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蒙恬没有死,秦国最终会不会灭亡?

如果蒙恬没有死,秦国最终会不会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99 更新时间:2024/1/25 10:22:28

蒙恬想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战国末期到秦朝时期,秦国的一员大将,秦始皇征战六国,蒙恬也在其中。然而最终,秦始皇驾崩之后,我们也都知道,赵高秘不发丧,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断送了大秦帝国数百年的基业。蒙恬也最终是被赵高害死,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蒙恬坚决反抗,没有被赵高得逞,秦国还会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呢?

[var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虽然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若无蒙恬、王翦等人的辅佐,也未必能够那么快统一全国。其中的蒙恬,是秦始皇最为信任的战将,甚至要高于对王翦的宠信。 蒙恬,战国末秦朝初秦国著名将领,齐国人,今山东省蒙阴县,蒙恬出生于一个军旅世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威震北方,捍卫祖国领土,让匈奴惧怕。 在秦始皇执政期间,蒙恬可以说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领,蒙恬和弟弟蒙毅常伴秦始皇左右,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在外抗击匈奴十几年,令当时的蒙家军威震匈奴,朝中上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甚至大宦官赵高对其都惧怕,正因为赵高的惧怕,最后在秦始皇死后,赵高捏造旨意,把蒙恬和扶苏害死了,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var1]

忠信大臣,第一猛将。忠信大臣是历史上对蒙恬的评价,忠信是他的做人的准则,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被始皇帝寄予厚望,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恬,因此他又被誉为忠信大臣。蒙恬出生年月不详,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蒙恬名门之后,三代在秦为将。蒙恬和其弟弟蒙毅都曾经向李斯学习典狱之学,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狱官。

但他很快就放弃了理论上的东西,而蒙恬的弟弟蒙毅则继续学习典狱,后来则成为始皇最为信任的上卿,协助李斯完成了著名的《大秦律》。兄弟俩一文一武,称的上是大秦双璧,一个处理内政,一个负责军事,被时人称为是”大秦双璧“。祖父蒙骜是战国名将,在他指挥下的秦军不断攻城掠地,三晋丧胆。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一名优秀将领,曾经为秦军主帅平定过上楚、越之地。 韩、赵、魏、燕、齐率匈奴共攻秦,公元前318年,匈奴这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史书上,也就在这一年,匈奴这一名称在我国史书上首次出现。秦国虽然在这个时候统一六国,但是仍旧不敢小看匈奴的力量,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忙于兼并,疏于对北方的管理,也就给了匈奴可乘之机,北方游牧民族在河套地区为据点,不断南犯,直接威胁了北方甚至是秦朝的稳定。

[var1]

统一之后,秦国最大问题就是匈奴问题,为了解决匈奴问题,秦始皇出于信任,找到了蒙恬,并任命蒙恬为大将军,蒙恬虽然在六国被秦国兼并的过程中,战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他的却拥有了足够多的战争经验,而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和认可。就在匈奴愈来愈肆意的时候,大将军蒙恬便被委任为将军,进攻匈奴。

汉朝反击匈奴打了20年,通过倾国之力的漠北会战才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而秦国只经此一战,就将匈奴重创。当然两者也不可同等而论,秦时的匈奴控制区域只有汉朝时三分之一大,实力也比伊稚邪时代弱小得多。另一个取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个人军事指挥才能。从蒙恬个人角度来说,他出生在将门,从小就受到了忠君爱国思想的浓厚熏陶。再加上他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为国效忠和带兵打仗是家常便饭。因此,他在思想上就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紧的绑在了一起。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战,这样的精神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他在驻守边防的时候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并专门针对匈奴研究出了对付他们的战术方法。这些都为他一战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var1]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巡游的途中,赵高就和丞相李斯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皇帝,还下旨让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

因为太过于忠心,虽然也怀疑过诏书有问题,但公子扶苏立马自杀了。而蒙恬刚开始不知道为何自己会被秦始皇赐死,思考了一会,他终于为自己找了一个自杀的借口,即“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他居然觉得是因为修筑长城的时候挖断了龙脉,然后被秦始皇赐死,于是就自杀了。

