪情况)至于戍卒,连钱都没有,只有每个月的三石三斗三升口粮。

总体来看,当地官兵收入比较低。作为掌管烽燧的基层军官燧长,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起两条裤子。

这样一来,也就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比如有燧长拿了别人的东西不给钱,有候史欠别人钱不还的;还有候长在工作时间,私自派兵渠市场卖羊赚钱;又有甲渠候以权经商,赚了钱却想赖账,还反咬一口雇工的。当然,这些不法分子都被告了。不过,基本的粮油肉菜的必需品还不算贵,所以仅仅维持温饱还是不难的。

甘肃金塔出土汉"居延右尉" 封泥

居延都尉府的士兵主要有五类:包括田卒、戍卒、骑士、省卒和各机关之卒。其中田卒主要工作是种田,戍卒主要工作是巡视,骑士是骑兵,各机关在各机关从事事务工作,府卒、仓卒、库卒、亭鄣卒、邮卒等。

兵员最小20岁,最大50岁,身高有7.1尺、7.3尺、7.5尺三种,平均身高7.3尺,约1.7米左右。在这些士兵中,除了骑士主要是本地人组成外,其他兵员中也有不少外地人;而基层官吏则基本都由在本地士兵中选拔。

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里”,是乡下一级单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村居。里始设于先秦,秦汉大一统时代,里在全国开始盛行。但因为乡里的级别太低,所以像《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这种正史方志,却一般不涉及乡里的建置。

而居延汉简则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除了居延本地外,因为有不少兵员来自外地,所以居延汉简也涉及了他们的籍贯。据统计,居延汉简中共记录了全国46郡172县的571里,可以补充基层地理资料的不足。

汉画像石中的汉匈作战图

居延县见于简牍有80个里,大约为4个乡管辖。张掖郡有10县24352户,算下来,每个里大约有30户居民。至于每家的人口,也可以通过户籍资料得出,一般小家庭2-3人,中家庭4-5人,大家庭6-7人,而富裕的家庭可能达到9-10人以上,当然也有单身者。

有富裕者,家里的田地、车辆、奴婢、牛马等财产就有15万钱之多;也有贫困者,为人承担雇工。家庭的土地都属于私有,可以在家族内进行继承或者买卖。

除了这些反映当地人社会生活的资料,居延汉简中还发现一批非常珍贵的古本图书,如《论语》《仓颉篇》《急就篇》《九九术》等,均为重要的文献学史料。居延汉简的价值,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孙斌来编著《居延汉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

何双全:《简牍》,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

张瑛、肖从礼:《汉代居延地区社会生活史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

(来源:公众号“林屋读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败家的几个女子,妲己上榜,第一名千古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妲己简介,妲己台湾古装,斩妲己

    第一个是周朝的褒姒,西周末年,周幽王皇帝长期纵情声色,对国家大事视而不见。他在位期间,政局不稳,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夫主持朝政。后来,为了褒姒的欢心,周幽王废除了皇后和王子,而改褒姒为后。先皇后的父亲非常愤怒,联合犬戎杀掉了周幽王,而褒姒也被抢去了,西周就此灭亡。第二个是商朝的妲己,妲己是帝辛征伐

  • 安徽寿县出土“鄂君启金节”,上面雕刻防伪标志,已被评为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鄂君启金节的解释,南坞金节,工人意外挖出皇帝金印

    1957年,安徽省寿县的两位村民在自家花园取土时,铁锹“咔嚓”一声,碰到一个坚硬的物体上,农民将土刨开,发现四件竹节形状的金属物。文化意识薄弱的农民,在当时的年代,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文物,更不认识文物上面的文字,只知道这四件金属物可以卖给废品站挣点钱。这四件金属物其实都是青铜器,被制成了竹节形状,这已

  • 美国挖出3300年前甲骨文,请中国专家破译,印度安人祖先或是商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罗斯坎普马上寻求中国专家的帮忙,对这些壁画的内容进行破译,比如说在一个壁画上就有一个使者向商朝君王贡奉黑狗,且君王愉快的接受这一物品。在岩画周围有大量的美洲原住人祭祀场景,显然这并不是造假的,这让罗斯坎普很诱惑,难道中国先民在三千三百年前已来到美洲大陆?可通过历史我们知道,哥伦布在十五世纪时发现了美

  • 西方质疑:夏朝真存在?贵州一大学教授:当然存在,在巴基斯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经多年考古研究,我国历史长达5000多年,有证据的最早时代为商朝,但是我们都知道商朝不是最早的,在商朝之前还有一个夏朝,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夏朝的存在,也无法知道夏朝在什么地方建立的。所以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怀疑夏朝究竟是否存在,这些怀疑的声音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我们自己人则是非常相信夏朝是

  • 新砦遗址能否确认为传说中夏朝的第一座都城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新砦,夏国遗址有哪些,无名砦调查遗迹内部

    这一结果的公布已经使某些性急的媒体在报道中将它和传说中大禹之子——夏朝开国之君启的都城联系起来,将它冠上“夏启之都”的前缀。其实也不怪媒体和少数专家如此草率,实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公认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中原地带,还没有找到距今4000年左右、有王都气派的古城遗址,在陕北石茆、山西陶寺等明显规格更高

  • 在西周,作为一名普通的司书,我是如何成为社畜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书是什么意思,司书官,西周时期的人事文书

    我叫谭五,是咱们宗周的一名司书,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讲一讲我朝以及我本人的故事。如果您对我的人生感兴趣,您且可以继续往下看。一:西周都城体系中的三个都城要了解我的人生,首先你得了解一下我朝的都城体系,在我们大周的都城体系当中,歧周、宗周、成周都算是我们的都城。我所在的宗周,是我们大周的王都。《长

  • 周人第一次东征之后,殷商遗族为何会再度造反?根源在于革命不彻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周人来说,第一次东征之后最头疼的难题,就是商王国的中上层自商灭亡以来就没有真心顺服过。虽然周人采取各种措施来讨好殷商遗族,但他们始终都是面和心不和。表面平静的湖底下,蕴藏着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巨型火山,这让周人寝食难安。虽然商纣王被天下人抛弃,但在周武王克纣之后,商国中上层人士切身体会到的,却是难以

  • 找不到夏朝,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卜濮文明 贵州凯里 唐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找不到夏朝,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卜濮文明 贵州凯里 唐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为了斩断历史记忆,忘记旧属身份,伏首臣服新主,此其“做新民”之义也。2022.4.22,13:06 一这个阿拉伯星盘在告诉我们,中国式罗盘的危害在哪里?一个有用的罗盘应该如何构造。我们有太多拉低智商的死东西,没有走上推

  • 古代名人智慧:吕不韦善居奇货主秦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阳翟(今河南禹县)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富商,他的名字叫吕不韦。吕不韦的父亲专做珠宝生意,长期来往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和赵国,从西域商人手中买过玉石珠宝,然后到洛阳等中原腹地贩卖,以此牟取暴利。子承父业,吕不韦自年轻时就学会了父亲识别玉石珠宝品级的绝技,同时又继承了父亲那善识风向、投机钻营的

  • 秦国最大的兵器制造地 刘邦的“大后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最大的兵器制造地 刘邦的“大后方” [var1]出土于三号建筑四号院的虎燕纹瓦当。[var1]巨型瓦当残块。[var1]三号建筑陶便器与弯管组合情况。[var1]三号建筑四号院瓦片堆积。不久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的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入围了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