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衰败的标志不是“安史之乱”,而是20年后的“奉天之难”

唐朝衰败的标志不是“安史之乱”,而是20年后的“奉天之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06 更新时间:2023/12/9 13:04:03

安史之乱直接捅破了“开元盛世”背后社会矛盾不可协调的窗户纸,也是唐朝从盛世跌落的转折点。然而,唐朝真正衰败的标志,并不是“安史之乱”,而是20年后的“奉天之难”。

一、自古削藩多凶险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马嵬兵变时失去了军事控制权,太子李亨随后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6年后,唐肃宗病逝,其长子李豫(唐代宗)继位,李豫在位期间,改漕运、促发展,唐朝经济得到了短暂的恢复,17年后驾崩,李豫的长子李适登基,即唐德宗

唐德宗出生于唐朝天宝元年,他曾亲眼目睹“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等到他登基之时,他极度渴望能够让大唐重返盛世。但是,当时唐朝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藩镇割据问题。

当年,唐朝为了快速平定安史之乱,力求暂时的苟安,把许多叛将授予节度使之职。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内地掌控兵权的刺史也大多被加封为节度使。《新唐书》记载: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节度使是世袭制度,他们总管地方军、政,很多节度使的地盘相连,是典型的封疆大吏。当地的百姓和将士只知节度使,并不知道皇帝是谁。这直接导致了地方军事力量太过强大,使朝廷尾大不掉,即藩镇割据。

唐德宗为了恢复大唐的昔日的繁荣,登基的第二年,便把枪口对准了各个藩镇,进行削藩。刚开始还挺顺利,但随着这些节度使看清形势后,大家开始抱团对抗朝廷。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他的儿子李惟岳上奏请求袭承父亲的职位,而唐德宗正好想削藩,所以没有答应李惟岳的请求。李惟岳恼羞成怒,联合田悦(魏博节度使)、李正己(淄青节度使)、梁崇义(山南东道节度使),四方势力共同反唐,史称“四镇之乱”。

二、以暴制暴,反受其扰

面对四镇造反,唐德宗选择了以藩镇打藩镇的办法,他命朱滔(幽州留守)、李希烈(淮西节度使)出兵去平定叛乱。按照唐德宗的设想,不管最终谁胜谁败,朝廷总能渔翁得利。朱滔、李希烈两人对唐朝还算忠心,带着自己的大军和“四镇”硬拼。眼看就要取胜了,唐德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肯给朱滔、李希烈对应的奖赏,朱滔、李希烈二人一怒之下倒戈,加入了叛军一方,于是,黄河下游的节度使们纷纷反叛,山雨欲来,唐朝大厦将倾。

783年八月,李希烈率领3万兵马攻打襄城,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驰援襄城,当姚令言率兵赶来时,已经到了十月,天寒地冻,士兵们缺衣少食。唐德宗下令让京兆府尹王翃犒赏将士,结果王翃中饱私囊,用发愁的粮食来犒军,引起了士兵哗变。于是,这些本来为朝廷出力的将士们掉转矛头,在朱泚的领导下,开始攻打长安。

三、奉天之难,放弃幻想

叛军突袭长安,唐德宗来不及调兵防御,只得带着皇妃和太子逃走,这一幕和当年唐玄宗逃跑较为相似,不同的是,唐玄宗是逃往成都,而唐德宗只逃到了奉天(陕西乾县),就无路能走了。

到达奉天后的唐德宗,终于明白什么叫四面楚歌,他的身后还在被泾原兵马追击,而身前,也没有去路。凤翔节度使张镒对唐德宗忠心耿耿,结果被手下所杀。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带领3000兵马前来护驾,结果在半路上被叛军打败。

在唐德宗绝望之际,有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出现了,此人就是陆贽。陆贽建议唐德宗放弃盛世的幻想,而且要舍弃一部分权力。具体的做法是:昭告天下,赦免这些发动叛乱的节度使,恢复他们的爵位,并且发布一道罪己诏。在罪己诏中,唐德宗放下身段批评自己:

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这其实是劝唐德宗认输、以一种屈辱的方式来和叛军达成和解。

四、收复长安,虽胜尤败

果然,这一招非常实用,那些造反后没有分配到合理利益的节度使纷纷响应唐德宗,叛军内部很快出现分化,唐朝名将李晟等人乘机收复长安。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此人就是韩滉。唐德宗退居奉天后,几乎被叛军包围,而韩滉身为镇海军节度使,听闻皇帝有难,立即动员全部战力勤王,韩滉不仅守住自己的领地,让唐德宗有退路,而且还把全部的粮食、布匹、兵器全部支援到前线,为奄奄一息的唐军补充粮食弹药,让他们“满血复活”。在这种情形下,唐朝名将李晟等人才有机会带领大军收复长安,平定叛乱。

这场叛乱被平定,是建立在唐朝皇帝放弃一部分控制权,并且允许地方节度使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的条件下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因唐德宗削藩而起,但最终却导致各大节度使的势力更加强大,这个局面直到唐朝灭亡都未能改变,唐朝无力再与地方藩镇抗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奉天之难”是唐朝发展的一个拐点,不同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只是让唐朝不再繁华,而“奉天之难”之后,唐朝连君主集权也难以做到,唐朝从此开始迈入衰败时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管理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各个节度使兵力,唐朝的节度使动画,唐朝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

