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身旁的三位大太监,为什么只有李莲英得以善终?

慈禧身旁的三位大太监,为什么只有李莲英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30 更新时间:2024/1/18 22:45:15

清朝的祖制是后宫与太监不得干政,慈禧太后驾崩之前也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以后勿再使妇人与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遗言归遗言,当时的紫禁城都是慈禧太后说的算,而慈禧太后身边又围绕着一大群太监。

最先登场的是“小安子”安德海。安德海由于在辛酉政变前夕,慈禧太后最为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为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互传密折,而最终使得慈禧太后的辛酉政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感激“小安子”,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清史中讲安德海能读书,会作文,而且十分擅长察言观色,并且对慈禧太后的逢迎拍马从来都不露一丝痕迹,早在咸丰帝在世之时就获得了宠爱,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更是信赖和宠爱。

安德海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依仗着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培植党羽,广交重臣,当时的人们甚至把他与明朝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相提并论。更过分的是,安德海不断地干预朝政,并且在慈禧太后面前进谗言,让慈禧太后最终把奕赶出了朝廷权力中枢。对行不义必自毙,安德海的做法让诸王大臣心生怨恨,甚至连同治帝与慈安太后都看不下去,最终,同治八年(1869),安德海奉慈禧太后懿旨出京采办龙衣,同治帝、慈安太后以及奕、丁宝桢等人趁着慈禧太后身体微恙,将安德海诛杀,并同时斩杀同党二十多人,慈禧太后后悔不已。

接下来,又一个被当时人们称之为“九千岁”的大太监李莲英登场,他几乎可以说是晚清最有权势的太监。咸丰七年(1857),13岁的李莲英被送进皇宫当太监,当时的李莲英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之后才由慈禧太后改名李莲英。同治十三年(1874),李莲英被慈禧太后提拔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光绪五年,慈禧太后又提拔李莲英为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光绪二十年,李莲英被慈禧太后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是一个太监中从来没有的殊荣。

李莲英能够得到慈禧太后如此多的宠爱,这自然是与他生性圆滑,善于伺候慈禧太后的特点分不开的。并且李莲英的圆滑是十分恰当的,慈禧太后虽然与光绪帝有一定的龃龉,而朝臣一般都选择站队,因此才有了“帝后两党”的斗争,而李莲英能够恰到好处的处理与慈禧太后、光绪帝的关系,既能让慈禧太后满意,也能让光绪帝称之为“忠心事主”,可见这个人很不简单。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站队的谨慎态度,戊戌变法之后,李莲英并没有旗帜鲜明地站在慈禧太后这一边,因此慈禧对于李莲英在感情上开始疏远,宣统元年(1909),李莲英在处理完慈禧太后的丧事之后,离开了皇宫,隆裕太后准其“原品致休”,这还算得上是一个善始善终的太监。

清朝慈禧太后后期的二总管太监崔玉贵,原名崔治世,与李莲英是同乡,12岁进京在庆王府当太监。慈禧太后十分喜欢看戏,因此宫内也成立了戏班,由于崔玉贵的武功十分了得,因此就被庆王府举荐进宫,从此在升平署戏班演武戏,这样一来就讨得了慈禧太后的喜欢,崔玉贵本人也因为演戏得以发迹,最终在光绪年间崔玉贵被慈禧太后提拔为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崔玉贵留在人们心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奉慈禧太后懿旨将光绪帝的珍妃推入井中,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崔玉贵跟随慈禧太后一同西逃。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还是不敢回京,因此先派崔玉贵回京查看,第二年慈禧太后才与光绪帝一同摆驾回銮。回到北京之后,慈禧太后为了给洋人一个交代,同时也是为了安慰光绪帝,不仅派人把珍妃尸体打捞厚葬,而且还给了死后殊荣。而所有的罪责,就被慈禧太后一股脑地推给了崔玉贵,慈禧太后下旨削去了崔玉贵二总管的头衔与职务,并被当做替罪羊遣送出宫。

小德张,在光绪十七年(1891)进宫当的太监,他当太监的最初目的就是追求荣华富贵。当时的慈禧太后表面上不问世事,实际上最高的统治权仍然牢牢地握在她的手中,因此小德张的发迹之路仍然要从慈禧太后说起。小德张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同样和崔玉贵一样,是通过演戏,武生戏,几次不错的表演就让小德张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得到了后宫太监回事的职位。小德张敏锐地意识到,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权力中枢,因此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慈禧太后的队伍里,同时不断巴结李莲英,以此来获得更进一步的信任。

