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生活如此奢侈 张居正为何还能被称为一代名相

张居正生活如此奢侈 张居正为何还能被称为一代名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01 更新时间:2024/2/12 18:29:09

对明朝张居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武者有缺陷,武者也是勇士,而苍蝇也是一只蚊子,这一点用在张居正这个人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01,少年天才,将来的主宰者。

张居正生于荆州府,生于1525年,外号柏奎,自幼聪明,是本地的一位天才,十二岁便考了个童子,考了个状元,由于才华出众,被荆州李士翱看中,李士翱曾告诫他要自幼有抱负,将来要为国家做贡献。

张居正十三岁那年,考了个进士,本来可以考进士,但因为湖广巡抚顾陵觉得他这么年轻就考了进士,不一定有什么好处,所以才会在背后捣乱,最后才没有考上。

张居正十六岁那年,骄傲的他又考了一次科考,结果考了个秀才,顾璘这回倒是没有阻止,反倒是称赞了一番,说他是个好苗子,而且还说了一句:“小生是个好苗子。”

1547年,张居正二十二岁,在科举考试中,一步登天,二甲九,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还被封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在明代,这可是一片盛产大臣的发祥地。

那时候,徐阶在国子监中任教授,张居正深受他的影响,而张居正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也是在不断的借鉴。

然而,初入翰林的张居正,亲眼目睹了一次激烈的政局斗争,严嵩与夏言两人,在内务上相互较劲,夏言登上内阁首辅没多久,便被严嵩进诬告致死,严嵩因此坐上了内阁的位置。

可以说,严嵩的实力固然强大,但也是造成了明朝迅速没落的主要原因,他在当权时,与自己的嫡子严世蕃共同执掌朝堂,又勾心斗角,贪污受贿,排挤外敌,造成了明朝的政风糜烂,边境涣散,腐化堕落。

严嵩和严世蕃对金钱的痴迷,他们不惜出卖自己的官位,将自己的职位写得清清楚楚,什么七品州三百两银子,六品通五百两银子,还有严氏兄弟的赏赐,只要有足够的银子,就算不识字,也能混到县衙的位置。

可以说,当时的朝廷极为阴暗,有志之人要为国出力,必然要与那些官吏勾结,而要在朝廷中站稳脚跟,就得依靠严氏父子,像胡宗宪这样的抗倭大豪杰。

张居正身为一名局外人,也看出了朝廷中的各种问题,1549年上了一份《论时政疏》,对朝政利害进行了深入剖析,期望嘉靖帝能够有所行动,然而嘉靖帝与严嵩都把这份折子压了下去,直至被人淡忘。

经此一役,张居正发现自己的势力太过弱小,嘉庆帝与严嵩也太过冷漠,自己就算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所以1554年,他从翰林学士退任,回乡江陵,然后到处游玩,观察百姓的生活,整整三年。

三年来,张居正发现了许多民众的问题,诸如:“田赋不均,民无利可图,民力受困”,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张居正认识到,人民的苦难,身为一名有抱负的年轻人,又岂能逃避?

张居正心中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下定决心要回到朝廷里去,他要做点什么,他也明白,自己会遇到很多麻烦,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要一头栽进政治漩涡里,哪怕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也要让自己身败名裂。

而张居正这一次要彻底地进行改革,彻底改变国力衰败,让人民生活富裕,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所有的仇敌都不能招惹!

1557年,张居正在徐阶的协助下重返朝堂,因为当时的政局动荡,他决定效仿徐阶,“以身为家,以众为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562年,徐阶以其聪明才智,将严氏两家推翻,终结了严氏家族掌权十五年之久的统治,从而坐上了第一个位置。

1564年,张居正因徐阶举荐,担任了朱载垕的贴身侍讲,实际上是朱载垕的先生。

朱载垕可不是一般的皇子,他是嘉靖帝仅存的一个嫡系,也是当今天下仅存的嫡系,他虽不是皇储,但只要是个聪明的人,都能猜到他将来会是谁。

张居正因为朱载垕的缘故,再加上国子监的尚书之职,所以他的人缘很广,有几个将来要走上仕途的官员,都被他收为弟子,为他以后的变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1566年,嘉靖帝驾崩,朱载垕即位,即明穆宗,张居正亦因其师长而被提拔,官至吏部左侍郎,东阁学士,从此入朝。

张居正并不是最后一步,毕竟他现在还是个小角色,要想执掌大权,才能达成自己的野心,那么他就得先当上内阁大臣。

02,培养自己的力量,当上第一任宰相。

张居正在入朝以后,与徐阶一道,把许多嘉靖朝的弊政都给改正过来,包括为那些在朝堂上被诬告的人开脱,以及清理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这些都为他们博得了许多好评。

