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本是“盟主”之位,为何最后没有一统天下?

袁绍本是“盟主”之位,为何最后没有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83 更新时间:2024/1/19 8:35:26

袁绍本是“盟主”之位,为何最后没有一统天下?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开始有一个大人物出现,他就是袁绍,从曹操发矫诏讨董贼时起,袁绍就被众诸侯推举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其实力可见一斑,但为何最后袁绍却没有一统天下呢?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大军阀,家里世代高官,史上有“四世三公”一说,可见其根红苗正。在古代身份便能决定一切,像他这样的出身自然会接受过“正统”的教育,所以,他的官宦之路是非常平坦的,刚一出场时他就已经官拜司隶校尉,这个级别的官职主要是负责京城和周边地区的治安,应该相当于御林军统领的角色,官位大概为二品,地位已经非常尊贵了。

当初董卓提出废帝时,没几个人敢抵抗,袁绍公然让董卓下不来台,原文写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能够看出袁绍还是有一定立场的,毕竟家里几代为官,吃的是朝廷的俸禄,自然要替朝廷说话。而董卓也不敢深追究袁绍,不但没有降罪,反倒给安排了渤海太守一职。可以看出袁绍与他的家族实力,这也就是为何推举袁绍为“盟主”的主要原因了。但袁绍如此好背景、好根基、好本事,为何后来没有成气候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袁绍遇事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确实地说缺乏政治头脑,他能够位居高官,大多是倚仗家族势力,尤其在古代这一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袁绍从开始与何进谋议如何立新君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政治头脑简单的一面了。“愿备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他认为只有把“十常待”全部杀光才能天下太平,不懂得权宜之计。

其次,缺乏胆量与远见。袁绍与董卓作对,只知道生闷气,并没有曹操那魄力,当曹操矫诏天下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不能错失良机。好在比较有个人魅力,虽然不是发起人,但也坐上了盟主的位子。虽然当初他敢对董卓对着干,但那只是家族的虚荣心作祟,他自己并没有造反意识,胆量与远见,他都有所欠缺。

最后,不具备军事统领能力。当董卓被撵出京城后,他没有乘胜追击,曹操在一旁提醒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袁绍听了曹操这些话无言以对,但也无动于衷,直接把曹操气走了。就此“讨董联盟”解散。

由此可以看出,领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出身还是不行,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擅于分析利弊,抓住一切机遇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与价值,而这些袁绍都不具备,即使当上“盟主”也统领不了天下。所以,袁绍的势力虽然强大,但架不住坐吃山空,缺少经营管理能力,最后以惨败而告终。朋友们看到这里,不知道是否认同小编的说法呢?不妨一起来交流下。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方人最佩服的中国古代皇帝,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高祖,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最杰出的三个皇帝,秦始皇真实简介,中国古代最伟大的10位皇帝

    杨坚,何许人也?说到隋朝,大家不会陌生,就是那个李渊建立唐朝前,踢掉的那个隋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承袭了他爸爸的职位。但是“伴君如伴虎”,当时的皇帝并不待见杨坚,觉得他怎么看,怎么像要造反的样子,但是又因为各种人的劝说,并没有下杀手,杨坚自己也意识到不安全,于是主动请求

  • 韩信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2年9月,大战前夕,刘邦因屡屡战败提出议和,与项羽平分天下,订下“鸿沟盟约”。项羽依约送还刘邦的家眷,引兵东归;刘邦却在谋士的建议下,撕毁合约,在固陵反击楚军。结果,项羽霸王一怒,刘邦遭到惨败,只得坚守孤城,再次向大将军韩信求救。自汉军出征以来,韩信战无不胜,不仅未得到任何封赏,每次打仗赢

  • 赵云有能力为何不被重用?就因他做了三件事,一件比件让刘备伤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出现了这么一号人物,他的能力仅次于关羽和张飞,是个十分忠心的主,可惜一直得不到刘备的喜欢,是越发地不受重用,着实可惜!这个人就是蜀国后期的赵云,人们都说子龙武艺高超,其在三国后期算是十分拔尖的将士,可是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呢?其实中间有好几个原因,且听小编慢慢道来。刘备对赵云冷落的转

  • 韩信一生3大失误:提了一要求,拒绝一建议,信了一无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被削了尊严之后他最想说什么,韩信最吓人的一件事,韩信犯过最大的错误

    说起刘邦的一生,很多人都连连称奇。明明前半生就是个混混,结果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在他征战天下的过程中,身边也是有不少人才,比如韩信、张良、萧何等。可在他坐上皇位以后,却对这些功臣们痛下杀手,能够逃过此劫的人并不多。而韩信更是被刘邦的妻子给杀了。那么,韩信究竟做了什么,让刘邦如此痛恨

  • 商鞅变法时为什么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古代,父子兄弟同居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形态。但是,父子兄弟同居的局限性很大,最大的问题就是分家难。传统家族制度下,家族是以宗法为基础的,家族的土地、财产等均由族长管理。而当父子兄弟同居时,如何处理家族遗产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var1]如果父亲和儿子住在一起,儿子与爸爸生活在一起,很难

  • 赵云真比关羽厉害吗?此人和赵云大战60回合却被关羽一刀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真实赵云和关羽谁厉害,赵云与关羽战绩,赵云和关羽谁的武力高一点

    当年有位武将和赵云大战六十回合未分胜负,之后却被关羽轻易的斩杀了。这个人就是文丑,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当年刘备也是依附在公孙瓒的麾下,公孙瓒派刘备去打袁绍,赵云也跟去了。磐河一战公孙瓒打败而逃,身边连带赵云只剩下四个部下。这时文丑追了上来,枪挑了三个,只剩下赵云一人,于是二人就

  •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也全都没了,为什么还能成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当时赵氏的封地基本都被瓜分,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成为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的呢? 关于“赵氏孤儿”的争议《史记》中“赵氏孤儿”是以同情为主的基调,但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是非常有争议的,即使是《史记》中的记载也是矛盾点的。例如: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赵庄姬的身份、赵氏是否被完全族灭、屠岸贾是否存

  • 齐桓公明明是天下霸主,最后却落到活活饿死的地步,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年轻时,齐桓公被称为公子小白,继位齐国王位后,随即消灭了鲁国,在鲍叔牙的劝谏下,齐桓公不计前嫌而留下了当年差点杀掉他的管仲,且对管仲礼遇有加,在鲍叔牙和管仲的共同辅佐下,齐国国力强盛,成就了齐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var1]不过人无完人,在管仲病逝后,本被驱逐的三个佞臣,也被齐桓公召回了

  • 正解三国冢虎司马懿,为了一家人的平安,也是实属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都知道,三国最终笑到最后的是冢虎司马懿,历史上对司马懿的评价很差,一说司马懿都讲是个十足的大奸臣,可是呢,谁又能知道司马懿的苦楚,最终落得这么个名号,遗臭千年,他也是无奈之举。据《三国志》记载,司马懿年轻时也是个文艺青年,出生于官宦世家,吃穿不愁,没事总爱看看书,研究些书法。不得否认的是,司马懿确实

  • 赵括对自身没有清醒的认识,被赵王委以重任,结果导致赵国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括死后赵王后悔,赵王与赵括对话儿童版,赵括到底有没能力

    中国历史上,凡是战,必有将,或名将,或大将,或勇将,还有一种伤害性很强,侮辱性也很大,那就是“庸将”。本文就说一下一位“庸将”,此人被当时掌权者信任,视作“名将”,委以重任,结果却一败涂地,身死沙场,徒增后世笑柄。这个人就是后世常说的“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var1]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