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垂垂老朽的姜子牙,为西周做了什么贡献,被封国君

垂垂老朽的姜子牙,为西周做了什么贡献,被封国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35 更新时间:2024/2/28 9:15:47

史记中记载,姜子牙的先祖曾经辅佐大禹治水,立功后在东海边上一个诸侯国为官,虽然到姜子牙时期,由于商朝东征东夷而家道中落,但是这种贵族底蕴让他从小异于常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姜子牙,四处漂泊。然而即使在如此困难时期,姜子牙始终在坚持一件事“学习”,他学习天文地理、学习治国安邦。姜子牙始终坚信自己的诸侯梦,即使年近七十仍不放弃。

漂泊中的姜子牙一直在寻找大展宏图之处,他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古齐国,却被泼了一盆冰水,竟然被古齐国驱逐了出去。但是执着的姜子牙继续向西,途径各诸侯国吸取经验后,选择在商朝都城朝歌谋前程。这里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也许在这里可以施展一番抱负,姜子牙如是想着。但是现实的残酷,让姜子牙频频受挫,他在朝歌当过小官,也出入市场屠牛宰羊,开过小酒馆、也在街头卖过小吃,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姜子牙体味了百味人生之后,看透了商朝政权的弊端,深知商纣王残暴无道。姜子牙看着商纣王,对不听命令的大臣实行炮烙之刑,建立酒池肉林等等暴行让百姓深受其害,他感觉不到殷商任何未来的希望。

而且此时的姜子牙已经年近七十,始终怀才不遇已让他看淡了功名利禄,但是看着纣王的暴行,却又希望能够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于是继续西迁来到了岐周。岐周在姬昌的爷爷时期只是一个小部落,整天为吃喝发愁,不得已迁徙到岐山脚下才算步入正轨。之后姬昌的父亲凭借强大武力四处征伐,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方诸侯,但是经济的发展始终跟不上势力的拓张,这样下去整个诸侯国迟早崩溃,亟需一个人振兴岐周的经济。于是就有了姜公垂钓,姬昌载之以归的画面。

而姜子牙不可或缺的贡献莫过于,指挥了牧野之战,在姜子牙的麻痹策略下,商朝早已掉以轻心疏于防备,只能仓促应战。此时商朝的主力仍在讨伐东南“人方”(人方是一个国家,曾经是商朝盟友,后由于商纣王残暴而带头起义),而东方各诸侯国的支援来不及赶到,商纣王无奈驱赶大批东夷奴隶迎战。结果显而易见,奴隶部队不仅无法形成战斗力,而且临阵倒戈,最终商纣王自焚鹿台商朝灭亡。当东方诸侯国五支支援赶来,已经是战争结束几天后了。之后等到商纣王的儿子,联合东方诸国发动“三监之乱”,姜子牙早已整顿完兵马,东夷奴隶已经成为了大周将士,完全不惧东方诸国,叛乱顺利平息,而姜子牙此时已被封为齐国君主。至于商朝讨伐“人方”的十五万主力大军,去向已经成为了未解之谜。此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朝广修善德,多行惠民之事,百姓安居乐业,彻底摆脱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在周朝首都镐京寿终正寝,享年139岁(有争议),他的肉体虽逝去但灵魂却长存。姜子牙的军事能力被后世发扬光大,被后人尊为“兵家宗师”,姜子牙的智谋高超,他的著作《六韬》被鬼谷子诸葛亮黄石公等人拜读,姜子牙的政治经济理念先进,齐国用了他的方针从而跻身春秋五霸,到后世诸子百家尊姜子牙为“百家宗师”,可见姜子牙的影响力,至于此后历代皇帝对他的追封更是数不胜数。这样的全才也许只有神才能做到吧,又何需谁为他封神呢。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认为武王伐纣后,商朝的主力部队最后去哪了呢,欢迎下方留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之前是尧舜,那考古发现的石峁人怎么解释?DNA揭中国人族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石峁文化石峁文化是一个出现在中国北方的古代文化,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这个文化的发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人在陕西省宝鸡市石峁村的一个坟墓中发现了一批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证明了石峁文化的存在。石峁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宁夏。石峁文化的遗址中