不过,那时候,朝堂上的矛盾还很大,徐阶和内阁的副辅佐高拱意见相左,双方互相较劲,张居正很难发挥自己的实力。

1568年,由于徐阶年事已高,战事缠身,他被任命为内务大臣,张居正担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高拱此人极有本事,却骄横跋扈,对权利的欲望极重,张居正的生活也并不轻松,幸亏他是朱载垕先生,兼内阁次辅,颇有几分影响力,只是他当时的战略是避开高拱,而在私下中培养自己的力量。

就在这时,戚继光被张居正提拔为都统,被任命为都统,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将军,最近被派去了蓟门与蒙古人交手,他负责军事事务,却被郭琥牵制,日子并不好过。

戚继光之所以来到京城,是想向张居正求援,张居正为笼络戚继光,便将郭琥调离,任命戚继光为总兵长,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这三个与戚继光交好的人,都被派到了蓟门,从此戚继光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专心对付蒙古人,甚至创下一场连败五十万蒙古铁骑的辉煌战绩。

戚继光作为对张居正的一种报答,向张居正赠送了大量金银人参补品,还赠送了不少美人,包括那些外国美人,包括那些金发碧眸的美人,张居正都一一接受,从此更加大力地扶持戚继光,赏赐粮食,赏赐百姓。

诸位不必惊讶,严氏两人对朝廷的影响依然存在,那个时代,上位者与下位者要互相信任,只能用礼物和礼物来实现,只有如此,两人才能成为一条船上的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而胡宗宪此前也是如此,他用行贿换来严嵩的信赖,以换取对抗日寇的支援。

当时戚继光在胡宗宪的麾下当差,他就默认胡宗宪将浙江盐银的半数收入囊中,剩下的半数用来征召士兵,以此博取胡宗宪的信赖,从而获得戚家军成立的资金。

由此可见,一个人若不与人勾结,要办大事有多难,胡宗宪是,戚继光也是,张居正身处这种世道,他能否置身事外?这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来说,张居正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渐渐将自己弄得乌烟瘴气,但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只要效果不错,哪怕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瑕疵,那也无所谓。

戚继光自然是一个典型,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是和他类似的,张居正也将戚继光等人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以后的变法招揽了大量的精英。

当时的明朝,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政治上的腐败和边境的松懈,张居正就是在这个时候收买了一大群的官员和将领,但是他现在还没有办法,毕竟他现在还不是朝堂上的第一人,还得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1572年,朱载垕病逝,十八九岁的明朝皇帝朱翊钧登基为明神宗,因为年幼,李太后为太子,高拱、张居正等辅佐。

朱载垕丧礼时,高拱大放厥词,居然说“十来个皇子,又当何为国”,这话里没有什么恶意,只是隐约有些担心,但张居正却觉得有个好的时机,想要趁势把他拉下水。

只是,单凭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张居正马上想起了冯保这个司礼监秉笔宦官,冯保是明治帝身边的小太监,从小跟在他身边的“大伴”,颇得李太后与万历帝的信任,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实张居正想起冯保,并非是冯保势力庞大,而是冯保与高拱之间的恩怨极重,高拱多次指责冯保势力过于庞大,将内阁都压了下去,任由冯保还朝内阁,这是冯保无法容忍的。

张居正为了笼络冯保,可以说是低三下四,但收效甚微,冯保也同意同他一同对付高拱。

一日,冯保去见李太后,把高拱所谓的“十岁皇子当君王”,改口说了“十岁小儿当君王”,李太后的敏感之处受到了刺激,觉得高拱不能容忍高拱独居,便以独裁篡位之罪名送回家休养。

而在高拱垮台之后,张居正这个次子被提拔为宰相,那年他四十七,登基称帝。

其实李太后很喜欢张居正,她虽是明治帝的母亲,但毕竟没有做过皇帝,只是做了个妾而已,与朱载垕的陈氏齐名,而且在身份上比陈太后还要高,都是因为张居正。

所以,张居正继位后,李太后非常赞成张居正做万历帝的先生,并且敢于将权力交给他,而冯保又是他的亲信,又有了他的亲信,所以他掌握了实权,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的事情。

03,推行一项变革,做一名著名的宰相。

张居正当上宰相以后,不久就在“省议论,振律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计划,其中心就是整顿官场,以增强军力。

为此,张居正推行一系列的变通,推行考试制度、一条鞭等制度,以实现对全国的全方位管理。

历代改革派中,也有不少改革派,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譬如王莽改革,王安石改革,皆以失败而告终,就算偶尔有人改革,最后也会遭遇不幸,譬如商鞅,因为改革涉及到许多人的权益,所以,他们都是隐患。

张居正精通历史,自然明白,一旦实行变法,便再也没有退缩的余地,甚至结局也未必会好到哪里去,但他依然义无返顾地往前,他深知现在的大明,危在旦夕,再不进行变革,恐怕这个帝国就要毁灭了。