    府兵制与节度使轮换制度被破坏,专镇一方的节度使有了募兵权与财权。为天下精锐的节镇牙兵们只知有节度而不知有朝廷,从此节度使就拥有了威胁唐王朝中央的能力。 安史之乱发生前,唐朝十大藩镇节度使及军力分布如下:(1)范阳节度使。为控扼奚与契丹而设,节镇治所位于幽州。下辖兵力员额为:九万一千四百人。(2)平卢

  • 唐朝最牛富二代,因长得丑被夺走状元,便回家起兵造反,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长得好看真是一件占大便宜的事。长得难看呢,有时候真的挺吃亏的。小编有一个学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学姐呢,研究生笔试分不是很高,面试呢,也是马马虎虎。和她一样成绩的,还有两三个人。导师最后却选择要了她。原因就是,在看几个人的档案时,这个学姐的证件照是最好看的!学姐因为长得好看,去念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游戏 吕布与董卓势力 骑兵团战力差距过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志11大浪淘沙势力,三国志11吕布讨伐战地图,三国志11最难破局的角色

    吕布势力 飞将吕布一直是三国时期武力的天花板,唯有后期进化到武圣的关羽能够与之媲美,但是在早期关羽、张飞和刘备三兄弟,力战吕布都没有拿下他,可想而知当时的吕布是有多么凶猛。可惜吕布见利忘义和刚愎自用的性格,还是导致他兵败下邳最终殒命白门楼。游戏中吕布的设定也是非常凶悍,而且手下拥有张辽、高顺和陈宫等

  •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么样来到唐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东南亚 由于这些昆仑人从外貌上看和我们中原人有很大区别,加之来到中原的昆仑人毕竟是少数,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大多数都被卖到了京城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昆仑奴”,而且在在当时的京城,拥有“昆仑奴”甚至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这里需要说下,昆仑人其实并非唐朝独有,最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文献

  • 三国被高估的十大猛将,2人成网络笑柄,2人受万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第十、邢道荣邢道荣一出场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猛的,据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零陵太守才敢拒不投降,要和刘备大军决一死战!而就在两军对阵之际,邢道荣的一番话,又让众人对他的评价更上一层楼!当时诸葛亮面对邢道荣大军,本想装模作样的劝降一番,结果邢道荣直接给他来了一个暴击! 原文:道

  • 唐朝宰相和太监斗了一辈子,最后死在12万斤胡椒粉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从唐玄宗刚继位那年说起,新皇帝继位,开恩科,离长安400里的岐山,有一位贫穷的书生,徒步进京赶考。为了避免新鞋被磨破,进京时被人笑话,他一路穿着草鞋,把新鞋装进包袱里,所以到了京城,脚趾都起泡了。这位穷书生叫元载,那年他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第一站是到彬县做县尉。年轻的他以为从此会宏图大展。 不

  • 《晋书》说诸葛亮上朝要带一百名侍卫,为什么要如此谨慎小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诏温依诸葛亮旧事”。诸葛亮是谁,自然不必多说,他除了是古代著名的“神算”、“军事家”以外,还被视为千古第一忠臣,历代的帝王登基后都喜欢把诸葛亮放入太庙一同享受香火祭祀,可见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是要比一般皇帝都要高出许多的,而诸葛亮之所以如此被推崇,最重要的是他的“忠诚”。汉昭烈帝刘备在驾崩前,眼看自己

  • 唐朝大将:爸爸!契丹王:封你做皇帝!留下一争议千年的历史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晚唐天下分崩离析,割据势力纷纷拥兵自立,其中由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政权,几乎全权接管了原唐朝的国境领土,后唐也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虽然这个王朝依然姓“李”,建都依旧在洛阳,但再也不复昔日的兵强马肥,而似如履薄冰:任何一支有能力的军队都能轻松改天换日,吞云吐雾。 后唐没有把历史拉下马,它虽

  • 三国投资野史,首富为何梭哈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最难的点,是看人一定要准,且在最低谷入手,也就是“奇货可居”。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操盘手,是战国末期的吕不韦,用部分家财赢来一国权柄。只是他的手段有些阴暗、猥琐,下场也不太好。真正出手光明正大的人,是《三国演义》中戏份少得可怜的糜竺。糜竺是富N代,家族世代经商,到他这一辈,资产万亿,膝下家丁、门客一

  • 古代最厉害的十大猛将,赵云上榜,项羽仅排第三,第一没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三国时期的一流猛将,他银枪白马,英姿飒爽,有很多人认为赵云是三国中仅次于吕布的猛将。赵云早年追随公孙瓒时,年纪尚小,战场经验不足,即便如此赵云还是六十回合打平了袁绍的大将文丑。后来在长坂坡上,赵云犹如天将附体,凭借手中龙胆亮银枪,单枪匹马杀出曹军的重重包围。赵云自追随刘备后,一直是以武将(主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