  • 《武庚纪》纣王反抗天界明知灭亡,为啥还要自讨苦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人与神之间的对抗就正式拉开了序幕,可以说这事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以凡人之躯对抗神族,无异于以卵击石!当纣王开始准备如何对抗神族时,其他地方的诸侯得到消息后纷纷都表示这在找死,就连商朝的臣民都觉得纣王疯了,但是纣王没有疯,他明白如果让神族真的统治了,那么人类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那为何他自己也明知道会

  •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究竟是为了躲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迁都5次 在历史之中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纣王特别的欢迎吴道,后来则是由商汤率领着众多的不足推翻了夏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商朝,可是自从建立过之后,总共迁都了5次。在建立之前也已经迁都了8次屡次迁都,直到最后迁到了殷地之后,才总算是消停下来,曾有历史学家推测,很可能是为了躲避洪水。所以在不了解地形的情

  •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怎么样的?真的是无道且残害忠良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纣王无道宠妲己下半句,揭秘真正商纣王,纣王无道读后感200字

    比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铮臣能吏,对国家和君主忠心耿耿,对百姓更是关照有加,他甚至被后世封建臣子当作楷模和榜样,可以说比干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作为忠臣的象征。比干的忠心和才能的确是有的,但他的死却不是如各种史书上说的那样,纣王无道,残害忠良,说圣人心有七孔,既然比干被人尊为圣人,那就挖开看

  • 历史揭秘:为什么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逆天而行”反倒取得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王伐纣最难打的仗,牧野武王,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

    周武王临朝 我们知道,周国在武王伐纣之前还是个诸侯国,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王姬昌也已在“内部”称王,但是周人与商朝的实力悬殊还是很大的,正所谓“商,周之不敌”。周人自文王开始就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发展自身,蓄势待发。实际上,商纣王帝辛对周人的发展壮大早就心存忌惮。纣王帝辛曾

  • 郑国地缘劣势注定遭攻击,韩郑较量前期郑国略占上风,但仍为韩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郑国也不是谁想灭就灭的。春秋初期,郑国曾一度是中原最强大的诸侯。晋文公曾联合秦国一起侵打郑国,秦兵退去了,晋国也不得不班师。邲之战之前,郑国归附晋国,楚庄王伐郑,连续攻打三个月才拿下郑都。战国时期,长期作为战场的郑国衰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韩国虽然是七雄之一,但是国力却最弱,更何况国际形势风云万变

  • 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对他恨之入骨,为何能在围追堵截中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迎来了他的头次遇刺,也是他深感耻辱的遇刺、荆轲刺秦。事情发生的很猝不及防,前一刻秦始皇还在很高兴的看着图纸,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人才,然下一刻就看到原本讨好自己的年轻人变了脸色,紧随着一把小刀杵上来。被大臣看着满殿跑,慌得连剑也拔不出来,那平时只会被人奉承的帝王哪里受过这

  • 揭露历史的隐秘:称霸一方的楚国,是怎么“白给”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给楚国正名。他们被秦国揍了一顿,真的不是因为楚国人不会打仗,也不是冶铁之术不好,更不是楚国没有将领。王翦灭楚的时候,项燕尚在;后来项羽崛起的时候,也把秦国打的落花流水。楚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变法不彻底,三大家族牢牢把控了政权,导致楚国的决策能力根本无法和其他

  • “权制独断于君”:从商鞅变法的角度看,战神白起的结局是必然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鞅和白起是什么关系,南康白起真人照,白起电视剧53集

    根据史料记载,二人虽然都对秦国的崛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们的下场都很凄惨:商鞅帮助秦国构建了宏伟的战略蓝图,但他的存在在秦惠文王嬴驷继位之后则显得功高盖主,对王位存在着威胁,出于政治原因,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示众,以稳固秦法和安定世族。如果说商鞅作为政治原因,不得不死,那么为秦国的崛起立下不世之功

  • 范蠡为何知道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注意,不是没有底线,而是底线很低。西周建立后,周公旦以“礼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尊卑秩序,礼法的最根本目的虽然是为了巩固小邦周的统治地位,但也一样是需要以“道德”作为手段来实现统治,所以在周代时,一个君主的“道德底线”很重要,比如“君王死社稷”、“宁死不屈”这种种表现、都是底线的一种。[var1]可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