本文转自有奇吧猎奇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此刺客一剑封喉,不亚荆轲刺秦王,改变三国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可惜在关羽北伐失败之后,刘备失去了荆州三郡,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之中待机而起,以宛洛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成为虚话,此后诸葛亮与姜维北伐最终落空。[var1]其实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帮手,诸葛亮在前三次北伐都是遇见魏国名将曹真,曹真力挫诸葛致诸葛亮前三

  • 商鞅不听朋友“必死”的警告,5个月后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继位。秦惠王是秦孝公的庶子,他对商鞅的变法并不满意,认为他太过残酷和专制,损害了秦国的民风和礼仪。他想要废除商鞅的变法,恢复旧制,但又怕商鞅的权势和影响。于是,他暗中指使他的兄弟公子虔和公孙贾设计陷害商鞅。他们先是诬告商鞅谋反,又派人伪造秦惠王的诏书,命

  • 【积累运用】人民日报:春秋战国时期的30个典故,你知道几个?(转给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人民日报总结了其中最经典的 30个历史典故,快来收藏学习。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知乎上有人问:“今人为何要读典故?”有

  • 正史中,三国8位勇士如何排名?吕布赵云未入列,关羽张飞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提到正史记载的的“三国八勇士”,我们必须得界定一个大前提——“三国时代”!从历史的角度看,“三国时代”是在赤壁之战后正式形成的。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吕布、董卓、孙策等人严格来说都不是三国的将领,他们只能是东汉后期的将领。至于《三国演义》中正直勇敢的赵云,其事迹在《三国志》中记载并不多。如果

  • 让曹操成为一代霸主的三国谋士,却因太过自傲,最终找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许攸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智囊,曾效忠于袁绍,后来投奔故有曹操最后让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也让曹操至此得以翻身,成为一位霸主。官渡之战可以说了一场改变曹操命运的一场战争,当时的曹操凭借自己的七万军队硬生生的打败了袁绍几十万的大军。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争让曹操得以稳定自己的势力,在后人评价这场战役的时候,

  •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曾经的霸主晋国为何会被公卿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家分晋后晋国现状,晋国公子夷吾简介,晋国演义

    [var1] 晋献公“骊姬之乱”,公室衰落、氏卿崛起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后,虏获骊姬及其妹妹,从此对其姐妹二人极为宠爱。后来,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使计离间了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之间的感情,太子申生最终身死,重耳、夷吾逃往他国。[var1] 原本各诸侯都

  • 袁绍本是“盟主”之位,为何最后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袁绍本是“盟主”之位,为何最后没有一统天下?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开始有一个大人物出现,他就是袁绍,从曹操发矫诏讨董贼时起,袁绍就被众诸侯推举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其实力可见一斑,但为何最后袁绍却没有一统天下呢?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大军阀,家里世代高官,史上有“四世三公”一说,可见

  • 西方人最佩服的中国古代皇帝,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高祖,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最杰出的三个皇帝,秦始皇真实简介,中国古代最伟大的10位皇帝

    杨坚,何许人也?说到隋朝,大家不会陌生,就是那个李渊建立唐朝前,踢掉的那个隋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承袭了他爸爸的职位。但是“伴君如伴虎”,当时的皇帝并不待见杨坚,觉得他怎么看,怎么像要造反的样子,但是又因为各种人的劝说,并没有下杀手,杨坚自己也意识到不安全,于是主动请求

  • 韩信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2年9月,大战前夕,刘邦因屡屡战败提出议和,与项羽平分天下,订下“鸿沟盟约”。项羽依约送还刘邦的家眷,引兵东归;刘邦却在谋士的建议下,撕毁合约,在固陵反击楚军。结果,项羽霸王一怒,刘邦遭到惨败,只得坚守孤城,再次向大将军韩信求救。自汉军出征以来,韩信战无不胜,不仅未得到任何封赏,每次打仗赢

  • 赵云有能力为何不被重用?就因他做了三件事,一件比件让刘备伤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出现了这么一号人物,他的能力仅次于关羽和张飞,是个十分忠心的主,可惜一直得不到刘备的喜欢,是越发地不受重用,着实可惜!这个人就是蜀国后期的赵云,人们都说子龙武艺高超,其在三国后期算是十分拔尖的将士,可是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呢?其实中间有好几个原因,且听小编慢慢道来。刘备对赵云冷落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