从某些方面来讲,张居正也算是一名勇士,他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上一任宰相,直到退役,但他却依然站在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

好在张居正的初期工作不是徒劳的,他的变法在一批人的拥护下进行,所以整个过程比较平稳,在多年的经营下,国家财政充裕,人民富裕,国家冲突得以缓和,军事实力提高,边疆问题也有所好转,算是为大明朝延寿了数十年。

但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张居正在他的任用上,他重视的不是名声,也不是家世,他更看重的是他的实力,特别是那些顺从的人。

所以,赫赫有名的海瑞,被开除了,原因就是他太过保守,太迟钝,不懂政治。戚继光和李成梁这些有“污点”的人,更是得到了重视,张居正就是因为这些人都是能干又听命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以边疆为例,戚继光当然不用多言,他以与张居正的关系为根基,在蓟门外与蒙古人作战,颇有建树;辽东的另外一位将军李成梁,在与女真人的战斗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其实李成梁能当上一位将军,离不开张居正的信赖,张居正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力和大力扶持;为此,他又将大批的黄金和白银送给张居正,两人结成了牢固的联盟。

看张居正的用兵方法,就知道他根本就是不拘一格的,有本事就和他一起做。

换言之,张居正实际上是一个务实的人,并非以“君子之风”来宣扬自己的“君子之风”,他并不在乎自己身上有没有什么黑料,他只是想做一些事情而已!

对此,张居正曾说:“不能打破得失,不能打破荣辱,不能做任何事情。”

张居正很清楚,一个人被道德观念所束缚,不懂得随机应变,随机应变,是不可能成功的。

张居正身为一名改革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库里有一千万两白银,粮草一千四百多万斤,足以支撑十年之久,比起嘉靖年间,他的财政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张居正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用自己的手段和勇气,为整个大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4,两张脸的恶魔天使。

张居正在位十年,力挽狂澜,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

然而,张居正表面上看起来像个大天使,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恶魔。

张居正一生衣食无忧,死后被万历帝追查,在家中发现了数十万两黄金和大量的金银珠宝,可想而知,他的身家有多丰厚,是从哪里来的?

而且张居正是三公之一,他掌握了实权,他的家族也跟着水涨船高,他的四个儿子都被册封为庶人,他的两个儿子被明文规定为秀才,有数十名子弟在朝当差,家族里的宝物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张居正在朝中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物,可以说是声望与财富兼得,但他在明文规定的范围内,严禁官员捞取钱财,甚至通过各种考试奖励和惩罚,所以对他的怨气还是非常大的。

要说最看不惯张居正的,恐怕要数明明皇了,因为他是明成祖的师长,对于明治帝的教诲极为严苛,一旦他在学习上稍有松懈,张居正就会向李太后汇报,而李太后也会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例如让万历帝下跪,直至明光帝承认错误。

很久以来,万历帝都觉得很憋屈,可是当他再一次成长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自己的自由。

譬如万历帝,曾经要求过吏部要些钱,让他吃饱穿暖,可是张居正却说,他的财政收支捉襟见肘,非但没有给万历帝一笔钱,甚至连灯火的钱都没有。

又譬如万历帝为了让慈庆、慈宁二宫和武英殿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和两个老佛爷的生活条件,张居正非但没有同意,反而削减了户部给他的钱库里的银两,并且削减了他在衣着上的开销,以阻止他铺张。

再譬如,有一次,明成帝醉酒,被宦官不听,便持刀刺死,张居正知道之后,居然向李太后请罪,要他自己签了一份自认倒霉的旨意,这让他颜面扫地。

可以看出,明成帝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而张居正则到处受贿,生活极其奢侈,这样的疏于管束、严于律己的行为,明显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

而且张居正也开始了疯狂的攫取权柄,只是他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万历帝的权利却越来越弱,万历皇帝的前十年,根本没有什么太多的决定权,而且张居正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整个朝政,所以张居正的势力比明朝皇帝还要大,所以万历帝对张居正自然是恨之入骨。

不过,万历帝也和张居正脱不了干系,就像张居正死后,他回乡为他守墓,朝堂上的事情立刻就乱了套,万历帝不得不在一日之间给张居正下了三封诏书,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还向张居正讨好地说:“国家大事,就交给你处置吧,你赶紧回去吧!”