光绪帝的奏折一定要经过慈禧太后的批阅才能生效,而这个传递工作就是由小德张来完成的,小德张每天往返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在李莲英的指点下,获得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双重信任。在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庚子西狩”之时,小德张经常亲自下厨为两宫炒菜,深得两宫宠信。慈禧太后归天,当年那些煊赫的太监们也逐渐老去,而此时的小德张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分析了宫内外复杂形式的小德张选择了隆裕皇后,在三位贵妃与隆裕皇后争夺太后宝印的斗争中,小德张果断怂恿隆裕皇后先下手为强,率先由东华门进入坤宁宫拿到太后宝印,为隆裕太后立了大功,隆裕太后也毫不吝啬的赐给小德张梦寐以求的太监大总管之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朝为什么宁愿灭亡也不愿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一改革满清皇室包括满族人不用干活每月领钱的生活就没有了,满人两百多年不干活,突然让他们去自谋生路不得饿死。满清的权贵们不愿意把手中的一部分权利让出去,也不愿意把手中的利益分给汉族,所以拼命的压制改革。1.大清要保证皇权和满族勋贵的特权不受损失,一旦改革皇权必定受限,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必然没有了。

  • 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说了4个字揭露两人感情,史官一度不敢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李治爱上了武则天之时,就注定了唐朝会迎来巨大的变故。李治的治国能力远不如武则天,然而中国古代却本着家族统治以及男权至上的理念,这让武则天纠结万分。她知道自己渴望权力,也有能力代替皇帝处理政事,甚至会做得比他们要好。但是在这个朝代,倘若她要当皇帝的话,便会受到世人的抵触。因此,当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

  • 慈禧寿诞花费够再造一个北洋舰队。如果给海军,能打赢甲午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894年7月25日,以丰岛海战为开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并赔款白银两亿两。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晚清老照片,慈禧喜欢的美男子,人头挂满城墙,小妾雇洋人当保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人们发现,照相机是一件神奇的东西。只需要按下快门,便能够留住那一刻的记忆。人们开始用照相机记录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特殊的庆典活动,都能够通过这些照片得到真实的记录。电话的出现也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需亲自前往,只需拿起电话就能与远方的亲朋好友通话,这种便利前所未有

  • 武则天最宠爱的外甥:一生玩弄无数女人,连武则天女儿也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也是后来当了武则天老公妃子的贺兰敏月的哥哥。据相关资料记载,贺兰敏之出身高贵,相貌英俊,为人聪明。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却是个男女关系混乱的大变态。据相关资料显示,贺兰敏之私生活混乱简直到了令人侧目的地步。据说,贺兰敏之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色令智昏,

  • 雍正继位后,果断出手清算了政敌兄弟们,为何却唯独放过了胤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胤祹自幼受苏麻喇姑的影响和教导,对唾手可得的皇位视而不见,无欲无求康熙26年,孝庄太后病危,苏麻喇姑昼夜不离地侍奉在身边,但不久,孝庄太后还是离世了。失去了相伴60余年的女主人,苏麻喇姑悲痛,在精神上受到打击,整日闷闷不乐。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很担心她的健康,经过深虑,觉得必须给她找点事

  • 武则天真的很爱太平公主吗?如果真的宠爱的话,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为何不处死太平公主,武则天惊艳片段完整第一集,武则天秘史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无数,对于其的评价也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外界传言里武则天最疼爱太平公主。事发到底是为何?背后又隐含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皇室纠葛。其实武则天对于太平公主的宠爱并不是一腔单纯的热爱,是周密思考后的母性释放。想必不难想到如果对一个孩子的独宠,必定会有传位意图的流出,得到宠爱的孩子也定会

  • 道光皇帝穿衣打补丁,下边官员三道菜刷新三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14岁女孩遭道光纳入后宫,道光皇帝的一个癖好,道光通宝10万以上图片

    道光皇帝开始琢磨过上俭朴的生活,靠着穿补丁衣服,少吃鸡蛋来节省银子。虽然一个补丁一两银子,一个鸡蛋需要三两银子。不仅如此,他还号召妃子们也必须俭朴,大臣们为了迎合皇帝,新衣服打上补丁再穿。可是,即便是皇帝都苦逼到了这一步,丝毫不影响下边贪污腐败横行。道光皇帝属于那种有志气没才气的家伙,只知道抓自己的

  • 明朝没有唐朝强盛,没有宋朝富裕,为何却从不和亲,也从不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即便唐宋两个朝代如此繁荣昌盛却依旧靠着和亲以及割地来换取和平,反观朝局较为混乱的明朝则从未发生过这种事情,此中之缘由不禁引人深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自古被认为是明朝的气节所在,但事实却是如此吗?首先看下何谓和亲?所谓和亲是指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

  • 当年联合“欺负”我国的八国联军,有两国已被迫解体,且永久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八国联军进京 表面上,这八国是为了镇压义和团,事实上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战争期间,八国联军总兵力最多时达12万余人,但实际参战的只有三四万人。八个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是日军,有两万多人,主力为第五师团,是整建制部队,可见日本人对我国的狼子野心一直不小。人数最少的是意大利,一共派了85个人,其中海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