很显然,张居正的影响力很大,所以他的变法,即便是在万历十年去世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去做,所以才会被废掉。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对他展开了一场大清洗,他的家族遭到了两次洗劫,他的家族蒙羞,儿子自杀,他的心腹和心腹都被一锅端了,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到家乡后,就病倒了,而李成梁则是幸运的,他在战争中获得了辽东的指挥权。

张居正死后,他的变法被彻底打乱,能干的人也被杀得干干净净,而明代又没有张居正那样出色的执政官,所以他很快就没落了,六十二年后就没落了。

张居正的变法若是可以持续下去,那明王朝将会是另外一种景象,然而,张居正却是唯一的一位,他的一生虽过着奢华的日子,却并不算尽善尽美,但他所干的事情,却让他成为了明代第一位的宰相。

标签: 生活奢侈

更多文章

  • 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与杨广消除贵族门阀政治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消除,原因,灭亡

    隋朝是张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历史上的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秦朝因为是历史上首次统一整个天下,没有治理经验,推出的有利于统一的政策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加之秦始皇死的早,还没来得及消除掉六国贵族的影响力,所以秦始皇

  • 最伟大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缩短了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斯巴达克斯因反抗罗马将军而报仇雪恨,他的女子被掳走,而他本人则作为奴隶被带回罗马等待她的处决。决斗赛场上,斯巴达克斯以超乎想象的意志力和斗志击杀了对手,一举成名,引起了赛场指挥官的注意。老板花重金将他买回训练场,希望他能赢得更多的角斗比赛,为家族争光,但斯巴达克斯只顾着女子的安危。他没有战斗的意思,

  • 封神:姜子牙是为了封神大业出生的人,但他刚下山是太倒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从昆仑山学艺归来的时候,他的头发白了,思绪却像野人一样。此时,他还不是周朝的丞相和大元帅,外表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飞熊入梦和渭水传说的故事还没有发生呢。多年之后,姜子牙才运气转好,成为那个叱咤风云的齐王,帮助周武王创建了将近800年的江山。姜子牙下山的原因是这样的。昆仑山上的玉虚宫元始天

  • 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天津黑社会大哥大,禹作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源于网络禹作敏1930年3月3日出生,家里兄妹5人,禹作敏排行老三,也有人叫他禹老三,从小就聪明的禹作敏,父亲举全家之力,把他送到了附近私塾学堂学习,禹作敏可能是天生学习的料,对课本上的知识基本看一遍就会,家人邻居都比较看好禹作敏觉得未来此人必成大器。图片源于网络可是天遂人愿,1939年的一场洪

  • 曾被拿来做烙饼的文物:西周青铜兮甲盘,上面到底记录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青铜盘历史简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全图片,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

    西周末期,青铜器的铸造已经到达了一个顶峰,尤其是铭文的镌刻在这一时期也较此前更加普遍。根据《礼记 内则上》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盥洗之礼在古代是一种十分新的的礼仪。青铜盘就是商周时期用来盛水,用以洗手洗面的非常新的的水器。由于青铜盘的造型大多是大口浅腹,这为在其中刻字带

  • 难得一见!古代建筑知识展在阳江市博物馆启展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神工意匠——古代建筑知识展”在阳江市博物馆主馆一楼展厅启展这是阳江市博物馆联合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举办的精品展览上午九点在市博物馆来自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对学生们介绍古代建筑构件的特点与特色讲解了台基与梁架、屋顶与屋面、 雕刻与彩绘、工艺与工具等四部分内容据博物

  • 西周封国四百有余,他们的始祖封君带来了怎样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新年第一天,想来讲讲诸侯国的始封君们。为什么要讲始封君呢?因为只有始封君才是诸侯国里最有发言权的君主,其后数百年,这个国家的发展是好是坏,大致也都跟这个始封君有关系。《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这就是说周天子建国以后,前前后后封了四百多个诸侯国,那么也就是说就有四百多个始封君

  • 趣谈·被鼎砸死的秦武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武王简介,秦武王 举九鼎被砸死,主角被鼎砸死穿越了的小说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还有后来统一六国、横扫天下的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横扫六合”的秦始皇跟他们比起来,秦武公的名气不算大,专家说像“秦武公”、还有“晋孝武帝”等谥号里带“武”字的皇帝,往往他们生前都有荒唐的一面,秦武公也不例外。天生神力的秦武公那么说到这个秦武公的死法,那绝对是历史上独

  • 读懂夏朝:夏禹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禹的大臣,夏禹拯骸的意思,夏禹个人资料

    大禹治水的失败是无疑的,夏后氏不是从西向东迁的,而是从东向西迁徙的,吕思勉先生认为他们的迁徙就是逃避水患的,他们本身就是东夷部族的一员,其后夏史中,河水依旧是泛滥的,又足见治水的失败,甚至其子孙把舜帝赏赐给他治水有功的玄圭都投给了河神,实在是对祖宗治水的嘲讽。大禹亦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圣人,他是被

  • 商汤:开创商朝黄金时期的贤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后母戊鼎首先,在政治上,商汤采用了“三公九卿”的制度,以三公为中心,分别为太师、太傅、太保,九卿分别掌管各个部门的事务。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商朝政治更加稳定,各项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青铜器其次,在经济上,商汤实行了“封建制度”,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官僚,这样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也促进了农业